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管电压结合自动毫安技术对降低头颈部数字减影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华海琴 康德强 +7 位作者 徐晓娟 赵晶 彭楠 王玲璞 李超 刘冰 刘明 王志群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1-785,共5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结合自动毫安调制技术降低头颈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将36例患者分为3组进行头颈部DSCTA检查。A组:平扫管电压80kV,增强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固定为400ITIA;B组:平扫管电压8...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结合自动毫安调制技术降低头颈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将36例患者分为3组进行头颈部DSCTA检查。A组:平扫管电压80kV,增强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固定为400ITIA;B组:平扫管电压80kV、增强扫描管电压120kV,使用管电流调制技术,实际管电流为150~400rnA;C组:平扫管电压80kV、增强扫描管电压100kV,使用管电流调制技术,范围为150~400mA。记录3组的辐射剂量,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01)、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吸收剂量。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及主观分析,客观分析包括测量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基底动脉中段的cT值、信噪比,主观分析包括对血管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并结合横轴面图像进行评分。结果:三组间cTDlvol、DLP及ED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指标值均为A组〉B组〉C组。对DSCTA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结果显示,三组间双侧颈总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强化值、图像噪声及信噪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管电压蒙片结合自动毫安技术能明显降低头颈部DSCTA检查的辐射剂量,并能保证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低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