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白云岩化作用与碳酸盐岩储层物性
被引量:
90
1
作者
张学丰
刘波
+1 位作者
蔡忠贤
胡文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5,共7页
研究资料表明,白云岩化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2个方面。直接影响包括白云岩化过程中的溶蚀作用、等摩尔交代、过白云岩化、等体积交代和对渗透率的提高5个方面。间接影响主要是白云岩化之后的溶蚀(多具...
研究资料表明,白云岩化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2个方面。直接影响包括白云岩化过程中的溶蚀作用、等摩尔交代、过白云岩化、等体积交代和对渗透率的提高5个方面。间接影响主要是白云岩化之后的溶蚀(多具选择性)和白云岩比同类灰岩抗压实压溶,从而易于保存孔隙;同等条件下比灰岩更易发育断裂、裂缝。对碳酸盐岩储层来讲,原始沉积环境是重要条件,白云岩化作用常常是先决条件,而白云岩化之外的成岩作用改造是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白云岩
白云岩化
储集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中南部古元古代高温型双变质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守偈
李江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6,共9页
内蒙古中南部集宁—丰镇—土贵乌拉地区发育了一条超高温变质岩带。通过对土贵乌拉地区超高温变质岩的矿物组合研究,发现其中包含了尖晶石+石英、假蓝宝石+石英、斜方辉石+夕线石+石英的超高温标型矿物组合,并且在超高温变质作用区域内...
内蒙古中南部集宁—丰镇—土贵乌拉地区发育了一条超高温变质岩带。通过对土贵乌拉地区超高温变质岩的矿物组合研究,发现其中包含了尖晶石+石英、假蓝宝石+石英、斜方辉石+夕线石+石英的超高温标型矿物组合,并且在超高温变质作用区域内,经历了初始近等压冷却,随后近等温降压的逆时针退变质过程。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表明,超高温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时代为1920Ma左右,降压退变质时代为1850Ma左右。在超高温变质岩带的东南地区,包括怀安—宣化一带,还出露了高压麻粒岩带。高压麻粒岩经历了近等温降压的顺时针退变质过程。年龄数据表明高压麻粒岩峰期变质时代为~1900Ma,退变质时代为1850Ma左右。内蒙古中南部超高温变质岩带和高压麻粒岩带相邻分布、产状相似且变质时代接近,共同构成了类似都城秋穗提出的双变质带;由于其温度偏高,故称为高温型双变质带,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双变质带之一。该高温型双变质带可能反映了内蒙古中南部不同层次地壳物质在早前寒武纪碰撞作用中经历了P-T演化截然不同的变质作用,两条变质带在经历了各自的峰期变质作用后,作为一个共同的地体抬升。对内蒙古中南部古元古代高温型双变质带开展进一步研究,为认识华北克拉通早期构造背景、地壳热演化,特别是板块构造、不同地壳层次的构造作用提供了难得的科学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超高温变质作用
高压麻粒岩
双变质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凝析气藏成藏特征及分布控制因素
被引量:
16
3
作者
魏恒飞
陈践发
陈晓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07-1517,共11页
实际勘探证实西湖凹陷油气藏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油气资源分布表现为南多北少。通过西湖凹陷凝析油和凝析气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认为西湖凹陷的凝析油和凝析气具有相同的成因类型和成熟度,均为平湖组煤系源岩生成的油气。根据西部斜坡...
实际勘探证实西湖凹陷油气藏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油气资源分布表现为南多北少。通过西湖凹陷凝析油和凝析气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认为西湖凹陷的凝析油和凝析气具有相同的成因类型和成熟度,均为平湖组煤系源岩生成的油气。根据西部斜坡带和中央反转带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期次及圈闭形成时间研究成果,认为:西部斜坡带油气首先充注在平湖组中,后期由于断层开启调整至花港组中,因压力降低油气分离和天然气散失而在花港组中形成凝析油藏;在中央反转带,由于圈闭定型时间晚,油气主要经历一期成藏再通过断层运移至花港组,花港组上部压力低,使油气分离、天然气散失而形成纯凝析油藏。通过对油气成藏和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生烃中心的分布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断层分布和断穿层位控制着油气藏丰度,超压控制着西部斜坡带凝析油和凝析气藏的分布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凝析油气藏
成藏特征
生烃中心
断层分布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云岩化作用与碳酸盐岩储层物性
被引量:
90
1
作者
张学丰
刘波
蔡忠贤
胡文瑄
机构
北京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
大学
资源
学院
南京
大学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5,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部"973"项目(2005CB422105)
文摘
研究资料表明,白云岩化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2个方面。直接影响包括白云岩化过程中的溶蚀作用、等摩尔交代、过白云岩化、等体积交代和对渗透率的提高5个方面。间接影响主要是白云岩化之后的溶蚀(多具选择性)和白云岩比同类灰岩抗压实压溶,从而易于保存孔隙;同等条件下比灰岩更易发育断裂、裂缝。对碳酸盐岩储层来讲,原始沉积环境是重要条件,白云岩化作用常常是先决条件,而白云岩化之外的成岩作用改造是关键因素。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白云岩
白云岩化
储集物性
Keywords
carbonate reservoir
dolomite
dolomitization
reservoir ability/porosity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中南部古元古代高温型双变质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守偈
李江海
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
)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2097)
文摘
内蒙古中南部集宁—丰镇—土贵乌拉地区发育了一条超高温变质岩带。通过对土贵乌拉地区超高温变质岩的矿物组合研究,发现其中包含了尖晶石+石英、假蓝宝石+石英、斜方辉石+夕线石+石英的超高温标型矿物组合,并且在超高温变质作用区域内,经历了初始近等压冷却,随后近等温降压的逆时针退变质过程。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表明,超高温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时代为1920Ma左右,降压退变质时代为1850Ma左右。在超高温变质岩带的东南地区,包括怀安—宣化一带,还出露了高压麻粒岩带。高压麻粒岩经历了近等温降压的顺时针退变质过程。年龄数据表明高压麻粒岩峰期变质时代为~1900Ma,退变质时代为1850Ma左右。内蒙古中南部超高温变质岩带和高压麻粒岩带相邻分布、产状相似且变质时代接近,共同构成了类似都城秋穗提出的双变质带;由于其温度偏高,故称为高温型双变质带,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双变质带之一。该高温型双变质带可能反映了内蒙古中南部不同层次地壳物质在早前寒武纪碰撞作用中经历了P-T演化截然不同的变质作用,两条变质带在经历了各自的峰期变质作用后,作为一个共同的地体抬升。对内蒙古中南部古元古代高温型双变质带开展进一步研究,为认识华北克拉通早期构造背景、地壳热演化,特别是板块构造、不同地壳层次的构造作用提供了难得的科学机遇。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超高温变质作用
高压麻粒岩
双变质带
Keywords
North China Craton
UHT
HP granulite
paired metamorphic belt
分类号
P588.34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凝析气藏成藏特征及分布控制因素
被引量:
16
3
作者
魏恒飞
陈践发
陈晓东
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
大学
(
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07-1517,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23-001-011)~~
文摘
实际勘探证实西湖凹陷油气藏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油气资源分布表现为南多北少。通过西湖凹陷凝析油和凝析气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认为西湖凹陷的凝析油和凝析气具有相同的成因类型和成熟度,均为平湖组煤系源岩生成的油气。根据西部斜坡带和中央反转带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期次及圈闭形成时间研究成果,认为:西部斜坡带油气首先充注在平湖组中,后期由于断层开启调整至花港组中,因压力降低油气分离和天然气散失而在花港组中形成凝析油藏;在中央反转带,由于圈闭定型时间晚,油气主要经历一期成藏再通过断层运移至花港组,花港组上部压力低,使油气分离、天然气散失而形成纯凝析油藏。通过对油气成藏和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生烃中心的分布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断层分布和断穿层位控制着油气藏丰度,超压控制着西部斜坡带凝析油和凝析气藏的分布界面。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凝析油气藏
成藏特征
生烃中心
断层分布
成藏模式
Keywords
Xihu sag
condensate reservoir
accumulation featur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enter
fault distributio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白云岩化作用与碳酸盐岩储层物性
张学丰
刘波
蔡忠贤
胡文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蒙古中南部古元古代高温型双变质带及其构造意义
刘守偈
李江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凝析气藏成藏特征及分布控制因素
魏恒飞
陈践发
陈晓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