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电厂直冷系统风效应风洞模拟 被引量:22
1
作者 顾志福 陈学锐 +1 位作者 李燕 蔡峰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8-563,共6页
讨论了电厂空冷凝器风效应风洞模拟准则及其实验和测量手段,提出用回流率的概念作为衡量冷凝器效率的指标.运用该指标对某电厂空冷项目实例的实验结果表明:风速、空冷平台柱高和来流风向角对冷凝器的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得出在空气冷... 讨论了电厂空冷凝器风效应风洞模拟准则及其实验和测量手段,提出用回流率的概念作为衡量冷凝器效率的指标.运用该指标对某电厂空冷项目实例的实验结果表明:风速、空冷平台柱高和来流风向角对冷凝器的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得出在空气冷却电厂的初始设计阶段,结合当地风气象资料的风洞模拟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回流率 空冷凝器 风洞模拟 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涡结构的湍流统计理论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永念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5-512,共8页
旋涡结构的湍流统计理论是已故周培源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提出来的.经过他和他的学生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己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湍流统计理论.在纪念周培源教授诞辰100周年的时候,特贡献本文作为对一代宗师的怀念.本文是这个理论的一... 旋涡结构的湍流统计理论是已故周培源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提出来的.经过他和他的学生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己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湍流统计理论.在纪念周培源教授诞辰100周年的时候,特贡献本文作为对一代宗师的怀念.本文是这个理论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其中包括:作为湍流元的旋涡结构解的寻找,可能存在的不同旋涡结构解的类别和叠加,统计平均方法的选取和操作,统计平均物理量的规律的探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涡结构 湍流统计理论 周培源 湍流元 统计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二阶流体涡流速度的衰减和温度扩散 被引量:8
3
作者 沈芳 谭文长 +1 位作者 赵耀华 T.增冈隆士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53-1060,共8页
 将分数阶微积分运算引入到二阶流体的本构关系中,建立了带分数阶导数的广义二阶流体模型· 研究了广义二阶流体涡流速度的衰减和温度扩散,利用分数阶导数的Laplace变换和广义Mittag_Leffler函数,得到了涡流速度场和温度场的精...  将分数阶微积分运算引入到二阶流体的本构关系中,建立了带分数阶导数的广义二阶流体模型· 研究了广义二阶流体涡流速度的衰减和温度扩散,利用分数阶导数的Laplace变换和广义Mittag_Leffler函数,得到了涡流速度场和温度场的精确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二阶流体 分数阶微积分 涡流 温度场 广义Mittag-Leffler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气温涨落层次结构的区域性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佘振苏 陈炯 +1 位作者 梁爽 刘式达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339-344,共6页
运用近年来发展的湍流层次结构模型分析中国气温序列的涨落,研究其层次相似结构的区域性特征。通过对全国160个站点近50年来的月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的分析,发现层次相似律基本上都存在,得到的层次相似系数β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我们... 运用近年来发展的湍流层次结构模型分析中国气温序列的涨落,研究其层次相似结构的区域性特征。通过对全国160个站点近50年来的月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的分析,发现层次相似律基本上都存在,得到的层次相似系数β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我们对β的含义进行了讨论,并研究了β的区域分布以及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层次相似律 气温变化 区域性特征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水平流时双流体混合物对流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国栋 黄永念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3-269,共7页
在水平流动作用下混合流体(比如水和酒精)的Rayleigh-Benard对流,由于外部强制力和内在行波传播的耦合,构成了研究开流系统中斑图选择和非线性耗散波的理想模型系统,本文介绍对该系统初步的研究成果。首先简述了线性稳定性分析以及水平... 在水平流动作用下混合流体(比如水和酒精)的Rayleigh-Benard对流,由于外部强制力和内在行波传播的耦合,构成了研究开流系统中斑图选择和非线性耗散波的理想模型系统,本文介绍对该系统初步的研究成果。首先简述了线性稳定性分析以及水平流对行波非线性分岔特性的影响,然后主要给出我们对这一系统在有限空间非周期边界条件下一维行波对流的研究成果,包括存在的时空形态及其特性对Rayleigh数和槽道长度的依赖关系,最后给出了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体混合物 行波对流 水平流 时空演化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分叉血管的定常/脉动流动和大分子传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丁 温功碧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1-483,共13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数值求解了T型分叉流动的定常/脉动流场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血清白蛋白(Albumin)的浓度分布· 计算了雷诺数、主管和支管的流量比等参数对流场和大分子传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流体动力学因素影响...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数值求解了T型分叉流动的定常/脉动流场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血清白蛋白(Albumin)的浓度分布· 计算了雷诺数、主管和支管的流量比等参数对流场和大分子传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流体动力学因素影响大分子的分布和跨壁渗透,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流动发生分离处,即支管入口外侧壁面剪应力变化最剧烈,这儿LDL和Albumin的壁面浓度变化也是最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分叉 血管定常流 血管非定常流 大分子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UNSTEADY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FOR MACROMOLECULAR TRANSPORT AND WATER FILTRATION ACROSS THE ARTERIAL WALL
7
作者 黄浩 温功碧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043-1057,共15页
A new unsteady three-dimensional convective-diffusiv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macromolecules and water across the arterial wall was proposed . After the formation of leaky junctions due to the mit... A new unsteady three-dimensional convective-diffusiv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macromolecules and water across the arterial wall was proposed . After the formation of leaky junctions due to the mitosis of endothelial cell of the arterial wall, the macromolecular transport happens surrounding the leaky cells. The arterial wall was divided into four layers: the endothelial layer, the subendothelial intima, the internal elastic lamina and the media for the convenience of research. The time-dependent concentration growth, the effect of the shape of endothelial cell and the effect of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velocity field and pressure field of water flow across the arterial wall were obtained; an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three macromolecules; LDL, HRP and Albumin, were calculate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new theory predicts, the maximum and distribution areas of time dependent concentration with round-shape endothelial cell are both larger than that with ellipse-shape endothelial cell. The model also predicts the concentration growth is much alike that of a two-dimensional model and it shows that the concentration reaches its peak at the leaky junction where atherosclerotic formation frequently occurs and falls down rapidly in a limited area beginning from its earlier-time growth to the state when macromolecular transfer approaches steadily. These predictions of the new model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for the growth an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LDL and Albu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常三维模型 大分子传质 动脉粥样硬化 浓度分布 跨血管壁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