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中药中重金属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
作者 杨咪咪 王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59-1368,共10页
随着中药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中药中有毒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与关注。不少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严格的重金属限量标准,尚没有统一标准。不同价态、不同化学形态的重金属,毒性差别很大,仅用中药中重金属总含量来评价中药的... 随着中药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中药中有毒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与关注。不少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严格的重金属限量标准,尚没有统一标准。不同价态、不同化学形态的重金属,毒性差别很大,仅用中药中重金属总含量来评价中药的安全性是不合理的。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的含重金属中药主要为含朱砂和雄黄的中成药,由于其中所含重金属汞和砷的潜在毒性及其相关不良反应的不时报道,朱砂、雄黄及其复方制剂的安全性也倍受社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中药 朱砂 雄黄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物危害特征描述中不确定系数制定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浩然 杨道远 +4 位作者 欧曈 宋雁 隋海霞 郝卫东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不确定系数的制定是化学物危害特征描述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对于健康指导值的推导和分析风险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不确定系数主要包括默认的不确定系数、额外的不确定系数和其他来源的不确定系数。默认的不确定... 不确定系数的制定是化学物危害特征描述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对于健康指导值的推导和分析风险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不确定系数主要包括默认的不确定系数、额外的不确定系数和其他来源的不确定系数。默认的不确定系数主要涉及物种间外推以及物种内/人群间外推。本文详细介绍了默认不确定系数的构成、优化方法、不确定性分析的新策略和新方法以及决策流程及其应用,以期为评估者更好地理解和开展化学物危害特征描述中的不确定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害特征描述 不确定性 不确定系数 PBTK模型 健康指导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的构建及其与经典体外染毒模型在硝酸镧诱导HepG2细胞死亡中的比较
3
作者 付大维 付于津 +6 位作者 闫赖赖 陈洁 刘芷毓 付娟玲 姚碧云 郝卫东 赵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5-295,I0001,I0002,共13页
目的以硝酸镧﹝La(NO_(3))_(3)﹞为受试物,构建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并探究其与经典体外染毒模型在La(NO_(3))_(3)诱导Hep G2细胞死亡中的差异。方法根据毒动学房室模型理论,自主设计由储液室、混合室、染毒室和废液室组成... 目的以硝酸镧﹝La(NO_(3))_(3)﹞为受试物,构建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并探究其与经典体外染毒模型在La(NO_(3))_(3)诱导Hep G2细胞死亡中的差异。方法根据毒动学房室模型理论,自主设计由储液室、混合室、染毒室和废液室组成的染毒装置,采用蠕动泵软管连接各室以单向和定速传输液体,根据预设的吸收半衰期(T_(1/2a))和消除半衰期(T_(1/2))等毒动学参数构建La(NO_(3))_(3)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不同时间点染毒室中La(NO_(3))_(3)含量。采用PKsolver和Graph Pad Prism 8.0软件对La(NO_(3))_(3)浓度-时间曲线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毒动学参数实测值和根据假定的T_(1/2a)和T_(1/2)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对染毒模型进行评估。以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和经典体外染毒模型对Hep G2细胞给予La(NO_(3))_(3)染毒处理,采用Hoechst 33342/碘化丙啶染色测定细胞死亡率。结果在峰值浓度(Cmax)3.91~1000.00μmol·L^(-1)范围内,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染毒模型实测的La(NO_(3))_(3)浓度-时间曲线几乎与相应理论曲线一致,测量值与理论值呈良好线性相关性(r均>0.9980);包括消除速率常数(Ke)、T1/2、吸收速率常数(Ka)、T_(1/2a)、达峰时间(T_(max))、C_(max)、清除率(CL)和曲线下面积(AUC_(0-∞))在内的各毒动学参数实测值均与相应理论值接近;各实验组浓度-时间曲线拟合系数R2均>0.9900,符合单室血管外给药的房室模型。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中,La(NO_(3))_(3)各剂量组均未观察到Hep G2细胞出现明显死亡。经典体外染毒模型中,La(NO_(3))_(3)0.500 mmol·L^(-1)组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0.119和0.243 mmol·L^(-1)组未见明显细胞死亡。Cmax或C染毒为0.500 mmol·L^(-1)时,经典体外染毒诱导Hep G2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AUC相等时,2种染毒模型间La(NO_(3))_(3)诱导Hep G2细胞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设计的染毒装置可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使体外毒性测试更接近体内情况,为优化体外毒性测试染毒方法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模拟的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方式和经典体外染毒方式间La(NO_(3))_(3)诱导Hep G2细胞死亡存在差异,提示不同体外染毒模式可能影响毒性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 经典体外染毒模型 毒动学 曲线下面积 硝酸镧 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的遗传和非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旻 付娟玲 +4 位作者 何凌燕 王芸 胡敏 朱彤 周宗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用胞质阻断微核试验与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北京市大气PM2.5无机提取物与有机提取物对Balb/c 3T3细胞微核形成与DNA链断裂的影响;通过划痕染料示踪技术(SL/DT)观察PM2.5无机提取物与有机提取物对Balb/c3T3细胞间通讯的影响.发现PM2.5有... 用胞质阻断微核试验与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北京市大气PM2.5无机提取物与有机提取物对Balb/c 3T3细胞微核形成与DNA链断裂的影响;通过划痕染料示踪技术(SL/DT)观察PM2.5无机提取物与有机提取物对Balb/c3T3细胞间通讯的影响.发现PM2.5有机提取物可引起双核微核细胞率显著增加(P<0.01)及导致慧星细胞率和DNA迁移长度显著增加(P<0.01);PM2.5有机提取物引起细胞间通讯的抑制; PM2.5无机提取物未见明显毒作用.结果表明,PM2.5可引起染色体损伤和原发性DNA损伤,抑制细胞间通讯,其毒作用主要由其有机成分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双核微核 DNA链断裂 细胞间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A1敲除对苯并[a]芘恶性转化细胞THBEc1miRNA表达谱的影响
5
作者 刘芷毓 付于津 +3 位作者 林毅桐 付娟玲 姚碧云 赵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82,共14页
目的 研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基因敲除对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微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建立FOXA1与miRNA及其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探讨FOXA1在BaP致癌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FOXA1敲除细胞TH... 目的 研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基因敲除对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微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建立FOXA1与miRNA及其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探讨FOXA1在BaP致癌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FOXA1敲除细胞THBEc1-ΔFOXA1-c34和对照细胞THBEc1-ctrl间的差异表达miRNA,通过RT-qPCR对miRNA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利用ENCORI、miRDB、mirDIP、miRWalk和TargetScan 8.0数据库结合THBEc1-ΔFOXA1-c34和THBEc1-ctrl细胞间mRNA的NGS结果,综合预测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利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DEG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 12.0数据库和Cytoscape 3.10.2软件对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DEG所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网络分析。结果 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检出33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和THBEc1-ctrl细胞间的表达差异倍数>2或<0.5(错误发现率<0.05),其中13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表达低于THBEc1-ctrl,20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表达高于THBEc1-ctrl。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11个表达下调的miRNA与32个表达上调的mRNA构成调控网络,16个表达上调的miRNA与56个表达下调的mRNA构成调控网络。上述27个差异表达miRNA通过对88个DEG的调控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凋亡、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和信号转导(TGF-β、Hippo、NF-κB和MAPK等通路)等。结论 FOXA1敲除后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的miRNA表达谱发生改变。敲除FOXA1可能通过改变miRNA的表达水平影响TGF-β和MAPK等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叉头框蛋白A1 微RNA 苯并[a]芘恶性转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秀丽线虫模型探究七叶皂苷和右美沙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张一平 李璐迪 +2 位作者 朱安 肖武生 王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4-771,共8页
目的:探究七叶皂苷(escin,ESC)和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DEX)是否具有延缓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作用。方法:使用秀丽隐杆线虫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转基因构建的AD模型,采用固体暴露方式,给予不同... 目的:探究七叶皂苷(escin,ESC)和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DEX)是否具有延缓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作用。方法:使用秀丽隐杆线虫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转基因构建的AD模型,采用固体暴露方式,给予不同浓度的ESC和DEX处理,以美金刚(memantine,MEM)50μmol/L作为阳性对照组,检测线虫的寿命变化、运动能力和认知功能变化、Aβ蛋白表达量,以及活性氧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氧化应激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高剂量处理(1000μmol/L ESC或DEX)对野生型N2线虫活动无明显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μmol/L ESC组和60μmo/L DEX组显著延长AD模型线虫的生存时间。在AD发病中期,ESC和DEX可减少AD模型线虫的身体弯曲频率的降低,且DEX能明显改善AD模型线虫的头部摆动频率降低。早期的认知功能测试的趋化指数ESC组和DEX组及阳性对照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与其体内Aβ蛋白的含量降低相关。ESC组和DEX组的活性氧含量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有所减少;且基因表达结果显示,ESC可通过上调抗氧化应激基因skn1的表达来减轻AD模型线虫体内的氧化损伤。结论:ESC和DEX能改善AD模型线虫运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降低,延缓AD相关症状的加重。ESC可能通过激活SKN-1/Nrf2通路,降低AD模型线虫的氧化应激进而延缓AD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七叶皂苷 右美沙芬 秀丽隐杆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用于预测中药化学成分心脏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雅秋 王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1-556,共6页
目的:当前用于预测心脏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仅限于h ERG通道抑制作用这一机制,应用范围较狭窄。本研究旨在构建包含各类心脏不良反应的QSAR模型,以应用于中药化学成分潜在心脏... 目的:当前用于预测心脏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仅限于h ERG通道抑制作用这一机制,应用范围较狭窄。本研究旨在构建包含各类心脏不良反应的QSAR模型,以应用于中药化学成分潜在心脏毒性的预测。方法:从Toxicity Reference Database(ToxRef DB)和Side Effect Resource(SIDER)数据库中共收集1 109个具有心脏毒性的化合物和789个不具有心脏毒性的化合物作为构建QSAR模型的训练集,应用ADMET Predictor软件计算、筛选分子描述符,通过两种算法(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依次纳入不同数量分子描述符分别构建QSAR模型,通过10折交叉验证方法进行内部验证选择最优模型,然后通过查阅文献及数据库共收集19种具有心脏毒性和10种不具有心脏毒性的中药化学成分作为外部验证集,评价所建QSAR模型对于中药化学成分心脏毒性预测的适用性。结果:经筛选后共有220种分子描述符参与建模,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所建的最优模型为包含87种分子描述符的模型,其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灵敏度为71%,特异度为70%,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和马修斯相关系数(Matthew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均为0.41。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所建的最优模型为包含13个神经元及87种分子描述符的模型,其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77%,约登指数和马修斯相关系数均为0.54。通过29种中药化学成分验证显示,支持向量机模型外部验证结果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40%,整体预测的准确率达到76%;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外部验证结果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60%,整体预测的准确率达到83%。结论: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的模型预测能力要优于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的模型,通过已知毒性的中药化学成分验证表明,此QSAR模型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预测准确率,可以用于中药化学成分心脏毒性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中国传统 心脏毒素类 量化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恶性转化16HBE细胞元素组分析及铜与顺铂或长春瑞滨联用对细胞增殖的作用
8
作者 王裕 闫赖赖 +5 位作者 付娟玲 郝明媚 陈雯 姚碧云 常兵 赵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致细胞恶性转化中元素组的变化,探讨铜与顺铂或长春瑞滨联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16HBE细胞和BaP恶性转化细胞T-16HBE-C1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44种元素在2种细胞中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致细胞恶性转化中元素组的变化,探讨铜与顺铂或长春瑞滨联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16HBE细胞和BaP恶性转化细胞T-16HBE-C1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44种元素在2种细胞中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元素含量对2种细胞的区分能力,采用MTT法检测铜(0,237,340,487,1000和1432μmol·L^(-1))、顺铂(0,4.4,6.1,8.6,12.0和16.8μmol·L^(-1))和长春瑞滨(0,3.8,9.8,25.0,40.0和64.0μmol·L^(-1))对2种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根据IC_(50)比例制备铜与顺铂混合物和铜与长春瑞滨混合物,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采用等效线图法分析铜与顺铂或长春瑞滨的联合作用。采用MTT法检测铜(0,50,100,200,400和800μmol·L^(-1))与IC_(50)的顺铂或长春瑞滨联用对T-16HBE-C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在2种细胞中共检出29种元素,其中铜、锌、银、硒和铷含量在T-16HBE-C1细胞中较16HBE细胞降低(P<0.01,P<0.05),钼、砷、锂、锗、锶、镍、镧、汞、铁和铯含量升高(P<0.01,P<0.05)。元素含量可用于区分16HBE和T-16HBE-C1细胞。铜可抑制16HBE和T-16HBE-C1细胞增殖,IC_(50)分别为(613±16)μmol·L^(-1)和(776±15)μmol·L^(-1)(P<0.01)。铜与顺铂混合物(1∶69.5)和铜与长春瑞滨混合物(1∶33.4)抑制T-16HBE-C1细胞增殖,且铜与顺铂和长春瑞滨具有相加作用。与单独IC_(50)浓度的顺铂(11.2μmol·L^(-1))或长春瑞滨(23.2μmol·L^(-1))相比,当铜>400μmol·L^(-1),其与IC_(50)浓度的顺铂或长春瑞滨联合作用可抑制T-16HBE-C1细胞增殖。结论16HBE细胞经BaP恶性转化后元素含量和相关关系发生改变。铜可抑制T-16HBE-C1细胞增殖,且在高浓度时与顺铂和长春瑞滨具有相加的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组 顺铂 长春瑞滨 苯并[A]芘 细胞增殖 T-16HBE-C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汞纳米颗粒对秀丽隐杆线虫不同神经递质类型神经元的影响
9
作者 李璐迪 李盈姿 王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352,共9页
目的 探究硫化汞纳米颗粒(HgS-NP)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不同神经递质类型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采用野生型N2线虫以及绿色荧光蛋白特异性标记转运蛋白或生物合成酶的γ-氨基丁酸(GABA)能、谷氨酸(Glu)能、多巴胺(DA)能、乙酰胆碱(... 目的 探究硫化汞纳米颗粒(HgS-NP)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不同神经递质类型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采用野生型N2线虫以及绿色荧光蛋白特异性标记转运蛋白或生物合成酶的γ-氨基丁酸(GABA)能、谷氨酸(Glu)能、多巴胺(DA)能、乙酰胆碱(ACh)能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转基因线虫(EG1285,DA1240,BZ555,LX929和GR1366),通过固体暴露的方式,将同步化后的L4期线虫经不同浓度HgS-NP处理。(1) 5种转基因线虫暴露于HgS-NP 0(溶剂对照组),250,500和1000 mg·L^(-1)72 h,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基因线虫不同神经递质类型神经元绿色荧光的表达。(2)野生型N2线虫暴露于HgS-NP 0(溶剂对照组)和1000 mg·L^(-1)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33种GABA能和Glu能神经递质系统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1)与同基因型溶剂对照组线虫相比,暴露于不同浓度HgS-NP后,EG1285线虫出现GABA能神经元胞体缩小、树突断裂和神经元缺失,神经元相对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暴露于HgS-NP 1000 mg·L^(-1)后,DA1240线虫头部Glu能神经元缺失,相对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然而,暴露于不同浓度HgS-NP后,BZ555、LX929和GR1366线虫的DA能、ACh能和5-HT能神经元形态及相对荧光强度均无明显改变。(2)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野生型N2线虫暴露于HgS-NP 1000 mg·L^(-1)后,仅编码非N-甲基-D-天冬氨酸类Glu受体的glr-7和glr-8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其余31种GABA能和Glu能神经递质系统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较高剂量的HgS-NP暴露72 h可损伤线虫的GABA能和Glu能神经元,而对DA能、ACh能和5-HT能神经元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汞纳米颗粒 神经元 神经递质 秀丽隐杆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酚的体外肝微粒体代谢及代谢减毒作用的种属比较 被引量:17
10
作者 焦士勇 艾常虹 +2 位作者 李艾芳 李桦 王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研究补骨脂酚在人、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动力学及种属差异,评价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对补骨脂酚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的减毒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HK-2细胞的存活率来评价补骨脂酚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种属... 目的研究补骨脂酚在人、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动力学及种属差异,评价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对补骨脂酚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的减毒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HK-2细胞的存活率来评价补骨脂酚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对其毒性的影响。应用HPLC法分析补骨脂酚在3个种属肝微粒体孵育液中的剩余浓度,研究其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和代谢动力学。结果在3个种属肝微粒体分别作用下,补骨脂酚的HK-2细胞毒性明显降低。补骨脂酚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最慢,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最快,人、犬和大鼠的代谢动力学参数K_(m)、V_(max)、T(1/2)和CL_(int)分别为:(81.66±3.41),(89.35±4.32)和(31.89±2.60)μmol·L^(-1);(0.47±0.01),(0.57±0.01)和(1.88±0.09)μmol·L^(-1)·min^(-1);(44.14±1.13),(53.31±0.29)和(6.79±0.39)min;(39.38±1.04),(65.16±0.35)和(365.92±20.01)ml·min^(-1)·kg^(-1)。结论肝微粒体降低补骨脂酚的HK-2细胞毒性,这一减毒作用与补骨脂酚经肝微粒体酶的代谢相关。补骨脂酚的体外肝代谢动力学性质存在着一定的种属差异;犬肝微粒体对高浓度补骨脂酚所致的HK-2细胞毒性的降低作用要弱于人和大鼠肝微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酚 HK-2细胞 细胞毒性 肝微粒体 代谢 种属差异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甲酰甲烷对二甲基甲酰胺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德伟 贾凤兰 +1 位作者 阮明 张宝旭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目的研究二苯甲酰甲烷(DBM)是否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的药物。方法采用DMF(2.5g.kg-1,ip)致小鼠肝损伤模型。预防性给药时分别给小鼠igDBM200,400和800mg.kg-1.d-1,共5d,d4给药30min后,用DMF染毒造模。治疗性给药时... 目的研究二苯甲酰甲烷(DBM)是否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的药物。方法采用DMF(2.5g.kg-1,ip)致小鼠肝损伤模型。预防性给药时分别给小鼠igDBM200,400和800mg.kg-1.d-1,共5d,d4给药30min后,用DMF染毒造模。治疗性给药时在DMF染毒造模30min后分别igDBM100,200和400mg.kg-1.d-1,共2d。染毒48h后,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留取肝脏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制备肝匀浆,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GPT,GOT和LDH活性明显升高,肝脏组织出现明显的肝细胞变性坏死;预防性和治疗性给予DBM的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GPT,GOT和LDH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肝匀浆中GSH含量升高。结论DBM对DMF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甲酰甲烷 二甲基甲酰胺 急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皂苷肾细胞毒性及抗氧化剂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沈晓帆 王旗 +1 位作者 杨秀伟 江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研究七叶皂苷不同组分和七叶皂苷钠注射剂提取物(ESA)的肾毒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成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为模型,氯化汞(HgCl2)为阳性对照,研究含七叶皂苷Ia(A)与Ib(B)的提取物(A+B)、含异七叶皂苷Ia(... 目的研究七叶皂苷不同组分和七叶皂苷钠注射剂提取物(ESA)的肾毒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成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为模型,氯化汞(HgCl2)为阳性对照,研究含七叶皂苷Ia(A)与Ib(B)的提取物(A+B)、含异七叶皂苷Ia(C)与Ib(D)提取物(C+D)、含A+B+C+D及ESA的细胞毒性以及抗氧化剂维生素C(Vit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ESA毒性的拮抗作用。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膜损伤;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A+B,C+D、A+B+C+D和ESA分别与HK-2细胞作用24h,均显著抑制细胞的存活,并且具有良好的浓度-效应关系,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6.5±1.7),(35.4±2.2),(28.4±1.8)和(23.3±1.7)μmol·L^-1。A+B,A+B+C+D(60~100μmol·L^-1),C+D和ESA(40~100μmol·L^-1)分别与HK-2细胞作用24h,LDH释放率明显升高。80μmol·L^-1A+B,C+D,A+B+C+D和ESA分别与HK-2细胞作用24h,相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收缩、变圆。ESA和A+B+C+D均能导致HK-2细胞出现明显的G2/M期阻滞,同时伴有S期细胞减少,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G2/M期细胞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抗氧化剂Vit C不能桔抗HgCl2和ESA引起的细胞损伤作用;GSH对HgCl2 30μmol·L^-1引起的细胞损伤有一定的拮抗作用,GSH对ESA30及60μmol·L^-1引起的细胞损伤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但对ESA100μmol·L^-1引起的细胞损伤无拮抗作用。结论七叶皂苷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七叶皂苷不同组分之间的毒性存在显著差异。氧化损伤可能是其毒性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 肾/毒性 HK-2细胞 维生素C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医院模式下结核病患者满意度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谢海波 陈森 +6 位作者 刘莹娟 刘小秋 李峻 姜世闻 张慧 王黎霞 詹思延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773-777,共5页
目的了解定点医院防治模式下结核病患者的满意度,并为定点医院防治模式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2009年10月启动定点医院模式的40个县(区)级定点医院作为研究现场,通过病案查询了解诊疗信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满... 目的了解定点医院防治模式下结核病患者的满意度,并为定点医院防治模式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2009年10月启动定点医院模式的40个县(区)级定点医院作为研究现场,通过病案查询了解诊疗信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满意度情况。共发放问卷907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795份,问卷有效率为99.38%。采用卡方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的满意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4.65%(752/795)的患者愿意推荐患结核病的亲友到定点医院就诊,患者对定点医院各方面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医疗技术(86.79%,690/795)、服务态度(86.79%,690/795)、健康宣传教育(简称"宣教")(83.02%,660/795)、就诊流程(76.60%,609/795)、门诊环境(73.84%,587/795)、宣教效果(73.21%,582/795)和费用承担(41.89%,333/795)。涂阳患者在医疗技术、宣教效果、费用负担方面的满意度(82.76%,264/319;69.59%,222/319;36.99%,118/319)均低于涂阴患者的满意度(89.43%,423/473;75.90%,359/473;45.45%,215/473)(χ2值分别为7.371、4.673、5.436,P值均<0.05)。服药时有人督导的患者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84.16%,558/663)高于无人督导的患者(75.76%,100/132)(χ2=4.195,P<0.05)。服药时有人督导的患者能承担费用的比例(39.06%,259/663)低于无人督导的患者(55.30%,73/132)(χ2=12.944,P<0.001)。结论结核病患者对定点医院模式总体比较认可,但定点医院仍需改进门诊环境和就诊流程,落实结核病诊治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医师诊疗模式 病人满意度 医院 专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CKⅡ细胞的中药成分体外肾毒性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庆 王旗 +1 位作者 杨秀伟 张宝旭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1-528,共8页
目的用狗肾近端小管上皮(MDCKⅡ)细胞系研究中药成分的肾毒性,探讨其作为评价中药成分肾毒性体内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可能性。方法以氯化汞(HgCl2)为阳性对照,研究已知有肾毒性的马兜铃酸Ⅰ(AAⅠ)和马兜铃酸Ⅱ(AAⅡ),以及未... 目的用狗肾近端小管上皮(MDCKⅡ)细胞系研究中药成分的肾毒性,探讨其作为评价中药成分肾毒性体内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可能性。方法以氯化汞(HgCl2)为阳性对照,研究已知有肾毒性的马兜铃酸Ⅰ(AAⅠ)和马兜铃酸Ⅱ(AAⅡ),以及未见肾毒性报道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肉豆蔻醚对MDCKⅡ细胞的毒性作用。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膜损伤;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用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变化。结果AAⅠ和AAⅡ分别与MDCKⅡ细胞作用24,48和72h细胞存活均被明显抑制,AAⅠ的IC50值分别为(63.4±6.6),(44.8±6.0)和(37.3±4.6)μmol·L^-1,AAⅡ的IC50值分另4为(125.7±6.2),(106.7±20.4)和(94.2±9.7)μmol·L^-1;在5—300μmol·L^-1时AAⅠ和AAⅡ分别与MDCKⅡ 细胞作用24h,LDH的释放率明显增高;AAⅠ(75μmol·L^-1)和AAⅡ(150μmol·L^-1)分别与MDCKⅡ细胞作用24h,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收缩变圆,部分细胞破裂脱落;用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亦发现,AAⅠ和AAⅡ均可使细胞周期S期阻滞,诱导MDCKⅡ细胞发生凋亡。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肉豆蔻醚在2~10mmol·L^-1浓度范围内分别与MDCKⅡ细胞作用24h,对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MDCKⅡ细胞系对有肾毒性的AAⅠ和AAⅡ和未见肾毒性报道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肉豆蔻醚的反应不同,可用于中药成分体外肾毒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MDCKⅡ细胞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补骨脂酚代谢减毒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艾芳 沈国林 +2 位作者 焦士勇 李桦 王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1-436,共6页
目的:分析补骨脂酚代谢的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表型,并在体外研究人肝微粒体(hu-man liver microsomes,HLM)对补骨脂酚代谢减毒的机制。方法:用HLM与化学抑制剂合用法以及人源重组CYP酶法分析代谢补骨脂酚的CYP酶亚型。用H... 目的:分析补骨脂酚代谢的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表型,并在体外研究人肝微粒体(hu-man liver microsomes,HLM)对补骨脂酚代谢减毒的机制。方法:用HLM与化学抑制剂合用法以及人源重组CYP酶法分析代谢补骨脂酚的CYP酶亚型。用HPLC-MS法分析CYP亚型酶特异底物的代谢产物生成量,研究CYP酶广谱抑制剂1-氨基苯并三唑(1-aminobenzotriazole,ABT)对HLM中CYP亚型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用HPLC法分析补骨脂酚在HLM孵育液中的浓度,研究ABT对其代谢的影响。应用MTT法检测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2,HK-2)的存活率来评价补骨脂酚对HK-2的毒性作用以及HLM中CYP酶和ABT对其毒性的影响。结果:HLM中的CYP1A2、CYP2C9、CYP2C19和CYP3A4参与了补骨脂酚的代谢,其中以CYP2C19的代谢转化率最高;2.5 mmol/L ABT能明显抑制0.5 g/L HLM中上述4种CYP同工酶活性,抑制率达到90%以上;2.5 mmol/L ABT对补骨脂酚在HLM的代谢抑制率为83.24%±2.13%。在HK-2细胞存活率实验中,ABT能显著降低HLM对30~90μmol/L补骨脂酚的代谢减毒作用(P<0.05)。结论:HLM减低补骨脂酚HK-2细胞毒性的作用与HLM中CYP酶将补骨脂酚代谢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代谢产物有关,应用CYP酶广谱抑制剂能逆转HLM对补骨脂酚的代谢解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酚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微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药子水煎剂灌胃对小鼠的肝毒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尚兰琴 张洁 郝卫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0-202,共3页
关键词 黄药子 肝毒性 脂质过氧化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对氢醌细胞毒性的抑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申东晓 史须 +2 位作者 王应 傅娟玲 周宗灿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 氢醌引起细胞凋亡 ,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巯基水平及升高活性氧水平改变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鉴于硫氧还蛋白在维持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平衡上也起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探讨人硫氧还蛋白(hTRX)对氢醌细胞毒作用有无影响。方法 采用脂... 目的 氢醌引起细胞凋亡 ,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巯基水平及升高活性氧水平改变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鉴于硫氧还蛋白在维持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平衡上也起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探讨人硫氧还蛋白(hTRX)对氢醌细胞毒作用有无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 ,将真核表达质粒pVP2 2 hTRX和pVP2 2分别转入人胚肾细胞中 ,并将获得的G4 18抗性单克隆细胞株hTRX12和VP2 2细胞进行Western印迹法分析。分别用荧光探针DCFH DA法、碘化丙啶染色法及MTT法测定活性氧水平、凋亡率及细胞存活率。结果 用不同浓度氢醌处理hTRX12细胞与VP2 2细胞 ,hTRX过度表达可降低氢醌所致的活性氧水平升高 ,降低氢醌诱导的凋亡 ,抑制氢醌的细胞毒性。另外 ,用重组人硫氧还蛋白 (rhTRX)与氢醌同时处理未转染人胚肾细胞 ,也可观察到类似结果。结论硫氧还蛋白可对抗氢醌的细胞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 转染 氢醌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紫外线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和活性氧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红伟 尚兰琴 郝卫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 :分析长波紫外线照射诱发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及活性氧生成的作用。方法 :用长波紫外线照射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经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活性氧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检测自由基。结果 ... 目的 :分析长波紫外线照射诱发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及活性氧生成的作用。方法 :用长波紫外线照射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经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活性氧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检测自由基。结果 :110~ 12 0kJ·m-2 的UVA照射能够诱导明显的细胞凋亡 ,甘露醇能够拮抗这种作用 ,照射样品中发现活性氧生成增加 ,并检测到了羟自由基信号。结论 :低辐照度UVA(0 .6mW·cm-2 )照射能够诱发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 ,氧化损伤可能在其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凋亡 成纤维细胞 放射效应 活性氧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康唑对可卡因致小鼠肝毒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兆丰 贾凤兰 +1 位作者 阮明 张宝旭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目的澄清酮康唑对可卡因所致小鼠肝脏损伤具有有害的还是有益的影响。方法采用可卡因致小鼠肝损伤模型,分别使用预防性和治疗性给药两种实验方法。所有动物处死后,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 目的澄清酮康唑对可卡因所致小鼠肝脏损伤具有有害的还是有益的影响。方法采用可卡因致小鼠肝损伤模型,分别使用预防性和治疗性给药两种实验方法。所有动物处死后,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测定肝脏中的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氧化性谷胱甘肽(GSSG)的含量变化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单纯给予可卡因,血清中GPT,GOT和LDH活性升高,肝组织中MDA含量增加,GSH/GSSG比值下降。与单纯给予可卡因相比,预防性或治疗性给予酮康唑能够显著地降低血清中GPT,GOT和LDH活性,并且肝组织中MDA含量下降,GSH/GSSG比值回升。经过酮康唑处理后,肝脏的病理损伤程度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酮康唑能对可卡因引起的急性肝脏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可卡因 酮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的中药成分肾毒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旗 刘庆 +1 位作者 沈晓帆 江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4期600-603,共4页
为探讨基于细胞的中药安全性评价新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对常用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特点及其在中药成分体外肾毒性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并对基于细胞的中药肾毒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中药成分 肾毒性 细胞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