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承担科技攻关项目“学校卫生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1
作者 张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0-330,共1页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卫生 卫生标准 体系建设 北京大学 科技攻关项目 研究所 学校 委员会 标准体系 挂靠单位 研究工作 研究报告 卫生部 科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AIM框架儿童青少年近视与肥胖共病综合干预实施性研究结局指标的构建
2
作者 张依航 蔡珊 +6 位作者 陈子玥 刘云飞 党佳佳 师嫡 李佳欣 黄天彧 宋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6-441,共6页
目的:构建儿童青少年近视与肥胖共病综合干预实施性研究结局指标,为儿童青少年多病共防及实施性研究结局测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RE-AIM框架初步构建指标集,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通过函询问卷对初步制定的指标集进行评分和建议... 目的:构建儿童青少年近视与肥胖共病综合干预实施性研究结局指标,为儿童青少年多病共防及实施性研究结局测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RE-AIM框架初步构建指标集,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通过函询问卷对初步制定的指标集进行评分和建议征询,每一轮专家咨询结束后计算专家积极指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和专家意见集中程度,整理专家意见,结合专家咨询结果和筛选标准修改、删除或新增指标,并进行下一轮专家咨询,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意见一致后形成最终指标集。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实际纳入专家28名,Kendall协调系数W分别为0.352(χ^(2)=413.952,P<0.001)和0.499(χ^(2)=405.044,P<0.001),经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可取。最终构建的儿童青少年近视与肥胖共病综合干预实施性研究结局指标包含人群覆盖、干预效果、机构采纳、干预实施和效果维持5个(维度)一级指标下13条二级指标和20条三级指标。人群覆盖维度包括参与项目儿童青少年人数、项目参与者代表性和项目全程参与者代表性;干预效果维度包括共病新发率、近视新发率、等效球镜度数、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超重肥胖患病率、腰围身高比、综合健康知识水平得分和综合健康行为水平得分;机构采纳维度包括参与项目学校的代表性和参与项目执行的校医、教师代表性;干预实施维度包括保真度、内容调整和成本;效果维持维度包括个体健康结局和机构持续采用。结论:构建了基于RE-AIM框架的儿童青少年近视与肥胖共病综合干预实施性研究结局指标,可以为中国儿童青少年常见多病干预策略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肥胖 儿童青少年 RE-AIM框架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0至18岁正常儿童青少年身体比例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亚钦 李辉 季成叶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349-354,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0~18岁正常儿童青少年身体比例(坐高腿长比)的生长变化规律,性别、城乡和地区差异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以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和"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九城市正常汉族儿童... 目的分析中国0~18岁正常儿童青少年身体比例(坐高腿长比)的生长变化规律,性别、城乡和地区差异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以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和"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九城市正常汉族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调查地区包括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市的城区及乡村。身高(<3岁以身长表示)和坐高(<3岁以顶臀长表示)均为现场测量获得。按照气候、环境等因素将调查城市分为北部(北京、哈尔滨和西安)、中部(上海、南京和武汉)和南部(广州、福州和昆明)3个地区。探讨身体比例的自然生长规律;分析身体比例的性别、城乡和地区差异。以1985年上述两项调查的数据资料为参照,分析身体比例20年的变化趋势。结果①身体比例呈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小的趋势,男性在12~13岁、女性在10~11岁时身体比例降至最低,随后略微回升,17岁以后基本稳定。②身体比例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论城乡,11岁前男女差别甚微,11岁后女性略高于男性,在13岁时差别幅度最大。身体比例的城乡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性别,6~7岁前城乡差别不大,之后乡村略高于城区,12~13岁后城乡基本无差异。身体比例地区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论城乡和性别,北、中和南部3个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比例曲线几乎重合。③2005年身体比例在7~12岁较1985年出现小幅下降,儿童早期和青春后期身体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中国0~18岁正常儿童青少年身体比例随年龄增长呈规律性变化;身体比例在青春期前性别差别不明显,青春期后女性略高于男性;身体比例不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地区差别,未呈现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坐高 腿长 身体比例 坐高腿长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速度和耐力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天麒 董彬 +4 位作者 张文静 高迪思 董彦会 马军 马迎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9-435,共7页
目的:分析睡眠时间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速度和耐力成绩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9~15岁汉族儿童和青少年119 462名,测量身高、体重,测量50 m、耐力跑成绩并调查睡眠时间。计算体重指数(bo... 目的:分析睡眠时间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速度和耐力成绩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9~15岁汉族儿童和青少年119 462名,测量身高、体重,测量50 m、耐力跑成绩并调查睡眠时间。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对50 m、耐力跑成绩及睡眠情况进行判定。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睡眠情况组间优秀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睡眠时间与速度和耐力成绩的相关性。结果:9~15岁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4.67%,其中,女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5.26%,高于男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4.09%,χ2=80.99,P<0.001);城市学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5.41%,高于农村学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3.93%,χ2=128.48,P<0.001)。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优秀率略高(χ250 m=10.10,P50 m<0.01;χ2耐力跑=21.76,P耐力跑<0.001)。控制性别、城乡、学段、BMI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成绩优秀率较高(OR50 m=1.14,95%CI50 m=1.05~1.23,P50 m<0.01;OR耐力跑=1.21,95%CI耐力跑=1.11~1.31,P耐力跑<0.001)。分性别进行讨论,男生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优秀率较高(P<0.001),女生不同睡眠情况组50 m及耐力跑成绩优秀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城市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优秀率均高于睡眠不足组(P均<0.01),农村地区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耐力跑优秀率较高(P<0.01),50 m优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学段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优秀率均高于同学段睡眠不足组(P小学耐力<0.001,其余P均<0.05)。BMI正常和超重组中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优秀率高于睡眠不足组(P<0.05)。各BMI组别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耐力跑优秀率均高于同BMI组睡眠不足的儿童青少年(P营养不良<0.01,P正常<0.01,P超重<0.05,P肥胖<0.05)。将睡眠时间分层进行分析,睡眠时间<7 h的儿童青少年50 m优秀率低于睡眠时间较长的其余各组(P均<0.01),其中睡眠时间≥9 h组儿童青少年50 m优秀率最高(P<0.001);睡眠时间≥9 h的儿童青少年耐力跑优秀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不同睡眠时间分层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的优秀率无明显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检出率有所上升,睡眠不足情况严峻;睡眠时间充足的儿童青少年速度和耐力成绩略好,应继续改善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提高学生运动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睡眠 速度 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治论坛”在北京举行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1-291,共1页
关键词 近视 近视眼 专家 屈光不正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视力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身体脂肪分布与抑郁和社交焦虑的关联:基于双能X线检测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袁雯 张奕 +10 位作者 陈力 蒋家诺 陈曼曼 刘婕妤 马涛 马奇 崔孟杰 郭桐君 王鑫鑫 董彦会 马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9-435,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抑郁、社交焦虑的现状,并分析儿童青少年脂肪分布与抑郁和社交焦虑的关联。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纳入北京市7~18岁儿童青少年1412名,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获得其脂肪分布,使用儿童抑郁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评...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抑郁、社交焦虑的现状,并分析儿童青少年脂肪分布与抑郁和社交焦虑的关联。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纳入北京市7~18岁儿童青少年1412名,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获得其脂肪分布,使用儿童抑郁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评价其抑郁和社交焦虑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估计儿童青少年脂肪分布与其抑郁、社交焦虑的线性与非线性关联。结果:13.1%和31.1%的儿童青少年分别存在抑郁症状和社交焦虑症状,且男生、低年龄组的抑郁和社交焦虑检出率显著低于女生、高年龄组。儿童青少年的总脂肪率、Android脂肪率、Gynoid脂肪率、Android与Gynoid脂肪比(Android-to-Gynoid fat ratio,AOI)与抑郁和社交焦虑不存在显著性线性关联,但总脂肪率和Gynoid脂肪率与抑郁的非线性关联显著,表现为倒“U”型曲线关系,切点分别为26.8%和30.9%。脂肪分布与抑郁、社交焦虑的关联在不同性别和高低年龄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青少年的脂肪分布与抑郁和社交焦虑不存在显著性线性关联;脂肪分布与抑郁呈现倒“U”型曲线,主要表现在总脂肪率和Gynoid脂肪率上,且这种趋势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上均表现出一致性。将儿童青少年的脂肪分布维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是未来儿童青少年抑郁、社交焦虑防控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社交焦虑 体脂分布 限制性立方样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对其身体机能影响的多水平分析 被引量:38
7
作者 付连国 马军 +7 位作者 王海俊 董彬 王晶晶 尚晓瑞 张子龙 刘芳宏 蔡赐河 文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9-363,共5页
目的:利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对其身体机能的影响,为客观认识其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资料,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标准》,筛查超... 目的:利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对其身体机能的影响,为客观认识其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资料,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以肥胖人数为基数,按性别、城乡频数匹配(1∶1∶1)随机抽取超重和非超重个体,采用单因变量和多因变量多水平模型,综合分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对其身体机能的影响。结果:单因变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儿童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比非超重者平均增加5.25 mmHg和3.44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脉搏、肺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和肺活量比非超重者平均增加10.15 mmHg、6.34 mmHg、1.44次/分和390.0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变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儿童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肺活量均比非超重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脉搏比非超重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肺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可导致其身体机能下降,肥胖造成的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多水平分析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对身高影响的多水平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付连国 马军 +6 位作者 王海俊 胡佩瑾 宋逸 刘佳帅 张子龙 尚晓瑞 阳益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0-375,共6页
目的:基于身高增长划分儿童青少年不同生长期,并探索饮食行为在不同生长期对身高的影响。方法:利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2003年制定的筛查超重、肥胖标准和《中国6~19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分年龄BMI筛查消... 目的:基于身高增长划分儿童青少年不同生长期,并探索饮食行为在不同生长期对身高的影响。方法:利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2003年制定的筛查超重、肥胖标准和《中国6~19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分年龄BMI筛查消瘦界值范围》筛选体重正常7~18岁儿童青少年,整理身高及饮食行为指标,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划分儿童青少年不同生长期,构建多水平模型分析饮食行为在不同生长期对身高的影响。结果:基于身高增长将男、女生生长期均划为4期,男生为突增前期(7~10岁)、突增期(11~12岁)、突增后期(13~14岁)和稳定期(15~18岁);女生为快速增长期(7~10岁)、增长期(11~12岁)、增长后期(13~15岁)和稳定期(16~18岁)。男女生各生长期城市学生身高均高于农村学生(P<0.01),且城乡差异随生长期呈抛物线趋势,在男生突增期和女生增长期差异最为突出分别为3.31 cm和3.15 cm;在男生突增前期和女生快速增长期早餐对身高生长有促进作用(增长系数分别为0.40 cm和0.57 cm,P<0.01);在男、女生各生长期(除女生稳定期)牛奶对身高均有促进作用(P<0.01),且随生长期呈逐渐下降趋势,男生突增前期和女生快速增长期促进作用最强分别为0.91 cm和0.94 cm;在男、女生生长早、中期鸡蛋均有利于身高的生长(P<0.01),且随生长期有增强趋势;早餐、牛奶和鸡蛋对身高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P<0.01),且随生长期呈下降趋势。结论:早餐、牛奶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早期更有利于促进其身高生长,鸡蛋对身高促进作用随生长期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饮食习惯 多水平分析 身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对肥胖危险因素知晓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付连国 王海俊 +5 位作者 阳益德 李晓卉 王烁 孟祥坤 王政和 马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0-413,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青少年对肥胖危险因素知晓现状,为有效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中小学生,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中小学生对饮食、运动等肥胖危险因素的知晓情... 目的:了解儿童青少年对肥胖危险因素知晓现状,为有效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中小学生,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中小学生对饮食、运动等肥胖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及其分布特征。结果:儿童青少年肥胖危险因素的整体知晓率为74.1%(504/680),男生与女生[71.2%(247/347) vs.77.2%(257/333)]、腹型肥胖与非腹型肥胖[73.5%(202/275)vs.74.6%(302/405)]、外周型肥胖与非外周型肥胖[74.3%(185/249)vs.74.0%(319/4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与中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9%(272/332) vs.66.7%(232/348),P〈0.05]。中学生会增加对肥胖危险因素不知晓的风险(OR=2.23,95%CI:1.56~3.20,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对肥胖危险因素整体知晓率不高,尤其中学生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危险因素 认知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模式在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中对体格指标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0
10
作者 崔馨月 陈天娇 马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0-405,共6页
目的:探索利用社会生态模型,从“学生-学校-家庭”三个层面对学生肥胖进行干预是否有效。方法:利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房山区城市小学、乡村小学、城市中学和乡村中学各4所,共16所学校7~18岁学生共得到有效样本3175人,每层4... 目的:探索利用社会生态模型,从“学生-学校-家庭”三个层面对学生肥胖进行干预是否有效。方法:利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房山区城市小学、乡村小学、城市中学和乡村中学各4所,共16所学校7~18岁学生共得到有效样本3175人,每层4所学校各选取2所学校共1661人,另2所学校作对照组,利用社会生态模型从“学生-学校-家庭”三个层面进行为期3个月的肥胖干预。干预方式包括健康教育、环境改善等,干预内容涉及肥胖相关知识、健康饮食与运动等。检测干预前后身体形态指标。结果:干预可以整体改善超重肥胖( OR=1.12,P〈0.05),降低腰围、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等中心性肥胖指标(adjusted difference=0.63、0.02,P〈0.05);女生腰围和WHR降低(adjusted difference=0.52、0.02,P〈0.05)并改善了超重肥胖(OR=1.18,P〈0.05),男生腰围和WHR降低(adjusted difference=0.73、0.01,P〈0.05),女生效果优于男生;城市地区WHR降低(adjusted difference=0.01, P〈0.05),乡村地区腰围和WHR降低(adjusted difference=1.05、0.02,P〈0.05)并改善了超重肥胖(OR=1.43, P〈0.05),乡村效果优于城市;小学WHR降低(adjusted difference=0.02,P〈0.05)并改善了超重肥胖(OR=1.21, P〈0.05),中学WHR降低(adjusted difference=0.02,P〈0.05),小学效果优于中学;干预措施有效降低超重肥胖学生的超重肥胖率(χ2=11.01,P〈0.01)。结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生态模式干预方法短期内可改善腰围、WHR等中心性肥胖指标,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干预手段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腹型 早期干预(教育) 学生 腰围 腰臀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双生子胰岛素敏感性的遗传度估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天娇 季成叶 +4 位作者 逄增昌 杨业鹏 王伟 李红娟 胡永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 :分析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胰岛素敏感性的遗传和环境因素 ,并探讨其中体质指数 (bodymassindex ,BMI)、年龄和性别的作用。方法 :选择 5~ 18岁同性别双生子 2 96对 ,平均年龄 (12 4± 3 5 )岁 ,其中同卵双生子(MZ) 2 2 3对 ,异... 目的 :分析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胰岛素敏感性的遗传和环境因素 ,并探讨其中体质指数 (bodymassindex ,BMI)、年龄和性别的作用。方法 :选择 5~ 18岁同性别双生子 2 96对 ,平均年龄 (12 4± 3 5 )岁 ,其中同卵双生子(MZ) 2 2 3对 ,异卵双生子 (DZ) 73对。在DNA卵性鉴定基础上 ,应用Mx软件模型拟合分别计算BMI调整前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insulinresistanceindex ,HOMAIR)和 β细胞功能指数 (HOMAβ cellfunctionindex ,HBCI)的遗传度 ,并检验年龄和性别对于模型的作用。结果 :HOMAIR与年龄、性别和BMI相关 ,HBCI与年龄相关 ,遗传分析HOMAIR、HBCI的模型为ACE ,BMI调整前后HOMAIR男女生遗传度不同 ,HB CI无明显变化。调整后HOMAIR、HBCI遗传度分别为 0 .2 5、0 .2 4。结论 :儿童青少年人群中HOMAIR、HBCI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环境因素的影响似乎更大 ;BMI是影响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因素 ;年龄和性别对遗传度的影响可能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人体质量指数 双生研究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EBP2基因 rs2228314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血脂水平和肥胖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芳宏 宋洁云 +3 位作者 马军 尚晓瑞 孟祥睿 王海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5-359,共5页
目的:研究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基因(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2 gene,SREBP2) rs2228314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前期工作中收集的两批样本,共2030名7岁至18岁中小学生... 目的:研究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基因(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2 gene,SREBP2) rs2228314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前期工作中收集的两批样本,共2030名7岁至18岁中小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身体测量和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的检测。采用基质支持的激光释放/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检测rs2228314多态性基因型。在显性模型下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基因型组间血脂水平(计量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s2228314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异常(分类资料)和肥胖的关系。结果:rs2228314多态性GC/CC基因型组的HDL-C水平低于GG纯合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0&#177;0.35 vs.0.14&#177;0.36,P=0.020),在显性模型下,调整研究样本、性别和年龄后,rs2228314多态性与 HDL-C 水平的异常相关( OR =1.400,95% CI:1.027~1.907, P =0.033)。调整研究样本、性别、年龄和HDL-C 水平后,rs2228314多态性与肥胖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OR =1.178,95%CI:0.971~1.430, P=0.096)。结论:携带SREBP2基因rs2228314多态性GC/CC基因型的儿童青少年发生HDL-C水平异常的风险高于GG基因型携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质2 多态现象 遗传 肥胖症 血脂异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与干预现状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超 马迎华 《中国健康教育》 2005年第11期867-869,共3页
关键词 青少年 健康危险行为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54
14
作者 马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7-342,共6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年5月7日发布)明确指出:儿童青少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未来的健康素质,必须把增强儿童青少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年5月7日发布)明确指出:儿童青少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未来的健康素质,必须把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促进他们的健康作为战略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儿童青少年健康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面临许多问题,如肥胖、近视等常见疾病检出率居高不下,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年龄不断前移,学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也是当前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发展思路,将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和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作为发展的优先主题。本文将重点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近视和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现况及研究进展,以期对相关疾病研究、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近视 传染病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进行的健康教育
15
作者 宋逸 马军 《中国健康教育》 2003年第8期605-606,共2页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儿童 青少年 健康教育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中国7~18岁学生血压状况与营养状况的关联分析--基于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评价标准 被引量:59
16
作者 董彦会 宋逸 +6 位作者 董彬 邹志勇 王政和 杨招庚 王西婕 李艳辉 马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2-428,共7页
目的:分析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学生血压状况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为制定儿童血压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7~18岁的儿童青少年数据,依据我国儿童青少年... 目的:分析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学生血压状况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为制定儿童血压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7~18岁的儿童青少年数据,依据我国儿童青少年分年龄、性别、身高百分位血压标准来评价血压状况,包括儿童血压偏高前期、血压偏高、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单纯性舒张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按照国际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标准评价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包括消瘦(重度消瘦和轻度消瘦)、正常BMI、超重和肥胖(重度肥胖和轻度肥胖)。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偏高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并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评估超重肥胖控制对于预防儿童血压偏高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结果: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和血压偏高前期的检出率分别为14.9%和9.2%,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者中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3.1%、8.8%和3.0%。血压偏高状况整体呈现为男生高于女生,乡村高于城市,随年龄逐渐增高,随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渐降低,随BMI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重度肥胖组的血压偏高检出率最高,男女生分别为44.2%和38.8%,分别是正常组(15.8%和10.6%)的2.8倍和3.7倍。血压偏高与消瘦(重度消瘦和轻度消瘦)呈负相关,与超重肥胖呈正相关。血压偏高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危险度为16.2%,控制超重肥胖后,血压偏高的期望检出率为12.5%,且对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影响较大,归因危险度分别为28.7%和35.1%。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较高,且以单纯性舒张压偏高为主。超重肥胖可显著增加血压偏高的风险,尤其是对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影响较大,通过控制超重肥胖可显著降低全国儿童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从而对预防成年期慢性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偏高 超重肥胖 营养状况 归因危险度 儿童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至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流行现状及趋势变化分析 被引量:107
17
作者 董彦会 王政和 +4 位作者 杨招庚 王西婕 陈妍君 邹志勇 马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4-432,共9页
目的:了解2005年至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的流行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2010年和2014年3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按照2014年颁布的国家卫生标准《学龄儿童... 目的:了解2005年至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的流行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2010年和2014年3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按照2014年颁布的国家卫生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456-2014),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分性别、分年龄、分地区和省市自治区以及年份进行分析,西藏自治区为藏族学生,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均为汉族学生。结果:2014年中国7~18岁汉族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0%,其中生长迟缓、中重度消瘦、轻度消瘦分别为0.8%、3.7%、5.5%,较2005和2010年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下降了5.0和2.6个百分点,其中生长迟缓、中重度消瘦、轻度消瘦分别下降1.0、1.8、2.2个百分点和0.4、1.1、1.2个百分点;2014年7~18岁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女生(11.1%vs.8.9%),乡村高于城市(11.0%vs.9.1%),7~9岁、10~12岁、13~15岁和16~18岁4个年龄段的检出率分别为10.5%、9.0%、9.1%、11.5%,东、中、西部分别为9.0%、9.2%和11.7%;我国学生营养不良主要以轻度消瘦为主,汉族和藏族学生的生长迟缓检出在营养不良中仅占到8.0%和7.5%;2005年至2014年的3次调查中,中国7~18岁汉族和藏族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均逐次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5年至2014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男女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多集中在西南地区,东部省市自治区营养不良检出率较低;与2005年和2010年相比,2014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营养不良检出率均出现下降,且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的地区逐渐减少,检出率较低的地区逐渐增多。结论:2005年至2014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总体检出率仍然较高,以消瘦型营养不良为主,生长迟缓检出率低,西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生长迟缓 消瘦 儿童青少年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外夜间人工光暴露与中国9~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联 被引量:3
18
作者 党佳佳 蔡珊 +9 位作者 钟盼亮 王雅琪 刘云飞 师嫡 陈子玥 张依航 胡佩瑾 李晶 马军 宋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1-428,共8页
目的:分析中国9~18岁儿童青少年室外夜间人工光(artificial light-at-night,ALAN)暴露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联。方法:使用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开展的中国八省市5540名9~18岁儿童青少年随访数据,根据学校地址确定经纬度,通过最近邻法提... 目的:分析中国9~18岁儿童青少年室外夜间人工光(artificial light-at-night,ALAN)暴露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联。方法:使用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开展的中国八省市5540名9~18岁儿童青少年随访数据,根据学校地址确定经纬度,通过最近邻法提取116所学校所在位置的月平均夜光辐亮度,获得各学校的室外ALAN暴露平均值[单位为nW/(cm^(2)·sr)]。超重肥胖结局指标共包含四项:基线超重肥胖、持续性超重肥胖、超重肥胖加重和超重肥胖发病。使用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探究ALAN暴露水平(按照五分位数分为Q1~Q5组)和基线超重肥胖、持续性超重肥胖、超重肥胖加重和超重肥胖发病的关联,并使用自然三次样条函数探究ALAN暴露(连续型变量)与结局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儿童青少年基线超重肥胖、持续性超重肥胖、超重肥胖加重患病率及超重肥胖发病率分别为21.6%、16.3%、2.9%、12.8%。与ALAN暴露处于Q1组的儿童青少年相比,当ALAN暴露水平达到Q4或Q5时,ALAN暴露与基线超重肥胖关联的OR值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90(95%CI:1.26~2.86)和1.77(95%CI:1.11~2.83)。与基线超重肥胖的结果类似,当ALAN暴露水平达到Q4或Q5时,其与持续性超重肥胖关联的OR值分别为1.89(95%CI:1.20~2.99)和1.82(95%CI:1.08~3.06),但ALAN与超重肥胖加重和超重肥胖发病之间关联的效应值均无统计学意义。拟合自然三次样条函数显示,ALAN暴露水平与持续性超重肥胖之间存在非线性趋势。结论:ALAN与儿童青少年肥胖存在正向关联,ALAN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促进更倾向于累积效应而非即时效应,未来在关注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超重肥胖危险因素的同时,需要改善致超重肥胖人群的夜间光暴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人工光 超重 肥胖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市儿童青少年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曼曼 杨招庚 +6 位作者 苏彬彬 李艳辉 高迪 马莹 马涛 董彦会 马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6-510,共5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中小学生青春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特征,探究儿童青少年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纵向追踪中山市儿童青少年身高的发育情况,了解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方法:基于广东省中山市2005—2016年间全... 目的: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中小学生青春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特征,探究儿童青少年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纵向追踪中山市儿童青少年身高的发育情况,了解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方法:基于广东省中山市2005—2016年间全市中小学生体检数据库,筛选其中持续追踪6次以上的个体作为研究样本,使用SITAR模型对样本人群身高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其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9579人,其中男生26524人,城市学生26008人,男、女生中位随访年龄分别为7.74和7.72岁,男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为(12.72±0.89)岁,晚于女生的(10.98±0.95)岁(t=207.639,P<0.001),男生的身高突增高峰速度为(10.12±1.49)cm/年,高于女生的(8.35±1.12)cm/年(t=150.826,P<0.001)。城市、乡村学生中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的性别差异与全样本保持一致。城市男生的身高突增高峰年龄早于乡村男生,身高突增高峰速度小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早于乡村女生,身高突增高峰速度大于乡村女生。结论:广东省中山市中小学生青春期女生突增高峰年龄早于男生,但突增高峰速度低于男生,城市学生突增高峰年龄较乡村学生早,但是城市男生突增高峰速度低于乡村男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身高突增高峰速度 身高突增高峰年龄 生长突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奶行为在家庭社会经济状况与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史欣然 安美静 +1 位作者 陈天娇 马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8-313,共6页
目的:研究家庭社会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 status,SES)与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z评分的关系,以及家庭SES如何通过影响儿童青少年的饮奶行为作用于儿童青少年的BMI z评分。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城市中学、... 目的:研究家庭社会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 status,SES)与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z评分的关系,以及家庭SES如何通过影响儿童青少年的饮奶行为作用于儿童青少年的BMI z评分。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城市中学、城市小学、乡村中学、乡村小学各抽取4所学校,共有2496名学生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7 d饮食行为问卷得到学生每周饮奶次数和日均饮奶份数。采用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反映家庭SES。利用统计软件SPSS 18.0中PROCESS插件程序分析儿童青少年饮奶行为在家庭SES和儿童青少年BMI z评分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与儿童青少年BMI均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38)。总人群的日均饮奶份数为(0.92±0.84)份,每周饮奶次数为(4.43±2.70)次。小学生、城市、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非肥胖与每周饮奶次数和日均饮奶份数多有关(P值均<0.05)。儿童青少年饮奶行为在家庭SES与儿童青少年BMI z评分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每周饮奶次数在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与BMI z评分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6.57%和-10.21%。日均饮奶份数在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与BMI z评分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3.63%和-5.86%。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饮奶行为还有待提高;儿童青少年饮奶行为在家庭高SES与儿童青少年高BMI z评分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保护因素;未来还需对其他饮食或运动行为进行研究,以探索家庭SES与儿童青少年BMI z评分关系之间的机制,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社会经济状况 体重指数 饮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