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漱溟的“理性”概念与其政治社会理论 被引量:11
1
作者 干春松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34,共18页
理解梁漱溟的思想,须基于对其哲学的核心观念"理性"的认识。通过对梁漱溟的不同时期的"理性"概念之含义的梳理,可以见出从"直觉"到"理性"再到"人心"的不断发展的思想线索。梁漱溟从&... 理解梁漱溟的思想,须基于对其哲学的核心观念"理性"的认识。通过对梁漱溟的不同时期的"理性"概念之含义的梳理,可以见出从"直觉"到"理性"再到"人心"的不断发展的思想线索。梁漱溟从"乡村建设"到后期对儒家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都建立在他所理解的"理性"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伦理本位 阶级 乡村建设 儒家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16
2
作者 干春松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12期28-34,共7页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处于新的历史转折点。环境、能源、局部战争这些全球性的问题,都日益凸显目前全球价值的缺失和处理全球性问题的制度性建制的效能不足。日益尖锐的资源和利益之间的冲突,不断以"文化冲突"的方式来展现...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处于新的历史转折点。环境、能源、局部战争这些全球性的问题,都日益凸显目前全球价值的缺失和处理全球性问题的制度性建制的效能不足。日益尖锐的资源和利益之间的冲突,不断以"文化冲突"的方式来展现。中华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奠基源之一,为处理人类的困境提供了许多思想资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自觉,不仅是对中华文明自身精神特质的一种阐发,也是对处理全球化时代的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价值支撑,基于此,中国政府提出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的提出是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的,是中国人整体思维和天下情怀在处理多元文化关系时的一种体现。中国政府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既互相独立,但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济关系,这是中华文明在新的轴心时代为人类提供的"实践性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轴心时代 全球秩序观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国家 天下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有为政治哲学的人性论基础--以《孟子微》为中心 被引量:8
3
作者 干春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共11页
儒家政治哲学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之上,这决定了秩序建构原理的不同方向。对德性修养与制度完善之间关系的探讨往往又是儒家政治哲学的重要议题,因为它关涉到其中制度和心性的双重维度。自19世纪末起,儒家论域中的关注焦点是在经学体系... 儒家政治哲学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之上,这决定了秩序建构原理的不同方向。对德性修养与制度完善之间关系的探讨往往又是儒家政治哲学的重要议题,因为它关涉到其中制度和心性的双重维度。自19世纪末起,儒家论域中的关注焦点是在经学体系内的古今之争,对人性论则用力甚少,但康有为却一直重视人性问题,通过《孟子微》,他在继承和发展前人的人性论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由此展开对政治秩序的构想。其人性论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是为自己的"改制"和容纳西方的政治观念奠定新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提出适应未来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新人标准"。尽管康有为对人性论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给人造成缺乏形而上的维度之印象,且具有某种程度的制度决定人性之倾向,从而导致他的理论逻辑产生一定程度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儒家政治哲学 人性论 政治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建设与现代政治习惯的建立——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探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干春松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共9页
乡村建设理论在梁漱溟的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这一理论是将其多元现代化理论在实践中落实的途径。同时,在对乡村社会的思考中,梁漱溟提出了"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等他理解中国社会的特征的核心观念。并强... 乡村建设理论在梁漱溟的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这一理论是将其多元现代化理论在实践中落实的途径。同时,在对乡村社会的思考中,梁漱溟提出了"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等他理解中国社会的特征的核心观念。并强调基于乡村建设的途径是培育中国人现代政治习惯,并建成现代国家的最为合理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乡村建设 职业分途 伦理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心”与“民本”——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实践指向 被引量:2
5
作者 干春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7,共9页
陆九渊“本心”观念有很强的实践指向,这也是以往研究中有所忽视之处。陆九渊十分关注道德意识与道德政治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既是孟子以来儒家政治思想的基础,也体现出陆九渊发明本心和将其转化为政治实践的一致性,从而体现为对民间... 陆九渊“本心”观念有很强的实践指向,这也是以往研究中有所忽视之处。陆九渊十分关注道德意识与道德政治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既是孟子以来儒家政治思想的基础,也体现出陆九渊发明本心和将其转化为政治实践的一致性,从而体现为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和改善民生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本心 民本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财观念与现代国家的建构——中国近代思想家的“理财救国”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干春松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58,共5页
1840年之后,面对西方的挑战,中国的知识界开始了全方位的回应。对此,人们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于制度变革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的改换,在“富国强兵”的背景下,如何让国家富强成为时代的共同诉求。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富国”的目标呢?以往的研... 1840年之后,面对西方的挑战,中国的知识界开始了全方位的回应。对此,人们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于制度变革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的改换,在“富国强兵”的背景下,如何让国家富强成为时代的共同诉求。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富国”的目标呢?以往的研究侧重于关注官督商办的企业(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在洋务运动中所创办的企业)、弃官从商的状元(张謇)、红顶商人(胡雪岩)等人在企业运行和角色转换等方面的尝试,但对于全球性的经济形态转型对中国的影响、西方财政金融理论的引入及付诸实践方面的研究却不甚充分,对于晚清时期最具影响的思想家的经济思想更是关注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家 理财观念 中国 现代国家 救国 近代 企业运行 富国强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对中国哲学核心范畴的解释尝试 被引量:1
7
作者 干春松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32,165,共18页
由于文学和历史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王国维在哲学上的努力经常被忽略,但从解释学的角度,王国维所提倡的非“功利”“纯学术”的路径,则是他想要使中国现代学术进入主动创造的基础。因此,他通过借鉴自己所吸收的康德、叔本华的哲学范... 由于文学和历史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王国维在哲学上的努力经常被忽略,但从解释学的角度,王国维所提倡的非“功利”“纯学术”的路径,则是他想要使中国现代学术进入主动创造的基础。因此,他通过借鉴自己所吸收的康德、叔本华的哲学范式,对中国思想的三个核心概念“性”“理”“命”作了截断众流式的新理解。虽然方法和问题的结合略显生疏,但其开创性局面已成为后来中国哲学问题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定论 道德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