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线光通信卷积交织与编码的实验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宋效正 刘璐 汤俊雄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17,共5页
大气光强闪烁会明显降低无线光通信的通信质量。为了降低这种影响,进行了卷积交织结合(1/2,7)卷积编码用于无线光通信系统的实验及仿真研究,完成了相应的实验光机和通信电路的研制,设计了OOK方式调制785nm半导体激光器的方案应用于室外... 大气光强闪烁会明显降低无线光通信的通信质量。为了降低这种影响,进行了卷积交织结合(1/2,7)卷积编码用于无线光通信系统的实验及仿真研究,完成了相应的实验光机和通信电路的研制,设计了OOK方式调制785nm半导体激光器的方案应用于室外无线光通信系统。理论和实验结果都表明,设计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在弱湍流条件下,较好地提高无线光通信系统的通信性能。此外,外场实验和仿真结果还反映出,大气湍流引起的光信号的深衰落会明显影响系统的通信误码率,提高交织器的交织深度可以有效地抑制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卷积交织 卷积编码 大气湍流 外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铟离子5s^21S0-5s5p^3P0参考用跃迁频率的精密测量
2
作者 王延辉 刘涛 +6 位作者 A.Stejskal 赵燕宁 R.Dumke 张洁 陆泽晃 王力军 董太乾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9-553,共5页
报道了建立铟单离子(115In+)光频标实验系统的实验进展。单个离子囚禁在Paul-Straubel型离子阱中,利用激光边带冷却技术将其冷却至最低振动能态。为了探测和测量铟离子参考用跃迁5s21S0-5s5p3P0的频率,使用一台Hz量级超窄线宽激光作为... 报道了建立铟单离子(115In+)光频标实验系统的实验进展。单个离子囚禁在Paul-Straubel型离子阱中,利用激光边带冷却技术将其冷却至最低振动能态。为了探测和测量铟离子参考用跃迁5s21S0-5s5p3P0的频率,使用一台Hz量级超窄线宽激光作为探测激光,用以获得量子跳跃信号。用一台以商用铯原子钟为基准的飞秒光频梳作为测量工具,对其频率进行了20次的精密测量,相对不确定度为5.0×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离子 绝对频率测量 飞秒光频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的高精密驱动电源与稳频设计 被引量:10
3
作者 袁杰 陈文兰 +4 位作者 齐向辉 伊林 汪中 陈景标 陈徐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3期115-119,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实用的半导体激光稳频系统,主要包括精密控温电路、精密控流电路和激光稳频电路。对电路原理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具体的参考电路和测量结果。结果表明控温电路的控制精度达到1 mK,使得由于温度影响导致的频率漂移小于3.8 M... 介绍了一种新型实用的半导体激光稳频系统,主要包括精密控温电路、精密控流电路和激光稳频电路。对电路原理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具体的参考电路和测量结果。结果表明控温电路的控制精度达到1 mK,使得由于温度影响导致的频率漂移小于3.8 MHz,控流电路的控制精度为1μA,使得由于电流抖动引起的频率抖动小于1 MHz,控温、控流电路与稳频电路组成的半导体激光稳频系统能够很好地将频率稳定于原子跃迁线上。所设计的稳频系统精度高、调节方便,可用于激光精密长度测量、化学精密检测和激光冷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控温 控流 稳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设计与高次谐波稳频 被引量:10
4
作者 袁杰 陈徐宗 +4 位作者 陈文兰 齐向晖 伊林 汪中 陈景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4,共3页
首先讨论了半导体激光器外腔结构参量对激光连续可调范围影响的理论计算方法,给出了Littrow结构外腔半导体激光器调谐范围的计算结果。然后介绍了半导体激光器外腔结构参量的具体设计,利用该设计得到了出射激光线宽小于1MHz、连续可调... 首先讨论了半导体激光器外腔结构参量对激光连续可调范围影响的理论计算方法,给出了Littrow结构外腔半导体激光器调谐范围的计算结果。然后介绍了半导体激光器外腔结构参量的具体设计,利用该设计得到了出射激光线宽小于1MHz、连续可调谐范围可达3GHz的780nm波段外腔半导体激光器。接着讨论了利用腔外饱和吸收谱的三次谐波稳频方法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稳频,优化激光频率短期稳定度的方法。最后根据该优化方法设计出稳频系统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稳频,得到了稳定度达到10-12量级的半导体激光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腔半导体激光器 连续可调范围 谐波稳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无线光通信系统中数字脉冲间隔调制研究 被引量:48
5
作者 胡宗敏 汤俊雄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5-79,共5页
基于光强闪烁的大气无线光通信系统模型,研究了数字脉冲间隔调制(DPIM)方式的差错性能,分析了符号结构、发射功率、带宽需求等问题,并与 OOK(开关键控)和 PPM(脉冲位置调制)调制方式进行比较。理论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DPIM 调制方式较 P... 基于光强闪烁的大气无线光通信系统模型,研究了数字脉冲间隔调制(DPIM)方式的差错性能,分析了符号结构、发射功率、带宽需求等问题,并与 OOK(开关键控)和 PPM(脉冲位置调制)调制方式进行比较。理论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DPIM 调制方式较 PPM 方式有较高的功率效率和较少的带宽需求,特别是在系统实现上相对于 PPM 大大简化。因此 DPIM 应用于无线光通信系统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数字脉冲间隔调制 光强闪烁 误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