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适用于77K下读出电路的电流源 被引量:1
1
作者 唐矩 鲁文高 +2 位作者 陈中建 吉利久 张兴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7-682,共6页
给出了一种应用于低温光敏探测器读出电路的可编程电流源,工作在液氮环境(77K),无外加单元,与一般电流源设计不同,本设计将部分MOS管设计在亚阈值区工作来提高电路工作稳定性。此电流源设计采用0.5μm标准CMOS工艺。工作电压为5V。室温... 给出了一种应用于低温光敏探测器读出电路的可编程电流源,工作在液氮环境(77K),无外加单元,与一般电流源设计不同,本设计将部分MOS管设计在亚阈值区工作来提高电路工作稳定性。此电流源设计采用0.5μm标准CMOS工艺。工作电压为5V。室温测试当工作电压从2.3V到6.4V变化时,输出电流从199nA变化到212nA,精度为1.4%/V。在液氮环境测试当工作电压从3V到6.8V变化时,输出电流从355nA变化到372nA,精度为1.3%/V。由于电路工作温度稳定,所以不要求电流源有良好的对温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源 77 K 亚闽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位交叉布局的低电压SRAM单元(英文)
2
作者 贾嵩 徐鹤卿 +3 位作者 王源 吴峰锋 李涛 徐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1-724,共4页
提出一种9管单端SRAM单元结构,该种SRAM单元采用读写分离方式,具有较高的保持稳定性和读稳定性。该单元采用新的写操作方式,使由其组成的存储阵列中,处于"假读"状态的单元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在布局时能够采用位交叉布局... 提出一种9管单端SRAM单元结构,该种SRAM单元采用读写分离方式,具有较高的保持稳定性和读稳定性。该单元采用新的写操作方式,使由其组成的存储阵列中,处于"假读"状态的单元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在布局时能够采用位交叉布局,进而采用简单的错误纠正码(ECC)方式解决由软失效引起的多比特错误问题。仿真结果显示,当电源电压为300 mV时,该种结构的静态噪声容限为100 mV,处于"假读"状态的单元静态噪声容限为70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AM单元 低电压 静态噪声容限 位交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A/D转换器静态参数的低成本测试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坤 冯建华 +1 位作者 李素君 赵雪莲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63-1568,共6页
在IC产业链中,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而如何降低过高的测试成本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伺服环方法和权位点测试法提出了一种A/D转换器静态参数的低成本测试方法,并在自主开发的JC-3196A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上实现。该方法具有... 在IC产业链中,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而如何降低过高的测试成本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伺服环方法和权位点测试法提出了一种A/D转换器静态参数的低成本测试方法,并在自主开发的JC-3196A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上实现。该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对降低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的测试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数转换器 静态参数 伺服环 权位点 低成本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并行BCH译码器的VLSI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金婕 于敦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3-237,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光通信前向纠错码译码的高速并行二进制BCH(Bose-Chaudhuri-Hocquenheim)译码器的电路结构。同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伴随式并行计算的结构,该结构面积小速度快。针对纠错位数为3的情况,基于直接求解的判决树算法,推导出一... 提出了一种用于光通信前向纠错码译码的高速并行二进制BCH(Bose-Chaudhuri-Hocquenheim)译码器的电路结构。同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伴随式并行计算的结构,该结构面积小速度快。针对纠错位数为3的情况,基于直接求解的判决树算法,推导出一组易于硬件实现的无除法的错误位置判决多项式,该推导方法可用于纠错位数少于5的情况。基于提出的并行结构,在SIMC0.18μm的标准CMOS工艺下,实现了8位并行处理(4359,4320)BCH的译码器,结果表明在面积为0.31mm2时,时钟频率可以达到248MHz,是串行译码器数据吞吐量的8倍,而面积不到串行译码器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BCH译码器 判决树 并行伴随式计算 错误位置多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H.264标准的新型CAVLC解码器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晓艳 蒋安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4-668,共5页
H.264标准中采用了基于内容自适应得变长编码CAVLC,提高了编码的效率。但由于采用了多个码表,码字的长度也不固定,使解码算法的复杂度很高。本文通过分析码表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码流中第一个1的位置,即1前面连续0的个数m的方法,... H.264标准中采用了基于内容自适应得变长编码CAVLC,提高了编码的效率。但由于采用了多个码表,码字的长度也不固定,使解码算法的复杂度很高。本文通过分析码表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码流中第一个1的位置,即1前面连续0的个数m的方法,来重建码表,快速判断码长和确定码字。这种新型解码器设计,将大大提高解码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64 CAVLC 系数标志符 码表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