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软件需求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春 黄冉冉 +2 位作者 张伟 赵海燕 金芝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44-2354,共11页
计算过程与物理过程的融合使得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的软件需求分析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首先,分析人员需要从用户所期望实现的物理实体变化出发,基于对物理实体性质的认识来推理分析软件需求;其次分析人... 计算过程与物理过程的融合使得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的软件需求分析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首先,分析人员需要从用户所期望实现的物理实体变化出发,基于对物理实体性质的认识来推理分析软件需求;其次分析人员已不能将CPS中的软件看成一个整体去描述它的外部行为,而需要分析CPS所应包含的各个软件实体和物理实体,描述每个物理实体的性质和软件实体应具有的行为;还有计算过程与物理过程的融合也使得分析人员必须采取一种统一的方式来描述物理实体的性质和软件实体的行为,以方便用户需求的满足性验证.基于问题框架方法和面向目标方法,作者提出了一种适合于CPS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式这一具体形式来统一描述CPS中物理实体的性质和软件实体的需求,然后从用户所期望的物理现象出发,遵循面向目标的方法,将CPS软件需求的分析过程转化为建立满足用户需求的现象间因果关系链的过程,最后通过基于Alloy的目标现象可达性验证来检验用户需求的可满足性;并且用一个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案例来说明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软件需求 面向目标的方法 问题框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M的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 被引量:18
2
作者 古亮 郭耀 +3 位作者 王华 邹艳珍 谢冰 邵维忠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3-387,共15页
扩展了已有的软件可信性证据模型,引入了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从而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软件可信证据模型.为了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可信证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软件运行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利用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 扩展了已有的软件可信性证据模型,引入了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从而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软件可信证据模型.为了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可信证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软件运行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利用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module,简称TPM)提供的安全功能,结合"最新加载技术(late launch)",在操作系统层引入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此代理利用TPM,可以客观地收集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时可作为软件可信证据的信息,并保障可信证据本身的可信性.该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支持面向不同应用的信任评估模型.基于Linux Security Module,在Linux中实现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的原型.基于该原型,分析了一个分布式计算客户端实例的相关可信属性,并且分析了可信证据收集代理在该应用实例中的性能开销.该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可信软件 软件可信性评估 软件可信证据 软件可信证据收集 可信计算 TPM(trusted PLATFORM modu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馈控制的软件适应性需求的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春 张伟 +1 位作者 赵海燕 金芝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3-729,共17页
适应性需求的识别与分析是开发自适应软件系统的基础,它将明确软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可能面临的环境变化以及应对这些变化系统应采取的措施.但是,当前的适应性需求识别与分析方法一方面缺乏对环境的分析导致无法系统性地识别环境变化,... 适应性需求的识别与分析是开发自适应软件系统的基础,它将明确软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可能面临的环境变化以及应对这些变化系统应采取的措施.但是,当前的适应性需求识别与分析方法一方面缺乏对环境的分析导致无法系统性地识别环境变化,另一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框架来同时考虑如何应对已知的环境变化和未知的环境变化.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反馈控制的适应性需求识别与分析方法.该方法将自适应软件与其作用的环境看作为一个自适应控制系统,将适应性需求的识别与分析转化为对该控制系统所应具有的反馈回路的识别与分析.通过将环境看作软件的控制对象,它不仅突出了软件的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确定环境感知反馈回路和需求感知反馈回路来分别应对已知的环境变化和未知的环境变化.最后,用一个实例说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软件 适应性需求 需求分析 反馈控制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理论的软件项目调度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翔 周明全 +1 位作者 耿国华 何晓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0-32,共3页
针对软件项目调度问题中信息的不确定性及资源分配的特殊性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软件项目调度算法FS-SA。该算法采用模糊数表示任务的工期并应用遗传算法产生任务的调度序列。实验结果表明,FSSA算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理想... 针对软件项目调度问题中信息的不确定性及资源分配的特殊性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软件项目调度算法FS-SA。该算法采用模糊数表示任务的工期并应用遗传算法产生任务的调度序列。实验结果表明,FSSA算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理想的结果,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理论 软件项目调度 调度算法 遗传算法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例+控例”驱动的软件分析与设计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春 张伟 +1 位作者 赵海燕 金芝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5-695,共21页
随着软件本身及其运行环境的日益复杂,软件可信性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软件的分析与设计也越来越需要综合考虑软件的功能性和可信性.然而,如何在软件的分析与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软件的功能性和可信性,目前仍然缺乏系统而有效的方法.... 随着软件本身及其运行环境的日益复杂,软件可信性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软件的分析与设计也越来越需要综合考虑软件的功能性和可信性.然而,如何在软件的分析与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软件的功能性和可信性,目前仍然缺乏系统而有效的方法.基于控制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用例+控例"的方法,以在软件的分析与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软件的功能性和可信性.在需求分析阶段,"用例+控例"模型支持需求工程师在同一个模型中自然地表达软件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可信性需求.在系统设计阶段,扩展了ICONIX开发方法的用例驱动的系统设计技术,用以分别识别实现用例的功能对象和实现控例的可信保障对象,以最终构建出既满足功能性需求又满足可信性需求的对象模型.应用一个实例来说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可信性 可信性需求 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目标的软件游戏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雅倩 刘春 +1 位作者 俞一峻 金芝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3-689,共7页
游戏化是将游戏的设计元素或者机制应用于非游戏环境来激发人们参与某一项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将游戏的设计元素和机制引入普通应用软件来实现软件游戏化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使得软件的使用过程更有趣味性,进而提升软件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然... 游戏化是将游戏的设计元素或者机制应用于非游戏环境来激发人们参与某一项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将游戏的设计元素和机制引入普通应用软件来实现软件游戏化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使得软件的使用过程更有趣味性,进而提升软件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然而,对于哪些软件适合游戏化,以及如何实现软件游戏化目前仍然缺乏相应的指导方法.针对该问题,从软件需求分析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面向目标的软件游戏化分析方法.该方法为每个需要用户和软件共同参与完成的活动建立由度量和评价等软件游戏化行为所构成的反馈环.该反馈环形成一个正向激励的过程,激励用户积极的参与到软件所支持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化 软件游戏化 用户需求 游戏元素 正向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管理在线构件的基本构件描述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潘颖 刘洋 +1 位作者 谢冰 杨芙清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110-2114,共5页
在构件管理中 ,构件描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构件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线服务构件日益增多 ,为了支持对在线构件的管理 ,急需一种能描述在线构件和离线构件的基本模型 .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管理在线构件的构件基本描述模... 在构件管理中 ,构件描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构件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线服务构件日益增多 ,为了支持对在线构件的管理 ,急需一种能描述在线构件和离线构件的基本模型 .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管理在线构件的构件基本描述模型 (BCDM) .该模型以BIDM为基础 ,扩展了其结构 ,增加了管理在线服务构件所需的必要特性的描述 ,可以有效地支持对在线构件的描述与管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件库 描述模型 在线服务构件 BI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ML中衍型的精确定义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蒋严冰 邵维忠 +1 位作者 张路 麻志毅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101-2105,共5页
UML规范对于衍型这种扩展机制描述的不够清晰和严格 ,常被用户和研究者误用 ,并且也无法很好地支持可扩展的建模工具的开发 .本文精确地定义UML中的衍型以及衍型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定义衍型与元模型之间的转化并提出运用衍型的指导... UML规范对于衍型这种扩展机制描述的不够清晰和严格 ,常被用户和研究者误用 ,并且也无法很好地支持可扩展的建模工具的开发 .本文精确地定义UML中的衍型以及衍型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定义衍型与元模型之间的转化并提出运用衍型的指导规则 ,使得UML衍型的使用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种扩展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L 扩展机制 衍型 形式化 语法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