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恢复室预约系统应用于术后患者管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晨 何苗 +1 位作者 果旭 康百慧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 :分析麻醉恢复室预约系统应用于术后患者管理的效果,以加快患者周转,并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以医院麻醉排班系统为支撑,构建麻醉恢复室预约系统,2023年6月将该系统应用于麻醉恢复室,比较系统应用前(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及应用后(... 目的 :分析麻醉恢复室预约系统应用于术后患者管理的效果,以加快患者周转,并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以医院麻醉排班系统为支撑,构建麻醉恢复室预约系统,2023年6月将该系统应用于麻醉恢复室,比较系统应用前(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及应用后(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患者平均等候时长、预约内容错误率、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应用麻醉恢复室预约系统后,患者平均等候时长由(13.26±3.44)min缩短至(8.89±2.83)min(P<0.05),预约错误率由0.84%降至0.37%(P<0.05),医护人员满意度由(2.70±0.81)分上升至(4.68±0.62)分(P<0.05)。结论 :麻醉恢复室预约系统优化了麻醉恢复室预约方式,有助于保障患者安全,加速患者周转,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预约系统 信息化 闭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中国东部13家医院术后急性疼痛现状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姜柏林 朱丽娇 +4 位作者 次仁德吉 杨青梅 李艺 冯艺 拉巴次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02-1306,共5页
目的比较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中国东部13家医院术后急性疼痛的现状。方法通过国际围术期疼痛注册登记及研究网络(PAIN OUT)提供的标准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患者的术后急性疼痛信息,并与中国东部13家... 目的比较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中国东部13家医院术后急性疼痛的现状。方法通过国际围术期疼痛注册登记及研究网络(PAIN OUT)提供的标准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患者的术后急性疼痛信息,并与中国东部13家医院的患者数据比较,采用标准化均数差(Hedge’s g)比较临床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校正差异,比较两个地区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的差异。结果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中国东部13家医院分别有262例和1865例患者被纳入分析。与中国东部13家医院比较,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围术期使用局麻镇痛技术比例[21.4%vs 55.2%,g=-0.83(95%CI-1.00~-0.66)]、术中使用非阿片类药物比例[6.9%vs 70.8%,g=-1.92(95%CI-2.19~-1.65)]、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比例[1.9%vs 29.9%,g=-1.70(95%CI-2.19~-1.21)]以及疼痛体验评分[2.54(1.65~3.66)vs 0.74(0.37~1.37),g=2.28(95%CI 2.14~2.43)]明显降低,术后经历急性中重度疼痛的比例明显升高[80.5%vs 56.5%,g=0.64(95%CI 0.46~0.81)]。结论与中国东部13家医院比较,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患者的术后急性疼痛更明显,疼痛管理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急性疼痛 疼痛管理 阿片类药物 高海拔 PAIN OUT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5家二级医院护理人员护理信息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晓燕 万巧琴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3-1018,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二级医院护理人员护理信息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护理人员信息能力提升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9月—11月选取北京市5家二级医院的23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信... 目的:调查北京市二级医院护理人员护理信息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护理人员信息能力提升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9月—11月选取北京市5家二级医院的23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信息能力量表、变革型领导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理信息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二级医院护理人员护理信息能力总分为(115.55±19.28)分;学历、职称、是否接受过信息学教育、变革型领导和自我效能感是二级医院护理人员信息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二级医院护理人员信息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特点提供护理信息教育与培训,实施变革型领导,激发员工内在潜能,以促进护理人员信息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二级医院 信息能力 变革型领导 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对胸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4
作者 及萌 张庆芬 +2 位作者 丁维思 冯艺 安海燕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5,共8页
胸科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会造成患者术后恢复缓慢、降低生活质量等危害。神经阻滞技术作为多模式镇痛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改善胸科术后疼痛控制效能的同时,对呼吸系统功能的保护作用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本研究通过系统综... 胸科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会造成患者术后恢复缓慢、降低生活质量等危害。神经阻滞技术作为多模式镇痛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改善胸科术后疼痛控制效能的同时,对呼吸系统功能的保护作用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本研究通过系统综述方法,整合循证医学证据与基础研究成果,重点归纳总结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神经阻滞干预对术后肺通气功能、呼吸肌协调性的影响等。本文基于对近年相关研究进行分析,阐释其通过调控神经-免疫轴、改善膈肌运动功能及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等多重路径降低肺部并发症风险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对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况做了讨论,并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旨在为优化胸科手术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临床实施精准化区域麻醉干预提供循证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肺部并发症 神经阻滞 呼吸肌功能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轻妇科手术创伤反应的临床麻醉方法比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俞晨 杨拔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减轻妇科盆腔手术麻醉造成的不良反应,比较减轻伤害性刺激的临床麻醉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48例妇科ASAⅠ~Ⅱ级拟行盆腔手术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例。A组,椎管内麻醉复合靶控输注咪达唑仑镇静;B... 目的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减轻妇科盆腔手术麻醉造成的不良反应,比较减轻伤害性刺激的临床麻醉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48例妇科ASAⅠ~Ⅱ级拟行盆腔手术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例。A组,椎管内麻醉复合靶控输注咪达唑仑镇静;B组,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推注咪达唑仑镇静;C组,椎管内麻醉;D组,椎管内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4组围术期循环、SpO2、BIS值、麻醉前及术毕血皮质醇、IL-6水平,及临床麻醉情况。结果A组患者镇静程度适宜(OAA/S3~4级,BIS值75~85),无一过性呼吸抑制。术前各组皮质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术毕-术前)/术前A组为0.43±0.18,显著低于C组0.65±0.14(q=4.061,P<0.05),A组1例术中发生牵拉不适显著低于C组7例(P=0.027)。B组患者镇静较深,可达OAA/S2级,9例发生一过性呼吸抑制,皮质醇(术毕-术前)/术前为0.62±0.23,显著高于A组0.43±0.18(q=3.508,P<0.05)。C组中患者发生牵拉不适7例显著多于A、D组(P值分别是0.027,0.005),且皮质醇(术毕-术前)/术前为0.65±0.14,变化最明显。D组患者术毕皮质醇(术毕-术前)/术前与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056,P>0.05;q=2.816,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复合靶控咪达唑仑镇静组手术、麻醉创伤造成的皮质醇变化较小、不良反应较轻,适合妇科手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反应:复合麻醉 咪达唑仑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医院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其与职业倦怠和组织承诺的相关性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雪静 路潜 王泠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三级医院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及组织承诺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北京市30家三级医院243名手术室专科护士,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评估工作压力状况,职业倦怠问卷评估职业倦怠水平,组织承诺问卷评估组织... 目的了解三级医院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及组织承诺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北京市30家三级医院243名手术室专科护士,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评估工作压力状况,职业倦怠问卷评估职业倦怠水平,组织承诺问卷评估组织承诺情况。结果手术室专科护士付出均分19.16±3.13,回报均分31.26±5.22,175人(72.0%)付出大于回报;职业倦怠均分3.36±1.26;情感承诺均分3.66±0.91;付出/回报比与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呈正相关,与组织承诺呈负相关(均P<0.01)。是否愿意承担及是否有时间承担手术配合以外的工作是工作压力的重要影响因素(OR=3.065、4.244)。结论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水平较高,付出与回报失衡较为突出,且工作压力越高,职业倦怠水平越重,组织承诺水平越低。管理部门应合理安排任务并给予充足的时间及相应的补偿,以缓解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专科护士 工作压力 付出-回报失衡模型 职业倦怠 组织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阻滞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麻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婉璐 安海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0-214,共5页
随着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ARS)及舒适化医疗理念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部分脊柱手术,其通过孔道式入路及内镜技术实现损伤最小化。为了避免术中医源性神经损伤,常采用区域阻滞联合静脉镇痛药... 随着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ARS)及舒适化医疗理念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部分脊柱手术,其通过孔道式入路及内镜技术实现损伤最小化。为了避免术中医源性神经损伤,常采用区域阻滞联合静脉镇痛药作为其主要的麻醉方式以保留病人意识及神经易感性。围手术期良好的镇痛管理不仅是术者手术操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更是加快病人功能锻炼及康复的关键。现已有多种区域阻滞方式联合可视化技术成功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手术的围手术期镇痛。本文将依次介绍近年应用于椎间孔镜技术区域阻滞的方案及其优劣势,旨在使病人更舒适更安全的完成微创手术,缩短病人术后功能锻炼和康复时间,提高满意度及再手术意愿,实现快速康复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区域阻滞 快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王岚 马玉良 +6 位作者 王伟民 朱天刚 靳文英 赵红 曹成富 王静 姜柏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评估已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以及CMD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入... 目的:评估已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以及CMD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11月至2021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AMI住院,已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完成罪犯血管血运重建,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的患者145例,根据MCE结果分为CMD组及冠状动脉微循环正常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CE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探讨CMD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风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CMD对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145例已行PCI的AMI患者中有87例(60%)存在CMD。与正常组相比,CMD组患者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峰值更高[52.8(8.1,84.0)μg/L vs.18.9(5.7,56.1)μg/L,P=0.005],Killip分级更差(P=0.030),罪犯血管分布不同(P<0.001),且罪犯血管PCI术前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3级者更多(65.1%vs.43.1%,P=0.025)。MCE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CMD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整体长轴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及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更差(P均<0.001)。CMD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13.8%vs.1.7%,P=0.013),校正罪犯血管分布、罪犯血管术前TIMI血流及TnI峰值后,CMD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的风险依旧升高(OR=9.120,95%CI:1.152~72.192,P=0.036)。CMD预测已行血运重建的AMI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77(95%CI:0.551~0.804,P=0.03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依然有60%存在MCE检出的CMD,合并CMD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术后肺部并发症患者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
9
作者 王斌 张晓莉 +3 位作者 杨晓春 王京宇 安友仲 冯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8-534,共7页
【目的】确定与腹部手术后患者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相关的特征性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方法】本研究前瞻性、连续入组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腹部手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带气管插管的... 【目的】确定与腹部手术后患者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相关的特征性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方法】本研究前瞻性、连续入组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腹部手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带气管插管的患者76例。采集患者围术期相关基本信息,并在患者入ICU后的24 h内经气管插管采集患者呼出气,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GC-MS),分析患者呼出气VOCs成分。观察患者术后24 h采集呼出气后是否发生PPCs,将患者分为PPCs(n=44)组和无PPCs组(n=32),比较患病组和非患病组呼出气VOCs差异。应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有价值VOCs变量,进而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和PPCs相关的特征性VOCs。【结果】76例患者中发生PPCs者44例,无PPCs者32例,针对两组患者呼出气VOCs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和PPCs可能相关的4种化合物,将4种化合物带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最终结果显示呼出气1-十六烷醇含量增高和PPCs的发生相关(OR:1.000,P=0.002)。【结论】本研究显示腹部手术后患者呼出气中1-十六烷醇含量升高可能和PPCs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气管插管 肺部并发症 呼出气分析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术后体温的影响
10
作者 李月 张伟新 +2 位作者 梁汉生 高欣悦 冯艺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99-2203,共5页
目的比较手术前、后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老年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苏醒期体温的影响。方法回顾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麻醉恢复室(PACU)内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包括:(1)年龄≥60岁;(2)患者行全麻下胸腔镜... 目的比较手术前、后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老年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苏醒期体温的影响。方法回顾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麻醉恢复室(PACU)内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包括:(1)年龄≥60岁;(2)患者行全麻下胸腔镜肺手术;(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状态分级Ⅰ~Ⅲ级;(4)复合TPVB。根据患者行TPVB的时间分为术前组(手术开始前行TPVB)及术后组(手术结束后行TPVB)。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在PACU内体温、低体温发生率、疼痛数字评分(NRS)、低血压、寒颤、苏醒延迟、拔管时间及停留时间。主要结局指标是进入PACU的体温及低体温发生率。结果共纳入538例患者,依排除标准筛选后,对534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术前组406例,术后组128例。术前组PACU内体温明显高于术后组[36.1(36.0,36.2)℃vs.36.0(35.9,36.2)℃,P=0.022],低体温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术后组(18%vs.29.7%,P=0.007)。此外,术后组PACU内NRS评分低于术前组[0(0,0)vs.0(0,0),平均秩248.38 vs.270.95,P=0.036],但PACU内停留时间长于术前组[48(40,55)min vs.44(38,53)min,P=0.039]。结论术前行TPVB更利于老年胸腔镜肺手术患者体温保护,也有利于缩短术后PACU内停留时间,但对短期术后镇痛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低体温 胸腔镜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斌 冯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人类的呼出气体中蕴含丰富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其种类可达数千种之多。除外界空气携带进入体内的VOCs外,绝大部分的VOCs来自于人体代谢以及人体内微生物的代谢。所以呼出气VOCs携带了大量人体内部的信息,这些信息类似于个体代谢... 人类的呼出气体中蕴含丰富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其种类可达数千种之多。除外界空气携带进入体内的VOCs外,绝大部分的VOCs来自于人体代谢以及人体内微生物的代谢。所以呼出气VOCs携带了大量人体内部的信息,这些信息类似于个体代谢状况的呼出气物质的“指纹”,从而使其有潜力成为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的理想工具。近年来大量关于疾病和呼出气VOCs的研究展示出有价值的结果。人体内诸多疾病均和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具有密切关联,氧化应激反应同样会产生大量VOCs通过肺部排出,这成为了监测疾病的一个新的窗口。今后利用呼出气VOCs分析开展针对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检测和诊断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本文将从呼出气VOCs的概念、采集、检测、临床应用以及VOCs和疾病的关系5个方面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肿瘤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丙泊酚静脉全麻下人工流产术中麻醉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梁汉生 冯艺 +2 位作者 卢兰生 杨占民 严相默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04-705,共2页
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已得共识。氟比洛芬酯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甾体类镇痛药,具有靶向镇痛、不影响心肺功能等特点。本文探讨氟比洛芬酯对丙泊酚静脉全麻下人工流产术中麻醉深度的影响及效果。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术 氟比洛芬酯 静脉全麻 麻醉深度 丙泊酚 非甾体类镇痛药 心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术后寒战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0
13
作者 张红 冯艺 +2 位作者 潘芳 何苗 杨拔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例静吸复合全麻术后回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患者,按有无寒战发生分为寒战组(115例)和非寒战组(1896例),记录中心体温(鼻咽温度)、拔管后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两...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例静吸复合全麻术后回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患者,按有无寒战发生分为寒战组(115例)和非寒战组(1896例),记录中心体温(鼻咽温度)、拔管后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两组间年龄、中心体温、拔管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寒战发生相关。结论年轻患者、中心体温下降、术后疼痛、手术时间长、术中大量出血均可增加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寒战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邦学习的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预测模型的建立
14
作者 王骞 张景伟 +8 位作者 杨晓东 宋玉祥 张明宇 郑兰圆 赵红 彭宇明 陈益强 米卫东 曹江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7-684,I0001-I0003,共11页
目的采用联邦学习(FL)方法构建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国内3家医院的非心脏、非神经外科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数据,将其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构建基于传统Logistic回归的集中式学习模... 目的采用联邦学习(FL)方法构建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国内3家医院的非心脏、非神经外科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数据,将其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构建基于传统Logistic回归的集中式学习模型和基于FL的预测模型(FedAvg、FedLSD、Fedprox)。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采用Shapley加法解释(SHAP)解释模型特征的重要性。结果集中式学习模型AUC在训练集中为0.827(95%CI 0.811~0.842),在验证集中为0.726(95%CI 0.687~0.764)。3种基于FL的预测模型(FedAvg、FedLSD和FedProx)的AUC分别为0.710(95%CI 0.671~0.749)、0.708(95%CI 0.669~0.747)、0.710(95%CI 0.671~0.749)。校准曲线和DCA显示,基于FL的预测模型性能接近集中式学习模型。结论FL算法能整合多机构数据,基于FL的预测模型表现与集中式学习模型相似,可有效预测老年患者PO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机器学习 数据孤岛 数据隐私 术后谵妄 预测模型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诱导期靶控不同浓度雷米芬太尼对应激反应及BIS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关明 杨拔贤 +2 位作者 刘克英 董稳 刘瑞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97-698,共2页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应激反应 麻醉诱导期 浓度 BIS TCI系统 常规生命体征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罗比卡因和0.15%布比卡因用于胸科手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颖 冯艺 +4 位作者 杨拔贤 武力民 田伟 曾广辉 施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527-530,共4页
目的 评价 0 2 %罗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与 0 15 %布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ASAⅠ~Ⅲ级择期胸科手术病人 ,采用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随机... 目的 评价 0 2 %罗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与 0 15 %布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ASAⅠ~Ⅲ级择期胸科手术病人 ,采用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随机分为两组 :R组 (n =16 )给予 0 2 %罗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 ;B组 (n =16 )给予 0 15 %布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行PCEA ,持续镇痛治疗 72小时 ,由不知情观察者每 4小时记录一次安静及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血压、心率及SpO2 。每 2 4小时记录全天有效按压次数、所用药量、最痛时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 ,并由病人评价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第 1天VAS评分分别为 :安静时R组 (1 1± 1 5 )分 ,B组为 (1 0± 1 4 )分 ;咳嗽时R组 (3 2± 2 0 )分 ,B组 (3 4± 1 3)分 ;最痛程度R组 (4 5± 2 6 )分 ,B组 (4 6±1 6 )分 ,满意度均为 3(2~ 4 )。术后第 2天和第 3天VAS评分及镇痛满意度与第 1天类似。两组安静、咳嗽及最痛时的VAS评分、患者自评镇痛满意度、总用药量及PCEA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第 2天最低平均动脉压R组 (83± 7)mmHg ,B组 (75± 11)mmHg ,第 3天最低心率R组(87± 8)次 /分 ,B组 (78± 9)次 /分 ,B组均低于R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硬膜外镇痛 罗比卡因 布比卡因 芬太尼 胸外科 不良反应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门上喷射通气用于非插管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的效果 被引量:13
17
作者 梁汉生 李清月 +1 位作者 李伟 冯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5-768,共4页
目的观察声门上喷射通气用于非插管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非插管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Mallampatti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喷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后,对照组面罩吸... 目的观察声门上喷射通气用于非插管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非插管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Mallampatti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喷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后,对照组面罩吸氧,氧流量6 L/min,FiO2 45%;喷射组经一侧鼻孔置入魏氏经鼻喷射导管进行声门上喷射给氧,并在喷射通气前后行超声测量胃窦部横截面积(CSA-GA)。观察并记录术中SpO2<95%、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以及鼻出血、呛咳、无意识肢体运动的例数;记录喷射通气前后的CSA-GA。结果喷射组SpO2<9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喷射组患者CSA-GA在喷射通气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喷射组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呛咳、无意识肢体运动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声门上喷射通气有效地维持氧合,不增加反流误吸风险,提高了非插管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通气 静脉麻醉 超声 胃窦 宫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手术室危机事件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冰一 尹昕睿 +3 位作者 陈子天 韩侨宇 冯艺 姜陆洋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7-431,共5页
手术室危机事件包括肺栓塞、心肌缺血、心搏骤停、休克、心脏压塞等,主要的急救措施通常包括心肺复苏、体外膜肺氧合、心脏辅助装置置入等。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且可实时监测的工具,可快速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帮助提供诊断信息,在... 手术室危机事件包括肺栓塞、心肌缺血、心搏骤停、休克、心脏压塞等,主要的急救措施通常包括心肺复苏、体外膜肺氧合、心脏辅助装置置入等。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且可实时监测的工具,可快速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帮助提供诊断信息,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识别潜在的心血管异常,为临床决策提供关键依据,用于动态监测治疗反应,指导容量复苏、血流动力学管理和循环支持策略,提高救治成功率。本文描述了超声心动图在手术室危机事件的诊断和/或排除以及急救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旨在提高手术室内危机事件的应对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手术室 危机干预 急诊处理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在全身麻醉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一项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明华 薛富善 +8 位作者 冯艺 罗爱林 郭曲练 王亚平 艾登斌 刘功俭 段开明 欧阳文 汪赛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04-1510,共7页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筛选受试者352名,分层随机分配至芬太尼组(A组,n=176)和阿芬太尼组(B组,n=176)。麻醉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1)+芬太...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筛选受试者352名,分层随机分配至芬太尼组(A组,n=176)和阿芬太尼组(B组,n=176)。麻醉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1)+芬太尼25μg·kg^(-1)(A组)或阿芬太尼4μg·kg^(-1)(B组)+丙泊酚2 mg·kg^(-1)+罗库溴铵0.8 mg·kg^(-1)。术中麻醉维持以七氟烷+芬太尼(A组)或阿芬太尼(B组)+罗库溴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和相关补救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在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可以同样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以及手术刺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阿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及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抑制效应明显优于芬太尼(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发生率的比较及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可以同样有效地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但阿芬太尼在麻醉诱导和维持期血压、心率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芬太尼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心率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经阴道穿刺取卵术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雪 乔青 +1 位作者 冯艺 沈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64-1165,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经阴道无痛取卵术的效果。方法:90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患者,分为3组(n=30)。A组:瑞芬太尼0.2μg/kg;B组:瑞芬太尼0.3μg/kg;C组:瑞芬太尼0.4μg/kg;3组均复合丙泊酚2 mg/kg。记录血压、心...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经阴道无痛取卵术的效果。方法:90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患者,分为3组(n=30)。A组:瑞芬太尼0.2μg/kg;B组:瑞芬太尼0.3μg/kg;C组:瑞芬太尼0.4μg/kg;3组均复合丙泊酚2 mg/kg。记录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手术时间、丙泊酚总量、取卵数、患者睁眼时间和离床时间。同时记录体动次数、呼吸抑制、辅助呼吸、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术后半小时随访恶心呕吐发生率,腹痛评分,以及患者和术者满意度。结果:3组手术时间、取卵数量、患者睁眼时间和离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丙泊酚总用量小于A组(P<0.05)。A组患者体动≥2次的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患者呼吸抑制和辅助呼吸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体动次数、手术时间和腹痛评分与取卵数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瑞芬太尼0.3μg/kg复合丙泊酚2 mg/kg用于经阴道穿刺取卵在达到满意麻醉效果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 取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