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2所医院的医院聘用医疗护理员人力配置及管理现况调查
1
作者 黄婵 王蕾 +1 位作者 周春兰 张海燕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591,共6页
目的:调查医院聘用的医疗护理员的人力配置及管理现况,为医疗护理员的使用及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于2023年7月—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我国东、中、西、东北地区共选取62所医院,使用自行编制的医院聘用医疗护理员人力配置与管理现况... 目的:调查医院聘用的医疗护理员的人力配置及管理现况,为医疗护理员的使用及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于2023年7月—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我国东、中、西、东北地区共选取62所医院,使用自行编制的医院聘用医疗护理员人力配置与管理现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62所医院的医院聘用医疗护理员人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的中位数为0.036,医院聘用的医疗护理员人数与护士人数之比的中位数为0.055,不同等级医院聘用医疗护理员配置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所(43.5%)医院有全院医疗护理员人数配置标准,但各医院标准不同;54所(87.1%)医院通过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合同以劳务派遣的方式聘用医疗护理员;42所医院提供了聘用护理员的具体成本,中位数为每人3870.0元/月。各医院聘用的医疗护理员的工作内容主要以清洁照护(80.6%)和生活照护(79.0%)为主;45所(72.6%)医院采取“一对多”照护模式,按5天/周、8 h/天给医疗护理员排班的医院较多,但也有一部分医院的医疗护理员排班时间延长。62所医院均对聘用的医疗护理员进行培训;33所(53.2%)医院要求上岗前必须取得护理员资格证书。62所医院均由医院主导医疗护理员工作质量管理,25所(40.3%)医院由医院护理部制定医疗护理员工作质量评价标准。结论:医院成为医疗护理员工作质量管理的主体,医疗护理员在各医院的工作内容基本一致、工作模式多样,需要逐步探索医院聘用及配置医疗护理员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护理员 配置 管理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导航联合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2
作者 黄婵 李硕 +7 位作者 张海燕 张鹍 张宝宏 霍花 郑孝词 王颜 战颖 张学民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4-949,共6页
目的 :探索磁导航联合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案及初步效果,为国内开展此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既往研究和国内相关标准,制订并论证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案。根据临床应用方案,应用该技术为10例癌症患者置入PICC... 目的 :探索磁导航联合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案及初步效果,为国内开展此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既往研究和国内相关标准,制订并论证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案。根据临床应用方案,应用该技术为10例癌症患者置入PICC,观察穿刺置管过程;分析磁导航、心腔内电图和X线检查3种定位方式的定位情况;记录X线定位实际耗时及医疗支出;观察置管后28天内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感染(含穿刺点感染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访谈护士应用该技术的体验。结果 :1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应用磁导航及时纠正原发性异位2例;心腔内电图均可见P波最大振幅,4例可见双向P波;X线定位确认尖端均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X线定位实际耗时(20.1±4.8)min,实际医疗支出91.5元/例;导管留置28天内未发生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或感染。置管护士认为该技术可以减少异位发生,愿意应用该技术。结论 :初步提示,磁导航联合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能够即刻纠正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的异位,护士接受度较高,需要进一步探索该技术在国内应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导航 心腔内电图 尖端定位系统 异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重返工作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晓黎 胡伟 魏彦姝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6-1591,共6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意味着继续保持原来的生活和日常活动,是其康复之路的里程碑,被视为回归正常生活的重要标志。文章阐述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重返工作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旨在为制定我国患者重返工作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返工作岗位 影响因素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实施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2
4
作者 金晓燕 么莉 +1 位作者 尚少梅 刘洋 《中国护理管理》 2009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施置管后日常护理的行为情况,分析护理人员知识得分和行为得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方便取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市10所三级甲等医院实施PICC置管后日常护...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施置管后日常护理的行为情况,分析护理人员知识得分和行为得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方便取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市10所三级甲等医院实施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的129名护理人员,并观察了23名从事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护士的操作行为。结果:①调查对象对PICC知识的平均得分69.15±13.64分,35.66%的护理人员的得分低于60分;②护理人员实际观察的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的行为得分远远低于自评行为得分(t=-12.760,P<0.001);③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的知识得分与自评行为得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220,P=0.012)。结论:通过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加强对护理人员有关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新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促进护理人员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的操作行为,同时加强质量监控,以切实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日常护理 认知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的认知行为干预 被引量:49
5
作者 张鹍 王颜 +1 位作者 桂嵘嵘 颜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以心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行为干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焦虑、抑郁的作用。方法将12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个体化心理疏导;观察... 目的探讨以心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行为干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焦虑、抑郁的作用。方法将12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个体化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专业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行为干预,包括ABC转换思维练习、书写感恩日记、听音乐、冥想、运动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在干预前(入院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干预2周(完成诱导化疗出院前)和干预4周(第2次入院时)对两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干预前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2周、4周时S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负面心理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焦虑 抑郁 ABC转换思维练习 冥想 音乐 运动 认知行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和砷剂联合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PML-RARα表达上调不影响预后(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主鸿鹄 秦亚溱 +4 位作者 赖悦云 石红霞 刘艳荣 江滨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2-878,共7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接受维甲酸和砷剂诱导治疗早期的分子动力学及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本研究对32例初治APL进行动态检测,利用实时定量PCR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PML-RARα转录本水平(PML-RARα/ABL)和细胞遗传学。结...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接受维甲酸和砷剂诱导治疗早期的分子动力学及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本研究对32例初治APL进行动态检测,利用实时定量PCR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PML-RARα转录本水平(PML-RARα/ABL)和细胞遗传学。结果表明,诱导14 d时PML-RARα转录本水平比治疗前显著升高(40.10%和57.74%,P<0.01),诱导28 d和巩固治疗结束时PML-RARα转录本分别为:6.97%和0%。在诱导治疗14 d和28 d分别有65.62%和31.25%患者发生PML-RARα转录本增加。治疗前、诱导14 d和诱导28 d PML-RARα拷贝数/每个APL细胞为0.9,2.2,1.4(PML-RARα/ABL×2/APL细胞%)。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32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PML-RARα表达上调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接受维甲酸和砷剂联合诱导治疗过程中一个普遍现象,对疾病预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a 维甲酸 砷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一种亚型? 被引量:6
7
作者 牛奕 陈书长 +3 位作者 江滨 李德高 葛昌文 李蓉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19-223,共5页
为了研究红白血病是否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个独立亚型,从临床实验及病程进展方面对21例红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患者合并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者分别为42.9%、81%、81%。外周血分类显示85.7%患者有幼稚粒细胞... 为了研究红白血病是否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个独立亚型,从临床实验及病程进展方面对21例红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患者合并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者分别为42.9%、81%、81%。外周血分类显示85.7%患者有幼稚粒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52.4%患者有幼稚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骨髓涂片显示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细胞占58.3±8.0%,原始粒细胞占NEC58.0±18.4%;66.7%患者有病态造血,与典型AML不同。在病程中52.4%患者发生疾病转型,转为RAEB/RAEB-T和AML-M2,19例在确诊M6后接受化疗,11例有效(57.9%),其中CR10例、PR1例,CR中位维持6个月、PR2个月,但CR患者绝大多数伴有骨髓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中数生存期在初诊M6和MDS转化为M6组分别为13.0±13.3和2.3±1.3月。结论:临床诊断急性红白血病与典型AML有许多差异,可能大部分是以红系过度增生为表现的MDSRAEB和RAEB-T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白血病 急性髓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B7-H3分子的表达与预后和骨质破坏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赵丹丹 林梁 +5 位作者 葛青 李振宇 何徐彭 徐开林 路瑾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7-642,共6页
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骨髓瘤细胞中B7-H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应用流式细胞术及RT-PCR法检测3种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U266和H929)表面B7-H3的表达水平及45例(46例次)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 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骨髓瘤细胞中B7-H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应用流式细胞术及RT-PCR法检测3种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U266和H929)表面B7-H3的表达水平及45例(46例次)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中B7-H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预后及生存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①B7-H3在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U266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30±1.1)%和(79.03±1.2)%,在H929细胞中未见明显表达,约占(4.26±0.2)%;RT-PCR检测到RPMI8226及U266细胞株B7-H3 mRNA产物,在H929细胞株未检测到其产物。②外源IL-6刺激细胞株未见B7-H3分子的上调。③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初诊者B7-H3阳性率为(48.58±33.593)%,缓解者为(22.16±18.853)%,复发者为(57.65±28.296)%,初诊与缓解、缓解与复发者的B7-H3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23,P=0.004)。④B7-H3高表达较低表达的患者具有更多的骨质破坏(P=0.027),血清钙离子水平显著升高(2.3144±0.44619 vs 2.0948±0.2504;P=0.046)。结论:B7-H3的表达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呈负相关,与骨髓骨质破坏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B7-H3 骨质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口腔黏膜炎7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赵玮 孙于谦 高承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口腔黏膜炎(OM)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行HSCT的166例患者中发生OM的7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OM的愈合率为95.77%,平均愈合时间为移植后(17.61±8....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口腔黏膜炎(OM)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行HSCT的166例患者中发生OM的7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OM的愈合率为95.77%,平均愈合时间为移植后(17.61±8.36)d。患者性别、年龄、HLA配型及预处理方案对OM愈合时间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性别、年龄、HLA配型及预处理方案对OM愈合时间无明显影响。通过及时有效的口腔处理,可降低OM发生率,即使重度OM也可良好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口腔黏膜炎 影响因素 处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D方案不同疗程数对于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扬 温磊 +3 位作者 王国苗 康影 马玲 路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53-556,共4页
目的:分析2、4、6个疗程以硼替佐米(bortezomib)为基础的3药联合诱导,包括硼替佐米、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即BCD方案3药联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 目的:分析2、4、6个疗程以硼替佐米(bortezomib)为基础的3药联合诱导,包括硼替佐米、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即BCD方案3药联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7月30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初诊MM一线采用BCD的3药方案治疗≥2个疗程、随访资料完整、不合并髓外浆细胞瘤及淀粉样变性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单纯接受2、4、6个疗程患者疾病治疗疗效。结果:70例患者中,男女比为36∶34。中位年龄为58.4(33~81)岁,ISS分期Ⅰ、Ⅱ、Ⅱ期分别为16、18、36例。单纯接受2、4、6个疗程BCD患者分别为14、20、36例。仅接受2个疗程组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比例分别为14.28%、42.86%和71.42%;仅接受4个疗程组中CR、≥VGPR、≥PR比例分别为30.00%、60.00%和80.00%;仅接受6个疗程组中CR、≥VGPR、≥PR比例分别为38.89%、75.00%和83.33%。中位随访时间为15.37(2~32)个月,预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为21.96(95%CI:19.26~24.70)个月。3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0)。结论:BCD方案3药联合治疗中,最大疗效发生在4个疗程及以后。随着诱导疗程数的进一步增加,疾病缓解程度增加,但总体缓解率提高不明显。一线诱导治疗初诊MM可采用BCD方案4个疗程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月 陆松松 +3 位作者 陈龙 温磊 贾园 栗占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47-1152,共6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2010-2017年我院11例RA合并MG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同期入院,年龄、性别匹配的33例未合并MG的RA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2010-2017年我院11例RA合并MG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同期入院,年龄、性别匹配的33例未合并MG的RA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试验组脾大(27.3%vs.3.0%,P=0.043)和低免疫球蛋白血症(54.5%vs.6.1%,P=0.001)发生率、血沉[(89.9±30.5)mm/h vs.(56.1±28.4)mm/h,P=0.002]及24 h尿蛋白[0.3(3.2)mg/d vs.0.1(0.1)mg/d,P=0.03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1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8例,未确诊2例。MGUS患者随访期间1例发展为MM、1例出现肾小管间质浆细胞浸润所致肾功能不全。结论 RA患者可合并MG,以MGUS最为常见,也可发生恶性转化。合并脾大、血沉快、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和肾脏受累者需高度警惕以便及时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M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与ACE、APOE、MTHFR和Fgβ四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霍阳 高旭光 +2 位作者 滕智平 任正洪 潘凯枫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2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插入/缺失多态性(I/D)、载脂蛋白E基因(APOE)多态性、纤维蛋白原(Fg)β基因148C/T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677C/T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按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插入/缺失多态性(I/D)、载脂蛋白E基因(APOE)多态性、纤维蛋白原(Fg)β基因148C/T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677C/T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按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相匹配的脑梗死病例组及非心脑血管病对照组各100例,根据TOAST分型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成大动脉粥样梗死组(n=31)及小动脉闭塞组(n=69),并调查其危险因素。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PCR-DHPLC)确定四种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在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及相应对照组Fgβ148CT/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757,95%CI1.168~81.467,P=0.035);ACEID/DD基因型,MTHFRCT/TT基因型和Fgβ CT/TT基因型之间有协同作用(OR3.907,95%CI1.160~13.162,P=0.028);吸烟的Fgβ CT/TT或APOEε4ε3基因型携带者在病例组的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OR4.854,95%CI1.817~12.970,P=0.002。OR7.792,95%CI1.517~40.010,P=0.014);饮酒与Fgβ CT/TT基因型之间亦有明确的协同作用(OR:22.647,95%CI2.952~173.756,P=0.003)。结论Fgβ 148CT/TT基因型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同时携带ACEID/DD基因型、MTHFRCT/TT基因型和Fgβ CT/TT基因型,携带Fgβ CT/TT基因型同时吸烟或饮酒,携带APOEε4ε3基因型同时吸烟均增加脑梗死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β基因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载脂蛋白E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持续发热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的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东昉 吴菊芳 +9 位作者 韩明哲 俞云松 王健民 黄晓军 克晓燕 邹善华 周道斌 沈志祥 孟凡义 张婴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47-354,共8页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持续发热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患者因化疗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500×106/L,持续至少96h,入选前接受...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持续发热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患者因化疗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500×106/L,持续至少96h,入选前接受胃肠外广谱抗菌药治疗至少96h,并且在入选前24h内体温>38.0℃者可入选本研究。统计用药人群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及其总有效率。结果共入选131例,其中安全性分析集(SS)131例,全分析集(FAS)129例。SS131例中,18例受试者发生24例次临床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1例次实验室严重不良事件(血钾降低),与研究药物肯定有关。SS131例中发生与药物有关的非严重不良事件者35例,包括5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反应和实验室异常;其中16例发生临床不良反应,多见皮疹、发热、呕吐等;24例发生实验室异常,多见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35/131),其中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16/131),实验室异常发生率为19.1%(25/131)。临床不良反应中91.3%为轻、中度。入选病例中9例(12例次)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占6.9%(9/131)。其中6例(9例次)被评价为与试验药物有关,发生率为4.6%(6/131)。FAS和符合方案数据集(PPS)中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36.4%(47/129)和40.2%(47/117)。结论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持续发热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患者对其耐受性良好,因药物不良反应中止治疗者少见。卡泊芬净用于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可获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经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5/5q-染色体异常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12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方圆 赖悦云 +4 位作者 陆爱东 左英熹 贾月萍 吴珺 张乐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5/5q-染色体异常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纳入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非复发AML患儿,分析-5/5q-AML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584例非复发AM... 目的探讨-5/5q-染色体异常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纳入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非复发AML患儿,分析-5/5q-AML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584例非复发AML患儿中检出12例(2.05%)-5/5q-,男4例,中位年龄7.5岁,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5/5q-AML患儿中,3例(25.0%)由MDS转化而来,显著高于无-5/5q-AML患儿(14例,2.4%),P=0.004。-5/5q-与无-5/5q AML患儿在性别构成、发病年龄、初诊时血常规、髓外浸润情况(肝、脾、淋巴结肿大)、诊断前有症状时间、诱导化疗结束后骨髓抑制解除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5q-AML患儿诱导化疗采用DAH或ADE方案,7例(58.3%)达完全缓解,2例(16.7%)达部分缓解,3例(25.0%)未缓解。随访至2019年7月1日,1例失访,6例死亡,5例存活。-5/5q-AML患儿的生存时间为(23.3±26.0)个月,显著短于无-5/5q-AML患儿的生存时间(63.0±10.5)个月,P=0.023。-5/5q-AML患儿1年累积生存率和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1.9%和30.9%,显著低于无-5/5q-AML患儿相应的81.6%和77.0%(P<0.001)。结论儿童AML中-5/5q-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较低,-5/5q-AML患儿中由MDS转化而来者比例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q-染色体异常 儿童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酷似Mikulicz病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爱春 陈勇 +2 位作者 贾晋松 高松源 刘燕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4-1076,共3页
IgG4相关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近年来逐渐被大家所认识的一种新的自身免疫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米库利兹病(Mikulicz disease,MD)被认为是IgG4-RD的一种亚型,有其独特的表现,包... IgG4相关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近年来逐渐被大家所认识的一种新的自身免疫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米库利兹病(Mikulicz disease,MD)被认为是IgG4-RD的一种亚型,有其独特的表现,包括唾液腺、泪腺、腮腺肿大,血清IgG4水平上升,腺体组织中大量IgG4^+浆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ULICZ病 淋巴瘤 非霍奇金 自身免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相关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16
作者 颜霞 《中国护理管理》 2006年第4期8-10,共3页
关键词 输血治疗 安全问题 相关护理 病人康复 安全输血 血液输注 临床治疗 法律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喹酮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慧儒 吕会新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S1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格列喹酮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及肾小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2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0例,分别给予普通胰岛素和格列喹酮治疗。3个月后测定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肌酐(Scr)、血β2... 目的探讨格列喹酮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及肾小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2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0例,分别给予普通胰岛素和格列喹酮治疗。3个月后测定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肌酐(Scr)、血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血清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5-ALB)等指标,实验结束后重复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血α1-MG、血β2-MG、血清胱抑素C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蛋白尿与α1-MG、血β2-MG、血清胱抑素C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格列喹酮具有降低微量蛋白尿,保护肾小管、肾小球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喹酮 糖尿病肾病 Β2-微球蛋白 Α1-微球蛋白 血清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与端粒酶表达活性研究
18
作者 马兰 王晶 +4 位作者 江滨 刘艳荣 张波 常乃柏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409-1412,共4页
本研究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端粒、端粒酶表达,探讨二者与CLL预后的关系。用TelFISH半定量法分析外周血和/或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长度;用TRAP-ELISA法定量检测外周血和/或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表达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ZA... 本研究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端粒、端粒酶表达,探讨二者与CLL预后的关系。用TelFISH半定量法分析外周血和/或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长度;用TRAP-ELISA法定量检测外周血和/或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表达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ZAP70及CD38的表达。结果表明:不同分期患者端粒长度进行比较时,端粒长度有随分期增高而增长的趋势,两两间比较时RaiⅢ-Ⅳ期与Rai0期、Ⅰ-Ⅱ期之间,Binet C期与A期、B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ai0期与Ⅰ-Ⅱ期之间、BinetA期与B期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AP70阴性组和阳性组端粒长度近似,CD38阳性组较阴性组端粒长度有缩短的趋势,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分期患者进行比较时端粒酶表达活性,有随分期增高而升高的趋势;Rai分期各期间进行比较时,端粒酶表达活性有随分期增高而升高的趋势。有1例CLL患者缓解期无端粒酶表达,复发期端粒酶表达升高,提示端粒酶表达可能与疾病活跃程度相关。结论:端粒长度与Rai和Binet分期相关,晚期患者较早、中期患者端粒长度短;端粒酶表达有随分期增高而升高的趋势。初诊和治疗后CLL患者端粒酶表达无差异,表达稳定,未见治疗对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端粒 端粒酶 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藏地区(高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及免疫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娇 姚海红 +2 位作者 莫晓冬 罗增 白玛央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4-1008,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西藏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发病特点、受累器官、免疫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住院的SLE患者共70例,随机抽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 目的:探讨我国西藏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发病特点、受累器官、免疫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住院的SLE患者共70例,随机抽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SLE数据库中120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住院SLE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高原与平原地区SLE患者临床特点、受累器官、免疫学特点。结果:西藏地区SLE患者男女比例1∶10. 7,平原患者男女比例1∶11. 0;高原患者发病年龄(33. 2±11. 4)岁,平原患者发病年龄(35. 3±13. 2)岁,两组发病年龄相当。首发临床症状方面,高原地区SLE患者以关节炎(78. 6%)、脱发(55. 7%)、颧部红斑(48. 6%)为常见,其中关节炎、脱发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原组(P <0. 05);高原地区SLE患者70%出现血液系统受累,与平原地区类似;狼疮肾炎及狼疮脑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平原组(38. 6%vs. 56. 7%,2. 9%vs. 17. 5%,P <0. 05)。血清学方面,高原地区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 DNA)抗体阳性率为57. 1%,抗Smith(Sm)抗体(55. 7%)、抗干燥综合征A(Sj9gren syndrome A,SSA)抗体(74. 3%)、抗干燥综合征B(Sj9gren syndrome B,SSB)抗体(41. 4%)及抗u1核糖核蛋白(u1-ribosenuclear protein,u1RNP)抗体(45. 7%)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平原地区患者(P <0. 05);分别有61. 4%、38. 6%的高原SLE患者出现补体C3、C4减低,显著低于平原患者(P <0. 05)。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原组为12. 19±5. 58,平原组为12. 69±7. 28)。此外,西藏地区SLE患者合并陈旧结核或者活动结核病13例(18. 6%),慢性乙型肝炎或携带者7例(10%)。高原组SLE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dihydroxy-vitamin D3,25-OH-VD3)减低者少于平原组(76. 7%vs. 90. 0%,P=0. 046),血清25-OH-VD3水平高原组为(31. 14±18. 74) nmol/L,平原组为(26. 91±14. 27) nmol/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6)。结论:西藏地区SLE患者首发临床症状以关节炎、脱发、颧部红斑最为常见,其中关节炎、脱发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原地区;狼疮肾炎及狼疮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平原;多种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平原地区。在年龄、性别构成、SLEDAI评分方面与平原地区类似,血清25-OH-VD3减低者平原组多于高原组,但25-OH-VD3水平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西藏 生物学标记 症状和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疲乏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树佳 邢俊俊 +1 位作者 董霜 颜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疲乏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疲乏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结局。本文就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疲乏的影响因素及干预进行综述,旨在发现目前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研究减少患者疲乏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疲乏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