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外科——传统胸外科之“升级版”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俊 刘彦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胸腔镜外科 胸外科手术 电视成像技术 直线型缝合器 胸腔镜技术 冷光源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技术要点分析 被引量:92
2
作者 李剑锋 李运 +7 位作者 王俊 刘军 姜冠潮 赵辉 杨帆 刘彦国 周足力 卜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技术难点及对策。方法2006年9月~2008年5月,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91例。通过胸部3个微小切口非直视下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方法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施行右肺上叶切除21例,右肺中叶切除12例...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技术难点及对策。方法2006年9月~2008年5月,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91例。通过胸部3个微小切口非直视下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方法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施行右肺上叶切除21例,右肺中叶切除12例,右肺下叶切除20例,左肺上叶切除18例,左肺下叶切除20例。结果中转开胸2例。全胸腔镜下完成的89例手术时间(185.8±52.9)min(60~300min);术中出血量50~650ml,平均213.2ml;胸腔引流时间(6.9±2.9)d;术后住院(9.4±3.2)d。乳糜胸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随访原发肺癌中2例分别于术后15、3个月发生远处转移,其余患者无复发、转移。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是需要把握适应证并熟练掌握处理血管和清扫淋巴结等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淋巴结 乳糜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弹簧圈定位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许志扬 许建新 +2 位作者 关军 林建生 李志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在胸腔镜孤立性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4月,对21例单发肺部小结节病灶经术前定位后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结节直径7~21(10.3±8.0)mm,距离脏层胸膜深度5~23(10.2±4.3... 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在胸腔镜孤立性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4月,对21例单发肺部小结节病灶经术前定位后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结节直径7~21(10.3±8.0)mm,距离脏层胸膜深度5~23(10.2±4.3)mm。术前1日在CT引导下行"拖尾法"微弹簧圈术前定位,胸腔镜下行病灶楔形切除术,送冰冻病理,如为恶性继续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21例肺小结节均成功经皮肺穿刺置入微弹簧圈。定位并发症为无症状气胸3例,均无需处理。胸腔镜术中发现微弹簧圈脱位3例,定位成功率85.7%(18/21)。21例均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病理确诊原位癌5例,腺癌11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例,炎症2例,炎性假瘤1例,肺内转移瘤1例。结论 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用于肺内小结节术前定位是一种简单、直观、有效、精确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微弹簧圈定位 胸腔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气胸11例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彦国 卜梁 +4 位作者 姜冠潮 李剑锋 崔健 刘军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970-972,共3页
目的探索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气胸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1月~2008年4月11例胸腔镜手术后气胸复发(复发时间3月以内者7例,1年以上者4例)再手术经由原切口进胸,行肺大疱切除,联合胸膜切除(n=5)、胸膜摩擦(n=5)、喷洒滑石粉法... 目的探索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气胸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1月~2008年4月11例胸腔镜手术后气胸复发(复发时间3月以内者7例,1年以上者4例)再手术经由原切口进胸,行肺大疱切除,联合胸膜切除(n=5)、胸膜摩擦(n=5)、喷洒滑石粉法(n=1)行胸膜固定。结果11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8±35)min,术中出血量(160±95)ml。无中转开胸、术中大出血及围术期死亡。11例术后随访1~86个月,(48±15)月,气胸再次复发2例(18.2%),均为初期病例且再手术采用摩擦法行胸膜固定的患者。结论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复发性气胸技术上可行,但须采用胸膜切除法行胸膜固定以保证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肺大疱 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电凝处理多发胸膜下肺大疱在自发性气胸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应泰 黄宇清 +3 位作者 崔健 孟宪璞 刘军 王俊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4-956,959,共4页
目的探讨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过程中以低能量电凝处理多发胸膜下肺大疱的可行性、疗效及其技术要点。方法 2004年3月~2010年8月,共计77例次自发性气胸患者在术中接受多发胸膜下肺大疱的低能量电凝处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过程中以低能量电凝处理多发胸膜下肺大疱的可行性、疗效及其技术要点。方法 2004年3月~2010年8月,共计77例次自发性气胸患者在术中接受多发胸膜下肺大疱的低能量电凝处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因自发性气胸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患侧胸腔探查,术中肺尖部明显的成簇状分布的薄壁肺大疱予以楔形切除,而分布于其余肺组织表面的多发的胸膜下肺大疱则以10~15kJ的低能量电凝烧灼凝固处理;烧灼程度以整个肺大疱萎陷,肺大疱表面及周围约0.5~1.0cm范围内的脏层胸膜及肺组织皱缩凝固变白而又不伴有脏层胸膜破损为最佳。术后待肺组织无漏气、复张良好,脏壁层胸膜完全贴合48h后拔除胸腔引流管。结果该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2d;平均手术时间为121.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mL;术后平均闭式引流时间5.9d;以漏气时间大于1周作为持续漏气标准,术后无患者出现持续漏气;全组患者未出现其他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至2010年10月,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除3例患者因出现对侧自发性气胸而再次于该科行胸腔镜手术治疗,余患者无复发。结论如能充分掌握术中技术及术后康复要点,在自发性气胸术中以低能量电凝处理多发散在胸膜下肺大疱,方法简便、可靠,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胸腔镜 肺大疱 低能量电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40例报告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金锐 李剑锋 +2 位作者 杨帆 李运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792-793,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94年5月~2006年5月,经胸腔镜手术切除40例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套管切口根据肿瘤位置而定,如肿瘤过大,切除困难,可辅助小切口。结果34例经胸腔镜顺利完成...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94年5月~2006年5月,经胸腔镜手术切除40例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套管切口根据肿瘤位置而定,如肿瘤过大,切除困难,可辅助小切口。结果34例经胸腔镜顺利完成肿瘤切除,6例附加6cm小切口完成手术。神经鞘瘤20例,神经纤维瘤14例,神经节细胞瘤6例。肿瘤直径平均4.7cm(2~12cm)。术后平均胸腔闭式引流2.2d(1~7d)。术后平均住院4.8d(3~13d)。轻微并发症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9个月~12年,其中<3年16例,3~5年12例,>5年7例,失访5例。局部复发1例,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结论胸腔镜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安全、可靠、创伤小,可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平滑肌瘤的微创手术治疗 被引量:16
7
作者 马超 赵辉 +4 位作者 张磊 李运 刘军 李剑锋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在食管平滑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年 9月~ 2 0 0 2年 10月 2 6例食管平滑肌瘤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 电视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 2 3例 ,其中 3例 (2例胸膜腔紧密粘连...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在食管平滑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年 9月~ 2 0 0 2年 10月 2 6例食管平滑肌瘤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 电视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 2 3例 ,其中 3例 (2例胸膜腔紧密粘连 ,1例肿瘤无法定位 )中转开胸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 ) ;经颈部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 2例 ;经食管镜食管平滑肌瘤切除 1例。 2 6例手术顺利 ,术后恢复平稳 ,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 ,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平滑肌瘤。随访 2~ 73个月 ,平均 32 3个月 ,无复发。 结论 电视胸腔镜肌瘤摘除术可作为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食管粘膜肌层的平滑肌瘤 ,可考虑经食管镜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平滑肌瘤 电视胸腔镜 食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良性肿瘤胸腔镜摘除术——附5例报告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剑锋 王俊 +3 位作者 冯华清 刘军 李运 张国良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良性肿瘤摘除术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4月 ,对 5例患者行VATS肺良性肿瘤摘除术。男 1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37.2岁。术前均诊断为良性结节 :周围型 3例 ,左下叶肺动脉旁 1例 ,左上叶舌段近...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良性肿瘤摘除术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4月 ,对 5例患者行VATS肺良性肿瘤摘除术。男 1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37.2岁。术前均诊断为良性结节 :周围型 3例 ,左下叶肺动脉旁 1例 ,左上叶舌段近肺门 1例。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 ,按常规位置做 3个套管切口。镜下切开结节表面脏层胸膜 ,沿肿瘤包膜钝性剥离。靠近肺门血管旁的 2例病例 ,采用缝线牵引法协助剥离。摘除之肿瘤立即送快速病理除外恶性病变。将手术结果与同期进行的胸腔镜肺良性肿瘤楔形切除术组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顺利 ,无中转开胸 ;术后胸腔引流 1~ 8d ,平均 2 .8d ;术后住院 2~ 9d ,平均 5d ;5例仅用EndoGIA钉夹1枚 ;病理 :硬化性血管瘤 3例 ,错构瘤 1例 ,神经鞘瘤 1例。并发症 1例 ,为长期漏气 (8d) ,无死亡。与肺楔形切除术组相比 ,在闭式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无显著差异 ;平均住院费用较少 ,但无统计学差异。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胸腔镜摘除术是治疗肺良性肿瘤的一种简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病例报告 治疗 胸腔镜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诊治肺部微小结节29例报告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应泰 李小钢 +3 位作者 刘军 李剑锋 姜冠潮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29例肺微小结节行VATS,术中明确结节所在位置、大小、性状以及与胸膜关系;对于肺实质内微小...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29例肺微小结节行VATS,术中明确结节所在位置、大小、性状以及与胸膜关系;对于肺实质内微小结节的探查全部依赖于手指的触诊定位,一般用食指即可,若定位有困难,可将切口适当延长至4cm左右,以2根手指协助定位。根据探查结果行结节所在肺组织的楔形切除,术中切除标本送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如为良性,则术毕;如为恶性,进一步行VATS辅助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食指触诊定位微小结节,无一例延长切口。恶性病变11例(11/29,37.9%),良性病变18例(18/29,62.1%)。8例(57.1%)术前拟诊为恶性病变及3例术前拟诊为良性病变最终确诊为恶性病变。11例具有分叶、毛刺及胸膜皱缩等“恶性”影像学表现中仅6例(54.5%)确诊为恶性病变。21例单发结节恶性7例;8例多发结节良性和恶性各4例。18例良性行VATS肺楔形切除;11例肺癌中6例行根治性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姑息性肺楔形切除术。结论肺部微小结节诊断困难;VATS手术诊治肺部微小结节,技术成熟可行,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微小结节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双成 张宏都 +3 位作者 方莹 高振华 刘彦国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617-618,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联合手术 临床应用 胸外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X线摄片检查 腹腔镜技术 微创外科 微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加理性地认识和面对电视胸腔镜手术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02-603,共2页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理性 SURGERY VATS 外科领域 体外循环 手术方法 临床常用 外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纵隔镜和胸腔镜在纵隔小细胞癌诊治中的价值
12
作者 黄宇清 陈应泰 +4 位作者 崔健 姜冠潮 赵辉 刘军 王俊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和电视胸腔镜在纵隔小细胞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7月~2006年3月对仅以纵隔占位为表现的患者行纵隔镜和胸腔镜检查,检出小细胞癌20例。16例行纵隔镜活检,3例合并大量胸腔积液和1例中等量心包积液患者,在胸腔镜...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和电视胸腔镜在纵隔小细胞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7月~2006年3月对仅以纵隔占位为表现的患者行纵隔镜和胸腔镜检查,检出小细胞癌20例。16例行纵隔镜活检,3例合并大量胸腔积液和1例中等量心包积液患者,在胸腔镜活检明确诊断的同时行胸膜腔滑石粉固定或心包开窗术。结果20例手术经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32min,术中平均出血17.5mL,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均取得明确小细胞癌病理诊断,其中1例来源于淋巴及血液系统,2例来源于胸腺,另17例均来源于肺脏。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得到良好控制。结论电视纵隔镜和电视胸腔镜诊断纵隔小细胞癌创伤小,安全,是诊断该类病变的最佳方式。电视胸腔镜可同时对合并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进行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疾病 小细胞癌 纵隔镜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硬质气管镜治疗大气道良性肿瘤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运 李剑锋 +3 位作者 刘军 姜冠潮 赵辉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997-998,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硬质气管镜在大气道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2年9月~2005年4月,我院应用电视硬质气管镜治疗大气道良性肿瘤7例,其中气管1例,隆突1例,左主支气管3例,右主支气管2例.手术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喷射通气供氧,探查评估气道后... 目的探讨电视硬质气管镜在大气道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2年9月~2005年4月,我院应用电视硬质气管镜治疗大气道良性肿瘤7例,其中气管1例,隆突1例,左主支气管3例,右主支气管2例.手术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喷射通气供氧,探查评估气道后,首先冷冻或电凝肿瘤,破坏肿瘤血供,再以活检钳分块取出,蒂部采用冷冻或氩气凝固处理;对于宽蒂肿瘤,内镜下将肿瘤主体清除后中转开胸行气管局部切除吻合术.结果7例手术均顺利,无一例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气管窄蒂良性肿瘤镜下完整摘除,1例气管膜部宽蒂平滑肌瘤先内镜清除肿瘤主体后中转开胸行气管局部切除.术后病理为错构瘤2例,平滑肌瘤3例,嗜酸性肉芽肿性腺瘤1例,炎症组织1例.7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7.3月,无肿瘤复发.结论电视硬质气管镜治疗大气道良性肿瘤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硬质气管镜 大气道 良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镜手术在纵隔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辉 刘军 +2 位作者 李剑锋 李运 王俊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25-927,共3页
目的探讨纵隔镜手术在纵隔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2005年1月该科共为81例纵隔肿物患者进行了纵隔镜手术,对胸部CT等检查发现的纵隔病变进行活检,获取气管周围、胸骨后、隆突下以及双侧肺门等部位的肿物组织送病理检查... 目的探讨纵隔镜手术在纵隔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2005年1月该科共为81例纵隔肿物患者进行了纵隔镜手术,对胸部CT等检查发现的纵隔病变进行活检,获取气管周围、胸骨后、隆突下以及双侧肺门等部位的肿物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该组病人除1例外全部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98.8%(80/81)。其中恶性病变37例(46.3%),良性病变43例(53.7%)。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50.0%(40/80),术前误诊率50.0(%40/80)。在术前误诊的病例中以良性病变多见,该组43例良性病变中,有60.5(%26/43)的患者术前误诊为恶性肿瘤。该组纵隔镜手术后发生声音嘶哑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1/81)。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纵隔镜手术安全、可靠,对于临床上难以确诊的纵隔肿物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镜检查 纵隔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硬质气管镜治疗复杂大气道疾病及其基本策略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应泰 李运 +5 位作者 黄宇清 赵辉 金璐明 崔健 刘军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硬质气管镜治疗纤维支气管镜无法完成的复杂大气道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2002年9月~2011年8月的9年间,共计110例复杂大气道疾病接受140次电视硬质气管镜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系统随访。术前均接受过至少一... 目的探讨硬质气管镜治疗纤维支气管镜无法完成的复杂大气道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2002年9月~2011年8月的9年间,共计110例复杂大气道疾病接受140次电视硬质气管镜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系统随访。术前均接受过至少一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因效果欠佳或治疗失败而选择接受硬质气管镜手术,均属于复杂大气道疾病。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变位于气管55例,右主支气管29例,左主支气管20例,隆突6例。病理诊断良性病变42例,恶性病变68例。手术方式为内镜下病变剜除75次,病变完全切除30次,气道内瘢痕清除15次,异物取出11次,支架放置或取出9次。8例恶性肿瘤和1例平滑肌瘤患者在硬质气管镜清除气道病变后即刻同期行开胸行根治性手术。内镜操作时间32~120 min,(52.5±23.9)min,术后住院时间1~12 d,(3.3±3.0)d。术中出现少量出血(150 ml)1例,一过性低氧血症2例,牙齿脱落2例,经对症治疗好转。截至2012年9月,8例良性和5例恶性患者失访,随访率88.2%(97/110)。34例良性病变随访时间13~110个月,平均51.5月,3例外伤后气管瘢痕患者(3/10)于术后1个月出现再狭窄并接受多次手术治疗,其余均无复发。63例恶性病变随访时间14~75个月,平均25.9月;其中8例开胸根治性切除者无瘤生存时间(DFS)均超过12个月,生存期最短13个月(神经内分泌癌),最长75个月(类癌);51例肿瘤清除术后带瘤生存者生存期最短3个月(腺癌),最长达71个月(腺样囊性癌);9例支架置入者中2例于术后1个月因其他疾病猝死,1例外伤后气道瘢痕形成患者存活至今(84个月),其余6例恶性患者生存3~10个月。结论经选择合适的适应证以及治疗策略,电视硬质气管镜手术可适用于多数复杂大气道疾病,并可作为特定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气管镜 大气道疾病 外科治疗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疑难疾病的纵隔镜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辉 王俊 +2 位作者 刘军 李剑峰 李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281-282,共2页
目的 探讨纵隔镜手术在纵隔疑难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自 1999年 11月至2 0 0 2年 2月为 35例纵隔疑难疾病患者进行了纵隔镜手术 ,对胸部CT等检查发现的纵隔病变进行活检 ,获取气管周围、胸骨后、隆突下以及双侧肺门等部位的... 目的 探讨纵隔镜手术在纵隔疑难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自 1999年 11月至2 0 0 2年 2月为 35例纵隔疑难疾病患者进行了纵隔镜手术 ,对胸部CT等检查发现的纵隔病变进行活检 ,获取气管周围、胸骨后、隆突下以及双侧肺门等部位的肿物组织送病检。 结果 本组除 1例外全部获得明确病理诊断 ,确诊率 97% (34/ 35 )。其中恶性病变 18例 (5 2 9% ) ,良性病变 16例 (47 1% )。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 4 7 1% (16 / 34) ,术前误诊率 5 2 9%。术前误诊的病例中以良性病变多见 ,本组 16例良性病变中 ,有 6 2 5 % (10 / 16 )的病人术前误诊为恶性肿瘤。纵隔镜手术后发生声音嘶哑 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9% (1/ 35 )。无围手术期死亡。 结论 纵隔镜手术 ,可使一般方法难以确诊的纵隔疾病获得明确病理诊断 ,且具有创伤小、安全、取材可靠等优点 ,因此应作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的常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疑难疾病 纵隔镜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应用微弹簧圈定位肺内微小结节及磨玻璃影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静华 杨锋 赵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8期48-50,共3页
目的总结85例术前应用微弹簧圈定位肺内微小结节及磨玻璃影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定位前,护士指导患者学习疼痛自我评估方法、腹式呼吸控制方法和小声咳嗽方法。定位中,及时引导患者应用腹式呼吸控制配合医生实施穿刺定位和放置弹簧圈,... 目的总结85例术前应用微弹簧圈定位肺内微小结节及磨玻璃影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定位前,护士指导患者学习疼痛自我评估方法、腹式呼吸控制方法和小声咳嗽方法。定位中,及时引导患者应用腹式呼吸控制配合医生实施穿刺定位和放置弹簧圈,并及时关注患者的主诉。定位后,护士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并反馈医生。结果 85例患者定位前均能正确描述疼痛分值,定位中呼吸控制完成率100%,定位后并发症发生率23.5%,无严重并发症,患者全部顺利接受胸腔镜手术切除。结论对术前应用微弹簧圈定位肺内微小结节及磨玻璃影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有效预防和降低定位并发症、保证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微小结节及磨玻璃影 微弹簧圈 术前定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论
18
作者 韩宝惠 凌莉 王俊 《循证医学》 CSCD 2003年第4期202-203,共2页
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是否采用辅助化疗一直存在很大争议,然而面对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现状(Ⅰ期57%-67%:Ⅱ期38%~55%:ⅢA期23%-25%Clifton F Mountain 1997年),半数或超过半数的完全切除的NSCLC术后5年内... 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是否采用辅助化疗一直存在很大争议,然而面对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现状(Ⅰ期57%-67%:Ⅱ期38%~55%:ⅢA期23%-25%Clifton F Mountain 1997年),半数或超过半数的完全切除的NSCLC术后5年内由于局部复发和远道转移而死亡,任何一个从事肿瘤治疗的临床医师都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作为。问题是现有的治疗是否能够给患者提供生存益处?答案就要从循证医学,从最新的临床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寻找。本文“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含铂辅助化疗方案的累计Meta分析”以严谨科学的态度、翔实丰富的资料、恰当有效的分析方法(累计Meta分析)对根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是否采用辅助化疗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初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手术 治疗 公共卫生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认识PET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评估中的地位
19
作者 王俊 杨衿记 《循证医学》 CSCD 2005年第3期132-134,共3页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肺肿瘤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论3
20
作者 王俊 《循证医学》 CSCD 2003年第4期203-203,共1页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 药物 META分析 疗程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