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刺激基因ISG20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抗丙型肝炎病毒复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贾因棠 魏来 +2 位作者 蒋栋 丛旭 费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97-1001,共5页
目的研究IFN-α抗HCV的作用机理及了解ISG20是否参与介导IFN-α对HCV的抑制作用。方法用RT-PCR法及融合PCR法分别获得野生型及突变型ISG20cDNA,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转染含HCV复制子的Huh7细胞进行瞬时表达,通过Northern... 目的研究IFN-α抗HCV的作用机理及了解ISG20是否参与介导IFN-α对HCV的抑制作用。方法用RT-PCR法及融合PCR法分别获得野生型及突变型ISG20cDNA,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转染含HCV复制子的Huh7细胞进行瞬时表达,通过Northernblot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HCVRNA及NS5A蛋白水平,研究表达ISG20对HCV复制子的影响。结果构建的野生型及突变型ISG20真核表达载体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得到证实,并且发现表达野生型ISG20对HCV复制子RNA有抑制作用。结论成功克隆及表达了ISG20,并对其抗病毒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提示ISG20可能介导IFN-α对HCV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ISG20 克隆 表达 丙型肝炎病毒 复制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固安县某农村单采浆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魏来 王齐欣 +13 位作者 徐小元 万华 高燕 田秀兰 于敏 孙德贵 范春蕾 金剑 樊文梅 尹利民 朱万孚 陈红松 庄辉 王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4-578,共5页
目的 :了解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慢性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河北省固安县某农村 137例单采浆献血员HCV感染 12~ 2 5年的现状进行调查 ,包括临床表现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γ... 目的 :了解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慢性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河北省固安县某农村 137例单采浆献血员HCV感染 12~ 2 5年的现状进行调查 ,包括临床表现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γ 谷氨酰转肽酶 (γ GT)、碱性磷酸酶 (ALP)、血清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总蛋白(TP)、白蛋白 (ALB)测定和αFP检测 ,病毒学标志检测以及B型超声检查 ,其中 ,HCVRNA的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抗 HCV和HBsAg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 :该组HCV感染的慢性化率为 70 .99% ,自然阴转率为2 9 .0 1%。 137例感染者目前几乎均无症状 ,总的ALT和 /或AST异常率为 37.4 0 % ,6例为中度 ,其余均为轻度 ,无重度。但B型超声检查发现 ,轻度者占 5 7.72 % ,中度占 38.2 1% ,重度占 4 .0 7%。重度者距感染发生时间分别为 13、14、2 1、2 5和 2 5年。HCVRNA阳性组的ALT、AST和γ GT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 ,抗 HCV阳性组的ALT/AST的异常率显著高于阴性组 ,抗 HCV滴度与HCVRNA水平的对数呈正相关 (r=0 .74 7,P <0 .0 1)。男性感染者的慢性化率高于女性感染者 (78.6 9%比 6 4 .2 9% )。结论 :本组输血后HCV感染自然阴转率较高 ,慢性HCV感染表现隐匿 ,肝酶学检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流行病学 丙型肝炎病毒 供血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 NS5b套式PCR在酶切基因分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杜绍财 陶其敏 +2 位作者 冯百芳 孙炎 王豪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HCVNS5b区酶切分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选用了HpaⅡ、Cfr10Ⅰ、AluⅠ、HhaⅠ、HaeⅢ、ApaⅠ、AvaⅡ、TaqⅠ、BstNⅠ、Sau 3AⅠ、StuⅠ、BalⅠ、SmaⅠ等 13种限制性内切酶 ,对已知2 3例 1b型和 17例 2a型样品进行酶切... 目的 :探讨HCVNS5b区酶切分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选用了HpaⅡ、Cfr10Ⅰ、AluⅠ、HhaⅠ、HaeⅢ、ApaⅠ、AvaⅡ、TaqⅠ、BstNⅠ、Sau 3AⅠ、StuⅠ、BalⅠ、SmaⅠ等 13种限制性内切酶 ,对已知2 3例 1b型和 17例 2a型样品进行酶切分析和验证。结果 :40例NS5b分型结果表明 2 3例 1b型中有AluⅠ特异切点 ,无 1a的BalⅠ切点和 2b的MboⅠ切点 ,17例 2a型中无A1uⅠ切点和 1a的BalⅠ及 2b的MboⅠ切点。StuⅠ可用于 1b型中基因变异诊断。结论 :HCVNS5b分型结果提示应用该分型技术 ,不仅达到了基因分型效果 ,而且还可检测基因变异 ,证实了我国存在着 1b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酶切基因分型 HCV NS5B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5’-非编码区与NS 5b区酶切分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青田 李新月 +2 位作者 熊飞升 杜绍财 陶其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1,共2页
探讨北京与河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HCV 5’-NCR和HCV NS5b两区域分型结果之间的差异。对56例慢性丙型肝炎和80例有偿供血员的HCV RNA阳性血清。同时进行HCV 5’-NCR和HCV NS5b酶切分型研究。HCV 5’-NCR和HCV NS5... 探讨北京与河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HCV 5’-NCR和HCV NS5b两区域分型结果之间的差异。对56例慢性丙型肝炎和80例有偿供血员的HCV RNA阳性血清。同时进行HCV 5’-NCR和HCV NS5b酶切分型研究。HCV 5’-NCR和HCV NS5b两区域的Ⅱ/1b型感染率北京地区分别占85.7%和87.5%,河南地区分别占68.8%和70.0%。HCV Ⅱ/lb型为北京和河南地区HCV感染的优势株,同时HCV 5’-NCR和HCV NS5b区酶切分型结果间具有良好的相互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HCV 基因型 5’-NCR区 NS5b区 HCVⅡ/1b型 酶切分型 北京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Thy-1.1^+干细胞的分选与表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舒赛男 魏来 +1 位作者 方峰 王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目的采用免疫磁珠分选系统(MACS)分离大鼠骨髓Thy-1.1+干细胞群,研究Thy-1.1+干细胞与肝脏分化潜能相关的表型特征。方法收集大鼠胫骨、股骨骨髓细胞,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Thy-1.1单抗标记,间接免疫磁珠系统分离纯化Thy-1... 目的采用免疫磁珠分选系统(MACS)分离大鼠骨髓Thy-1.1+干细胞群,研究Thy-1.1+干细胞与肝脏分化潜能相关的表型特征。方法收集大鼠胫骨、股骨骨髓细胞,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Thy-1.1单抗标记,间接免疫磁珠系统分离纯化Thy-1.1+干细胞群,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活力,计算回收率。同时流式检测分选前细胞及分选后Thy-1.1+干细胞的表型。结果经MACS分选后Thy-1.1+细胞比例由56.65%升至94.20%;分选后的细胞活力为99.62%,与分选前的99.79%无明显差异;MACS分选Thy-1.1+细胞的回收率为64.65%。Thy-1.1+细胞不表达CD34和c-kit;高表达β2微球蛋白(β2M)和CD45;部分表达Flt-3。分选前后CD34+和c-kit+比例无显著差异;β2M+的比例由93.38%下降至86.39%(P<0.05);CD45+和Flt-3+的比例则由67.18%、14.36%升高至分选后的81.12%和58.72%(均P<0.01)。结论MACS方法能有效分选大鼠骨髓Thy-1.1+干细胞群,所得细胞纯度高,细胞活力保持好。大鼠Thy-1.1抗原与CD34、c-kit分子无明显相关性;而与CD45、Flt-3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与β2M呈一定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Thy-1.1抗原 免疫磁珠分选 细胞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美国肝病学会年会关于丙型肝炎治疗的报道
6
作者 魏来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08年第2期79-80,共2页
2008年美国肝病学会年会于10月30日至11月4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会上关于丙型肝炎治疗的内容仍然以干扰素为抗病毒治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更重视通过预测、个体化和联合治疗提高应答。同时,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新药研... 2008年美国肝病学会年会于10月30日至11月4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会上关于丙型肝炎治疗的内容仍然以干扰素为抗病毒治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更重视通过预测、个体化和联合治疗提高应答。同时,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新药研发正持续稳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PEG IFN 美国肝病学会 干扰素 抗病毒药 SVR 利巴韦林 病毒学应答 RVR 病毒学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复制与脂代谢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文夏杰 李桂馨 +3 位作者 李婕 饶慧瑛 贾继东 鲁凤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95-1500,共6页
慢性HBV感染者人数依然庞大,严重危害国人健康。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部分临床研究显示,HBV感染并存NAFLD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也有NAFLD促进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疾病进展的报... 慢性HBV感染者人数依然庞大,严重危害国人健康。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部分临床研究显示,HBV感染并存NAFLD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也有NAFLD促进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疾病进展的报道。通过文献检索及综述,探究合并NALFD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复制与脂代谢异常及脂肪肝发生的相互影响,以期为HBV抗病毒治疗及预防NAFLD的发生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慢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合体系研究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的受体 被引量:6
8
作者 梁庆华 蒋栋 +3 位作者 谢尧 高建恩 范涛 陶其敏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40-542,560,共4页
目的 :用酵母双杂合体系筛选肝细胞cDNA文库 ,寻找与丙型肝炎 (丙肝 )病毒 (hepatitisCvirus ,HCV)胞膜蛋白 2 (E2 )相作用蛋白的基因 ,探讨HCV与肝细胞的相互作用 ,寻找HCV进入细胞的受体。方法 :以HCVE2蛋白胞外区片段 ,构建酵母双杂... 目的 :用酵母双杂合体系筛选肝细胞cDNA文库 ,寻找与丙型肝炎 (丙肝 )病毒 (hepatitisCvirus ,HCV)胞膜蛋白 2 (E2 )相作用蛋白的基因 ,探讨HCV与肝细胞的相互作用 ,寻找HCV进入细胞的受体。方法 :以HCVE2蛋白胞外区片段 ,构建酵母双杂合体系中“饵”载体 ,从成人肝细胞cDNA文库筛选与HCVE2相作用蛋白的基因。结果 :筛出的阳性克隆基因序列分析后 ,经GenBank查询 ,与人的apoCⅢ同源 ,同源性为 98%。 结论 :HCVE2蛋白能与人的apoCⅢ在酵母双杂合体系中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丙型 病毒包膜蛋白质类 脂蛋白类 VLDL 酵母菌 肝炎 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Y41-4109对乙肝病毒衣壳组装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晓璟 巫国谊 +3 位作者 王钊 王宇 陈红松 尹长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388,共5页
乙肝病毒衣壳蛋白成功组装成衣壳二十面体的过程是病毒前基因组RNA逆转录形成成熟DNA的必要步骤。衣壳结构的轻微改变或破坏能对病毒子代传播产生巨大影响。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小分子抗病毒化合物(heteroaryldihydropyrimidine,... 乙肝病毒衣壳蛋白成功组装成衣壳二十面体的过程是病毒前基因组RNA逆转录形成成熟DNA的必要步骤。衣壳结构的轻微改变或破坏能对病毒子代传播产生巨大影响。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小分子抗病毒化合物(heteroaryldihydropyrimidine,HAP)BAY41-4109在与衣壳蛋白二聚体摩尔浓度比达到1∶2时,能干扰乙肝病毒衣壳蛋白组装成衣壳二十面体。在BAY41-4109的作用下,衣壳蛋白发生错误组装,形成不规则球体、平面片状结构和管状结构。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管状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它是衣壳蛋白重新装配形成的具有螺旋对称性的规则组装体,衣壳蛋白按六角晶格方式排列,其最小组成单位是衣壳蛋白的二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衣壳蛋白组装 二十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类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蕴铷 王文冰 +3 位作者 张黎颖 欧蔚妮 谢雯 魏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7-118,共2页
探讨甘草酸类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疗效。应用甘草酸单胺组、甘草酸二胺组和复方甘草甜素组治疗79例AIH患者,并与糖皮质激素治疗AIH 21例患者作比较,观察其肝功能的变化,评价其疗效。3组甘草酸类药物治疗AIH可明显降低ALT,AST,... 探讨甘草酸类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疗效。应用甘草酸单胺组、甘草酸二胺组和复方甘草甜素组治疗79例AIH患者,并与糖皮质激素治疗AIH 21例患者作比较,观察其肝功能的变化,评价其疗效。3组甘草酸类药物治疗AIH可明显降低ALT,AST,TB il,DB il水平,分别获得78.2%、81.6%和82.7%的完全应答率,与激素治疗组的完全应答率(83.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类药物治疗Ⅰ、Ⅲ型AIH的疗效高于Ⅱ型AIH。甘草酸类药物治疗AIH可获得与激素相同的近期疗效,但其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 肝炎 甘草酸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TACE术后残留病灶的早期诊断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李臻 张恒辉 +1 位作者 韩新巍 王家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6-1020,共5页
肝细胞癌(HCC,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肝原发恶性肿瘤,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肿瘤晚期或进展期,手术切除难度大,且存在切除不彻底、易复发等问题。术后5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的风险仍然较高。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以微创、明确的疗效已... 肝细胞癌(HCC,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肝原发恶性肿瘤,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肿瘤晚期或进展期,手术切除难度大,且存在切除不彻底、易复发等问题。术后5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的风险仍然较高。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以微创、明确的疗效已成为临床公认的非手术治疗中主流治疗方法。但TACE术后残留病灶已成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如何早期诊断术后残留病灶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是临床面临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残留病灶 介入治疗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郑颖颖 范晓红 +6 位作者 王力芬 田地 霍娜 陆海英 吴赤红 徐小元 魏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821-823,共3页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CHC患者(≥60岁)(N=16)与中青年CHC患者(<60岁)(N=46)接受PEG-IFNα-2a 180μg/周,利巴韦林800~1000mg/d联合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CHC患者(≥60岁)(N=16)与中青年CHC患者(<60岁)(N=46)接受PEG-IFNα-2a 180μg/周,利巴韦林800~1000mg/d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基线、病毒应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差异。结果老年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P=0.044,OR(95%CI)=3.264(1.005~10.599);P=0.000,OR(95%CI)=2.875(1.935~4.271)]。两组患者SV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CHC患者年龄与SVR率无明显关联。结论 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CHC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血清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对体外诱导免疫细胞支持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婧 陈红松 +3 位作者 高燕 王松霞 张毅 王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 :多方面比较无血清培养基AIMV与完全培养基对体外诱导免疫细胞支持作用。方法 :分别用AIMV及完全培养基在IFN γ ,IL 2 ,及抗 CD3单抗存在的条件下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比较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能力 ,... 目的 :多方面比较无血清培养基AIMV与完全培养基对体外诱导免疫细胞支持作用。方法 :分别用AIMV及完全培养基在IFN γ ,IL 2 ,及抗 CD3单抗存在的条件下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比较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能力 ,并比较不同培养基培养细胞回输体内后的抑制病毒效果。结果 :与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相比 ,无血清培养基AIMV培养细胞增殖能力与之相当 ;CD2 5的表达率增高 ,表达持续时间延长 ;细胞因子IFN γ的分泌时间延长 ;回输体内后的抑制病毒作用更明显。结论 :无血清培养基AIMV用于培养临床治疗用的免疫细胞 ,综合效果优于完全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血清培养基 免疫治疗 细胞表型 细胞因子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GC/TOF-MS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胜明 封波 +5 位作者 程建华 李海静 方均建 颜贤忠 魏来 董方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8-1194,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联用仪建立了小鼠血清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通过对硅烷化试剂的优化和去卷积分析,共检测到269个峰,其中相似度在800以上的代谢产物有46个;以核糖醇为内标,任意选取18种内源性代谢产物考察此方法的...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联用仪建立了小鼠血清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通过对硅烷化试剂的优化和去卷积分析,共检测到269个峰,其中相似度在800以上的代谢产物有46个;以核糖醇为内标,任意选取18种内源性代谢产物考察此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并通过14种标准氨基酸的混标溶液进行定量分析考察本方法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4种氨基酸在2.78~113.20 n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18种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利用8种标准单糖,通过肟化反应解决了糖在多个位置出峰的难点.该方法可用于代谢组学研究,并通过相关数据处理找出生物标志物,为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肟化 硅烷化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链RNA激活的蛋白激酶(PKR)的克隆表达及其对丙型肝炎病毒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因棠 魏来 +2 位作者 蒋栋 丛旭 费然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30,共7页
α干扰素为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主要药物,但部分患者呈干扰素耐受而不能获得持久的病毒阴转,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病毒通过其编码的蛋白(NS5A及E2)抑制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效应分子———双链RNA激活的蛋白激酶(PKR)的活性.而关于... α干扰素为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主要药物,但部分患者呈干扰素耐受而不能获得持久的病毒阴转,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病毒通过其编码的蛋白(NS5A及E2)抑制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效应分子———双链RNA激活的蛋白激酶(PKR)的活性.而关于PKR是否在IFN-α抗HCV的机理中起抑制作用目前仍有争议.为研究PKR对HCV蛋白合成环节是否有抑制作用,通过构建野生型PKR真核表达载体(pPKRwt)及主要起负性调节作用的缺失突变PKR真核表达载体(pPKRΔ6),并将pPKRwt/pPKRΔ6与HCV复制子RNA同时转染Huh7细胞进行共表达,用Western印迹检测HCV IRES下游的NPTⅡ蛋白表达水平,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细胞及单用IFN-α处理的细胞相比较.结果显示:表达PKRwt的细胞中NPTⅡ蛋白水平低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细胞,但高于经IFN-α单独处理的细胞;表达PKRΔ6的细胞中NPTⅡ蛋白水平与对照细胞无明显差别,但PKRΔ能部分抵消IFN-α的抑制作用,说明在IFN-α抑制HCV IRES指导的蛋白合成中,PKR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可能还有其它的PKR非依赖机制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 丙型肝炎病毒 复制子 Α干扰素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方法检测HLA-A~*02个体CD8^+T细胞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若冰 陈红松 +5 位作者 李丹 费然 丛旭 范春蕾 魏来 王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 :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方法 (ICCS)检测不同HLA A 0 2个体的CD8+ T细胞对流感病毒多肽的免疫应答状况。方法 :采用SSP法确定HLA A 0 2亚型 ;分离HLA A 0 2个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与流感病毒特异的HLA A 0 2 0 1限制性CTL... 目的 :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方法 (ICCS)检测不同HLA A 0 2个体的CD8+ T细胞对流感病毒多肽的免疫应答状况。方法 :采用SSP法确定HLA A 0 2亚型 ;分离HLA A 0 2个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与流感病毒特异的HLA A 0 2 0 1限制性CTL表位多肽 (IMP5 8 6 6 ,GILGFVFTL)孵育 ,ICCS检测CD8+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 γ、IL 2和TNF α。结果 :发现HLA A 0 2不同亚型的人PBMC对流感病毒多肽均具有记忆性免疫应答。结论 :①ICCS方法可特异性定量检测T细胞活化状态 ;②HLA A 0 2人群中普遍存在对IMP5 8 6 6多肽的记忆性免疫应答 ;③对于HLA A 0 2 0 1限制性多肽 ,与其它不同HLA A 0 2亚型间存在交叉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免疫应答 HLA-A^*02 CD81·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脂质体对反义寡核苷酸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促进 被引量:2
17
作者 严文伟 齐宪荣 +2 位作者 魏来 费然 王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9-633,共5页
目的 :考察阳离子脂质材料 3β [N (N′,N′ 二甲基胺乙基 )胺基甲酰基 ]胆固醇 (3β [N (N′,N′ dimethylaminoethane) carbamoyl]cholesterol,DC chol)与反义寡核苷酸 (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 ,asODN)的结合能力及asODN阳... 目的 :考察阳离子脂质材料 3β [N (N′,N′ 二甲基胺乙基 )胺基甲酰基 ]胆固醇 (3β [N (N′,N′ dimethylaminoethane) carbamoyl]cholesterol,DC chol)与反义寡核苷酸 (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 ,asODN)的结合能力及asODN阳离子脂质体的细胞毒性和抗病毒活性。方法 :以DC chol从水相中萃取asODN的萃取率评价不同条件下DC chol与asODN的作用力 ;通过四唑盐比色法检测含DC chol的阳离子脂质体对HepG2 2 .2 .1 5的细胞毒性 ;以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细胞上清培养液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 ,考察不同asODN阳离子脂质体的抗病毒活性。结果 :当正负电荷比 >0 .6时 ,DC Chol能有效的从水相中萃取asODN (萃取率 80 %~ 1 0 0 % ) ;碱性条件和强离子 (Na+ /Cl-)的存在不利于DC Chol与asODN的作用 ;DC chol阳离子脂质体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在低质量浓度时 (0 .84~ 2 6 .94mg·L-1 )脂质体的细胞毒性与DC chol浓度成正比 ;当asODN在 1 .2 5~ 5 .0 0 μmol·L-1时 ,其抗病毒活性与剂量相关 ;脂质体可提高asODN对乙肝病毒的抗病毒活性 ,其中阳离子脂质体对asODN抗病毒活性的促进作用较明显 (从 6 0 %到 95 % )。结论 :表面修饰DC Chol阳离子脂质体能有效地促进asODN的抗乙肝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脂质体 反义寡核苷酸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疗法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甾醇糖苷及两亲性聚乙二醇对阳离子脂质体细胞转染与膜各向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严文伟 费然 +4 位作者 王文浩 齐宪荣 魏来 丛旭 王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 :考察不同脂质体材料对阳离子脂质体细胞转染率和脂质体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 :合成美国FDA认可应用于人体给药的阳离子材料 3β [N (N′ ,N′ 二甲基胺乙基 )胺基甲酰基 ]胆固醇 (3β[N (N′,N′ dimethy laminoethane)carbamoyl]... 目的 :考察不同脂质体材料对阳离子脂质体细胞转染率和脂质体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 :合成美国FDA认可应用于人体给药的阳离子材料 3β [N (N′ ,N′ 二甲基胺乙基 )胺基甲酰基 ]胆固醇 (3β[N (N′,N′ dimethy laminoethane)carbamoyl]cholesterol,DC chol) ;以荧光素钠 (fluoresceinsodium ,SF)为荧光标记物 ,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 (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DPPC)、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 (dioleoy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DOPE)和胆固醇 (cholesterol,ch)为辅佐膜材 ,分别制备DPPC/ch/DC chol阳离子脂质体、DOPE/ch/DC chol阳离子脂质体及大豆甾醇糖苷 (soybean derivedsterylglucoside ,SG)或聚乙二醇 -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 (polyethyleneglycol dis tearoy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EG DSPE)表面修饰的阳离子脂质体 ,并制备DPPC/ch组成的中性脂质体。以HepG2 2 .2 .15为细胞模型观察不同脂质体处方对细胞转染率的影响 ;通过荧光偏振法考察不同脂质材料对脂质体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 :DC chol能显著增加脂质体对SF的包封率 (从 0 .6 4 %到的 74 .84 % )、细胞转染率 (从1.83%到 32 .2 9% )及脂质体膜的流动性。在阳离子脂质体处方中加入SG能显著提高阳离子脂质体的包封率 (从5 2 .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载体 阳离子脂质体 大豆甾醇糖苷 两亲性聚乙二醇 细胞转染率 膜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抑制PCR产物中残留尿苷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绍财 张敏 +4 位作者 刘峰 韩建德 吴娟 陶其敏 冯百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目的 :研究抑制PCR产物中残留尿苷酶 (uracilDNAglycosylase ,UDG)活性的试剂。 方法 :采用DNA EIA技术检测在全dU DNA扩增物中含有稳定剂和不含稳定剂的样品 ,置室温 2 4h和 37℃ 4 8h的DNA杂交百分率。结果 :(1)在PCR产物中加入稳定剂... 目的 :研究抑制PCR产物中残留尿苷酶 (uracilDNAglycosylase ,UDG)活性的试剂。 方法 :采用DNA EIA技术检测在全dU DNA扩增物中含有稳定剂和不含稳定剂的样品 ,置室温 2 4h和 37℃ 4 8h的DNA杂交百分率。结果 :(1)在PCR产物中加入稳定剂A液和B液置室温 2 4h ,取 5 μl直接杂交 ,其杂交百分率为 6 1.4 70 %和6 8.996 % ,对照组为 99.2 83%。 (2 )在 30 μlPCR产物中加入稳定剂后 ,并加 1×PCR缓冲液稀释至 70 μl,置 37℃4 8h取 10 μl样品杂交 ,5 μl和 2 .5 μlA液组杂交百分率为 71.0 92 %和 6 7.6 91% ,对照组为 6 8.0 2 0 %和 6 3.90 6 %。5 μl和 2 .5 μlB液组杂交百分率为 91.333%和 80 .30 7% ,对照组为 6 3.90 6 %和 6 8.0 2 0 %。 结论 :B液可抑制PCR产物残留UDG活性 ,对保护全d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嘧啶DNA糖基化酶 稳定剂 基因扩增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疾病中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评价和治疗指南应用概要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来 王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08年第2期51-53,共3页
指南1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丙型肝炎病 毒的检测和评价 1.1 决定什么样的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应当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 1.1.1 建议CKD患者检测HCV的感染.(弱) 1.1.2 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5... 指南1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丙型肝炎病 毒的检测和评价 1.1 决定什么样的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应当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 1.1.1 建议CKD患者检测HCV的感染.(弱) 1.1.2 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5期透析患者)和等待肾移植患者应当检测HCV感染.(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肾移植患者 CKD 感染患者 肾小球 透析中心 肾单位 丙肝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血液透析患者 移植受者 H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