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郏蓉 苗懿德 +3 位作者 陈陵霞 刘杰 褚琳 魏雅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74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分为IMT正常组84例,IMT增厚组90例;又根据颈动脉有无狭窄分为颈动脉无狭窄组...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74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分为IMT正常组84例,IMT增厚组90例;又根据颈动脉有无狭窄分为颈动脉无狭窄组141例,颈动脉狭窄组33例。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超声检测及计算IMT及狭窄情况。结果 IMT增厚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狭窄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颈动脉无狭窄组,空腹血糖、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无狭窄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最大值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5(OH)D3呈负相关(P<0.05),与尿酸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与25(OH)D3、尿酸独立相关。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水平血清25(OH)D3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狭窄 骨化二醇 动脉粥样硬化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郏蓉 苗懿德 +3 位作者 陈陵霞 刘杰 褚琳 魏雅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0年9月—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MS患者167例(MS组)及同时期非MS对照者187例(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0年9月—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MS患者167例(MS组)及同时期非MS对照者187例(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并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及血清25(OH)D3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MS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对照组降低〔(29.9±6.6)nmol/L与(32.7±7.1)nmol/L,P<0.05〕,两组血清25(OH)D3水平分级(充足、不足与缺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3与MS患者的BMI、三酰甘油、FBG及HbA1c呈负相关(r=-0.116、-0.110、-0.118、-0.143,P<0.05)。结论老年MS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低,且与BMI、血脂、血糖等指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老年人 25-羟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与血清瘦素水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杰 苗懿德 苟淑芹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891-893,890,共4页
目的探讨瘦素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择86例老年男性原发骨质疏松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瘦素(Lep)浓度,骨钙素(BGP)、I型胶原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同时计算体重... 目的探讨瘦素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择86例老年男性原发骨质疏松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瘦素(Lep)浓度,骨钙素(BGP)、I型胶原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index,BMI),并分析瘦素与其他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血清瘦素水平(4.137±2.439μ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142±2.869μg/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BMI显著正相关(Pearson s相关系数r=0.470,P<0.001),亦与L1-2,L4的BMD及BGP正相关(r分别为0.356,0.315,0.307,0.241,P<0.05),但在校正BMI后,瘦素与L2的BMD及BGP的正相关关系消失,与L1(r=0.193,P<0.05)和L4(r=0.212,P<0.05)BMD的正相关关系亦有所减弱。结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下降,推测瘦素可能通过外周局部作用影响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6
4
作者 苗懿德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4期262-263,共2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趋明显,8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问题也引起了医学工作者的关注和热议。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患者 风险评估 治疗 社会老龄化 医学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杰 苗懿德 +6 位作者 张育军 何培英 宝辉 褚林 李卫 张庆文 苏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护骨素(OPG)基因启动子区T950C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随机选取的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和50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妇女,OPG基因T950C的基因型;采用...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护骨素(OPG)基因启动子区T950C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随机选取的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和50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妇女,OPG基因T950C的基因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分别测定腰椎(L1-4)和股骨颈、髋部的骨密度。结果在绝经后妇女中发现TT、TC、CC三种基因型,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TT,27%;TC,51%;CC,22%,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之间OPG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各基因型的骨密度,绝经后妇女三种基因型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关系不密切,可能不能作为绝经后妇女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的遗传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骨素 基因多态性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