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神经外科的先驱者——薛庆澄教授
1
作者 栾文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339-341,共3页
薛庆澄教授离开我们已整整14个年头了.每当忆起薛教授,就像一潭平静的湖水投进一颗石子,在我心中激起了绵延不断的波澜.
关键词 中国 神经外科 薛庆澄 医疗技术 颅脑损伤 职业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胶质瘤7例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波 梁冶矢 +1 位作者 石祥恩 张庆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5-647,共3页
目的总结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过去3年间我科收治的7例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发病平均年龄为18.7岁,男女之比为4∶3,平均病... 目的总结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过去3年间我科收治的7例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发病平均年龄为18.7岁,男女之比为4∶3,平均病程24.8个月,显微手术大部切除和近全切除率达100%,术后尿崩较多见,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无加重。结论视神经胶质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和恰当的放疗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源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分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剑云 孙炜 +3 位作者 张新 王建军 陈慧 张庆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5-618,共4页
目的研究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分化为神经干细胞样细胞(hucNSC)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hucMSC,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的表达。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添加B27诱导,流式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用胶质源性... 目的研究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分化为神经干细胞样细胞(hucNSC)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hucMSC,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的表达。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添加B27诱导,流式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白介素-1β(IL-1β)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等诱导分化,免疫组化染色、RT-PCR鉴定。结果hucMSC表达CD105、CD44、CD29。诱导后聚集成细胞球悬浮生长,并不断增殖,流式细胞仪鉴定失去hucMSC的表面标志物特征,而表达Nestin、CD133。再经RA、GDNF、IL-1β诱导,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结论hucMSC能分化为具有神经干细胞样生长、增殖、分化特征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在监测颅内压数学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曾高 邓巍 +4 位作者 何乾 焦风 任金马 栾文忠 梁冶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在建立无创颅内压监测数学模型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对10例颅脑外伤所致急性颅高压患者连续20min采集其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目的探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在建立无创颅内压监测数学模型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对10例颅脑外伤所致急性颅高压患者连续20min采集其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心率,同时在硬膜外置探头监测颅内压,共获2911组数据。通过Matlab7.0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众参数和颅内压的贝叶斯正规化3层BPNN预测模型,进行训练样本和预测样本的仿真模拟,并计算出各个因素的平均影响值(MIV)。结果BPNN模型结构为4-20-1,训练至191步时网络收敛。预测样本的预测值和真实值的相关系数r=0.99,平均绝对误差为1.17mmHg,平均相对误差为7.36%。按照MIV绝对值大小列出4个因素,对于颅内压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顺位为VMCA、PETCO2、MAP和心率。结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与颅高压的非线性特性相契合,对颅内压的预测效果良好,能较好地处理颅高压内部多因素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计算机) 模型 理论 颅内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对兔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5
作者 孙国柱 扈琳 +1 位作者 王荣英 张庆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65-868,I0003-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1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P干预组,每组56只,枕大池穿刺注入Kaolin制作脊髓空洞模型,其中MP干预组术后予以大剂量MP干预(第1~3天每天30mg/kg耳缘静...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1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P干预组,每组56只,枕大池穿刺注入Kaolin制作脊髓空洞模型,其中MP干预组术后予以大剂量MP干预(第1~3天每天30mg/kg耳缘静脉缓慢注射,第4~7天改为每天10mg/kg),对照组术后不给药。术后1d、3d、7d、2周、3周、6周、9周行神经功能评分(Tarlov评分),并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处死8只动物取材,应用光镜、电镜以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对所取上颈髓标本分别行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及神经细胞凋亡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干预组动物3d后Tarlov评分明显较高(P<0.05),上颈髓水肿程度较轻,高峰延迟,3d后脊髓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空洞形成率MP干预组为37.5%,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干预对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减少脊髓空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脊髓空洞前状态 凋亡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对神经母细胞瘤增殖的抑制作用
6
作者 周景儒 赵婉妮 梁剑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观察榄香烯对神经母细胞瘤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SK-N-SH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采用MTT法测定榄香烯对SK-N-SH细胞的抑制率,应用实时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榄香烯对SK-N-SH细胞中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RE... 目的观察榄香烯对神经母细胞瘤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SK-N-SH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采用MTT法测定榄香烯对SK-N-SH细胞的抑制率,应用实时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榄香烯对SK-N-SH细胞中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REST)的调控作用,并进一步用实时qPCR检测SK-N-SH细胞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CND1和CCNE1的表达。结果榄香烯对SK-N-SH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 16),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榄香烯下调REST mRNA(P=0.000 38)和蛋白表达(P=0.003 39),并且抑制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CND1 mRNA表达(P=0.001 91)和CCNE1 mRNA表达(P=0.000 15)。结论榄香烯对神经母细胞瘤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且抑制其REST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CND1和CCNE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 CCND1 CCN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S-SDM三叉神经痛静息状态fMRI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伍刚 武广永 +3 位作者 王栋梁 张志宇 刘志 刘如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3-477,共5页
目的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脑区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改变与健康对照(HC)受试者存在差异,但发生功能变化的特定皮层区域坐标多有不同。本研究拟通过对静息态的脑功能进行Meta分析,探讨TN患者皮层区域活动。资料与方法在PubMed、WebofKnow... 目的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脑区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改变与健康对照(HC)受试者存在差异,但发生功能变化的特定皮层区域坐标多有不同。本研究拟通过对静息态的脑功能进行Meta分析,探讨TN患者皮层区域活动。资料与方法在PubMed、WebofKnowledge、Embase、ScienceDirect和CNKI等数据库中检索1995年1月—2018年2月关于TN患者与HC受试者静息态fMRI比较的相关研究。采用效应尺度各向异性-标记差异图(AES-SDM)对TN患者及HC受试者进行全脑静息态fMRI的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项研究,包括232例TN患者和251例HC受试者。与HC受试者比较,TN患者右侧颞下回、右侧小脑和左侧丘脑神经活动增强,而左侧舌回下降。在Jacknife敏感性分析中,结果基本保持不变。Meta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病程组间差异无显著影响。结论通过Meta分析定量显示静息态特征,有助于理解历史文献中TN相关脑区的变化情况,为深入研究TN的中枢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静息状 META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学模型实现无创颅内压监测的现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8
8
作者 曾高 焦风 +2 位作者 李运海 栾文忠 梁冶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418-420,共3页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HYPERTENSION 数学模型 DISEASES 颅内压增高 颅内高压 有创方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托烷司琼在预防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恶心呕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栋梁 宋海栋 +6 位作者 郝庆沛 方继侠 刘波 周景儒 焦风 范存刚 刘如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评价术中联合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托烷司琼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的4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下2组:(... 目的评价术中联合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托烷司琼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的4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下2组:(1)A组(n=242):诱导前静脉滴注2 ml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静脉滴注托烷司琼5 mg;(2)B组(n=243):诱导前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手术结束时静脉滴注托烷司琼5 mg。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0~24 h和24~48 h PONV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补救治疗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病史、手术侧别、PONV史、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在0~24 h和24~48 h的PONV发生率分别为35.5%和18.2%,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的18.5%(χ2=7.331,P=0.007)和8.2%(χ2=4.364,P=0.037)。A组患者0~24 h和24~48 h加强止吐药物的比例分别为15.2%和8.7%,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的5.3%(χ2=5.327,P=0.021)和2.0%(χ2=4.432,P=0.035)。结论术中联合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托烷司琼可以有效预防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PONV的发生,其效果优于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托烷司琼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术后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癫痫药物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栋梁 宋海栋 +1 位作者 许可 刘如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6-571,共6页
癫痫发病率高且病因复杂,治疗相对棘手。新诊断的癫痫患者,若接受规范、合理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大约70%的患者癫痫发作可以得到控制。近年来,新型抗癫痫药物逐渐问世,作为目前抗癫痫药物的有效补充,为癫痫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掌... 癫痫发病率高且病因复杂,治疗相对棘手。新诊断的癫痫患者,若接受规范、合理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大约70%的患者癫痫发作可以得到控制。近年来,新型抗癫痫药物逐渐问世,作为目前抗癫痫药物的有效补充,为癫痫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掌握新型抗癫痫药物的药动学、疗效、耐受性等特点,有助于为患者提供安全、正确、合理、规范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癫痫药物 药代动力学 儿童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咽管瘤179例手术治疗经验(英文) 被引量:6
11
作者 石祥恩 张永力 吴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5-520,共6页
目的 :回顾 7年间 179例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患者 ,总结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按与三脑室底的位置关系 ,将肿瘤分为三脑室底上型和三脑室底下型。前者生长于三脑室底上部 ;后者从垂体柄、漏斗、灰结节向上往三脑室底生长阻塞三... 目的 :回顾 7年间 179例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患者 ,总结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按与三脑室底的位置关系 ,将肿瘤分为三脑室底上型和三脑室底下型。前者生长于三脑室底上部 ;后者从垂体柄、漏斗、灰结节向上往三脑室底生长阻塞三脑室或向下生长通过鞍膈裂孔进入鞍内。对于三脑室底下型 ,进行翼点入路手术 ,共 15 0例 ,额下入路 16例。对于三脑室底上型采用经胼胝体入路进入三脑室 ,共 13例。在三脑室底下型手术中应特别注意保护进入三脑室底神经结构的穿动脉。三脑室底上型肿瘤经胼胝体入路术中到达三脑室底前部时应避免损伤三脑室底神经结构。结果 :179例手术病例中 ,肿瘤获得全切 16 1例 ,次全切 12例 ,部分切除 6例。垂体柄保留 99例 ,切断 4 6例 ,未发现 34例。所有病人术后随访 3个月到 5年 ,平均 1.5年。随访结果按GOS评分评估。15 4例 (88% )正常生活 ,14例 (8% )生活自理 ,7例 (4 % )生活需要帮助。 7例 (4 % )随访MR发现复发 ,其中 4例为半年内 ,3例为 1年内复发。 5例复发肿瘤再次手术 ,另 2例分别行肿瘤外放疗和伽马刀治疗。结论 :颅咽管瘤切除手术需采用不同的入路以获得最好的显露和最小的肿瘤周围结构损伤。在尝试进行肿瘤全切除时获得好的手术效果的关键是避免损伤下丘脑结构和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治疗 外科手术 下丘脑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2
作者 焦风 刘波 梁冶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895-2896,2900,共3页
颅脑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只占髓外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极少部分,而颅盖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则更为罕见。本文分析了我院2010-11-18收治的1例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并回顾相关文献对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特... 颅脑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只占髓外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极少部分,而颅盖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则更为罕见。本文分析了我院2010-11-18收治的1例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并回顾相关文献对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主诉"枕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肿物6个月"。CT及MRI检查提示枕骨溶骨性占位,硬膜及脑组织无受累。患者接受了病变切除加颅骨修补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证实为浆细胞瘤,全面检查未见全身性骨髓瘤的证据。患者术后未进行放化疗,随访24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但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检索以往文献,共检索到54例有关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报道,其中52例(96.3%)患者进行了手术或手术+放疗,10例(18.5%)患者转变为多发性骨髓瘤。研究结果提示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通常预后良好,但少数病例常在疾病的某个阶段转变为多发性骨髓瘤而致病情恶化。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为根治性手术切除加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浆细胞瘤 颅骨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蛋白和Ki-67抗原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波 李运海 +3 位作者 栾文忠 梁冶矢 虞有智 郑爱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3-224,F003,共3页
关键词 原癌基因蛋白类/代谢 抗原Ki-1/代谢 P16蛋白 KI-67抗原 神经胶质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直切口锁孔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肿瘤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栋梁 宋海栋 +3 位作者 刘波 武广永 焦风 刘如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耳后直切口锁孔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cerebellar pontine angle,CPA)区肿瘤的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科对52例CPA区肿瘤采用耳后直切口锁孔,经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硬膜间断缝合后用人工硬膜覆盖,小骨... 目的探讨耳后直切口锁孔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cerebellar pontine angle,CPA)区肿瘤的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科对52例CPA区肿瘤采用耳后直切口锁孔,经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硬膜间断缝合后用人工硬膜覆盖,小骨瓣复位,术中全程行面、三叉神经和前庭蜗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肿瘤全切除50例(96.2%),次全切除1例(1.9%),1例表皮样囊肿因向鞍区生长,一期行翼点开颅全切肿瘤。26例听神经瘤面神经功能保留率61.5%(16/26)。26例听神经瘤术前尚存在听力20例,术后听力保留10例;其余26例术后听力下降3例(11.5%)。52例随访3~31个月,中位数16个月,无肿瘤复发,无新发并发症。结论耳后直切口锁孔切除CPA区肿瘤安全可行、微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切口 锁孔 桥小脑角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实验性脑胶质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范存刚 张庆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51-654,共4页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成人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即使经过手术切除和标准同步放化疗及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也仅为14.60个月。近年研究显示,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AT-MSCs)具有向脑胶质瘤趋化迁移的特性,经修饰后携带单纯...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成人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即使经过手术切除和标准同步放化疗及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也仅为14.60个月。近年研究显示,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AT-MSCs)具有向脑胶质瘤趋化迁移的特性,经修饰后携带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酵母胞嘧啶脱氨酶尿嘧啶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和兔羧酸酯酶等基因的hAT-MSCs分别联合更昔洛韦、5氟胞嘧啶和伊立替康等抗肿瘤前药可发挥有效的抗胶质瘤作用,携带溶瘤病毒和表达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hAT-MSCs亦可发挥良好的抗肿瘤功效。本文对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基于hAT-MSCs的胶质瘤靶向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移植 药物载体 脂肪组织 肿瘤 实验性 神经胶质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实验性脊髓空洞症演变动态观察的有用性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国柱 张庆俊 +1 位作者 张更申 赵宗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5-658,共4页
目的 探讨MRI对实验性脊髓空洞症动态观察和组织学结果的一致性,为MRI能够动态反映SM演变提供依据。方法 取新西兰白兔32只,其中Kaolin组(16只),经皮枕大池穿刺注入高岭土(Kaolin),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各8只)作对照。术后... 目的 探讨MRI对实验性脊髓空洞症动态观察和组织学结果的一致性,为MRI能够动态反映SM演变提供依据。方法 取新西兰白兔32只,其中Kaolin组(16只),经皮枕大池穿刺注入高岭土(Kaolin),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各8只)作对照。术后定期行MRI扫描并与光镜组织学观察结果对比。结果 2周时,MRI发现上颈髓呈现水肿、缺血变化。4-6周,90%的动物形成空洞。空洞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增大,累及节段增多。组织学和MRI发现一致。结论 MRI结果与组织学发现一致,能够无创、恰当地动态观察实验性脊髓空洞症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磁共振成像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MRI表现与其预后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景儒 张庆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29-1330,共2页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术后MRI表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5例(共46个血肿)CSDH患者术后的MRI资料,根据血肿在MRIT1WI的表现分为低信号组(23例)和非低信号组(12例),比较其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35例患者钻孔引流...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术后MRI表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5例(共46个血肿)CSDH患者术后的MRI资料,根据血肿在MRIT1WI的表现分为低信号组(23例)和非低信号组(12例),比较其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35例患者钻孔引流术后复发4例,复发率为11.4%,其中24例单侧血肿患者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为4.2%;11例双侧血肿患者中复发2例,复发率为2/11,双侧血肿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单侧血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RIT1WI低信号组23例,复发1例,复发率为4.3%;MRIT1WI非低信号组12例,复发3例,复发率为3/12。非低信号组的血肿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低信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DH患者术后MRI表现可以为其术后复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脑室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胶质瘤趋化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存刚 王栋梁 +1 位作者 张庆俊 周景儒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620-627,共8页
目的探讨经侧脑室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胶质瘤的趋化迁移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足月妊娠剖宫产患者的正常脐带组织(知情同意),经胰酶和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分析,以及向... 目的探讨经侧脑室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胶质瘤的趋化迁移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足月妊娠剖宫产患者的正常脐带组织(知情同意),经胰酶和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分析,以及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证实其间充质干细胞之特征。将CM-DiI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至C6胶质瘤荷瘤大鼠病灶对侧侧脑室,2周后观察其趋瘤能力和在瘤床、肿瘤与正常脑组织交界处、"卫星"瘤灶内分布情况。结果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均匀一致的纤维母细胞样贴壁生长,分别表达CD13、CD29、CD44和CD90等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而不表达CD14、CD31、CD34、CD38、CD45、CD133等造血和内皮细胞标志物以及CD49、CD106和HLA-DR。经诱导分化培养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神经元样和星形胶质细胞样细胞,表明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CM-DiI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侧脑室注射后可向胶质瘤定向迁移,分布于瘤床、肿瘤与正常脑组织交界处和"追踪"浸润至正常脑实质的"卫星"瘤灶。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胶质瘤特异性靶向迁移并在瘤内广泛分布的能力,可作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理想细胞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脐带 细胞分化 神经胶质瘤 流式细胞术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及脑膜瘤术后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帅 王旸烁 +1 位作者 李纾 刘海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5-777,共3页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周围神经髓鞘脂蛋白或轴突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表现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多呈单时相自限性病程。多并发于感染后,常见的病原菌包括空肠弯曲菌、巨...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周围神经髓鞘脂蛋白或轴突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表现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多呈单时相自限性病程。多并发于感染后,常见的病原菌包括空肠弯曲菌、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流感病毒等,此外也有以妊娠、疫苗接种[2]和手术为诱因者[3]。GBS在西方国家年发病率为(1.1~1.8)/100 000 人,中国为0.66/100 000 人,而术后发生GBS较为少见,在所有GBS发生率中仅占5%[4]。关于术后出现GBS的报道见于心血管系统术后[5]、胃肠道术后[6]、骨科和神经外科术后[7]。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联合重症医学科于2016年12月8日收入院并成功救治1例关于肾癌及小脑脑膜瘤术后发生重症GBS的病例,报道如下,旨在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并分享治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肾癌 脑膜瘤 体位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颅内压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栾文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385-386,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压 hypertension 颅内疾病 脑血管疾病 先天性疾病 ICH 颅内高压 病情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