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抗VEGF疗法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后复活因素及防治研究进展
1
作者
钟育晟(综述)
梁建宏
+1 位作者
黎晓新
程湧(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1-765,共5页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一线疗法,具有操作方便、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但在临床应用中可观察到有较高的复活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正确认识复活的特征对管理患者和开展...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一线疗法,具有操作方便、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但在临床应用中可观察到有较高的复活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正确认识复活的特征对管理患者和开展临床试验具有重要意义,ROP国际分类法第3版更新了关于复活的定义及相关概念。本文总结近年来各研究中抗VEGF药物治疗ROP后复活的临床表现和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与复活相关的高危因素,包括患儿、疾病和药物方面,以期为临床上能尽早识别并及时进行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但对于ROP复活的预防及再治疗,目前临床上尚存在较大争议,未来需积累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进行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从而进一步规范诊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复活
预防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燥综合征干眼患者症状和体征分离的特征分析
2
作者
沈重成
张钦
+1 位作者
李方烃
赵明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6-342,共7页
目的分析干燥综合征(SS)干眼患者症状和体征分离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干眼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38例38眼,根据是否患有SS分为非SS(NSS)组25例25眼和SS组13例13眼,均纳入右眼数据进行研究...
目的分析干燥综合征(SS)干眼患者症状和体征分离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干眼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38例38眼,根据是否患有SS分为非SS(NSS)组25例25眼和SS组13例13眼,均纳入右眼数据进行研究。2个组患者均进行主观症状评分和客观临床指标评估,其中主观症状评分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患者标准眼干(SPEED)问卷和干眼问卷5(DEQ-5)评估;客观临床指标评估包括Schirmer试验Ⅰ(SⅠt)、泪膜破裂时间(TBUT)、眼表染色评分(OSS)、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NEI)评分、眼睑Marx线评分、无创泪膜破裂时间(NIBUT)、无创泪河高度(NITMH)、睑板腺缺失面积比、角膜上皮下神经数量、神经总长度、平均神经长度、最大神经长度、最小神经长度、神经弯曲度和树突状细胞数量。比较2个组间主观症状和临床指标差异,并进行眼部症状评分与客观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SS组OSDI量表评分、SPEED评分和DEQ-5评分分别为10.9(2.1,23.1)、4.0(2.0,7.0)和7.0(3.5,9.5)分,均明显低于NSS组的37.5(26.0,64.9)、10.5(7.0,13.0)和13.0(6.8,1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3.01、-2.14,均P<0.05)。SS组TBUT长于N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38)。2个组SⅠt、眼表OSS总分、眼睑Marx线评分、NIBUT、NITMH、睑板腺缺失面积比、角膜上皮下神经数量、神经总长度、平均神经长度、最大神经长度、最小神经长度、神经弯曲度和树突状细胞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S组患者相较于NSS组患者鼻侧结膜OSS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P=0.023)。NSS组患者各主观症状评分与客观临床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SS组患者SPEED评分与上睑Marx线评分呈正相关(r s=0.573,P=0.041),OSDI评分与最小神经长度呈负相关(r s=-0.606,P=0.037)。结论与体征相同的NSS干眼患者相比,SS干眼患者鼻侧结膜染色更重,主观症状更轻,表现为症状和体征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干燥综合征
眼表疾病指数
患者标准眼干问卷
干眼问卷5
眼表综合分析仪
活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婴儿期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博浩
庞仪琳
+1 位作者
苗恒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0-255,共6页
目的对比不同年龄段确诊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临床表现差异,探讨婴儿期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的6岁以内患儿156例病历资料,根据首诊月龄是否≤12个月...
目的对比不同年龄段确诊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临床表现差异,探讨婴儿期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的6岁以内患儿156例病历资料,根据首诊月龄是否≤12个月分为婴儿期组107例和非婴儿期组49例,对比2个组患儿临床表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儿期先天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结果婴儿期组双眼发病率为80.37%(86/107),显著高于非婴儿期组的48.98%(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1,P<0.001)。婴儿期组以白瞳为就诊主诉的比例为87.85%(94/107),显著高于非婴儿期组的44.90%(2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21,P<0.001)。2个组间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吸氧史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0、8.363、13.28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史(OR=2.901,P=0.026)、低出生体质量(OR=3.316,P=0.047)、吸氧史(OR=3.040,P=0.012)、家族遗传史(OR=14.224,P=0.013)是婴儿期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危险因素。医院筛查确诊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首诊月龄小于家长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16.000,P=0.045)。结论婴儿期先天性白内障多双眼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白瞳症,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期吸氧史及家族遗传史为先天性白内障早发危险因素。医院筛查有助于婴儿期先天性白内障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婴儿期
临床表现
早发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奈酚在眼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管文雪(综述)
孙摇遥
赵明威(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45-748,共4页
氧化应激及其伴随的血管损伤和炎症等病理生理过程已被认为是许多眼部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山奈酚作为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凭借其显著的抗氧化、抗炎及抗血管生成活性,在多种眼病防治中展现出广阔前景。在干眼模型中,山奈酚可有效抑...
氧化应激及其伴随的血管损伤和炎症等病理生理过程已被认为是许多眼部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山奈酚作为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凭借其显著的抗氧化、抗炎及抗血管生成活性,在多种眼病防治中展现出广阔前景。在干眼模型中,山奈酚可有效抑制眼表炎症,促进角膜修复并增加泪液分泌;在青光眼治疗中,其能够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轻视神经损伤;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山奈酚可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减轻氧化应激诱导的损伤和细胞凋亡;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涵盖角膜、视网膜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山奈酚通过抑制关键促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信号传导,有效阻断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形成。山奈酚通过多靶点作用机制,对多种眼病具有重要的治疗潜力,其深入研究将为临床应用和创新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就山奈酚在眼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奈酚
眼部疾病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角膜内皮赘疣的临床特征分析
5
作者
温悦
许梦尧
+1 位作者
张钦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49,共7页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赘疣(guttata)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拟行手术治疗的1472例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年龄50~89岁。根据...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赘疣(guttata)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拟行手术治疗的1472例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年龄50~89岁。根据角膜内皮显微镜图像判定guttata,计算guttata的总体患病率,以及不同性别、眼别、年龄分布的患病率;将患者分为guttata组96例130眼和非guttata组1376例2814眼,比较组间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双眼患者纳入右眼进行分析,比较guttata组与非guttat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六边形细胞百分比(6A)、眼轴长度(AL)、角膜白到白距离(WTW)、前房深度、角膜顶点厚度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uttata患病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guttata分级间各影响因素的差异和guttata患者双眼各眼球生物测量参数差异。结果在1472例患者中,guttata患者96例(占6.52%);男性guttata的患病率为4.04%,明显低于女性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8,P=0.002);guttata患者平均年龄为(71.19±8.57)岁;其中男24例、女72例;单眼guttata患者共62例;孤立guttata患者共3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124,95%CI:1.306~3.455)、眼轴长(OR=1.201,95%CI:1.083~1.332)、前房深度浅(OR=0.439,95%CI:0.252~0.766)、角膜顶点厚度大(OR=1.008,95%CI:1.001~1.015)为guttata患病的危险因素。不同分级间单眼guttata与双眼guttata患者比例和孤立guttata与非孤立guttata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492、15.362,均P<0.05)。不同guttata分级的CD、角膜顶点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64、5.784,均P<0.05),其中guttata分级1的CD明显大于分级≥3,角膜顶点厚度明显薄于分级≥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单眼患者的患眼与对侧眼以及双眼guttata患者的双眼CD、CV、6A、AL、WTW、前房深度、角膜顶点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guttata患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女性、长AL、浅前房、厚的角膜顶点厚度。单眼guttata以及孤立guttata患者的分级更低,随着分级增加,角膜顶点厚度增加,guttata患者的双眼眼球结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赘疣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患病率
眼球生物测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VEGF疗法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后复活因素及防治研究进展
1
作者
钟育晟(综述)
梁建宏
黎晓新
程湧(审校)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眼科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1-765,共5页
基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RDL2024-09)。
文摘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一线疗法,具有操作方便、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但在临床应用中可观察到有较高的复活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正确认识复活的特征对管理患者和开展临床试验具有重要意义,ROP国际分类法第3版更新了关于复活的定义及相关概念。本文总结近年来各研究中抗VEGF药物治疗ROP后复活的临床表现和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与复活相关的高危因素,包括患儿、疾病和药物方面,以期为临床上能尽早识别并及时进行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但对于ROP复活的预防及再治疗,目前临床上尚存在较大争议,未来需积累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进行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从而进一步规范诊疗过程。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复活
预防
治疗
综述
Keywords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activation
Prevention
Treatment
Review
分类号
R774.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燥综合征干眼患者症状和体征分离的特征分析
2
作者
沈重成
张钦
李方烃
赵明威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眼科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6-342,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C200820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RDY2020-03)。
文摘
目的分析干燥综合征(SS)干眼患者症状和体征分离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干眼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38例38眼,根据是否患有SS分为非SS(NSS)组25例25眼和SS组13例13眼,均纳入右眼数据进行研究。2个组患者均进行主观症状评分和客观临床指标评估,其中主观症状评分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患者标准眼干(SPEED)问卷和干眼问卷5(DEQ-5)评估;客观临床指标评估包括Schirmer试验Ⅰ(SⅠt)、泪膜破裂时间(TBUT)、眼表染色评分(OSS)、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NEI)评分、眼睑Marx线评分、无创泪膜破裂时间(NIBUT)、无创泪河高度(NITMH)、睑板腺缺失面积比、角膜上皮下神经数量、神经总长度、平均神经长度、最大神经长度、最小神经长度、神经弯曲度和树突状细胞数量。比较2个组间主观症状和临床指标差异,并进行眼部症状评分与客观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SS组OSDI量表评分、SPEED评分和DEQ-5评分分别为10.9(2.1,23.1)、4.0(2.0,7.0)和7.0(3.5,9.5)分,均明显低于NSS组的37.5(26.0,64.9)、10.5(7.0,13.0)和13.0(6.8,1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3.01、-2.14,均P<0.05)。SS组TBUT长于N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38)。2个组SⅠt、眼表OSS总分、眼睑Marx线评分、NIBUT、NITMH、睑板腺缺失面积比、角膜上皮下神经数量、神经总长度、平均神经长度、最大神经长度、最小神经长度、神经弯曲度和树突状细胞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S组患者相较于NSS组患者鼻侧结膜OSS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P=0.023)。NSS组患者各主观症状评分与客观临床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SS组患者SPEED评分与上睑Marx线评分呈正相关(r s=0.573,P=0.041),OSDI评分与最小神经长度呈负相关(r s=-0.606,P=0.037)。结论与体征相同的NSS干眼患者相比,SS干眼患者鼻侧结膜染色更重,主观症状更轻,表现为症状和体征分离。
关键词
干眼
干燥综合征
眼表疾病指数
患者标准眼干问卷
干眼问卷5
眼表综合分析仪
活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Keywords
Dry eye
Sj gren syndrome
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Standard Patient Evaluation of Eye Dryness Questionnaire
Dry Eye Questionnaire-5
Oculus Keratograph
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
分类号
R777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婴儿期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博浩
庞仪琳
苗恒
鲍永珍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眼病与视光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0-255,共6页
文摘
目的对比不同年龄段确诊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临床表现差异,探讨婴儿期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的6岁以内患儿156例病历资料,根据首诊月龄是否≤12个月分为婴儿期组107例和非婴儿期组49例,对比2个组患儿临床表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儿期先天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结果婴儿期组双眼发病率为80.37%(86/107),显著高于非婴儿期组的48.98%(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1,P<0.001)。婴儿期组以白瞳为就诊主诉的比例为87.85%(94/107),显著高于非婴儿期组的44.90%(2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21,P<0.001)。2个组间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吸氧史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0、8.363、13.28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史(OR=2.901,P=0.026)、低出生体质量(OR=3.316,P=0.047)、吸氧史(OR=3.040,P=0.012)、家族遗传史(OR=14.224,P=0.013)是婴儿期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危险因素。医院筛查确诊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首诊月龄小于家长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16.000,P=0.045)。结论婴儿期先天性白内障多双眼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白瞳症,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期吸氧史及家族遗传史为先天性白内障早发危险因素。医院筛查有助于婴儿期先天性白内障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婴儿期
临床表现
早发危险因素
Keywords
Congenital cataract
Infanc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Early risk factors
分类号
R776.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奈酚在眼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管文雪(综述)
孙摇遥
赵明威(审校)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眼科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45-74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01211)。
文摘
氧化应激及其伴随的血管损伤和炎症等病理生理过程已被认为是许多眼部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山奈酚作为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凭借其显著的抗氧化、抗炎及抗血管生成活性,在多种眼病防治中展现出广阔前景。在干眼模型中,山奈酚可有效抑制眼表炎症,促进角膜修复并增加泪液分泌;在青光眼治疗中,其能够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轻视神经损伤;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山奈酚可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减轻氧化应激诱导的损伤和细胞凋亡;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涵盖角膜、视网膜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山奈酚通过抑制关键促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信号传导,有效阻断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形成。山奈酚通过多靶点作用机制,对多种眼病具有重要的治疗潜力,其深入研究将为临床应用和创新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就山奈酚在眼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山奈酚
眼部疾病
治疗
综述
Keywords
Kaempferol
Ocular diseases
Treatment
Review
分类号
R77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角膜内皮赘疣的临床特征分析
5
作者
温悦
许梦尧
张钦
鲍永珍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眼科
首都医科
大学
附属
北京
同仁
医院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49,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C2008200)。
文摘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赘疣(guttata)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拟行手术治疗的1472例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年龄50~89岁。根据角膜内皮显微镜图像判定guttata,计算guttata的总体患病率,以及不同性别、眼别、年龄分布的患病率;将患者分为guttata组96例130眼和非guttata组1376例2814眼,比较组间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双眼患者纳入右眼进行分析,比较guttata组与非guttat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六边形细胞百分比(6A)、眼轴长度(AL)、角膜白到白距离(WTW)、前房深度、角膜顶点厚度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uttata患病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guttata分级间各影响因素的差异和guttata患者双眼各眼球生物测量参数差异。结果在1472例患者中,guttata患者96例(占6.52%);男性guttata的患病率为4.04%,明显低于女性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8,P=0.002);guttata患者平均年龄为(71.19±8.57)岁;其中男24例、女72例;单眼guttata患者共62例;孤立guttata患者共3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124,95%CI:1.306~3.455)、眼轴长(OR=1.201,95%CI:1.083~1.332)、前房深度浅(OR=0.439,95%CI:0.252~0.766)、角膜顶点厚度大(OR=1.008,95%CI:1.001~1.015)为guttata患病的危险因素。不同分级间单眼guttata与双眼guttata患者比例和孤立guttata与非孤立guttata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492、15.362,均P<0.05)。不同guttata分级的CD、角膜顶点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64、5.784,均P<0.05),其中guttata分级1的CD明显大于分级≥3,角膜顶点厚度明显薄于分级≥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单眼患者的患眼与对侧眼以及双眼guttata患者的双眼CD、CV、6A、AL、WTW、前房深度、角膜顶点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guttata患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女性、长AL、浅前房、厚的角膜顶点厚度。单眼guttata以及孤立guttata患者的分级更低,随着分级增加,角膜顶点厚度增加,guttata患者的双眼眼球结构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角膜内皮赘疣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患病率
眼球生物测量参数
Keywords
Cornea guttata
Age-related cataract
Prevalence
Ocular biometric parameters
分类号
R779.66 [医药卫生—眼科]
R776.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抗VEGF疗法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后复活因素及防治研究进展
钟育晟(综述)
梁建宏
黎晓新
程湧(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干燥综合征干眼患者症状和体征分离的特征分析
沈重成
张钦
李方烃
赵明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婴儿期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博浩
庞仪琳
苗恒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山奈酚在眼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管文雪(综述)
孙摇遥
赵明威(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角膜内皮赘疣的临床特征分析
温悦
许梦尧
张钦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