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桥血管血流对术后近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文强 赵舟 +6 位作者 高卿 韩增强 杨威 廉波 刘刚 陈生龙 陈彧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1-855,共5页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中测定的血流资料和术后近中期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单纯OPCAB手术的患者资料,分...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中测定的血流资料和术后近中期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单纯OPCAB手术的患者资料,分析并对比患者术中测定的血流指标、术后早期临床事件及术后随访资料。术后早期临床事件包括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使用、再次手术、新发心房颤动及院内死亡。结果:共463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2.80±8.36)岁,其中女性115例(24.8%),平均吻合桥血管(3.10±0.81)支,共1 435支桥血管,术中血流测定结果显示移植血管平均血流量(mean flow,MF)为(32.34±14.45)mL/min,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为2.87±0.92。23例(5%)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IABP使用者11例,术后30 d死亡患者4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组的桥血管MF低于无心肌梗死组,而PI高于无心肌梗死组(P<0.05)。其他术后早期临床事件组间比较,其MF、P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移植血管低MF(Wald=5.684,P=0.017,95%CI:0.894~0.989)、高PI(Wald=9.040,P=0.003,95%CI:1.252~2.903)是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随访最长时间37个月,共7例患者死亡,死亡组与生存组间术中血流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动脉桥正常血流组比较,低MF组(MF<10 mL/min)随访期间死亡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6,P<0.05)。结论:移植血管低MF、高PI会增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动脉桥MF<10 mL/min会增加患者术后中期死亡率,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术中血流测定技术对OPCAB术后近中期结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监测 手术中 冠状动脉循环 血流测量 手术后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胸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左乳内动脉桥血流对比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韩增强 陈彧 +5 位作者 凌云鹏 陈生龙 刘刚 杨威 范桄溥 孙文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81-983,共3页
目的:通过超声瞬间血流仪在术中评估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和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左乳内动脉(LIMA)桥的血流情况。方法:2013-01至2015-07期间300例患者接受OPCAB,LIMA全部与左前降支(... 目的:通过超声瞬间血流仪在术中评估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和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左乳内动脉(LIMA)桥的血流情况。方法:2013-01至2015-07期间300例患者接受OPCAB,LIMA全部与左前降支(LAD)吻合。70例患者采用MIDCAB,为MIDCAB组,同期有230例患者采用传统正中开胸OPCAB,为传统OPCAB组。术中应用即时血流测量技术对旁路血管进行血流测量。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后的各项指标及LIMA桥血管的平均流量、搏动指数、舒张期充盈百分比和血流波形。结果:传统OPCAB组和MIDCAB组的手术输血量分别为(3.00±5.42)U和(1.06±2.17)U;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峰值分别是(2.84±9.93)ng/ml和(0.69±1.74)ng/ml;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是(27.90±66.90)h和(14.20±20.80)h;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分别是(64.10±89.60)h和(35.20±39.20)h,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LIMA至LAD的桥血管平均流量[(29.45±18.19)ml/min vs(29.04±15.85)ml/min]、搏动指数(2.68±1.19 vs 2.44±0.84)、舒张期充盈百分比[(71.47±11.12)%vs(70.25±11.3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进行LIMA至LAD搭桥,采用MIDCAB可取得与传统OPCABG同样的效果,术后早期吻合口质量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乳内动脉 瞬时血流测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桥血管的血流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赵舟 高俊雪 +4 位作者 秦俊超 刘晶 刘刚 陈生龙 陈彧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0-693,共4页
目的:分析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左乳内动脉(LIMA)-左前降支(LAD)的吻合的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LIMA桥的血流变化。方法:选取2015-2016年间于我院心外科接受CABG的患者94例,男性75例(79.8%),平均年龄(63.4±9.6)... 目的:分析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左乳内动脉(LIMA)-左前降支(LAD)的吻合的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LIMA桥的血流变化。方法:选取2015-2016年间于我院心外科接受CABG的患者94例,男性75例(79.8%),平均年龄(63.4±9.6)岁;受试者均术前行经胸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接受了LIMA-LAD的吻合。术中使用瞬时血流测量仪(TTFM)测量LIMA桥的血流量和搏动指数(PI),术后1周出院前再次行经胸多普勒超声检查LIMA桥。结果:LIMA桥的血流量及搏动指数,术后1周[(39.81±23.87)ml/min、(35.86±27.72)ml/min;1.54±0.64、3.05±1.54]均较术前[(27.08±16.48)ml/min、(35.87±39.46)ml/min;4.24±1.50、4.01±1.80]和术中[(28.23±21.00)ml/min;2.78±1.50]均显著增加(P均<0.001)。术前双侧乳内动脉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术后LIMA的直径较右乳内动脉显著增大[(2.26±0.21)mm vs(2.20±0.25)mm,P=0.043)。结论:术后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作为术后早期评估桥血管血流通畅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相较于术前和术中,术后1周LIMA桥血流较前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乳内动脉 瞬时血流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预定策略与实际手术策略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文强 陈彧 +7 位作者 范桄溥 杨威 刘刚 陈生龙 廉波 韩增强 高卿 赵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预定策略与实际手术策略的一致性,以及在不同年资医生中的策略差别,探讨CABG策略研究的培训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6-06至2017-05拟初次单纯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287例,由9位外科医生基于冠脉...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预定策略与实际手术策略的一致性,以及在不同年资医生中的策略差别,探讨CABG策略研究的培训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6-06至2017-05拟初次单纯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287例,由9位外科医生基于冠脉造影结果,独立制定术前预定策略(包括手术方式、靶血管位置以及血管桥材料选择),经全科讨论后确定基本手术方案,由独立手术者完成手术,术后记录实际手术策略,计算术前预定策略与实际手术策略的符合率。9名外科医生分为独立医生组(n=5)和受训医生组(n=4),对两组术者的策略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287例患者中,68例(23.7%)行经左胸小切口手术(MIDCAB)、190例(66.2%)行非体外循环CABG(OPCAB),29例(10.1%)行体外循环CABG(ONCAB)。(1)手术方式符合率:ONCAB符合率最低,仅52.9%(MIDCAB:77.1%,OPCAB:81.4%,P<0.05)。(2)靶血管位置符合率:9位医生靶血管位置的平均符合率为74.4%。其中右冠系统的符合率最低,为82.5%(左前降支97.5%、钝缘支89.5%,P<0.05)。(3)血管桥材料的使用率:219例常规切口患者共完成687支血管桥血管吻合,其中左乳内动脉桥(LIMA)197支,大隐静脉桥(SVG)461支,右乳内动脉桥(RIMA)9支,桡动脉桥(RA)20支,LIMA、RIMA、RA的符合率相似,分别为:91.8%、95.2%、89.4%。(4)两组医生的手术策略符合率:独立医生组手术方式符合率略高于受训医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1%vs 68.9%,P>0.05);独立医生组靶血管位置平均符合率与受训医生组相似(75.6%vs 72.9%,P>0.05),但就研究进行前后6个月相比较,独立医生组无差异(76.2%vs 75.7%,P>0.05),而受训医生组明显升高(69.9%vs 75.8%,P<0.05)。结论:基于冠脉造影而预先制定的CABG手术策略与实际完成的手术策略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关于ONCAB和OPCAB的选择和右冠系统的处理与预定策略存在较大差异。受训医生经过培训后可提高靶血管位置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手术策略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血浆预测因子: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许昊 张国栋 +1 位作者 范桄溥 陈彧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9-1143,共5页
目的:研究术前血浆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目的:研究术前血浆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12月30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择期单纯CABG的患者148人,采集患者术前24 h内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1、IL-6、TNF-α、Hcy、ET-1的含量,其中术后新发房颤患者39人,以术后是否新发房颤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38人。将匹配后两组患者的5个指标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如果不符合正态分布则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然后将各指标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术前各指标血浆水平与术后新发房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1∶1倾向性匹配后,两组均衡可比,匹配后房颤组的IL-1、IL-6、TNF-α、Hcy血浆水平均大于非房颤组[(0.867±0.589)ng/L vs.(0.742±0.262)ng/L,21.55(6.50,209.90)ng/L vs.17.95(3.60,86.70)ng/L,20.30(5.70,361.00)ng/L vs.21.50(7.50,251.80)ng/L,(0.29±0.11)μmol/L vs.(0.27±0.09)μmol/L],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5,P=0.891,P=0.817,P=0.285),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上述4个变量均不是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预测因子。倾向性匹配后,房颤组和非房颤组的ET-1分别为(25.80±6.20)ng/L、(29.10±8.54)ng/L,患者术前较低的血浆ET-1水平与CABG术后新发房颤有统计学相关性(P=0.003),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术前血浆ET-1水平与CABG术后新发房颤有相关性(P=0.039,调整后OR=0.637,95%CI:0.415~0.977)。结论:CABG术后新发房颤患者的术前血浆IL-1、IL-6、TNF-α及Hcy的水平均高于术后无房颤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血浆低ET-1水平与CABG术后新发房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