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科肿瘤研究新动向
1
作者 钱和年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81-482,共2页
关键词 妇科肿瘤 生殖器肿瘤 流行病学 研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徐伯兰 李艺 崔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7-491,共5页
肿瘤疫苗是妇科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卵巢癌疫苗均为治疗性疫苗,主要包括克隆抗原疫苗、肿瘤细胞疫苗、基因工程肿瘤细胞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抗独特型疫苗。子宫颈癌疫苗包括以人乳头瘤病毒为基础的多肽疫苗、载体疫苗... 肿瘤疫苗是妇科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卵巢癌疫苗均为治疗性疫苗,主要包括克隆抗原疫苗、肿瘤细胞疫苗、基因工程肿瘤细胞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抗独特型疫苗。子宫颈癌疫苗包括以人乳头瘤病毒为基础的多肽疫苗、载体疫苗、融合蛋白疫苗和嵌合疫苗及树突状细胞疫苗等治疗性疫苗和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而子宫内膜癌疫苗报道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马瑞琼 程洪艳 +4 位作者 叶雪 陈军 崔恒 魏丽惠 昌晓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验证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protein 1,TRAP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114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50例卵巢... 目的:验证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protein 1,TRAP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114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5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38例卵巢正常上皮组织中TRAP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结果显示,卵巢癌患者TRA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卵巢良性肿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在卵巢癌的不同组织学类型间、不同病理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不同FIGO分期、有无大网膜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腹水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AP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呈高表达,提示TRAP1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TRAP1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艺 祝洪澜 +1 位作者 崔恒 魏丽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20岁以下的青少年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和治疗。结果:临床症状以腹痛、腹部包块为主,肿瘤扭转率高。良性肿瘤41例,交界性3例,恶性23例;组织学类型以生殖细胞... 目的:探讨青少年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20岁以下的青少年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和治疗。结果:临床症状以腹痛、腹部包块为主,肿瘤扭转率高。良性肿瘤41例,交界性3例,恶性23例;组织学类型以生殖细胞肿瘤最多。恶性肿瘤中65.2%为FIGOI期。除8例恶性患者进行了肿瘤细胞减灭术外,其余59例均进行了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15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单因素分析显示仅化疗方案影响生存期,BEP优于VAC。结论:青少年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成人不同,首选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BEP是恶性患者的一线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青少年 手术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肿瘤雌、孕激素受体亚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建六 张岫屏 魏丽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57-460,共4页
目的:对上皮性卵巢癌雌激素受体α、β亚型和孕激素受体A、B亚型表达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985年1月~2000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51例卵巢上皮性癌,1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石蜡病理切片,用... 目的:对上皮性卵巢癌雌激素受体α、β亚型和孕激素受体A、B亚型表达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985年1月~2000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51例卵巢上皮性癌,1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石蜡病理切片,用SP-ABC法测定ERα、ERβ和PR-AB、PR-B蛋白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ERα、ERβ阳性染色均位于细胞核内。卵巢上皮性癌中,ERα(+)54.9%(28/51),与良性肿瘤接近(60.0%)。ERβ(+)90.2%(46/51),显著高于良性肿瘤(60.0%),ERβ阳性率在卵巢粘液癌、子宫内膜样癌以及中低分化癌中显著高于ERα(P<0.05)。2)PR-AB和PR-B亦为细胞核表达。良性肿瘤中PR-AB及PR-B均阳性90.0%。51例恶性肿瘤中PR-AB阳性11例(21.6%),PR-B阳性9例(17.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PR-AB和PR-B阳性表达在Ⅰ、Ⅱ期显著高于Ⅲ、Ⅳ期(P<0.01),在高分化者显著高于中、低分化者(P<0.05)。结论:ERα、ERβ和PR-AB与PR-B均为核受体。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ERβ阳性率显著增高,可能为卵巢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标志,PR-AB和PR-B高表达与肿瘤期别较早、分化较好有关,可提示预后,并可能与内分泌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肿瘤 卵巢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受体亚型 肿瘤发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6B11抗独特型微抗体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体外实验
6
作者 昌晓红 崔恒 +8 位作者 冯捷 杨文兰 李艺 付天云 叶雪 祝洪澜 程洪艳 成夜霞 郭惠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研究6B11抗独特型微抗体在体外抗肿瘤免疫情况,探讨其作为卵巢癌疫苗的可能性。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6B11抗独特型微抗体刺激并培养。采用3HTdR参入法、51Cr细胞毒实验分别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细胞毒作用,ELISA方法... 目的:研究6B11抗独特型微抗体在体外抗肿瘤免疫情况,探讨其作为卵巢癌疫苗的可能性。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6B11抗独特型微抗体刺激并培养。采用3HTdR参入法、51Cr细胞毒实验分别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细胞毒作用,ELISA方法测定用6B11微抗体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微抗体刺激后淋巴细胞表型的改变。结果:6B11抗独特型微抗体可以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最佳刺激剂量为20mg/L;并对OC1669表达阳性的卵巢癌细胞系有细胞毒作用;用6B11微抗体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升高;淋巴细胞的表型表现为,疫苗刺激后CD3+的细胞明显增高,CD4+的细胞也增加,CD8+的细胞增加不明显。CD4+/CD8+的比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B11抗独特型微抗体在体外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为抗独特型微抗体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抗体 抗独特型 癌症疫苗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慧萍 崔恒 昌晓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65-368,共4页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与难点。异质性为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影响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治疗等。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测序技术的不断发...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与难点。异质性为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影响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治疗等。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细胞测序技术已应用于多个生物医学领域,且在分析肿瘤细胞亚群、揭示细胞异质性和研究肿瘤的发生、演变及耐药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探索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等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本文主要对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技术 恶性肿瘤 异质性 肿瘤微环境 肿瘤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的合成致死靶点研究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应用和前景 被引量:3
8
作者 程洪艳 栾文庆 昌晓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0-748,共9页
DNA损伤引发细胞启动一系列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等。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是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机制... DNA损伤引发细胞启动一系列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等。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是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机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DNA损伤修复途径主要包括:碱基切除修复(base-excision repair,BER)、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等,分别在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break,SSB)或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等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DNA损伤修复缺陷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DNA损伤修复通路的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 1/2等存在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作用,使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上市的肿瘤治疗合成致死靶药。PARPi在卵巢癌及多种实体瘤治疗中疗效良好,使DNA损伤修复及相关DDR通路的合成致死靶药研发成为热点,其他在研靶点主要包括: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protein,ATM)、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与RAD3相关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 related protein,ATR)、DNA依赖性蛋白质激酶催化亚单位(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eckpoint kinase1,CHK1)、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heckpoint kinase 2,CHK2)、阻止有丝分裂的蛋白质激酶WEE1等。PARPi与其他DDR靶药、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用,有可能成为克服PARPi耐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和发展前景。本文针对DNA损伤修复及相关DDR通路的关键分子和潜在肿瘤治疗靶点进行综述,阐述了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的合成致死靶点研究及在卵巢癌的应用和前景,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DNA损伤应答 DNA损伤修复 PARP抑制剂 合成致死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抗独特型单链抗体的人源化——抗独特型微抗体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11
9
作者 崔恒 昌晓红 +2 位作者 冯捷 刘蓓 曹善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0-494,共5页
为了降低人抗鼠抗体反应 ,获得满意的免疫原性 ,将模拟人卵巢癌抗原的抗独特型单链抗体人源化 .采用重叠PCR和基因工程的技术 ,将 6B11ScFv基因的轻链和重链颠倒 ,成为 6B11VL VH.再与人IgG1铰链区和CH3区的基因进行融合 (VL VH CH3) ,... 为了降低人抗鼠抗体反应 ,获得满意的免疫原性 ,将模拟人卵巢癌抗原的抗独特型单链抗体人源化 .采用重叠PCR和基因工程的技术 ,将 6B11ScFv基因的轻链和重链颠倒 ,成为 6B11VL VH.再与人IgG1铰链区和CH3区的基因进行融合 (VL VH CH3) ,构建抗独特型微抗体的原核表达载体 .转化E .coliBL2 1(DE3)后用IPTG诱导表达 .经SDS PAGE分离显示 ,在 5 0kD左右处有一诱导蛋白带 .不连续非变性凝胶电泳显示 ,表达产物分子量为 10 0kD左右 .采用ELISA、竞争抑制实验、West ern印迹对其进行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人源化的抗独特型微抗体具有特异性双价结合卵巢癌单克隆抗体COC16 6 9和识别人免疫球蛋白IgG1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抗独特型单链抗体 人源化 抗独特型微抗体 构建 表达 人IgG1 重组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抗独特型微抗体主动免疫治疗卵巢癌动物实验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艺 昌晓红 +3 位作者 崔恒 杨文兰 冯捷 魏丽惠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1-456,共6页
目的用模拟人卵巢癌抗原并有满意免疫原性的抗独特型微抗体进行临床前动物实验研究。方法将已构建的抗独特型微抗体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进行表达,用Westernblot、竞争抑制ELISA进行微抗体活性测定。20只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重建的荷卵巢... 目的用模拟人卵巢癌抗原并有满意免疫原性的抗独特型微抗体进行临床前动物实验研究。方法将已构建的抗独特型微抗体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进行表达,用Westernblot、竞争抑制ELISA进行微抗体活性测定。20只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重建的荷卵巢癌腹腔瘤SCID小鼠分2组,10只用微抗体免疫后取血采用间接ELISA检测Ab3。观察小鼠腹腔积液生成时间、生存期,取脾做流式细胞分析CD4+、CD8+。结果在宿主大肠杆菌BL21(DE3)成功诱导表达出微抗体,Westernblot结果表明微抗体可同时与COC166-9(6B11的一抗)及羊抗人的IgG1反应。竞争抑制ELISA表明微抗体可模拟原始抗原与一抗结合。微抗体免疫小鼠后可诱导产生Ab3,在末次免疫14d时最高,持续6周降至对照组水平;CD4+/CD8+在末次免疫13d达最高值。对照组和微抗体治疗组小鼠分别在(37.7±5.5)d和(48.6±14.3)d长出血性腹腔积液(P=0.04);两组小鼠生存期分别为(42.5±1.8)d和(59.4±16.8)d(P=0.011)。结论微抗体保留了6B11scFv和人IgG的双重免疫学活性,达到了部分人源化的目的,并有满意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抑制荷瘤小鼠腹腔积液的生成,延长生存期,或许将来可作为卵巢癌疫苗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独特型微抗体 卵巢癌 肿瘤疫苗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卵巢癌抗体可变区cDNA的克隆与ScFv的构建和表达及放射免疫显像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广芝 冯捷 +5 位作者 周萍 黄华梁 钱和年 成夜霞 付天云 叶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目的 :为研究小分子抗体作为导向载体的作用 ,制备抗人卵巢癌单克隆抗体COC183B2 的单链抗体 (sin glechainFv ,ScFv) ,并进行放射免疫显像 (radioimmunoimaging ,RII)。 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COC183B2 杂交瘤细胞中扩增COC183B2 重链可... 目的 :为研究小分子抗体作为导向载体的作用 ,制备抗人卵巢癌单克隆抗体COC183B2 的单链抗体 (sin glechainFv ,ScFv) ,并进行放射免疫显像 (radioimmunoimaging ,RII)。 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COC183B2 杂交瘤细胞中扩增COC183B2 重链可变区基因 (VH)和轻链可变区基因 (VL) ,并将其克隆入高效表达载体 pTHA90中。重组子转化大肠杆菌TOP10 ,IPTG诱导表达ScFv融合蛋白 ,经改进氯化亚锡法进行99mTc标记 ,在卵巢癌裸鼠皮下瘤模型上进行RII。结果 :(1)ScFv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获高效表达 ;(2 )改进氯化亚锡法成功进行小分子抗体ScFv99mTc的标记 ,标记率达 98% ;(3)应用99mTc标记ScFv融合蛋白进行RII,肿瘤显像早 ,图像清晰。结论 :应用单链抗体ScFv可改善R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卵巢肿瘤 放射性核素成像 DNA C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卵巢癌单链免疫细胞因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辛燕 冯捷 +4 位作者 叶雪 姚煜 程洪艳 成夜霞 付天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4-490,共7页
为将细胞因子IL 2靶向卵巢癌局部 ,提高肿瘤局部细胞因子的浓度 ,构建并表达了抗卵巢癌单链免疫细胞因子IL 2 1 83B2scFv .通过基因工程将两段基因IL 2和 1 83B2scFv开放读码框架的编码序列克隆在一起 ,在CHO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启动子... 为将细胞因子IL 2靶向卵巢癌局部 ,提高肿瘤局部细胞因子的浓度 ,构建并表达了抗卵巢癌单链免疫细胞因子IL 2 1 83B2scFv .通过基因工程将两段基因IL 2和 1 83B2scFv开放读码框架的编码序列克隆在一起 ,在CHO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启动子的作用下表达可溶性融合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免疫学活性 ,并检测其促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构建成功的抗体细胞因子融合蛋白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并能分泌到细胞外 ,且融合蛋白既能与卵巢癌相关抗原OC1 83B2很好地结合 ,又能刺激IL 2依赖细胞株的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单链抗体 IL-2 质粒构建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蛋白A2在浆液性卵巢癌中高表达及其与let-7家族microRNA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静 张旗 +2 位作者 董建强 昌晓红 何湘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9-754,共6页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A2,HMGA2)、let-7家族microRNA和P53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分析HMGA2和let-7家族microRNA的关系,比较HMGA2与P53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卵巢癌和...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A2,HMGA2)、let-7家族microRNA和P53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分析HMGA2和let-7家族microRNA的关系,比较HMGA2与P53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卵巢癌和4例正常输卵管石蜡包埋标本中HMGA2和P53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对应标本以及卵巢癌细胞系中HMGA2 mRNA和let-7家族microRNA的表达。结果:HMGA2和P53在浆液性卵巢癌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0%(35/50)和78%(39/50)。HMGA2在输卵管纤毛上皮中有微弱表达,在分泌型上皮细胞中不表达;HMGA2的表达存在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但与肿瘤临床分期没有关系。HMGA2 mRNA在所有卵巢癌标本中均能检测到,但在72%(36/50)的标本中表达量高于正常输卵管组;恶性程度高的细胞系(SKOV3.ipl)比恶性程度低(SKOV3)的细胞系HMGA2 mRNA表达更高。let-7家族各成员在所有浆液性卵巢癌标本中均表达,其表达量与HMGA2 mRNA呈低度负相关(r=-0.305,P<0.05)。结论:HMGA2可能与P53一样,可以作为浆液性卵巢癌的生物标志物,其表达与浆液性卵巢癌恶性程度有关。let-7表达降低是HMGA2在浆液性卵巢癌中高表达的一种、但非唯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A2蛋白 卵巢肿瘤 微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重建荷人卵巢-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7
14
作者 崔恒 李艺 +5 位作者 童春容 成夜霞 冯捷 刘蓓 葛华 钱和年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 :为研究卵巢癌的免疫治疗方法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 ,SCID)小鼠皮下接种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同时腹腔注射人脾或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功能重建。观察成瘤情况 ;并用ELIS... 目的 :为研究卵巢癌的免疫治疗方法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 ,SCID)小鼠皮下接种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同时腹腔注射人脾或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功能重建。观察成瘤情况 ;并用ELISA法检测鼠血清中人IgG含量以及流式细胞学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鼠脾内人T细胞表型鉴定免疫重建。结果 :免疫重建的小鼠成瘤率为 89.6 % ,免疫组化证实皮下瘤保持原细胞系特征。 3种方法检测发现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重建的效果优于用脾淋巴细胞。结论 :免疫重建的荷人卵巢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综合征/治疗 卵巢肿瘤/治疗 免疫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巢上皮癌细胞原代培养及细胞系BUPH:OVSC-1的建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广芝 冯捷 +2 位作者 叶雪 付天云 成夜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 :为人卵巢上皮癌的研究提供更多体外研究模型 ,确立卵巢上皮癌原代培养的条件 ,建立细胞系。方法 :将 2 5例卵巢上皮癌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或腹水标本进行体外培养 ,比较不同组织培养方法的效果。对所建卵巢癌细胞系的形态学、染色... 目的 :为人卵巢上皮癌的研究提供更多体外研究模型 ,确立卵巢上皮癌原代培养的条件 ,建立细胞系。方法 :将 2 5例卵巢上皮癌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或腹水标本进行体外培养 ,比较不同组织培养方法的效果。对所建卵巢癌细胞系的形态学、染色体核型、生长增殖及裸鼠种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建立一套人卵巢上皮癌原代培养方法 ,使其体外培养传代数扩展至 10~ 15代。经原代培养得到一株人卵巢癌细胞系BUPH :OVSC 1,其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接种致瘤性的观察结果表明 ,该细胞系符合人体恶性细胞特征。裸鼠种植瘤病理切片该细胞呈肉瘤样细胞形态 ,电镜及角蛋白免疫组化证实其为上皮起源。结论 :应用改良的卵巢上皮癌原代培养方法能改善细胞的体外生存期。BUPH :OVSC 1是一株特殊的人卵巢癌细胞系 ,符合人卵巢肉瘤样癌细胞系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系 BUPH OVSC-1 卵巢肿瘤 病理学 肿瘤细胞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卵巢癌单域抗体V_H 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放射免疫显像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广芝 冯捷 +4 位作者 周萍 黄华梁 钱和年 傅天云 叶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0-355,共6页
为研究小分子抗体作为导向载体的作用 ,制备抗人卵巢癌单克隆抗体COC1 83B2 单域抗体(重链可变区 ,VH) ,并进行放射免疫显像 (RII) .利用PCR技术从COC1 83B2 杂交瘤细胞中扩增COC1 83B2 的VH 基因片段 ,并将其克隆入高效表达载体pTHA90... 为研究小分子抗体作为导向载体的作用 ,制备抗人卵巢癌单克隆抗体COC1 83B2 单域抗体(重链可变区 ,VH) ,并进行放射免疫显像 (RII) .利用PCR技术从COC1 83B2 杂交瘤细胞中扩增COC1 83B2 的VH 基因片段 ,并将其克隆入高效表达载体pTHA90中 .重组子转化大肠杆菌TOP10 ,IPTG诱导表达VH 融合蛋白 ,经改进氯化亚锡法进行锝 ( 99mTc)的标记 ,在卵巢癌裸鼠皮下瘤模型上进行RII.结果表明 :( 1 )VH 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获高效表达 ;( 2 )改进氯化亚锡法成功进行VH 融合蛋白99mTc的标记 ,标记率达 96%以上 ;( 3)用99mTc标记VH 融合蛋白进行RII,肿瘤显像早 ,图像清晰 .说明99mTc可用于小分子抗体标记 ,应用单域抗体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重链可变区 蛋白表达 同位素标记 放射免疫显像 免疫导向 单域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卵巢癌COC183B2/抗CD3单链双特异抗体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赖娟 李小平 +3 位作者 冯捷 程洪艳 姚煜 叶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 :构建和表达一种可与卵巢癌细胞和淋巴细胞结合的双特异抗体。方法 :利用PCR分别扩增抗人CD3单链抗体 (singlechainvariablefragment,ScFv)重链可变区 (variableregionoftheheavychain ,VH)和轻链可变区 (variableregionofthelight... 目的 :构建和表达一种可与卵巢癌细胞和淋巴细胞结合的双特异抗体。方法 :利用PCR分别扩增抗人CD3单链抗体 (singlechainvariablefragment,ScFv)重链可变区 (variableregionoftheheavychain ,VH)和轻链可变区 (variableregionofthelightchain ,VL) ,重组抗人CD3ScFv ,经测序后将其克隆入有链间连接肽基因序列的载体pALM中 ,再将抗人卵巢癌COC183B2ScFv克隆至紧邻链间连接肽前形成COC183B2 /抗CD3单链双特异抗体(single-chainbispecificantibody ,scBsAb)的重组。最后将COC183B2 /抗CD3scBsAb克隆入表达载体 pTMFC中进行表达 ,同时分别表达抗人卵巢癌单抗COC183B2和抗人CD3单抗的ScFv作为对照组。用ELISA、流式细胞学方法和玫瑰花环实验对scBsAb进行免疫学活性测定。结果 :成功构建抗人卵巢癌COC183B2 /抗CD3scBsAb ;其表达的蛋白链相对分子质量约 6 0 ;ELISA结果显示scBsAb可与抗原OC183B2结合 ,流式细胞学结果显示scBsAb可与抗原CD3结合 ,花环实验显示scBsAb在体外可引导效应细胞聚集在靶细胞周围。结论 :构建和表达抗人卵巢癌COC183B2 /抗CD3scBsAb成功 ,且具有与抗原OC183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COC183B2 双特异抗体 淋巴细胞 抗CD3单链抗体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和质谱技术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标志物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虹 牛屹东 +2 位作者 冯捷 郭慧方 叶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寻找子宫内膜异位症标志物。方法:提取子宫内膜异位症和非内膜异位症子宫在位内膜总蛋白后,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离,Phoretix2D软件分析凝胶图像,经数据库查询初步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组织总蛋白... 目的:寻找子宫内膜异位症标志物。方法:提取子宫内膜异位症和非内膜异位症子宫在位内膜总蛋白后,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离,Phoretix2D软件分析凝胶图像,经数据库查询初步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组织总蛋白双向电泳后转膜,用患者血清和正常血清作为一抗行Westernblot检测,比较杂交蛋白点的差异,取差异点用MALDI-TOF-MS分析,根据其肽质量指纹图谱进行数据库查询,鉴定抗原。结果:经优化条件,获得了内膜异位症和对照组的在位内膜总蛋白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并分析出11个差异点。利用Westernblot方法比较正常人血清和患者血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总蛋白的杂交点,取其中3个差异点测质谱分别为波形蛋白、β-肌动蛋白、ATP合成酶β亚单位。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蛋白质表达谱与非内膜异位症者相比发生了变化,抗子宫内膜抗体可能针对波形蛋白、β-肌动蛋白、ATP合成酶β亚单位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电泳 双向 印迹法 蛋白质 光谱分析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抗独特型单链抗体3D_5ScFv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昌晓红 刘蓓 +5 位作者 李艺 程洪艳 付天云 叶雪 冯捷 崔恒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0-814,共5页
对 3D5卵巢癌抗独特型单链抗体进行原核系统的高效表达 .采用DNA重组技术 ,将 3D5ScFv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TMF中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IPTG诱导表达 ,SDS PAGE鉴定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 2 8kD ;通过直接ELISA、竞争抑制实验... 对 3D5卵巢癌抗独特型单链抗体进行原核系统的高效表达 .采用DNA重组技术 ,将 3D5ScFv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TMF中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IPTG诱导表达 ,SDS PAGE鉴定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 2 8kD ;通过直接ELISA、竞争抑制实验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其活性 .3D5ScFv以包涵体的形式获得高效表达 ,占菌体总蛋白 36 % ,变性复性后蛋白的纯度大于 90 % ,表达蛋白能与卵巢癌抗体OC12 5特异性结合 ,并能有效抑制卵巢癌抗原CA 12 5与卵巢癌抗体OC 12 5的特异性的结合 .3D5ScFv在原核系统中获得了高效表达 ,并具有较好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独特型抗体 单链抗体 卵巢癌 高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片段——谱写抗体家族的新乐章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恒 高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7-472,共6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和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以小分子抗体为基础并经基因工程改建从而用于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大量基因工程抗体片段应运而生。其中,可将生物学活性效应桥连于治疗靶标的双特异性抗体、同时增强抗体效能及细胞毒靶向性...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和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以小分子抗体为基础并经基因工程改建从而用于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大量基因工程抗体片段应运而生。其中,可将生物学活性效应桥连于治疗靶标的双特异性抗体、同时增强抗体效能及细胞毒靶向性的免疫结合物、以独特的单域结构在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等方面倍受青睐的纳米抗体,以及在细胞内特定部位表达的细胞内抗体是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几个领域。凭借免疫原性弱、组织渗透性强、低毒性及制备简便等优势,基因工程抗体片段较之单克隆抗体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与认可。尽管大多数处于临床开发的抗体片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确定,但基因工程抗体片段的研发必将大大提高人类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片段 基因工程 双特异性抗体 免疫结合物 纳米抗体 细胞内抗体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