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年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临床实践指南:乙型肝炎与妊娠》摘译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会敏 相元翠 +3 位作者 栗浩然 王雅莉 纪妹 钟晓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663-1667,共5页
本指南对妊娠期HBV感染的病史、评估和治疗进行综述,辅助产科保健人员为患者提供围产期风险及乙型肝炎孕妇可选择的管理方案的相关咨询。推荐意见中的证据质量评定及推荐级别采用加拿大工作小组预防卫生保健报告中所使用的标准(表1)。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妊娠 加拿大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女性患者的妇产科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2
作者 孙晓婉 杨欣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多种造血及非造血系统良恶性疾病的重要根治方法,其适应证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部分实体肿瘤和自身免疫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多种造血及非造血系统良恶性疾病的重要根治方法,其适应证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部分实体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1]。其具体过程包括清髓性或非清髓性预处理、造血干细胞输注、植活及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根治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体肿瘤 造血重建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初筛后的管理策略
3
作者 赵超 魏丽惠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2-535,共4页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30年消除子宫颈癌”目标,其核心策略包括90%女性在35岁前接受高效筛查^([1])。初筛后的科学管理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近年...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30年消除子宫颈癌”目标,其核心策略包括90%女性在35岁前接受高效筛查^([1])。初筛后的科学管理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近年来,随着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如何科学管理初筛HPV阳性人群成为关键挑战。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探讨子宫颈癌初筛后的管理策略。2024年11月,在已发布的《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一)》^([2])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由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等7个学(协)会的专家共同制定了《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二)》^([3])。该指南通过规范子宫颈癌筛查异常的分流策略,实现精细化管理,旨在避免过度诊断和治疗,同时降低对子宫颈高级别病变及早期子宫颈癌的漏诊。该指南介绍了当前几种新的子宫颈癌筛查分流方法,以优化筛查流程并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病变 HPV检测 管理策略 筛查指南 初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的管理策略
4
作者 周静怡 王建六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5-287,共3页
遗传相关性子宫内膜癌占总体子宫内膜癌发生的3%~5%[1]。一般认为,遗传性子宫内膜癌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ancer,HNPCC,又称林奇综合征)有关。Stoffel等[2]研究证实,携带HNPCC致病基因的女性在70岁以前... 遗传相关性子宫内膜癌占总体子宫内膜癌发生的3%~5%[1]。一般认为,遗传性子宫内膜癌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ancer,HNPCC,又称林奇综合征)有关。Stoffel等[2]研究证实,携带HNPCC致病基因的女性在70岁以前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为39.39%(另有报道称携带HNPCC致病基因的女性终生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约为6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相关性子宫内膜癌 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中国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 被引量:1
5
作者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 +16 位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委会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子宫颈癌防控研究专委会 中国癌症基金会全国子宫颈癌防治协作组 中国抗癌协会子宫颈癌专委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健康医学分会 孔北华 马丁 魏丽惠 李明珠 赵方辉 尹如铁 王新宇 丛青 李双 殷爱军 宋坤 隋龙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0-360,共11页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的有效方法,可降低HP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目前国内外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均表明,预防性HPV疫苗接种是安全的,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保护效力和保护效果。优先推...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的有效方法,可降低HP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目前国内外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均表明,预防性HPV疫苗接种是安全的,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保护效力和保护效果。优先推荐9~26岁女性接种HPV疫苗,重点是9~14岁女孩;同时,推荐27~45岁女性和9~26岁男性接种,倡导男女共防。对于HPV感染或细胞学异常人群、HPV相关病变治疗史人群、遗传易感人群、子宫颈癌发病高风险生活方式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均推荐预防性HPV疫苗接种。接种HPV疫苗后仍应定期进行子宫颈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疫苗 临床应用 高风险 特殊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京地区绝经后汉族妇女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关菁 戴兆亨 +3 位作者 沈浣 田莉 高伯山 岳明刚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08-511,共4页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ER)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北京地区绝经后的汉族妇女中的分布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 morphisms ,PCR RFLP)方...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ER)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北京地区绝经后的汉族妇女中的分布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 morphisms ,PCR RFLP)方法研究ER基因的XbaⅠ和PvuⅡ酶切多态性 ,检测骨密度 ,通过方差分析探讨ER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ER基因PvuⅡ酶切多态性分布与桡骨松质骨以及桡骨密质骨的骨密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而ER基因XbaⅠ酶切多态性分布与桡骨松质骨以及桡骨密质骨的骨密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XX基因型骨密度值最低 ,xx基因型骨密度值最高。结论 :ER基因XbaⅠ酶切多态性分布与桡骨松质骨以及桡骨密质骨的骨密度之间显著相关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骨密度 绝经后期 基因多态性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临床教学医院中医师职业精神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7
7
作者 姚远洋 王艳槟 +4 位作者 陈梦捷 张斯琴 周庆环 王建六 魏丽惠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8-80,共3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医师的职业精神也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在临床教学医院中,医学生与真实患者接触机会减少,住院医师教育背景差别大等情况,均不利于医师职业精神的培育。现阶段,应针对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医师的职业精神也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在临床教学医院中,医学生与真实患者接触机会减少,住院医师教育背景差别大等情况,均不利于医师职业精神的培育。现阶段,应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医师职业精神培养方案。同时通过全方位的评价系统,对培养体系的效果进行量化检验,并发挥评优激励机制的作用。逐步建立起覆盖医学教育全程的医师职业精神培养方案理论体系和全方位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医院 医师职业精神 医务志愿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热稳定性的酶工程策略研究进展
8
作者 彭华康 张焕芝 +1 位作者 王晨跃 王垚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78-386,共9页
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身体健康。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可监测食品生产后的全程热积累量并产生直观的颜色变化以指示食品货架期,但酶的热稳定性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酶工程可通过固定化、定向进化及理性设计等策略提高酶的热稳定性。近年来... 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身体健康。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可监测食品生产后的全程热积累量并产生直观的颜色变化以指示食品货架期,但酶的热稳定性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酶工程可通过固定化、定向进化及理性设计等策略提高酶的热稳定性。近年来,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也被应用于酶工程,在复杂酶结构预测和热稳定性优化等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为酶分子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介绍酶工程改善酶热稳定性的主要策略,着重引述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常用酶的热稳定性改造,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 酶工程 定向进化 理性设计 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的合成致死靶点研究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应用和前景 被引量:3
9
作者 程洪艳 栾文庆 昌晓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0-748,共9页
DNA损伤引发细胞启动一系列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等。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是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机制... DNA损伤引发细胞启动一系列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等。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是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机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DNA损伤修复途径主要包括:碱基切除修复(base-excision repair,BER)、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等,分别在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break,SSB)或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等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DNA损伤修复缺陷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DNA损伤修复通路的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 1/2等存在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作用,使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上市的肿瘤治疗合成致死靶药。PARPi在卵巢癌及多种实体瘤治疗中疗效良好,使DNA损伤修复及相关DDR通路的合成致死靶药研发成为热点,其他在研靶点主要包括: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protein,ATM)、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与RAD3相关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 related protein,ATR)、DNA依赖性蛋白质激酶催化亚单位(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eckpoint kinase1,CHK1)、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heckpoint kinase 2,CHK2)、阻止有丝分裂的蛋白质激酶WEE1等。PARPi与其他DDR靶药、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用,有可能成为克服PARPi耐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和发展前景。本文针对DNA损伤修复及相关DDR通路的关键分子和潜在肿瘤治疗靶点进行综述,阐述了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的合成致死靶点研究及在卵巢癌的应用和前景,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DNA损伤应答 DNA损伤修复 PARP抑制剂 合成致死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对生育力的影响及其围手术期保护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87,共4页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生率约为25%~40%[1]。作为一种女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它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有关,绝经后萎缩,高发年龄为30~50岁,几乎跨越整个生育期。众所周知,子宫是受精...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生率约为25%~40%[1]。作为一种女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它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有关,绝经后萎缩,高发年龄为30~50岁,几乎跨越整个生育期。众所周知,子宫是受精卵着床,胎儿孕育并分娩的重要生殖器官,子宫肌瘤的存在和处理无疑与生育关系密切,引起广泛的医患关注。本文就子宫肌瘤与女性生育力保护的临床问题做相关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卵着床 子宫肌瘤 育龄期妇女 生殖器官 生殖系统 孕激素 生育力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理念下剖宫产术后多模式镇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丁维思 张红 +4 位作者 张冉 冯艺 刘国莉 赵婉璐 安海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9-533,共5页
为了减少产妇术后疼痛、促进产妇术后快速恢复以及保障婴儿健康,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方案一直在不断完善。其中多模式镇痛是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cesarean,ERAC)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剖宫产术后的多模式镇痛是十分... 为了减少产妇术后疼痛、促进产妇术后快速恢复以及保障婴儿健康,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方案一直在不断完善。其中多模式镇痛是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cesarean,ERAC)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剖宫产术后的多模式镇痛是十分必要的。为尽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非阿片类药物与区域阻滞的应用逐渐增多,多模式镇痛方案也在逐步完善。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剖宫产术后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仍存在争议,尚无最佳方案出现。本文总结了目前剖宫产术后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并为多模式镇痛方案的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多模式镇痛 术后康复 阿片类药物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系统诊断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安静 尹盼月 +4 位作者 王斌 史桂芝 钟德星 王建六 李奇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图像识别系统对子宫内膜细胞团块良恶性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大兴医院的子宫内膜细胞学标本,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对比分析A...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图像识别系统对子宫内膜细胞团块良恶性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大兴医院的子宫内膜细胞学标本,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对比分析AI图像识别系统(AI诊断)和专业病理医师人工诊断(人工诊断)子宫内膜细胞团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和诊断所需时间。结果纳入分析的126例患者中,AI诊断与组织学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92.1%(116/126),与组织学病理结果高度一致(Kappa=0.841);人工诊断和组织学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94.4%(119/126),与组织学病理结果高度一致(Kappa=0.889)。AI诊断与人工诊断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8,P=0.451)。A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92.3%、91.8%和92.3%。126张细胞学切片,人工诊断每张切片所需6.67 min;AI诊断每张切片所需5.00 min。结论AI图像识别系统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与专业病理医师人工诊断水平相当,在诊断子宫内膜细胞团块良恶性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人工智能(AI) 细胞学 诊断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胶原蛋白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悦 贾元元 +1 位作者 孙秀丽 王建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1-750,共10页
重组胶原蛋白是一类基于人特定型别胶原蛋白的功能区基因编码,利用结构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技术制备的新型生物材料。其氨基酸序列与人胶原蛋白相同或高度相似,具有低免疫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在组织损伤修复和再生医学领... 重组胶原蛋白是一类基于人特定型别胶原蛋白的功能区基因编码,利用结构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技术制备的新型生物材料。其氨基酸序列与人胶原蛋白相同或高度相似,具有低免疫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在组织损伤修复和再生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总结了重组胶原蛋白的分类、合成过程和作用效应,综述了其在皮肤、心血管、骨骼、角膜以及女性盆底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当前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重组胶原蛋白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胶原蛋白 组织再生 生物活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体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杨丹丹 陈轶前 +2 位作者 李星辰 王建六 李晓丹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调查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的体质量现状,并分析影响其体质量变化的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就诊的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与疾病资料调查表、减重调查表对其进行... 目的调查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的体质量现状,并分析影响其体质量变化的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就诊的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与疾病资料调查表、减重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子宫内膜癌保育患者超重肥胖发生率为82.4%;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前体质量指数≥24和减重时长<3个月是影响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体质量变化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的体质量现状为超重肥胖人数占比较高,保育患者体质量上升受多个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专业、个性化、全程的减重指导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保留生育功能 体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的7种预测模型在中国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15
作者 牟田 王雁 +1 位作者 刘国莉 王建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5-800,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国外文献报道的7种预测模型在国内临床中对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1日共53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 目的:初步探讨国外文献报道的7种预测模型在国内临床中对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1日共53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产妇的相关资料及其临床结局,采用Troyer、Weinstein、Flamm、Gonen、Smith、Grobman、Torri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分,t检验比较应用每种模型预测VBAC失败组与成功组的分值。对成功组及失败组的评分进行分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每种评分对于成功率预测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预测模型的分辨力。结果:53例产妇中,VBAC成功者44例,失败者9例,成功率83.0%。成功组及失败组的分值在Weinstein及Grobman预测模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各预测模型无明显差异。评分经分层后,VBAC的成功率在各层与原文献中各模型的预测相符,各层间的成功率差异仅在Weinstein预测模型中存在统计学差异。Weinstein预测模型的ROC曲线AUC最大(0.746),但各预测模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7种预测模型中,Weinstein对本研究人群VBAC成功率的预测优于其他6个模型,但仍需建立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VBAC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试产 瘢痕子宫 模型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分子标志物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姚远洋 徐文展 +3 位作者 王悦 沈丹华 王建六 魏丽惠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3-748,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in receptor,PR)、第10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p53及Ki-67的表达与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in receptor,PR)、第10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p53及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信息、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子宫内膜癌病例中ER、PR、PTEN、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5%、85.5%、82.1%和49.2%;Ki-67在癌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9%±24.7%。(2)妊娠次数与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191,P=0.007),而发病年龄、分娩次数与p5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184,P=0.041;r=0.255,P=0.004)。(3)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R、PR、p53阳性率与其他类型内膜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ER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呈负相关(r=-0.176,P=0.013),其中Ⅰ期患者的ER阳性率高于Ⅱ期及以上患者(P=0.015)。(5)ER、PR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217,P=0.002;r=-0.317,P=0.000),但p53、Ki-67表达与其呈正相关(r=0.327,P=0.000;r=0.465,P=0.000);组织学Ⅲ级的ER、PR、p53、Ki-67表达与其他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ER阳性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r=-0.142,P=0.047),有或无深肌层浸润两者比较,ER、PR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R表达的差异对总生存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术前对诊断性刮宫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除PR外,ER、PTEN、p53及Ki-67的表达情况对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意义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受体 雌激素 孕激素类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子宫动脉氨甲蝶呤灌注及栓塞在宫颈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金龙 杜湘珂 +2 位作者 高健 关菁 韩红敬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氨甲蝶呤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在宫颈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宫颈妊娠患者,孕龄36~68天,经阴道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氨甲蝶呤灌注及栓塞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术后患者的阴道出血...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氨甲蝶呤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在宫颈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宫颈妊娠患者,孕龄36~68天,经阴道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氨甲蝶呤灌注及栓塞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术后患者的阴道出血明显减少或中止,血β-HCG水平迅速下降。患者的宫颈形态及月经周期于治疗后4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子宫动脉氨甲蝶呤灌注化疗及栓塞术是保守治疗宫颈妊娠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妊娠 氨甲蝶呤 子宫动脉栓塞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思政社会实践课程对护理学专业低年级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江华 冯佳 +3 位作者 许扬 张进瑜 刘嫣 孙玉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0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分析思政社会实践课程对低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作用。方法:便利选取某大学四年制183名本科护理专业全体大一、大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52名学生根据个人意愿选修了本课程。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比较课程开设前后... 目的:分析思政社会实践课程对低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作用。方法:便利选取某大学四年制183名本科护理专业全体大一、大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52名学生根据个人意愿选修了本课程。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比较课程开设前后选课组与非选课组学生专业认同感。结果:在思政社会实践课开设前,两组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课程开设后,选课组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非选课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课组学生课程开设后的专业认同感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开课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选课组学生课程开设后的专业认同感各维度评分(认知维度除外)及总分与开课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早期接触临床优秀护理人员,亲临真实护理场景体验护理专业价值,思政社会实践课程可以显著提升低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 护理专业 本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优势亚型 被引量:9
19
作者 汤惠茹 魏丽惠 +1 位作者 吴瑞芳 周艳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1-77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m papillomavirus,HPV)的优势亚型。方法选取子宫颈病变患者270例,其中组织学检查示典型HPV感染改变者54例、CIN1 85例、CIN2 63例、CIN3 48例、子宫颈癌2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m papillomavirus,HPV)的优势亚型。方法选取子宫颈病变患者270例,其中组织学检查示典型HPV感染改变者54例、CIN1 85例、CIN2 63例、CIN3 48例、子宫颈癌2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包括HPV感染改变者和CIN1,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包括CIN2和CIN3。采用HPV基因芯片检测及分型方法检测所有患者子宫颈分泌物中的HPV亚型。结果270例子宫颈分泌物中HPV亚型感染频度由高到低的前5位依次为HPV-16(49.7%)、HPV-58(16.8%)、HPV-18(12.6%)、HPV-33(9.0%)、HPV-31(6.0%),而其余亚型所占比例均小于4.0%。子宫颈病变分级不同,感染的HPV亚型亦有区别。HSIL组HPV感染型别前5位由高至低依次为:HPV-16、58、18、33和31,感染率分别为62.6%、14.1%、11.1%、8.1%和6.1%,在HSIL中此5种亚型感染覆盖率为90.8%;而LSIL组HPV感染型别由高至低依次为:HPV-16、18、58、33和31,感染率分别为21.7%、19.6%、17.4%、8.7%和6.5%,其余亚型所占比例均小于5%,LSIL中此5种亚型感染覆盖率为69.6%。采用χ2检验发现,HSIL组HPV-16型感染率明显高于LSIL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LSIL组HPV-18型感染率明显高于HSIL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感染HPV的优势亚型不同。HPV-16、58、18、33和31型的致癌性较强,其中HPV-16型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亚型 基因芯片 子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孕及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小卵泡排卵的诊治意义 被引量:27
20
作者 沈浣 田莉 刘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孕及自然流产患者小卵泡排卵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3例阴道B超监测为小卵泡排卵的不孕及自然流产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给予单纯黄体支持及促排卵治疗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妊娠结局。结果 :10 3例小卵泡... 目的 :探讨不孕及自然流产患者小卵泡排卵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3例阴道B超监测为小卵泡排卵的不孕及自然流产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给予单纯黄体支持及促排卵治疗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妊娠结局。结果 :10 3例小卵泡排卵的患者中不孕患者 74例 ,习惯性流产患者 4 9例 ,其中 2 0例同时有两种主诉。74例不孕患者中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 5 9.5 % ,3 0例 (40 .5 % )诊断为不明原因不孕 ,而有自然流产史的患者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 5 8.1% (18/ 3 1)。不孕患者中 4 6例接受 5 4个周期的单纯黄体支持治疗 ,2 9例接受 5 1个周期的促排卵治疗 ,妊娠率分别为 10 .9% (5 / 4 6)及 3 1.0 % (9/ 2 9) ,P =0 .0 3 7;活产率分别为 2 .2 % (1/ 4 6)及2 7.6% (8/ 2 9) ,P =0 .0 0 2 ;自然流产发生率分别为 80 .0 % (4/ 5 )及 11.1% (1/ 9) ,P =0 .0 2 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卵泡径线≥ 18mm组周期妊娠率为 2 8.6% (14 / 4 9) ,高于 <18mm组的 6.6% (4/ 62 ) ,P =0 .0 0 3 ;而自然流产率分别为 14 .3 % (2 / 14 )及 75 .0 % (3 / 4 ) ,P =0 .0 19。结论 :小卵泡排卵是引起不孕及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只有约一半的患者表现为黄体功能不全 ,因此B超监测是诊断小卵泡发育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女性)/病因学 卵泡发育 自然流产/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