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医院呼吸科医师肺结核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何权瀛 谭星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93-395,共3页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各级综合医院呼吸科医师对于肺结核病的认知水平。方法对参加2005年度全国呼吸医学新进展高级研修班的呼吸专科医师的肺结核病知识进行了一次测验。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回合格答卷165份,总分平均54.3分,及格率28.8%。医师...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各级综合医院呼吸科医师对于肺结核病的认知水平。方法对参加2005年度全国呼吸医学新进展高级研修班的呼吸专科医师的肺结核病知识进行了一次测验。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回合格答卷165份,总分平均54.3分,及格率28.8%。医师所在医院等级为三级的52人,平均57.3±11.5分,及格率57.7%;二级的104人平均53.1±11.2分,及格率37.6%;答卷的平均分和及格率三级医院的医师水平均优于二级医院(P<0.05)。医师职称在副高以上(含副高)72人平均56.0±10.9分,及格率42.5%;副高以下87人,平均52.4±11.7分,及格率31.9%;不同职称的医师答题平均分和及格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此次测试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综合医院,尤其是二级综合医院呼吸科医生对于肺结核临床基本知识,有关管理常识十分欠缺,这与目前我国严峻的结核疫情、我们肩上担负的防治责任极不相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专业能力 问卷调查 医院 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护士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认知及护理行为现状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利 白璐 张素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9期59-61,共3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护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知识及护理行为状况,为提高呼吸科护士对该病的护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的129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一般资料... 目的:调查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护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知识及护理行为状况,为提高呼吸科护士对该病的护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的129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一般资料、疾病知识问卷及护理行为问卷。结果:调查对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仅为(52.12±18.38)分,及格率仅为25.6%,正确回答率低于30%的条目为疾病的主要症状(17.1%)、危害性(27.1%)、危险因素(28.7%)、持续正压通气(不耐受原因2.3%);有近1/3(31%)的呼吸科护士从未对患者进行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健康教育。不同学历、职称、护龄的护士从整体上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知识的掌握均较差。结论:不同学历、职称和护龄的调查对象均应加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知识的培训,特别是疾病主要症状、危险因素、危害性、CPAP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知识 行为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接受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监测随访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洪飞 张庆 +2 位作者 庞桂芬 杨林瀛 何权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480-2484,共5页
目的分析未接受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7年随访前后睡眠监测的变化。方法选取2002年承德市社区人群OSAHS流行病学调查筛选的OSAHS,2009年获得完整随访,且未经手术、呼吸机等治疗的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 目的分析未接受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7年随访前后睡眠监测的变化。方法选取2002年承德市社区人群OSAHS流行病学调查筛选的OSAHS,2009年获得完整随访,且未经手术、呼吸机等治疗的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基线年龄,分为中年组(年龄<60岁,63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36例)。记录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无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并发症;分别于2002年、2009年进行睡眠监测,并采用Epworth嗜睡评估表(ESS)评价患者日间嗜睡程度。结果老年组憋醒发生率低于中年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检出率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2002年41例轻度OSAHS患者中,21例进展为中度,2例进展为重度;13例中度OSAHS患者中,6例进展为重度。老年组2002年10例轻度OSAHS患者中,3例进展为中度;12例中度OSAHS患者中,3例进展为重度。中年组2009年体质指数(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ESS评分高于2002年,睡眠期间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_2)低于2002年(P<0.05)。老年组2002年与2009年BMI、AHI、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LSaO_2低于2002年(P<0.05)。中年组7年期间LSaO_2、AHI变化值高于老年组(P<0.01)。结论未接受治疗的中年OSAHS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障碍的程度逐渐加重;而未接受治疗的老年OSAHS患者随着病程延长,睡眠障碍进展趋势有所减缓,但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病程 中年人 老年人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4所医院老年护理现状调查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素 杨莘 +2 位作者 许丽杰 张玲 韩继红 《中国护理管理》 2009年第7期24-27,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各医院内老年护理现状。方法:对84所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院对老年人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6方面的情况。结果:医院老年人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实施率在54. 0%以上,对于健... 目的:了解我国各医院内老年护理现状。方法:对84所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院对老年人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6方面的情况。结果:医院老年人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实施率在54. 0%以上,对于健康指导及康复训练方面,实施率在11.9%~59.5%,多数小于50%。结论:目前,各医院对老年人仍缺少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健康、康复护理仍有待于完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护理 护理模式 护理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人员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英文) 被引量:9
5
作者 裴立英 高占成 +4 位作者 杨震 魏东光 王世鑫 吉健民 姜保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在医院内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有关影响因素,以探讨罹患SARS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并为今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3家发生SARS院内感染的综合性医院,用调查问...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在医院内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有关影响因素,以探讨罹患SARS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并为今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3家发生SARS院内感染的综合性医院,用调查问卷形式收集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对调查因素逐一进行单因素分析,明确其对SARS发病是否有显著意义,并根据OR值确定其为保护因素或危险因素。然后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综合分析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的作用,确定哪些因素作用更为重要,即是具有独立作用的保护因素或危险因素。结果:在56个调查因素中,有22个因素与医务人员感染SARS有显著关联。其中,对SARS感染有保护作用的因素有19个,危险因素有3个。对上述22个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结果表明在所有因素中,穿两层防护服(OR=0.053)、接受过防护知识培训(OR=0.072)、戴手套(OR=0.102)、用碘伏擦拭或浸泡进行手消毒(OR=0.231)和办公区通风良好(OR=0.32)是独立的有显著作用的保护因素;参加气管插管操作(OR=30.793)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危医务人员实施严格的防护和消毒措施是避免感染的关键环节,同时及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提供有效的通风环境是避免感染SARS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交叉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睡眠时相对正常人呼吸控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韩芳 陈尔璋 +2 位作者 魏海琳 丁东杰 何权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睡眠时相对正常人呼吸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鼻罩经鼻测定11例正常人在非快动眼睡眠穴NREM雪Ⅰ+Ⅱ、NREMⅢ+Ⅳ及快动眼睡眠穴REM雪睡眠期的口腔阻断压穴P0.1雪,呼吸中枢对低氧及高二氧化碳的反应性。结果在各睡眠时相熏P... 目的了解不同睡眠时相对正常人呼吸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鼻罩经鼻测定11例正常人在非快动眼睡眠穴NREM雪Ⅰ+Ⅱ、NREMⅢ+Ⅳ及快动眼睡眠穴REM雪睡眠期的口腔阻断压穴P0.1雪,呼吸中枢对低氧及高二氧化碳的反应性。结果在各睡眠时相熏P0.1均与清醒时无明显差异穴P>0.05雪,有效吸气阻抗穴P0.1·VT-1·Ti-1雪均升高穴P<0.05雪;在NREM睡眠期,低氧及高二氧化碳通气反应穴△VE/△SaO2、△VE/△PaCO2雪降低穴P<0.05雪,但P0.1的低氧及高二氧化碳反应穴△P0.1/△SaO2、△P0.1/△PaCO2雪均维持在清醒时的水平穴P>0.05雪;进入REM睡眠期,△P0.1/△SaO2、△P0.1/△PaCO2及△VE/△SaO2、△VE/△PaCO2均降低穴P<0.05雪。结论睡眠时,正常人呼吸中枢对上气道阻力增加可产生较有效的代偿,呼吸驱动穴P0.1雪维持在清醒时水平鸦在NREM睡眠期,呼吸中枢的化学敏感性降低不明显;进入REM睡眠期后,中枢的化学敏感性降低,易出现呼吸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控制 睡眠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被引量:3
7
作者 贾晓清 苏小凤 +6 位作者 韩继明 高莹卉 郭静静 林俊岭 高燕 陈开兵 刘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对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0月多中心老年男性OSA患者532例,以2型糖尿病为暴露因素分为糖尿病组135例和非糖尿病组397例,中位随访42(41,53)个月,记...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对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0月多中心老年男性OSA患者532例,以2型糖尿病为暴露因素分为糖尿病组135例和非糖尿病组397例,中位随访42(41,53)个月,记录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随访终点为发生的脑卒中事件。结果老年男性OSA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5.4%。糖尿病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饮酒、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访期间发生脑卒中41例(7.7%)。糖尿病组的累积生存率低于非糖尿病组(P_(log rank)=0.003)。2型糖尿病是老年男性OSA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44,95%CI:1.080~5.087,P=0.031)。结论2型糖尿病是老年男性OSA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糖尿病 2型 卒中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治疗睡眠呼吸障碍的技术策略 被引量:6
8
作者 韩芳 吕云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衰竭临床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权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39-340,共2页
关键词 呼吸衰竭 临床研究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病 无创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用义齿对无牙颌患者睡眠呼吸的影响
10
作者 邹东 董霄松 +2 位作者 韩芳 潘韶霞 冯海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戴用义齿对无牙颌患者睡眠呼吸的影响。方法:对9位无牙颌受试者进行多导睡眠仪(polysomnogram,PSG)监测自身对照睡眠研究,一夜不戴义齿,另一夜戴用义齿,比较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and hypopnea index,AHI)、最低血氧... 目的:探讨戴用义齿对无牙颌患者睡眠呼吸的影响。方法:对9位无牙颌受试者进行多导睡眠仪(polysomnogram,PSG)监测自身对照睡眠研究,一夜不戴义齿,另一夜戴用义齿,比较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and hypopnea index,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晨起血压等指标。结果:9位无牙颌受试者中,佩戴义齿较不戴义齿AHI增加的有8人,减少的有1人;不戴义齿睡眠时,9位受试者的平均AHI为8.82,戴用义齿后AHI增加至1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SpO2及晨起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牙颌人群在睡眠时戴用义齿可能会增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发生的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无牙 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及其对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苏小凤 韩继明 +7 位作者 高莹卉 何子君 赵哲 林俊岭 郭静静 陈开兵 高燕 刘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92-1599,共8页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代谢综合征(MetS)各组分的相关性及其对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2015年1月~2017年10月,多中心连续纳入1157例年龄≥60岁,基线无MACE病史...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代谢综合征(MetS)各组分的相关性及其对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2015年1月~2017年10月,多中心连续纳入1157例年龄≥60岁,基线无MACE病史且MetS指标完整的OSA患者作为随访队列,OSA由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记录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定义。研究收集了所有患者的基线人口学数据、临床特征、生化指标、睡眠参数,按基线AHI的四分位水平分为4组,中位随访42个月,随访结局为MACE及其组成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需住院的心绞痛或心力衰竭]。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etS各组分与OSA的主要客观预判指标AHI和最低氧饱和度(LSpO2)的相关性及其远期的MACE发生风险。结果AHI和LSpO2四分位组均与MetS各组分[空腹血糖、腰围、收缩压、甘油三酯]存在正剂量效应关系,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剂量反应关系。中位42月随访期内,119例(10.3%)OSA患者发生了MACE。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甘油三酯、收缩压及腰围增加是MACE及其部分组成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MACE和心肌梗死的保护性因素(P<0.05,P<0.01),且独立于AHI;相比之下,独立于LSpO2的MetS各组分未表现出与MACE及其组成事件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论老年OSA患者的主要诊断指标AHI和LSpO2与MetS各组分存在剂量效应关系,MetS中的部分组分与AHI相互作用可增加MACE及其组成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老年 代谢综合征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远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评分模型: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小凤 韩继明 +8 位作者 高莹卉 范利 何子君 赵哲 林俊岭 郭静静 陈开兵 高燕 刘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8-346,共9页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分析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远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老年OSA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验证,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设计。2015年1月~2017年10月,多中...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分析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远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老年OSA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验证,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设计。2015年1月~2017年10月,多中心连续纳入年龄≥60岁、基线无明显心脑血管病史且无重要临床指标缺失的的首次确诊为OSA的老年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结局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收集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基线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睡眠参数指标、实验室和超声检查结果,以3∶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建模组856例和验证组258例。采用LASSO回归用于变量的降维和筛选,并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构建老年OSA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分预测模型。结果共入组1141例研究对象,中位随访42(41,54)月内,58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累计发病率为5.08%,其中建模组和验证组缺血性脑卒中的累计发病率分别为5.14%和4.91%(P<0.05)。多变量逐步Cox比例风险回归的变量筛选结果显示,年龄(HR=3.44,95%CI:2.38~7.77)、空腹血糖(FPG)(HR=2.13,95%CI:1.22~3.72)、升主动脉内径(HR=2.60,95%CI:1.04~4.47)、左心房前后径(HR=1.98,95%CI:1.75~2.25)和最低氧饱和度(LSpO2)(HR=1.57,95%CI:1.20~1.93)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利用ROC曲线分析进行比变量转化,以这5个风险变量的回归系数比取整数构建老年OSA患者远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分模型。Bootstrap法(自抽样次数=500)前后,建模组队列风险评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5%CI:0.78~0.90)和0.85(95%CI:0.78~0.89),验证组队列风险评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5%CI:0.73~0.93)和0.82(95%CI:0.72~0.90),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且稳健性高。以模型最佳临床截点的对应值进行风险分层后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OSA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累积发生率高于低风险组(P=0.021)。结论该模型有助于在老年人群中识别高风险OSA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今后与OSA潜在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老年 缺血性脑卒中 模型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及压力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巍巍 韩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8-199,共2页
目的评价智能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uto-CPAP)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及治疗压力的变化。方法对60例诊断为中重度OSAHS的患者,分别行Auto-CPAP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改善最低血... 目的评价智能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uto-CPAP)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及治疗压力的变化。方法对60例诊断为中重度OSAHS的患者,分别行Auto-CPAP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改善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数(SIT90%)、每小时血氧饱和度减少4%(DI4)以上的次数及平均治疗压力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CPAP治疗时、Auto-CPAP治疗时,患者LSaO2、MSaO2、SIT90%和DI4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PAP治疗时和Auto-CPAP治疗时患者LSaO2、MSaO2、DI4和SIT90%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uto-CPAP治疗第1天和治疗第7天时不同压力持续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uto-CPAP治疗OSAHS与传统CPAP治疗效果相同,且Auto-CPAP治疗第1天时,15cmH2O压力水平所占时间比例最高,而在治疗第7天时4cmH2O压力水平所占时间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平均治疗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高血压与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相关性及其对脑卒中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孔晓晅 林俊岭 +7 位作者 郭静静 陈开兵 高燕 李建华 苏小凤 赵力博 范利 刘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高血压与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相关性,并探讨二者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纳入多中心老年女性OSAHS患者49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329例(66.9%),根据呼吸暂停-低呼吸指数(AHI)分为轻度组138例,中度组192例...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高血压与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相关性,并探讨二者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纳入多中心老年女性OSAHS患者49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329例(66.9%),根据呼吸暂停-低呼吸指数(AHI)分为轻度组138例,中度组192例和重度组162例,收集各组睡眠参数、随访脑卒中的发生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睡眠参数与高血压分级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筛选脑卒中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AHI、氧饱和度指数(ODI)、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LSpO_(2))、总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血压患者ODI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MSpO_(2))、LSpO_(2)明显低于非高血压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HI、ODI、总睡眠时间和呼吸暂停平均时间与高血压呈正相关(P<0.05,P<0.01),MSpO_(2)和LSpO_(2)与高血压呈负相关(P<0.01)。重度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21.6%vs 12.3%,12.5%,P<0.05)。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20.4%vs 5.5%,P=0.00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暂停平均时间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1.040,95%CI:1.009~1.072,P<0.05)。结论老年女性OSAHS患者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高血压分级与ODI和LSpO_(2)相关,高血压患者较非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更大。呼吸暂停平均时间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卒中 睡眠 血氧测定法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戒烟干预对不同性别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少飞 张庆 +2 位作者 张勃 宋欢欢 何权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戒烟干预对不同性别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肺通气功能影响,为临床制定戒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呼吸科接诊的男性吸烟COPD患者87例为男性组,女性吸烟COPD患者60例为女性组。对... 目的探讨戒烟干预对不同性别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肺通气功能影响,为临床制定戒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呼吸科接诊的男性吸烟COPD患者87例为男性组,女性吸烟COPD患者60例为女性组。对两组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戒烟干预,记录患者戒烟情况并进行亚组分析,记录患者入组时、戒烟干预1年时临床症状评分和肺通气功能,肺通气功能以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表示。结果男性组成功戒烟率为40%(35/87),女性组为22%(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18)。入组时,男性成功戒烟患者临床症状评分、FEV1%Pred与女性成功戒烟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成功戒烟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平均变化量为(2.4±2.5)分,FEV1%Pred平均变化量为(3.1±2.2)%,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2和8.51,P<0.05);女性成功戒烟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平均变化量为(1.0±1.3)分,FEV1%Pred平均变化量为(8.4±1.7)%,自身前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和17.6,P<0.05)。入组时,男性未成功戒烟患者临床症状评分、FEV1%Pred与女性未成功戒烟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未成功戒烟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平均变化量为(1.1±1.0)分,FEV1%Pred平均变化量为(4.2±3.6)%,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1和8.40,P<0.05);女性未成功戒烟者临床症状评分平均变化量为(2.0±1.4)分,FEV1%Pred平均变化量为(6.8±3.5)%,自身前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3和13.25,P<0.05)。结论成功戒烟可改善吸烟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肺通气功能,但女性吸烟COPD患者戒烟相对困难。吸烟COPD患者的戒烟干预效果存在性别差异,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戒烟策略,以达到成功戒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性别分布 戒烟 呼吸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戒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宋欢欢 郑洪飞 +2 位作者 邢志俐 何权瀛 张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戒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对77例目前吸烟的COPD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戒烟干预(即戒烟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吸烟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症状综合评分,至9个月观察... 目的探讨戒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对77例目前吸烟的COPD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戒烟干预(即戒烟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吸烟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症状综合评分,至9个月观察期结束再次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统计观察期内急性加重次数。结果戒烟组戒烟9个月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综合评分较初始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烟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烟组观察期内急性加重次数较入选前9个月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戒烟能够改善COPD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减少其急性加重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吸烟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干预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变化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聪颖 张庆 +3 位作者 王少飞 张勃 宋欢欢 何权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戒烟干预对其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为不同风险的吸烟COPD患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稳定期吸烟COPD患者109例随机分为戒烟干预组和对照组,按肺功能分级及入组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分别... 目的探讨不同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戒烟干预对其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为不同风险的吸烟COPD患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稳定期吸烟COPD患者109例随机分为戒烟干预组和对照组,按肺功能分级及入组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分别将戒烟干预组、对照组分为戒烟干预低风险组(30例)、戒烟干预高风险组(25例)和对照低风险组(33例)、对照高风险组(21例)4个亚组,对4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随访,戒烟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戒烟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患者入组时、1年后临床症状评分和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结果随访满1年时,戒烟干预低风险组症状评分变化量为(2.23±0.86)分,对照低风险组为(1.39±0.70)分,戒烟干预低风险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戒烟干预低风险组FEV1变化量为(0.060±0.429)L,对照低风险组为(0.335±0.406)L,对照低风险组FEV1的下降高于戒烟干预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戒烟干预高风险组症状评分变化量为(2.72±0.89)分,对照高风险组为(1.86±0.65)分,戒烟干预高风险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高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戒烟干预高风险组FEV1变化量为(0.012±0.138)L,对照高风险组为(0.127±0.144)L,对照高风险组FEV1的下降高于戒烟干预高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戒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吸烟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FEV1下降,随访及戒烟干预对吸烟的高风险COPD患者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更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戒烟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患者随访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阳 张庆 +3 位作者 郑洪飞 王聪颖 王少飞 何权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101-3104,共4页
目的分析COPD患者的随访依从性,探讨随访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录2008年12月—2012年10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的456例COPD患者,对吸烟患者实施医生"劝导戒烟干预";所有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每隔3个月... 目的分析COPD患者的随访依从性,探讨随访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录2008年12月—2012年10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的456例COPD患者,对吸烟患者实施医生"劝导戒烟干预";所有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每隔3个月对其进行随访,为期1年。记录COPD患者纳入时和随访满1年时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和呼吸困难评分;计算患者随访依从率。结果随访时间满1年时,总体随访依从率为83.3%(380/456)。男性COPD患者随访依从率高于女性(P<0.05);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肺功能分级COPD患者随访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COPD患者随访依从率高于非吸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访的76例COPD患者中,因近期自我感觉良好或经济原因拒绝复查28例(36.8%),因家远不能按时随访15例(19.8%),因更换电话号码、错号、公用电话或拒接电话等联系不上14例(18.4%),死于肺部疾病13例(17.1%),死于其他疾病4例(5.3%),随访期间因卧床不能配合肺功能检查2例(2.6%)。随访依从性差组170例(37.3%),依从性好组286例(62.7%)。依从性好组和依从性差组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呼吸困难评分在纳入时和随访满1年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好组随访1年时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依从性差组(P<0.05);依从性好组1年内急性加重变化量、呼吸困难评分变化量均低于依从性差组(P<0.05)。结论性别、文化程度及疾病严重程度对COPD患者随访依从性均有影响,且随访依从性差异可影响患者的疾病急性加重频率和临床症状,为今后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随访研究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RAI家庭照护评估工具在社区居家老年人综合评估与照护需求分析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6
19
作者 刘宇 张素 +3 位作者 陈鹏 冯冬梅 田家利 王秀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1期1448-1452,共5页
目的 :使用inter RAI家庭照护评估工具分析社区居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照护需求,同时验证该工具在我国老年人社区居家照护方面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西城区120例接受居家照护服务的老年人,使用inter RAI家庭照护... 目的 :使用inter RAI家庭照护评估工具分析社区居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照护需求,同时验证该工具在我国老年人社区居家照护方面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西城区120例接受居家照护服务的老年人,使用inter RAI家庭照护评估工具进行调查,并使用inter RAI家庭照护评估工具所对应的临床评估协议分析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及照护需求,与目前接受的照护服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人存在的健康问题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维度。每位老人存在的问题数目从1~5个不等,平均存在2个问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rs=0.45,P=0.03)、患有慢性病种类的增加(rs=0.34,P=0.04),老年人所伴有的健康问题也随之增多。老年人在心血管呼吸系统问题、疼痛、ADL受限、非正式社会支持不足、压疮风险等问题所接受的服务率相对较高,均达到70%以上;以健康促进不足、家庭环境优化、IADL受限、尿失禁、营养不良、身体活动不足等问题所接受的服务率相对较低,均未达到40%。结论:inter RAI家庭照护评估工具可以从老年综合评估的角度发现老年人存在的需要重点关注和干预的问题,为社区居家照护服务提供了具体的干预方向。未来可以进一步尝试使用该工具,并对社区居家照护的效果进行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居家照护 老年综合评估 照护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4
20
作者 田家利 公冶慧娟 +1 位作者 刘宇 张素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慢性病人数大幅增加。慢性病病情复杂且为终身性疾病,延续护理对于慢性病管理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延续护理的概念、护理模式、存在问题及建议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慢性病延续护理模...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慢性病人数大幅增加。慢性病病情复杂且为终身性疾病,延续护理对于慢性病管理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延续护理的概念、护理模式、存在问题及建议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慢性病延续护理模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延续性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