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微生态菌落分布特点分析
1
作者 徐钰 何玉坤 +1 位作者 周德训 张平骥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4-640,共7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其他病原感染肺炎及非感染性肺部疾病患者下呼吸道微生态菌落分布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疑似肺结核患者作... 目的:探讨肺结核、其他病原感染肺炎及非感染性肺部疾病患者下呼吸道微生态菌落分布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3例。研究对象均痰涂片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阴性,并按照诊疗常规完善支气管镜检查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进行病原学检查(包括宏基因组二代测序、GeneXpert MTB/RIF检测,以及常规细菌、真菌培养)。利用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数据资料,分析不同患者之间下呼吸道微生物群的特点。结果:83例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分为结核组(28例)、肺炎组(38例)和非感染组(17例)。下呼吸道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分析显示,结核组、肺炎组和非感染组Shannon指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2864(0.3021,1.9459)、1.1032(0.3725,1.7711)、1.2049(0.6873,1.9974);Simpson指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0.5693(0.1346,0.8259)、0.5503(0.1900,0.7533)、0.5141(0.3065,0.7507);Chao1指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8.50(3.00,20.75)、7.50(3.25,18.75)、7.00(2.00,22.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0.130、0.208、0.235,P值分别为0.973、0.901、0.889);对于β多样性,结核组样本分布分散,组内异质性较大,而在肺炎组与非感染组间存在广泛重叠。病原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分析显示,结核组样本中厚壁菌门、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丰度较高;肺炎组样本中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棒状杆菌属、肠球菌属及假单胞菌属丰度较高;非感染组样本中放线菌门、梭杆菌门,以及呼吸道定植菌罗氏菌属及奈瑟菌属等丰度较高。LEfSe线性判别分析发现,结核组中结核分枝杆菌、黏滑罗斯菌、非典型韦荣氏球菌显著富集;而在肺炎组中纹带棒状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假单胞菌明显富集;与结核组和肺炎组比较,非感染组则显示出12种微生物富集,菌种之间和上述两组存在明显差异,且更接近上呼吸道微生态菌群。在病原微生物的丰度及多样性方面,结核组和肺炎组间Shannon指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0.0260(0.0000,0.5283)和0.2000(0.0000,0.3335);两组Simpson指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0.0080(0.0000,0.5609)和0.0980(0.0000,0.4379);两组Chao1指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2.00(1.00,2.25)和2.00(1.00,4.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794、-1.116、-1.582,P值分别为0.430、0.260、0.110)。两组间的病原微生物菌群β多样性有明显区别,结核组样本中共检测到16种病原体,肺炎组共检出40种病原体。微生物相关性分析显示仅有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与大部分微生物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会影响患者下呼吸道微生态菌落分布,虽然对微生物菌群的α多样性影响较小,但对微生物菌群β多样性的影响明显高于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肺炎患者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序列分析 DNA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性与血压和血糖及周围动脉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8
2
作者 苏琳 张庆文 +6 位作者 李卫 宝辉 周全 康丽萍 杨素敏 郭远 韩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严重性与周围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收治的113例经睡眠监测检查证实且尚未接受治疗的老年OSAS患者,按照睡眠呼吸暂...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严重性与周围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收治的113例经睡眠监测检查证实且尚未接受治疗的老年OSAS患者,按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OSAS组32例、中度OSAS组33例、重度OSAS组48例;选择年龄、性别、吸烟情况与OSAS患者匹配的40例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及下肢股动脉超声检查,24h血压监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OSAS组、中度OSAS组和重度OSAS组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重度OSAS组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于轻度OSAS组(50.0%vs 28.1%,P〈0.05)。重度OSAS组体质量指数、高脂血症及脂肪肝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7.7±3.1)kg/m^2 vs(24.4±2.5)kg/m^2、68.8%vs 40.0%及56.3%vs 27.5%,P〈0.05]。中度OSAS组及重度OSAS组24h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醒后收缩压、醒后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及下肢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与AHI呈正相关(P〈0.05)。结论严重的OSAS患者更易出现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及下肢动脉不稳定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动脉硬化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及维吾尔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发病情况:基于7年的电话随访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蒋雪龙 陈冬梅 +7 位作者 王勤 张庆龙 李剑平 石娟 李敏 何忠明 韩芳 陈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902-2906,共5页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病率高,已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OSA引起高血压及糖尿病可能存在民族差异,目前关于维吾尔族及汉族OSA患者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病情况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汉族及维吾尔族OSA患者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病情...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病率高,已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OSA引起高血压及糖尿病可能存在民族差异,目前关于维吾尔族及汉族OSA患者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病情况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汉族及维吾尔族OSA患者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病情况。方法2010年10月—2017年10月对克拉玛依市区天山等社区35岁以上完成便携式家庭睡眠仪监测的1331例鼾症人群开展为期7年的随访,患者均无糖尿病及高血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记录呼吸暂停指数(AHI)、低通气指数(HI)、夜间最低氧饱和度(LSaO_(2))、夜间平均氧饱和度(MSaO_(2))、氧减饱和指数(ODI4,每小时血氧饱和度下降4%的次数)。电话随访,1次/年,随访内容为血压、血糖等,发现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表现时行动态血压、糖耐量试验检查,主要随访终点事件为确诊糖尿病、高血压。根据是否患OSA分为OSA组和非OSA组,比较两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比较汉族、维吾尔族OSA患者和非OSA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结果失访75例,最终纳入1256例,平均年龄(58±13)岁,其中男532例(42.4%),女724例(57.6%);确诊OSA患者820例,其中汉族470例,维吾尔族350例;其余436例为非OSA患者,其中汉族164例,维吾尔族272例。随访结束时OSA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非OSA组(P<0.05);维吾尔族OSA患者高血压发生率高于非OSA(P<0.05);OSA组糖尿病发生率与非OS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OSA与非OSA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OSA与非OSA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及维吾尔族OSA患者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睡眠呼吸暂停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汉族OSA患者高血压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需积极早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高血压 糖尿病 汉族 维吾尔族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啟迪 曹照龙 韩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3期4203-4206,共4页
神经肌肉疾病易于合并睡眠呼吸障碍,早期诊断和干预睡眠呼吸障碍对慢性神经肌肉疾病的管理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回顾分析了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近年来虽然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不断发展... 神经肌肉疾病易于合并睡眠呼吸障碍,早期诊断和干预睡眠呼吸障碍对慢性神经肌肉疾病的管理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回顾分析了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近年来虽然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不断发展,但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价值尚未完全明确,仍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疾病 睡眠呼吸障碍 多导睡眠监测 便携式睡眠监测 无创正压通气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7例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修文 王新荣 +2 位作者 胡家豪 倪文涛 胡轶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了解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COVID-19中ARDS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0日—2月22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7例确诊COVID-19 ARDS患者临床资料,了解COVID-19 ARDS... 目的了解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COVID-19中ARDS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0日—2月22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7例确诊COVID-19 ARDS患者临床资料,了解COVID-19 ARDS患者临床特征;根据预后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3月27日)将COVID-19 ARDS患者分为生存组(27例)和死亡组(60例),分析COVID-19 ARDS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7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8岁,男性55例(63.2%),合并的基础疾病中较常见的有高血压(59.8%)、糖尿病(31.0%)、心脑血管疾病(23.0%)等。87例中,60例死亡(69.0%),起病至出现ARDS中位时间为12.0 d,入院至死亡中位时间为15.0 d;27例痊愈出院,住院中位时间为47.0 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P=0.008)、合并呼吸系统疾病(P=0.015)、病程中出现心肌损伤(P=0.039)是COVID-19 ARDS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72,95%CI:1.01~1.14,P=0.018)是COVID-19 ARDS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 ARDS患者死亡率高,高龄与ARD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6
6
作者 尚颖 赵丽丽 +2 位作者 席雯 温广东 高占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新鲜皮肤组织用分散酶Ⅱ(dispaseⅡ)消化,分离上皮和真皮层,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Ⅰ型胶原蛋白酶消化法分离真皮层成纤维细胞。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波形蛋白免疫荧光细胞... 目的探讨建立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新鲜皮肤组织用分散酶Ⅱ(dispaseⅡ)消化,分离上皮和真皮层,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Ⅰ型胶原蛋白酶消化法分离真皮层成纤维细胞。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波形蛋白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细胞类型及纯度;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培养48 h,经胶原蛋白酶分离得到的成纤维细胞95%以上贴壁,同时细胞开始从组织块边缘贴壁延伸生长。培养5 d时,组织块周围有大量细胞贴壁增殖。细胞生长迅速,第7天,增殖细胞层铺满培养皿。组织块法分离的成纤维细胞中可混杂少量上皮细胞团,而胶原蛋白酶消化法分离的细胞波形蛋白阳性率接近100%,几乎均为成纤维细胞。结论胶原蛋白酶消化和组织块法均是快速、经济、有效获取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方法。胶原蛋白酶消化法可以更有效避免上皮细胞污染,分离的真皮成纤维细胞有较好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成纤维细胞 原代培养 细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114
7
作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管理专家共识写作组 何权瀛 冯淬灵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4359-4371,共1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病之一,有关本病的诊治管理国内外均有相应的指南和共识。但至今,尚未见有慢阻肺中西医结合管理的专家共识。故邀请国内对慢阻肺诊治具有丰富经验的中、西医专家,结合国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病之一,有关本病的诊治管理国内外均有相应的指南和共识。但至今,尚未见有慢阻肺中西医结合管理的专家共识。故邀请国内对慢阻肺诊治具有丰富经验的中、西医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个人经验制订本共识,内容包括:慢阻肺的早期识别和诊断、疾病评估、稳定期慢阻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评估和中西医干预措施、随访及管理,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慢阻肺的诊治、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中西医结合 管理 专家共识 诊断 治疗 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流感肺炎的临床特征及D-二聚体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佳 徐钰 +1 位作者 王优雅 高占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60,共8页
目的:研究老年流感肺炎的临床特征以及D-二聚体与流感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肺炎的甄别和管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起连续5个流感季(当年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流感肺炎的住院患者,年... 目的:研究老年流感肺炎的临床特征以及D-二聚体与流感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肺炎的甄别和管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起连续5个流感季(当年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流感肺炎的住院患者,年龄>65岁,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比较重症和非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D-二聚体与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流感肺炎死亡的效能。结果:共纳入实验室确诊的老年流感肺炎住院患者52例,男性31例(59.6%),平均年龄(77.1±7.4)岁,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者19例(36.5%),约70%病例出现不同程度发热,重症肺炎组与非重症肺炎组相比,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9例,73.7%vs.10/33例,30.3%,P=0.004),重症肺炎组的CURB-65(confusion,urea,respiratory rate,blood pressure,and age>65)评分、肺炎严重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评分、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尿素氮、空腹血糖、D-二聚体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1、<0.001、0.003、0.038、0.018、<0.001),重症肺炎组的白蛋白则低于非重症肺炎组[(35.8±5.6)g/L vs.(38.9±3.5)g/L,t=-2.348,P=0.018]。入院首次检测的D-二聚体与PS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40,95%CI:0.302~0.714,P<0.001),与氧合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559,95%CI:-0.726~-0.330,P<0.001)。以患者是否住院期间死亡绘制ROC曲线,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为0.765(95%CI:0.627~0.872),PSI曲线下面积为0.843(95%CI:0.716~0.929),二者相比,检验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360,P=0.174)。D-二聚体>1225μg/L预测流感肺炎住院期间死亡的敏感性为76.92%,特异性为74.36%。结论:高龄老年流感肺炎患者的发热症状不典型,呼吸困难是重症肺炎的突出表现,D-二聚体升高与老年流感肺炎严重程度相关,D-二聚体>1200μg/L对于老年重症流感肺炎住院期间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流感 肺炎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8—2019年睡眠研究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情况分析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6
9
作者 邓锐 金鑫 +1 位作者 贾金忠 韩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687-1693,共7页
背景睡眠研究对于推动睡眠医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相对于其他医学学科,我国睡眠医学的发展起步较晚,国内缺乏对于睡眠研究领域进展的相关研究。目的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角回顾我国睡眠研究发展进程,为未来学科发展提供数据基础... 背景睡眠研究对于推动睡眠医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相对于其他医学学科,我国睡眠医学的发展起步较晚,国内缺乏对于睡眠研究领域进展的相关研究。目的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角回顾我国睡眠研究发展进程,为未来学科发展提供数据基础。方法数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从中筛选出医学科学部“睡眠呼吸障碍”(代码为H0113)和“睡眠与睡眠障碍”(代码为H0916)所有立项项目,以及医学科学部其他代码和生命科学部中包含“睡眠”或“睡病”的立项项目。分析睡眠研究领域立项项目的数量与构成、资助金额、立项数量与资助金额的地域分布、机构分布情况。结果1988—2019年,睡眠研究领域共立项399项,立项总数、资助金额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后增长较明显;项目类型逐渐丰富,立项重点项目4项,但未立项重要人才类项目;项目的地域和机构分布不均衡,存在“聚集趋势”和“马太效应”,高等院校是睡眠研究领域的主体。现阶段睡眠研究以基础实验类和临床应用类为主。结论睡眠研究的立项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建议从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增强睡眠研究领域的后备力量,依靠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睡眠障碍的早期预防和诊疗干预精准化,共同推动睡眠医学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睡眠研究 睡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