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诊实施非清髓移植治疗451例恶性血液病——Rainer F Storb2004年在北京的学术报告
1
作者 董陆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534-536,共3页
关键词 非清髓移植 清髓移植 恶性血液病 移植方案 移植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基因测序研究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基因突变谱及危险分层 被引量:1
2
作者 曹雷茗 廖明玥 +7 位作者 周亚兰 江浩 江倩 常英军 许兰平 张晓辉 黄晓军 阮国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1-1637,共7页
目的:探讨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及预后意义。方法:对141例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CN-AML初诊骨髓DNA样本进行靶区测序,结合突变信息及临床数据构建基于无白血病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 目的:探讨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及预后意义。方法:对141例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CN-AML初诊骨髓DNA样本进行靶区测序,结合突变信息及临床数据构建基于无白血病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根据预后因素进行危险分层,采用Kaplan-Meier法探讨风险调整的缓解后治疗的获益程度。结果:经多因素Cox分析后4个因素被纳入本研究的Nomogram模型,由此得到一个风险评分计算的方程:危险分数=1.3002×WBC(≥18.77×10^(9)/L)+1.4065×CSF3R突变阳性+2.6489×KMT2A突变阳性+1.0128×DNA甲基化相关基因突变阳性。根据该模型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46例(分数=0)和高风险组95例(分数>0),预后分析结果表明,高风险组中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5年无白血病生存率、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93.5%、97.1%和3.5%,接受维持化疗的患者分别为32.9%、70.5%和63.4%,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在低风险组中并未观察到类似的获益。结论: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CN-AML具有复杂的共突变模式,基于CFS3R、KMT2A和DNA甲基化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联合白细胞水平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将该组患者进一步细分为相对低风险组和相对高风险组;对于高风险组患者,推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其缓解后的治疗方案。以上数据将有助于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CN-AML的预后评估及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急性髓系白血病 正常核型 CEBPA-bZIP突变 Nomogra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保护性隔离期间恐惧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肖文文 刘博宁 王婷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068-4071,共4页
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保护性隔离期间恐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恐惧的定义、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保护性隔离期间恐惧的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等,以期引起我国临床医护人员关注,并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保护性隔离 恐惧 影响因素 评估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7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干/祖细胞5个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红红 曹晖 +10 位作者 王亚哲 王东侠 林海荣 秦亚溱 常艳 郝乐 李玲娣 李金兰 阮国瑞 黄晓军 刘艳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98-303,共6页
本研究探讨abca5、mdr-1、kdr、dapk和irf-15个基因在CD7'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祖细胞的表达。利用实时定量RT-PCR(RQ-PCR)方法检测了15例正常骨髓(NBM)和16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5个基因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分选... 本研究探讨abca5、mdr-1、kdr、dapk和irf-15个基因在CD7'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祖细胞的表达。利用实时定量RT-PCR(RQ-PCR)方法检测了15例正常骨髓(NBM)和16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5个基因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分选8例NBM和21例AML患者骨髓CD34'CD38+祖细胞和CD34+CD38-干细胞,利用微量细胞RQ-PCR方法检测分选细胞中5个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NBMMNC均表达这5个基因,其中irf-1与dapk表达水平最高,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08和3.86;abca5和mdr-1表达水平较低,为0.49和0.84;kdr表达最低为0.02。在经分选的CD34'CD38+祖细胞中,dapk和irf-1表达明显减低(p<0.05),kdr表达明显增加(P<0.05),其余2个基因无明显变化。在CD34'CD38-Lin-干细胞中,5个基因的表达均高于CD34+CD38+祖细胞,普遍增加至近2倍,而kdr增加了3倍,其中kdr和irf-1表达的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NBM相比,AMLMNC中5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减低,以abca5、mdr-1、kdr和dapk最为显著(p<0.05)。与AMLMNC相比,AMLCD34+CD38+细胞中,irf-1和dapk表达明显减低(p<0.05),其余3个基因表达增加,以kdr表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CD34+CD38+与CD34+CD38-细胞比较,发现5个基因在CD34+CD38-细胞中的表达均增加,尤以kdr和irf-1的表达增加有意义(p<0.05)。AMLCD34+CD38-CD7+细胞与CD34'CD38-CD7-细胞中5个基因的表达均比CD34'CD38'细胞中的高,其中只有CD34'CD38-CD7+细胞中KDR和CD34'CD38-CD7-细胞中KDR和irf-1的表达增加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BM中kdr主要表达在干/祖细胞中,而dapk和irf-1主要表达在较分化的细胞中。5个基因在干细胞阶段的表达均高于祖细胞阶段。AMLCD34+CD38-CD7+细胞与CD34+CD38-CD7-都具有干/祖细胞的基因表达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干细胞 CD7^+AML细胞 CD34^+CD38-CD7^+细胞 CD34^+CD38-CD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属单倍体非体外去T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代红 刘开彦 +7 位作者 许兰平 陈欢 陈育红 韩伟 王昱 张晓辉 江倩 黄晓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评估恶性血液病儿童亲属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58例14岁及以下恶性血液病患儿诊断时均具有提示预后不良的遗传学或临床特征,移植前重新定义高危组与标危组。分析其移植并发症规律及其疗效。结果:58例患儿HL... 目的:评估恶性血液病儿童亲属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58例14岁及以下恶性血液病患儿诊断时均具有提示预后不良的遗传学或临床特征,移植前重新定义高危组与标危组。分析其移植并发症规律及其疗效。结果:58例患儿HLA-A、B、C和DR位点中2个位点配型不合7例(12.1%),3个位点配型不合20例(34.5%),4个位点配型不合31例(53.4%),中位随访时间1 663(752~2 664)d。全部患儿获植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4度累计发生率为(54.8±7.6)%,3~4度发生率为(11.4±4.8)%。慢性GVHD累计发生率为(45.6±7.8)%,广泛型为(19.6±6.5)%。38例患者存活,其中33例患者无病存活(LFS)。2年实际总生存高危组和标危组分别为59.0%和78.9%,3年预计LFS分别为(58.6±8.0)%和(68.4±10.7)%。结论:体外非去T细胞亲属间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恶性血液病患儿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在多发性骨髓瘤及健康体检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立茹 陈以娟 +4 位作者 李星 郭天娇 李茜 路瑾 黄晓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836-839,共4页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感染率有无增加,及合并HBV感染MM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以363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期11 22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感染率有无增加,及合并HBV感染MM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以363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期11 22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比较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OS。结果:化疗前16例(4.4%)MM患者HBsAg阳性,高于同期健康体检者(2.4%,P=0.015)。HBsAg阳性与HBsAg阴性MM患者相比,两组MM患者的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别。2例接受含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化疗后出现肝功异常和HBV再激活,应用抗乙肝药物可以抑制其HBV复制。结论:MM患者具有较体检人群高的HBV感染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HBsAg阳性患者的HBV复制并予以抗乙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乙型肝炎病毒 化疗 再激活 硼替佐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邱镜滢 朱伟 +8 位作者 张艳 陈珊珊 江滨 史惠琳 师岩 何琦 党辉 王德炳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58-363,共6页
为分析79例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eukemia,Ph+A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联合应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技术(morphology,immunology,cytogenetics,MIC),对1... 为分析79例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eukemia,Ph+A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联合应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技术(morphology,immunology,cytogenetics,MIC),对1991年10月-2003年12月住本院的79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Ph+AL总的检出率为6.9%,其中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Ph+ALL)56例,检出率18%,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myeloidleukemia,Ph+AML)10例,检出率1.2%。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mixedacuteleukemia,Ph+MAL)13例。56例Ph+ALL中52例免疫表型为B细胞型。10例AML中,包括M14例,M2、M4和M7各2例。13例Ph+MAL中12例混合表达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表型,另1例为髓系、T淋巴细胞系混合型。总的染色体附加异常检出率为54.4%,附加异常较多涉及到的染色体包括:7号、双Ph染色体、+8等。Ph+ALL组和Ph+MAL组缓解率为57.0%,Ph+AML组无1例达到缓解。Ph+ALL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核型ALL对照组(P<0.05)。Ph+ALL、Ph+MAL组总的中位生存期均为10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 MIC分类 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X11+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RUNX2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及其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贾晋松 Spicuglia Salvatore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278,共6页
本研究检测RUNX2基因在HOX11+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株和T-AL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关系。以3株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il-ALL、DND41和RPMI及38例T-ALL患者、29... 本研究检测RUNX2基因在HOX11+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株和T-AL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关系。以3株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il-ALL、DND41和RPMI及38例T-ALL患者、29例治疗后完全缓解T-ALL患者骨髓和8例正常人骨髓为样本,采用RT-PCR检测RUNX2 mRNA表达水平,采用重硫酸盐测序法、甲基化DNA免疫沉淀技术和启动子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分析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和基因功能。结果表明,高表达HOX11的T-ALL患者样本中会出现RUNX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RUNX2基因启动子区域在HOX11+T-ALL的甲基化比率为78.9%,明显高于HOX11-ALL(3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UNX2在HOX11+的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低于HOX11-的细胞株,RUNX2在HOX11+的T-AL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0.581±0.257)明显低于HOX11-的T-ALL患者(0.835±0.317),并且RUNX2 mRNA的相对表达程度与HOX11 mRNA的相对表达程度成负相关(rs=-0.378,P<0.01)。RUNX2基因在T-ALL中的表达水平与其甲基化呈负相关(rs=-0.419,P<0.01)。结论:HOX11能负调控RUNX2的表达,RUN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其在T-ALL中表达下调或基因沉默的原因,这种HOX11对RUNX2基因的抑制作用有可能就是临床上HOX11高表达T-ALL患者具有更好的无事件生存率和更长的总生存率的原因。RUNX2基因的表达和甲基化水平对判断T-ALL患者的疗效有一定意义,并有望成为一个诊断T-ALL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HOX11+ RUNX2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的ins(22;9)t(9;13)/Ph-慢性髓系白血病实验研究
9
作者 赖悦云 冯麟 +6 位作者 王峥 何琦 党辉 师岩 吕珊 秦亚溱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355-358,共4页
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具有ins(22;9)t(9;13)的Ph(-)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细胞经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用9号、22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用LSI 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进行FISH分析;用实时... 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具有ins(22;9)t(9;13)的Ph(-)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细胞经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用9号、22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用LSI 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进行FISH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及其拷贝数。结果表明,染色体核型为45,XX,der(9)t(9;13)(q34;q10),-13[20],abl基因插入到der(22)形成插入性的bcr/abl基因重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结论:插入性的bcr/abl基因重排是t(9;22)的一种罕见的变异类型,可用分子学方法检测,但全染色体涂染及常规的染色体显带分析容易导致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慢性髓系白血病 PH染色体 ins(22 9)t(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类恶性血液病病人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型的表达在高危及标危组的差异分析
10
作者 赵翔宇 常英军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46-749,共4页
本研究探讨几类高危和标危恶性血液病患者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表达的异同。5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高危组(27例)和低危组(27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 本研究探讨几类高危和标危恶性血液病患者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表达的异同。5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高危组(27例)和低危组(27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急性混合白血病1例。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分型技术检测了6个激活性KIR基因(KIR2DS1-S5、3DS1)和6个抑制性KIR基因(KIR2DL1-2DL4、3DL1-3DL2)的表达,其中24例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NK细胞、T细胞表面CD158a(KIR2DL1、2DS1)、CD158b(KIR2DL2、2DL3、2DS2、2DS3)、CD158e(KIR3DL1、3DS1)的表达。结果显示,标危组病人激活性KIR基因的阳性率均高于高危组患者,2DS1(p=0.014)、2DS2(p=0.046)、3DS1(p=0.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制性KIR基因的表达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髓系恶性血液病病人中标危组病人KIR激活性基因表达率仍然高于高危组患者,其中2DS1(66.7%vs29.4%,p=0.022)、2DS2(57.6%vs17.6%,p=0.013)和2DS3(33.3%vs5.9%,p=0.039)。高危组患者同时表达两种以上激活性KIR基因的比例显著低于标危组(p=0.035)。高危和标危组患者NK细胞和T细胞表面CD158a、CD158b、CD158e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类恶性血液病患者激活性KIR基因表达在高危和标危之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免疫球蛋白受体 恶性血液病 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CD34^-白血病干细胞的确认和特征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妍欢 杨璐 +3 位作者 王亚哲 孔圆 主鸿鹄 秦亚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89-1294,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初步确定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CD34^-白血病干细胞(LSC)的存在。方法:检测初诊t(8;21)AML骨髓样本,在荧光抗体标记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3个细胞群:Lin^-CD34^+CD38^-(简称为CD34^+CD38^-)、Lin^-CD34^+CD38...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初步确定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CD34^-白血病干细胞(LSC)的存在。方法:检测初诊t(8;21)AML骨髓样本,在荧光抗体标记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3个细胞群:Lin^-CD34^+CD38^-(简称为CD34^+CD38^-)、Lin^-CD34^+CD38^+(简称为CD34^+CD38^+)及Lin^-CD34^-CD38^-CD45^(dim)SSC^(low)(简称为CD34^-"LSC")。通过Hochest 33342和派洛宁Y(PY)双染色及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检测实验比较各细胞群G_0期细胞和ALDH^(br)细胞比例。分选各细胞群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AML1-ETO和WT1 mRNA水平。结果:检测3例患者的G0期细胞比例均为CD34^-"LSC">CD34^+ CD38^->CD34^+ CD38^+。配对t检验显示,53例检测的患者CD34^-"LSC"及CD34^+CD38^-中ALDH^(br)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CD34^+ CD38^+中(P=0.0004,P<0.0001),并且CD34^-"LSC"中ALDH^(br)细胞比例显著高于CD34^+ CD38^-(P=0.003)。3例分选的患者的3群细胞之间AML1-ETO mRNA水平相似,而CD34^-"LSC"的WT1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另2个细胞群。结论:t(8;21)AML骨髓CD34^-细胞群可能含有LSC,并且可能比CD34^+ CD38^-更原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8 21)急性髓性白血病 CD34^- 白血病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F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转染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张加敏 冯非儿 +4 位作者 王谦明 朱晓璐 王辰骢 裴博阳 张晓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90-49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探索HG F慢病毒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的方法。方法:应用PCR法从带有HGF基因的质粒上钓取目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探索HG F慢病毒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的方法。方法:应用PCR法从带有HGF基因的质粒上钓取目的基因,克隆到GV287载体中。将重组GV287-HGF载体质粒和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并转染ADSC。结果:HGF基因PCR产物电泳结果与预期大小一致,重组GV287-HGF质粒PCR产物电泳结果正确,酶切后产物测序分析所得结果与目的基因序列一致,含有HGF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构建正确。通过ELISA法测得病毒滴度为5×108TU/ml。HG F重组慢病毒转染ADSC的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值为50。结论:本研究构建表达人HGF的慢病毒载体并成功转染ADSC,为进一步研究过表达HGF的ADSC,治疗放射引起的骨髓及重要脏器损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F ADSC 慢病毒 骨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艳 江滨 +5 位作者 黄晓军 师岩 何琦 党辉 邱镜滢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6-78,共3页
为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收集了68例临床病例并将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24小时短期培养,用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8例MM患者的异常检出率为19.1%(13/68)。异常克隆... 为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收集了68例临床病例并将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24小时短期培养,用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8例MM患者的异常检出率为19.1%(13/68)。异常克隆多与正常克隆呈嵌合形式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为非整倍体,以超二倍体和亚二倍体克隆常见。结构畸变可见t(11;14),累及1号染色体和多种标记染色体等。4例染色体具有高度复杂畸变的患者预后差。结论:MM的细胞遗传学多为复杂畸变,涉及多条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异常;初诊或疾病进展时应做染色体检查,以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检测46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PML/RARα mRNA的分子表达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主鸿鹄 刘艳荣 +6 位作者 秦亚溱 李金兰 常艳 王亚哲 单福香 江滨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本研究探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PML/RARαmRNA的方法学,并对46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检测。构建PML/RARα的bcr1型和bcr3型转录本以及内参照abl基因转录本的阳性标准品质粒;利用ABI Prism7500型Q-PCR仪对4... 本研究探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PML/RARαmRNA的方法学,并对46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检测。构建PML/RARα的bcr1型和bcr3型转录本以及内参照abl基因转录本的阳性标准品质粒;利用ABI Prism7500型Q-PCR仪对46例初诊APL患者和40例非APL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检测,PML/RARαmRNA定量结果以校正比值(NQ)表示,NQ=PML/RARαmRNA拷贝数/ABLmRNA拷贝数;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结果显示,Q-PCR结果的日间差和日内差平均变异系数(CV)分别为1.58%和0·88%。可重复敏感度为可以检测5copies/100ng RNA。40例非APL患者PML/RARαmRNA均为阴性。46例初诊APL患者PML/RARαmRNA表达量NQ中位值为0.450(0.084-1.082)。比较32例bcr1型和14例bcr3型两组患者的特征表明,PML/RARαmRNA NQ中位值分别为0.454(0.084-1.082)和0.386(0.151-0.848)(P>0·05)。形态学诊断M3v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40%和48.96%(P<0.05);初诊时WBC中位数分别为2.15(0.2-59.6)和9·35(0.91-122.8)(P<0.05),而在性别、年龄、初诊时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骨髓中APL细胞比例、DIC指标等方面无差异。流式细胞仪术检测时,CD45/SSC射门情况下,APL细胞群分布可以分为两类:高侧向角(L-SSC,粗颗粒)和非高侧向角(NL-SSC,细颗粒)两类。bcr1型患者中85.70%表现为L-SSC,而bcr3型患者中64·29%表现为NL-SSC。结论:建立的Q-PCR方法稳定可靠,敏感度高;bcr1型和bcr3型APL患者的PML/RARαmRNA表达量无差异,bcr3型APL患者中形态学M3v比例和WBC数比bcr1型患者高;PML/RARα不同转录本类型和免疫表型以及细胞形态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实时定量PCR PML/RAR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艳 何琦 +8 位作者 黄晓军 江浩 杨申淼 路瑾 秦亚溱 师岩 党辉 邱镜滢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54-457,共4页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4Eo检出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inv(16),而其余的56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待诊的患者中5例检出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为8.9%。根据临床、血液学资料并结合染色体检出结果,5例患者最后分别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急性髓系白血病-M4Eo。检出的染色体异常克隆分别为+14、t(5;12)(q31;p13)、t(8;9)(p11;q32)、t(9;22)(q34;q11)和inv(16)(p13q22)。结论: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染色体的检测是判定克隆性和诊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重要手段,应作为常规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异常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国产ES探针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的bcr/abl融合及der(9)中间缺失 被引量:6
16
作者 赖悦云 冯麟 +5 位作者 王峥 吕珊 党辉 师岩 何琦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99-203,共5页
本研究旨在验证国产LSI bcr/abl ES探针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及衍生9号染色体中间缺失的有效性。应用国产LSI bcr/abl ES探针对97例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常规细胞遗传学显带分析确诊的CML患者进行FISH检测,对具有der(9... 本研究旨在验证国产LSI bcr/abl ES探针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及衍生9号染色体中间缺失的有效性。应用国产LSI bcr/abl ES探针对97例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常规细胞遗传学显带分析确诊的CML患者进行FISH检测,对具有der(9)中间缺失的病例再进行ASS基因探针的FISH检测,并取同期129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除外血液肿瘤性疾病及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显示:97例CML患者中9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经典的t(9;22),6例为变异易位。经FISH检测所有患者均具有bcr/abl融合信号,其中16例具有der(9)中间缺失,占16.5%,在16例der(9)中间缺失的病例中13例具有ASS基因的缺失。129例阴性对照患者均未检测出bcr/abl融合。结论:国产LSI bcr/abl ES探针能有效识别bcr/abl融合及der(9)中间缺失,无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ES-FISH检测结果与G显带核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荧光原位杂交 LSI BCR/ABL ES探针 der(9)中间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CSF体内诱导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耐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常英军 赵翔宇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研究探讨rhG CSF体内应用诱导健康供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对 15例病人进行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借助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技术 ,对供者rhG CSF动员前后外周血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 8的表达、树突状细胞 (DC)亚群以及CD8+ C... 本研究探讨rhG CSF体内应用诱导健康供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对 15例病人进行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借助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技术 ,对供者rhG CSF动员前后外周血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 8的表达、树突状细胞 (DC)亚群以及CD8+ CD2 8- 抑制性T细胞的变化进行了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 ,rhG CSF动员后外周血采集物中CD3+ CD2 8+ 细胞的相对数显著升高 (P <0 .0 1) ,CD2 8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 (P<0 .0 5 ) ;CD8+ CD2 8+ 细胞的相对数也显著升高 (P <0 .0 1)。但在T细胞上CD2 8总体表达的相对荧光强度无变化 (P >0 .0 5 )。动员前外周血中DC2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骨髓 (P <0 .0 1) ,动员后采集物中DC2的数量较动员前和正常骨髓均有显著增加 (P <0 .0 1) ,DC的数量也显著增加 (P <0 .0 1) ,DC1 DC2比值倒置 (P <0 0 1) ,而DC1在动员前后无变化 (P >0 .0 5 )。CD8+ CD2 8- 细胞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较动员前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rhG CSF体内应用后 ,采集物中DC2和CD8+ CD2 8- 抑制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是外周血T细胞免疫耐受产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树突状细胞 抑制性T细胞 免疫耐受 共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与微小残留病检测及基因标志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亚哲 秦亚溱 +8 位作者 江滨 主鸿鹄 常艳 郝乐 李金兰 李玲娣 陈珊珊 黄晓军 刘艳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71-276,共6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与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及基因标志之间的关系。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221例初诊APL患者的免疫表型,其中87例加做CD123抗体,196例同时运用PCR检测特异融合基因pml-rarα... 本研究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与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及基因标志之间的关系。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221例初诊APL患者的免疫表型,其中87例加做CD123抗体,196例同时运用PCR检测特异融合基因pml-rarα。结果发现:初诊APL患者中CD123、CD33和CD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9.1%和96.0%,阳性患者中平均阳性细胞比例均在90%左右;虽然CD117、CD13、CD38及CD64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96%,但阳性患者中阳性细胞比例分布不一致,平均阳性细胞比例在70%左右;部分患者表达CD15、CD56和CD11b,多数患者不表达CD34和HLA-DR,阳性患者中阳性细胞的平均比例均较低。196例初诊APL患者中,pml-rarα基因的不同转录本bcr1、bcr2和bcr3所占比例分别为63.3%、4.6%和32.1%。bcr3型基因与CD34的阳性表达相关,以20%为界时bcr3和bcr1型中CD34+患者的比例分别为15.4%(10/65)和3.3%(4/121)(p<0.05);以10%为阳性界限,bcr3和bcr1型中CD34+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7.7%(31/65)和5.8%(7/121)(p<0.001);其余抗原的表达无明显区别。APL细胞中CD34为阳性且表现为非高侧向角(NL-SSC)时高度提示基因为bcr3型。结论:APL患者的免疫表型具有独特特征,CD123、CD33和CD9更适用于APL的MRD检测,CD34的阳性表达、NL-SSC与bcr3基因亚型相关,CD34的阳性界限设为10%更能提示基因类型与抗原表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非儿 王谦明 +2 位作者 朱晓璐 王辰璁 张晓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74-1779,共6页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assoc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TA-GVHD)是输注血制品后的一种少见并发症,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主要由于供者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攻击宿主所致。临床表现涉及皮肤、肝脏、胃肠道和骨髓等,其多...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assoc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TA-GVHD)是输注血制品后的一种少见并发症,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主要由于供者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攻击宿主所致。临床表现涉及皮肤、肝脏、胃肠道和骨髓等,其多发于免疫缺陷患者,但也可见于免疫正常者。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式,国际推荐对不同的TA-GVHD高危人群使用γ辐照血制品以预防TA-GVHD的发生。本文就TA-GVHD的发病机制和预防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移植物抗宿主病 T细胞 辐照血 病原灭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焦虑障碍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5
20
作者 曲姗 陈育红 +4 位作者 许兰平 张晓辉 王昱 胜利 谢稚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91-895,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焦虑障碍的检出率和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和干预白血病患者中焦虑障碍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为现况调查,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某综合医院血液科确诊的白血病患者548人,首先应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焦虑障碍的检出率和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和干预白血病患者中焦虑障碍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为现况调查,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某综合医院血液科确诊的白血病患者548人,首先应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为筛查工具,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为诊断工具,分别评估该人群中焦虑症状和焦虑障碍的检出率。其次分析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临床分型,了解共患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再次比较GAD-7和M.I.N.I.两种检查工具的一致性。结果:白血病患者焦虑症状的检出率(筛查阳性率)为19.2%(105/548),各类焦虑障碍检出率(诊断阳性率)为13.3%(73/548),其中女性(23.5%vs.16.1%)、非在职者(39.4%vs.15.0%)、分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者(23.7%vs.15.7%)中筛查阳性率高于男性、在职者和白血病分型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者。筛查阳性率高于诊断阳性率,二者一致性评价kappa值为0.43,P<0.001。结论:白血病患者各类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19.2%,应该注意性别、职业状态、白血病临床分型等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焦虑 广泛性焦虑量表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