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园区制度演进与模式创新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曙光 郑鸾 梁爽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101,共12页
产业园区是考察中国制度创新的重要视角,也是中国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园区经历了出口导向型阶段、重视高科技引进和技术创新阶段、重视产业链构建和系统性制度创新阶段。第一阶段的大连模式,第二阶段的苏... 产业园区是考察中国制度创新的重要视角,也是中国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园区经历了出口导向型阶段、重视高科技引进和技术创新阶段、重视产业链构建和系统性制度创新阶段。第一阶段的大连模式,第二阶段的苏州工业园区模式,第三阶段的粤港澳大湾区模式、中关村“飞地”模式、企业和政府优势互补模式,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中国工业化和市场经济体制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未来中国产业园区发展将更加重视“有机社区”和产业链构建,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各地应建立有为、有序的政府引导机制,充分尊重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推动中国产业园区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产业园区 产业链 智慧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及减缓相对贫困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曙光 郑夏莹 《农村金融研究》 2022年第9期3-12,共10页
近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共同富裕和贫困治理有重要意义。论文对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各类银行在其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分地区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共同富裕及减缓相对... 近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共同富裕和贫困治理有重要意义。论文对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各类银行在其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分地区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共同富裕及减缓相对贫困的实际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相对贫困的减缓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正效应,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饱和程度、减贫效应大小等在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鼓励中小型银行在中、西部地区开发数字产品和线上业务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当地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差异。未来,为了促进共同富裕,应进一步增加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鼓励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完善数字金融相关法律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相对贫困 数字金融 普惠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垦体制改革目标设定与路径选择研究--基于双重功能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曙光 呼倩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1-152,2,共12页
农垦企业创立于计划经济时期,是我国保障农业安全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国家队,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近70年建立及改革历程表明,农垦军事职能逐渐淡化,农垦农业本质日益凸显。考虑"兼顾特殊性"和"适用普遍... 农垦企业创立于计划经济时期,是我国保障农业安全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国家队,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近70年建立及改革历程表明,农垦军事职能逐渐淡化,农垦农业本质日益凸显。考虑"兼顾特殊性"和"适用普遍性"原则,农垦体制改革应基于农垦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国家粮食和边防安全战略双重功能视角,进行多层次结构和差异化改革目标设定。为此,提出我国农垦体制改革五大方向,即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带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逐步剥离行政职能和社会职能为农垦企业减负、进行股权激励制度探索以增强企业内生增长活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并建设分权授权体系、遵循市场化机制配置人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垦体制 双重功能结构 农业安全 混合所有制 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的文化品性与人格奠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曙光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98-100,共3页
所谓金融业的“集体人格”,即当前金融界所热衷探讨的“金融文化”。金融文化乃是一切金融交易行为背后所隐含的人类价值观(伦理观)的总和,是在金融体系自身不断演变中逐渐形成的一整套伦理体系。金融文化的形成,既是金融机构奠定自身... 所谓金融业的“集体人格”,即当前金融界所热衷探讨的“金融文化”。金融文化乃是一切金融交易行为背后所隐含的人类价值观(伦理观)的总和,是在金融体系自身不断演变中逐渐形成的一整套伦理体系。金融文化的形成,既是金融机构奠定自身人格的过程,也是金融机构塑造自身文化品性的过程;既是金融业彰显自身软实力的过程,也是金融业打造自身品牌价值的过程。由此,既要有对中国金融史与金融文化史的梳理与参鉴,又要有对于现实中金融机构文化塑造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应在古与今的映照交融之中,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金融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 人格化 金融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金融与企业低碳转型研究——以中国钢铁行业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琢玮 王曙光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5-64,共10页
随着碳市场的建立,碳金融随之诞生。为分析碳金融对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本文以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例,构建了一个企业转型与银行贷款的决策模型,考虑碳市场和碳金融对于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本文得出两个主要结论:(1)以碳排放权... 随着碳市场的建立,碳金融随之诞生。为分析碳金融对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本文以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例,构建了一个企业转型与银行贷款的决策模型,考虑碳市场和碳金融对于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本文得出两个主要结论:(1)以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代表的碳金融可以促进企业低碳转型,实现企业与银行的帕累托改进;(2)碳市场中碳价的剧烈波动会阻碍碳金融的发展。本文根据钢铁行业数据、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发展碳金融与促行业转型的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金融 碳交易 低碳转型 钢铁业 碳排放权质押 VAR-GARC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经济增长模式与动力机制转换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曙光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7,M0003,共15页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人工智能时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拓展,对我们理解未来新型经济增长及其动力机制提供了崭新视角,同时也必将对未来长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改革红利(市场化红利)、开放红利(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城镇化红利以及房...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人工智能时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拓展,对我们理解未来新型经济增长及其动力机制提供了崭新视角,同时也必将对未来长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改革红利(市场化红利)、开放红利(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城镇化红利以及房地产红利,共同推动了四十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未来中国必然要从粗放型增长(外延式增长)向集约型增长(内涵式增长)转型。新质生产力条件下新型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六大机制”或曰“六大效应”,即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要素配置效应、组织变革效应和公共政策效应。未来中国要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动能转换中采取“弹性模式”而不是“刚性模式”,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深化体制改革,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增长模式 动力机制转换 增长理论 二十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所有制改革视野的国有股权、党组织与公司治理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曙光 冯璐 徐余江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7-39,共13页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是形成多元均衡的公司治理、提升国有企业决策效率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机制。以2013年以来国有股权变动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国有股权与党组织治理同时纳...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是形成多元均衡的公司治理、提升国有企业决策效率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机制。以2013年以来国有股权变动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国有股权与党组织治理同时纳入公司治理框架下进行探讨,得到如下结论:国有股权占比与公司治理指数呈U型关系,私营化或国有化程度较深的企业均可达到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党组织治理与国有股权改革存在交互效应,党委会的制度安排可影响国有股变动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效果;党组织治理并不会因国有股权的增减持而被同等幅度地增强或削弱,可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和灵活权变来提升国有股变动对公司治理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党组织治理 国有企业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