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道路与文化自信——访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韩毓海教授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翠霞 韩毓海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38,共11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与国家、民族的"根"和"魂"紧密相连。中国文化自信的源头是什么?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又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韩毓海教授就上述问题接受了《行政管理改革》杂志的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文化自信 行政管理改革 繁荣兴盛 内生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守正创新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绍辉 孙熙国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3,共9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历史赓续与创新发展,为文化强国、民族复兴建设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守正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历史赓续与创新发展,为文化强国、民族复兴建设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守正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批判和廓清了文化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等错误理论,破解了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其二,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高度,创造性地重构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逻辑理路;其三,实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坚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揭示了文化的起源、运行规律、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第二个结合”以及世界文化交流互鉴创新理路,创造性地阐明了新的文化使命的文化体系、功能、使命、领导权、主体性等科学内涵与实践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守正创新 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进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绍辉 孙熙国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成为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剖析,耐心资本聚焦于长期价值的创造与较高的风险承受,新质生产力则凭借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对传统生... 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成为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剖析,耐心资本聚焦于长期价值的创造与较高的风险承受,新质生产力则凭借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对传统生产要素进行全方位革新。在目标维度上,耐心资本对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追求与新质生产力挖掘长期经济增长潜力、提升综合效益并实现稳健发展的目标相契合;在要素维度上,耐心资本所提供的资金要素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极具潜力的优质投资标的又反过来为耐心资本提供收益,由此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循环。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实现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的高效协同驱动,迫切需要政策引导、市场培育与企业合作的紧密衔接和协同发力,凝聚成强大合力,进而有力推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进程,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稳健前行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治理的困境与破解之道 被引量:4
4
作者 尹俊 孙巾雅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5-46,共12页
资本治理是新时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议题。资本的本质、特性和行为规律决定了资本在发展过程中无法驾驭自身产生的异己力量,这也是资本治理的理论依据。现阶段,我国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经济环节仍存在诸多资本治... 资本治理是新时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议题。资本的本质、特性和行为规律决定了资本在发展过程中无法驾驭自身产生的异己力量,这也是资本治理的理论依据。现阶段,我国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经济环节仍存在诸多资本治理的困境。要通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使各类资本公平有序竞争;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完善资本行为制度,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健全事前引导、事中防范、事后监管相衔接的全链条资本治理体系,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深化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资本监管能力和监管体系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治理 资本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设计 被引量:7
5
作者 程美东 《毛泽东研究》 2019年第1期4-9,共6页
政党的政治形象是政党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和集中展示,是政党的政治实践内化为文化的重要表现,更是政党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形象问题,他关于党的建设的系列理论表述和实践举措,使党的形象更加丰满完美... 政党的政治形象是政党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和集中展示,是政党的政治实践内化为文化的重要表现,更是政党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形象问题,他关于党的建设的系列理论表述和实践举措,使党的形象更加丰满完美、更加健康向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明意蕴
6
作者 王先鹏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169,178,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从文明论的高度揭示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本质联系,成功解决了如下三个问题。一是文明的内生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在保证独立自主、公平正义的前提下,有效地实现了长期开放,破除了西方现代化理论鼓吹的“西方先发内生型现代... 中国式现代化从文明论的高度揭示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本质联系,成功解决了如下三个问题。一是文明的内生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在保证独立自主、公平正义的前提下,有效地实现了长期开放,破除了西方现代化理论鼓吹的“西方先发内生型现代化”与“东方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二元对立,走出了一条后发内生型现代化的新路。二是文明的创生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物的全面丰富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破除西方现代化进程中人与物、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合创生。三是文明的超越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以“人的现代化”为枢纽激活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形成强大历史合力的基础上生生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新文明 内生型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广告产业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基于31个省区市1999—201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7
作者 谢佩宏 周文通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28,共15页
中国广告产业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对中国广告产业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突出的必要性。研究基于31个省区市(不包含港澳台)1999—2019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马尔可夫链、高阶空间面板模型等方法,对... 中国广告产业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对中国广告产业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突出的必要性。研究基于31个省区市(不包含港澳台)1999—2019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马尔可夫链、高阶空间面板模型等方法,对中国广告产业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广告产业的基本空间特征为区域性高度集聚,区域差距以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为主,区域间及区域内差距在不断扩大;广告产业的省域竞争激烈,发展梯队转移呈现出“俱乐部”特征;相关产业人力资源积累水平、对外开放程度、通信及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是广告产业时空特征的影响因素,其中对外开放、通信及交通基础设施还具有区域间正面的“空间溢出”效应。应在发展中促进广告产业区域的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产业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高阶空间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绍辉 孙熙国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1-168,共8页
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实践表明,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 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实践表明,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党,是永远值得青年人信赖和追随的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也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百年实践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立身之本,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政治之魂,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始终投身民族复兴的奋进之路,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青年;始终扎根广大青年的活力之源,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只有充分把握历史经验,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发挥系统合力,才能切实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强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基本经验 思维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绍辉 孙熙国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实质、要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人类解放等方面的论述,既科学地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道路,也为在新历史发展方位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实质、要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人类解放等方面的论述,既科学地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道路,也为在新历史发展方位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阐释,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新质生产力实现了在生产力内涵上的质的跃升;重构和拓展了生产力要素结构;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有利于打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元对立的窠臼;新质生产力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在方法上提出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辩证法;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提出把握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历史主动”;在思想上实现了中华民族“创新”禀赋的创造性转化。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而且为在理论上摆脱西方经济学“学徒”状态、实践上打破“脱实向虚”和“脱钩断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 生产关系 经济新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医学观融入高校医学生思政课教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懿 孙熙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9-82,共4页
医学生是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接班人和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后备力量。在高校医学生思政课教学中,应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医学观,使医学生的思政课兼具医学专业特殊性和思政课一般性的特点,全方位提升医学生的仁心仁术,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 医学生是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接班人和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后备力量。在高校医学生思政课教学中,应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医学观,使医学生的思政课兼具医学专业特殊性和思政课一般性的特点,全方位提升医学生的仁心仁术,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医学人才。具体而言,应分别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医学道德观、医学科技观、医务工作观,将医学生专业特点与思政课教学规律相结合,着重培养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医学科学素养和医学人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医学生 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医学观 医学道德观 医学科技观 医务工作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实业经济思想探析
11
作者 张凯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0-186,共7页
作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重要推动者,梁启超的实业经济思想以“救亡图存”为核心旨归,主张通过发展实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崛起的历史宏愿。结合梁启超的《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等著述文本,对这一思想形成的时... 作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重要推动者,梁启超的实业经济思想以“救亡图存”为核心旨归,主张通过发展实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崛起的历史宏愿。结合梁启超的《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等著述文本,对这一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源流作出梳理:一是以机器大工业为核心,发挥科技进步对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作用,积极利用外资推动国家工业化;二是以托拉斯模式为基础,通过规模化生产提高实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三是以股份制为路径,建立健全法律、金融及人才培养等配套制度支撑实业振兴。梁启超的实业经济思想融合了西方经济学说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尽管存在一定的空想性和片面性,但其对实业救国的理论探索以及对生产力发展、制度建设的务实主张,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对当前提振实体经济,实现工业现代化也颇有启发,从多方面显现了中国自主经济学思想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实业经济 经济思想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域下的历史主动性思想 被引量:4
12
作者 耿仁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9,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都提到了“历史主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历史主动性是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这一伟大创见,并在历史首创精神和革命策略灵活性两个方...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都提到了“历史主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历史主动性是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这一伟大创见,并在历史首创精神和革命策略灵活性两个方面赋予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列宁继承马克思关于历史主动性的思想,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加以发展,提出革命辩证法的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确处理革命性与现实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关系,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展现出巨大的历史主动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深刻把握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历史自觉与历史自信、统筹大局与自我革命、历史主动与历史规律等辩证统一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动性思想,并作出新的时代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动性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 历史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辩证关系及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绍辉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1,共7页
科学认识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辩证关系,是理论创新之基础和前提,也是实践发展之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从虚幻的共同体迈向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必然,也... 科学认识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辩证关系,是理论创新之基础和前提,也是实践发展之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从虚幻的共同体迈向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必然,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前提。人类文明新形态区别于资本逻辑塑造的旧文明形态,是坚持人民立场、协调推进五大文明的新文明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会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以共同富裕超越两极分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方式的契合性;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交往方式的一致性;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优越”——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价值理念的契合性;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二元对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理念的耦合性。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载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应构建世界经济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物质根基;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和平发展环境;构建清洁美丽的生态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环境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文化生命体对“体用之辩”的创造性破解
14
作者 陈绍辉 孙熙国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共9页
“体用之辩”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命题,长期困囿于“本体优先性”与“功能工具性”的二元论窠臼。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革新,更催生出以实践为基底、以辩证互动... “体用之辩”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命题,长期困囿于“本体优先性”与“功能工具性”的二元论窠臼。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革新,更催生出以实践为基底、以辩证互动为特征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新的文化生命体通过“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实践逻辑,突破传统体用观的“固态本体论”与“单向度功能论”,在文化图景上实现从“体用二元对立”到“明体达用”的范式转换,在方法论层面完成从“静态本体”“道器等差”到“动态生成”“辩证互构”的逻辑重构,在发展理路上达成从“抽象继承”到“守正创新”的形态跃升,形成兼具中华文明特质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新文化样态,创造性地实现了对体用之辩的时代破解,彰显了中华民族以文明型国家姿态走向复兴的文化自信与历史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体用之辩 文化主体性 新的文化生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智慧对国家文化安全治理的启示——评《认同与共识:国家文化安全史略》
15
作者 谢佩宏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71-2472,共2页
文化安全作为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方面,既是非传统安全领域抵御意识形态渗透的核心阵地,也是维护国家认同与价值共识的精神根基。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竞相涌动、融汇碰撞,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交融、交... 文化安全作为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方面,既是非传统安全领域抵御意识形态渗透的核心阵地,也是维护国家认同与价值共识的精神根基。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竞相涌动、融汇碰撞,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在大国博弈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被推向前沿,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在此语境下,文化安全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文化领域安全问题,而是发展为涉及国家安全战略、社会治理效能与文明传承能力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总体国家安全体系 国家文化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百年经济思想创造与实践——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笔谈 被引量:5
16
作者 董志勇 崔建华 +5 位作者 张辉 韩毓海 邱海平 王在全 方敏 张亚光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4-160,共17页
时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这一百年,是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一百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一百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组织了一系列学习和... 时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这一百年,是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一百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一百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组织了一系列学习和研讨活动,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创造与经验探索,以期为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我们将其中的精彩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历程 砥砺前行 国家富强 国家经济发展 经验探索 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取向、核心议题和基本路径 被引量:100
17
作者 王浦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4,共7页
在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治理的总体战略、乡村治理的历史发展和实践逻辑决定了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取向。党的基... 在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治理的总体战略、乡村治理的历史发展和实践逻辑决定了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取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政治制度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和城乡共同富裕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议题。这些核心议题决定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推进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乡村自治与乡村振兴战略彼此促进、协同推进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完善党委领导下的乡村“四治”新体系,提升乡村善治能力;构建和优化共同富裕治理机制;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厚植乡村治理社会资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现代化 核心议题 基本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社会思潮的新发展态势及其批判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孙熙国 陈绍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43,共7页
在新中国70多年的社会发展变革中,多样化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并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激烈的论争,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理论演进上,从注重抽象的学术争辩转向注重现实政治诉求;在现实关切上,从宏观的社会发展道路转向微观的利益分配... 在新中国70多年的社会发展变革中,多样化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并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激烈的论争,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理论演进上,从注重抽象的学术争辩转向注重现实政治诉求;在现实关切上,从宏观的社会发展道路转向微观的利益分配;在国际交互态势上,从国外思潮不断向国内思潮转化;在话语辐散上,从知识分子话语扩展到大众话语;在传播方式上,从传统媒体时代的单向度传播转向全媒体时代的多向度传播。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科学把握社会思潮新的发展态势,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凝聚力与引领力,从而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思潮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和根本成就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蚌珠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8-90,共3页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带领和团结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带领和团结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探索,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贡献 被引量:1
20
作者 宇文利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14,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进程中高度重视理论创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也实现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接力发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进程中高度重视理论创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也实现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接力发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理论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能够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对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