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麻下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用于肝肿瘤患者镇静的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金云玉 潘振宇 范志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观察局麻下肝肿瘤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术中不同部位及大小肝肿瘤与镇静的关系。方法100例ASAⅠ~Ⅱ级恶性肝肿瘤患者,深部肝肿瘤64例,浅部肝肿瘤36例,静注咪唑安定至警觉/镇静评分(OAA/S)达3~4分时静注芬太尼,开始RFA,根据OAA/S... 目的观察局麻下肝肿瘤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术中不同部位及大小肝肿瘤与镇静的关系。方法100例ASAⅠ~Ⅱ级恶性肝肿瘤患者,深部肝肿瘤64例,浅部肝肿瘤36例,静注咪唑安定至警觉/镇静评分(OAA/S)达3~4分时静注芬太尼,开始RFA,根据OAA/S判断镇静深度及时追加以上药物,剂量减半,必要时复合丙泊酚。观察深部及浅部肝肿瘤患者在肿瘤大小不同时的镇静药用药情况及与镇静关系,记录OAA/S、呼吸及循环变化。结果深部肝肿瘤患者不同大小所用丙泊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肿瘤大小与镇静深度有关。浅部肝肿瘤患者无论肿瘤大小所用丙泊酚差异无显著意义,肿瘤大小与镇静深度无关。深部肝肿瘤在大小不同时患者所需镇静深度不同(P<0.05),深部直径为0.5~2.9cm肝肿瘤趋向于达到轻度镇静水平,OAA/S为3~4分,直径为3.0~5.0cm趋向达到较深镇静水平,OAA/S为1~2分。浅部肝肿瘤患者不论肿瘤大小均趋向于达到较深镇静水平,OAA/S为1~2分。术中10~90min时,深部肝肿瘤直径为3.0~5.0cm和浅部肝肿瘤的患者OAA/S均低于深部肝肿瘤直径为0.5~2.9cm的患者(P<0.05)。深部与浅部肝肿瘤患者间术中HR、MAP及SpO2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RFA术时,肝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时所需镇静药及镇静深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麻 镇静 镇静深度 警觉/镇静评分 肝肿瘤超声引导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洛尔对丙泊酚麻醉诱导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金云玉 何自静 +1 位作者 范志毅 童月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899-901,共3页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用于丙泊酚麻醉诱导插管时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方法30例ASA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负荷量后静滴生理盐水,用药组艾司洛尔1mg/kg稀释于生理盐水10ml静注后以250μg·kg^-1·...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用于丙泊酚麻醉诱导插管时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方法30例ASA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负荷量后静滴生理盐水,用药组艾司洛尔1mg/kg稀释于生理盐水10ml静注后以250μg·kg^-1·min^-1微量泵输入,然后静注丙泊酚2mg/kg,当两组BIS降至40~50时静注芬太尼2μg/kg、阿曲库铵0.5mg/kg行经口明视气管插管。监测给药前、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3、5minBIS、MAP及HR,并观察插管后各时点与插管前BIS、MAP、HR的变化差值△BIS、△MAP及△HR。结果插管前对照组及用药组BIS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插管后1、3、5min对照组BIS较插管前显著升高,用药组BIS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插管后对照组△BIS变化最大百分比为40%,与用药组的6.8%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插管后1、3min对照组MAP、HR显著高于插管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插管后对照组△MAP及△HR变化最大百分比为55%及40%,明显高于用药组的29%及15%。结论艾司洛尔用于丙泊酚麻醉诱导插管时,对插管前BIS无影响,插管后可抑制B1S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麻醉诱导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 被引量:32
3
作者 潘振宇 金云玉 +2 位作者 王钟兴 刘燕 范志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54-855,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手术 氟比洛芬酯 镇痛效果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脂微球制剂 麻醉性镇痛药 超前镇痛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术后吗啡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潘振宇 范志毅 +1 位作者 胡永华 薛钟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观察吗啡与罗哌卡因配伍用于结肠癌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结肠癌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n=25):0.1%吗啡组(Ⅰ组)、0.15%吗啡组(Ⅱ组)和0.1%吗啡加0.2%罗哌卡因组(Ⅲ组),持续注入4ml/h,术后镇痛48h。采用... 目的:观察吗啡与罗哌卡因配伍用于结肠癌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结肠癌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n=25):0.1%吗啡组(Ⅰ组)、0.15%吗啡组(Ⅱ组)和0.1%吗啡加0.2%罗哌卡因组(Ⅲ组),持续注入4ml/h,术后镇痛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估计镇痛效果。结果:Ⅲ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其它两组(P<0.05),对下肢肌力无影响,排气时间明显提前。结论:0.2%罗哌卡因与0.1%吗啡配伍用于结肠癌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罗哌卡因 镇痛 硬膜外 结肠癌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