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弹性分级与应变率比值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 被引量:9
1
作者 崔秋丽 严昆 +4 位作者 杨薇 刘文英 丛悦 张乃嵩 宋蕴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4-717,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分级与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对直径≤1cm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患者的72个直径≤1cm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弹性图像进行分析,弹性分级分为4级,计算甲状腺组织与结节的弹性应变率比值。分别绘...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分级与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对直径≤1cm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患者的72个直径≤1cm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弹性图像进行分析,弹性分级分为4级,计算甲状腺组织与结节的弹性应变率比值。分别绘制弹性分级法及弹性应变率比值法的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弹性分级及弹性应变率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弹性分级及弹性应变率比值判断甲状腺占位性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890(P=0.124)。甲状腺良、恶性小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诊断界值为2.85。结论超声弹性分级法同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均能够有效地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甲状腺微小癌 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个体化方案及疗效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敏华 杨薇 +5 位作者 严昆 武金玉 戴莹 高文 张晖 吴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对邻近膈肌、肠管、胆囊和肝表面等难治部位肝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经皮RFA治疗228例位于肝脏外周区域的非手术适应证肝癌患者,共274个病灶,其中,59个病灶邻近肠管,115个病灶邻近膈肌,54个病...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对邻近膈肌、肠管、胆囊和肝表面等难治部位肝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经皮RFA治疗228例位于肝脏外周区域的非手术适应证肝癌患者,共274个病灶,其中,59个病灶邻近肠管,115个病灶邻近膈肌,54个病灶邻近胆囊,46个病灶邻近肝表面。肿瘤最大径平均(3.7±1.2)cm(1.2~7.0cm)。对不同部位肿瘤建立相应的个体化方案指导治疗,1个月后行增强CT判断肿瘤早期灭活率并定期随访。结果肿瘤早期总灭活率为91.6%;邻近肠管、膈肌、胆囊和肝表面的肿瘤早期灭活率分别为91.5%、90.4%、92.6%和93.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5%、9.6%、7.4%和6.5%。本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3%、62.9%、53.7%。228例共计治疗358人次,较严重并发症占3.4%,包括出血2人,邻近脏器(膈肌、肠管)损伤6人,针道种植4人,共计12人次。结论对RFA易灼伤邻近肝外结构的难治性肝癌,本研究采用个体化方案策略指导治疗,获得较好的肿瘤灭活率并降低并发症,本方案拓展了肝癌RFA治疗适用范围,有助于提高RFA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肝癌 生存期 并发症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阻断肝癌血供对提高射频消融疗效的可行性 被引量:22
3
作者 侯毅斌 陈敏华 +4 位作者 严昆 武金玉 张晖 杨薇 吴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8-454,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阻断荷瘤血供方法对射频消融治疗富血供肝癌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101例非手术适应证拟行射频消融(RFA)的血供丰富肝癌患者中71例74灶行经皮射频消融阻断荷瘤动脉(PAA)后按常规方法消融肿瘤其他区域(PAA+RFA组),对照组83... 目的探讨经皮阻断荷瘤血供方法对射频消融治疗富血供肝癌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101例非手术适应证拟行射频消融(RFA)的血供丰富肝癌患者中71例74灶行经皮射频消融阻断荷瘤动脉(PAA)后按常规方法消融肿瘤其他区域(PAA+RFA组),对照组83例102灶按常规行单纯射频消融(RFA组);另30例经动脉导管化栓塞疗效不佳者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荷瘤动脉栓塞(PAE)后行常规治疗(PAE+RFA组),23例单纯RFA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即刻行彩超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血供阻断状况,并在治疗后1、3、6月行增强CT/核磁共振评价RFA疗效。结果PAA后87.8%(65/74)主荷瘤血供阻断;即刻RFA治疗1月后肿瘤灭活率为90.5%(67/74),对照组为90.2%(92/102);6月后复发率分别为17.6%(13/74)和31.4%(32/102)(P=0.038);两组每个肿瘤平均消融(2.76±1.12)、(3.36±1.60)个球灶(P=0.01)。PAE后88.6%(31/35支)主荷瘤血管阻断成功;PAE+RFA组RFA后1月、1年肿瘤灭活率为92.6%(25/27)、85.2%(23/2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5.2%(15/23)(P=0.030)、56.5%(13/23)(P=0.024)。结论经皮PAA和PAE阻断肿瘤血供联合RFA,可提高肿瘤的灭活率,有效降低肿瘤复发;其中PAA容易操作,为RFA治疗血供丰富大肝癌提供简便易行的附加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荷瘤血管 射频消融 血管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复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再成型术的可行性分析(附5例报告)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利群 张仲一 +1 位作者 李学松 何志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复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再成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经腹膜后开放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复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再成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经腹膜后开放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成型术后复发的患者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9~32岁,平均24.5岁。狭窄复发发生于术后3~16年,平均7.8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部酸胀不适,影像学检查显示为典型的UPJO,肾动态扫描示肾排空缓慢,注射呋塞米后有不同程度的排空。手术采用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于小肠系膜根部患侧近肾蒂处纵向切开系膜及后腹膜,游离显露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注意避免损伤肠管和肠系膜血管。常规切除UPJO,并行Anderson-Hynes法2针连续缝合,吻合肾盂和输尿管。结果:手术时间105~230 min,平均为16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120 mL,平均为75 mL;术后第1日患者即可下地活动,术后第4~5日撤除引流管;术中和术后未发生副损伤和并发症。截止至2010年10月,随访33~49个月,平均37.5个月,影像学及利尿肾动态检查示UPJ排空通畅。结论:对于腹腔镜经验丰富的医师,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复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再成形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但对于初学腹腔镜者则需慎重选择此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肠系膜 输尿管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