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观遗传变异与肿瘤防治研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邓大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1-574,共4页
关键词 肿瘤 CPG岛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源性外切体负载的间充质干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马博 任军 +1 位作者 姜晗昉 贾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4-499,共6页
目的:分离并纯化BALB/c小鼠肝癌恶性腹水来源的外切体及同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将外切体负载经γ干扰素(IFN-γ)刺激活化的间充质干细胞,探讨其抗肝癌细胞活性改变。方法:利用超滤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纯化BALB/c小鼠肝癌... 目的:分离并纯化BALB/c小鼠肝癌恶性腹水来源的外切体及同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将外切体负载经γ干扰素(IFN-γ)刺激活化的间充质干细胞,探讨其抗肝癌细胞活性改变。方法:利用超滤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纯化BALB/c小鼠肝癌恶性腹水来源的外切体;利用贴壁培养联合免疫磁珠阴性分选法体外培养同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切体负载活化的间充质干细胞与小鼠肝癌H22细胞共孵育,72h后观察H22细胞增殖状态。结果:外切体负载的IFN-γ刺激活化的间充质干细胞与小鼠肝癌H22细胞共孵育72h后,活化组H22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负载肿瘤源性外切体的间充质干细胞抗肝癌细胞活性明显增强,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肿瘤源性外切体有可能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外切体疫苗诱导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肝肿瘤 免疫疗法 外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肿瘤防治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3
3
作者 徐光炜 李梦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88,共4页
关键词 肿瘤 预防 治疗 展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科护士的癌症疼痛知识、态度及临床实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陆宇晗 马双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8-309,共2页
关键词 肿瘤科护士 癌症疼痛 临床实践 实践调查 治疗依从性 癌症患者 生存质量 知识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靶点和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方家椿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5-578,共4页
关键词 抗肿瘤药 肿瘤治疗方案 系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肿瘤替代/互补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萍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9-580,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补充疗法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CD24^(-/low)/ABCG2^-乳腺癌干细胞比例增高与临床治疗相关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龚继芳 袁艳华 +3 位作者 宋国红 余靖 贾军 任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470,共6页
目的:研究CD44+/CD24-/low/ABCG2-细胞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经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石蜡标本共43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BCG2和CD44/CD24双染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 目的:研究CD44+/CD24-/low/ABCG2-细胞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经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石蜡标本共43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BCG2和CD44/CD24双染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同时收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晚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共1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化疗2周期后抽取空腹静脉血4mL,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44+/CD24-/low/ABCG2-的细胞比例,分析其与治疗的相关性,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43例患者中,术后5年内复发23例,5年内无复发20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复发组ABCG2表达高于术后无复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3%vs60.0%,P=0.32),且与生存无相关性(P=0.086)。CD44+/CD24-双染细胞>10%者在复发组更常见,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2%vs35.0%,P=0.048),这部分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更短,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流式细胞检测CD45-/CD44+/CD24-/low/ABCG2-的细胞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数量为1~3725个/105(中位数为679个/105),健康志愿者中该细胞数为0~98个/105(中位数为12个/105)。该细胞数目在化疗前后出现了变化,但与治疗效果的相符性没有得出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的比例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4+/CD24-/low/ABCG2-的细胞数目高于健康志愿者,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抗药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铂方案联合西乐葆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志杰 段建春 +8 位作者 郭庆志 危志刚 薛卫诚 吴梅娜 赵军 杨鹭 安彤同 刘叙仪 王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25-430,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铂类联合第三代化疗药物的方案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其对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的改善已达平台期。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含铂方案联合西乐葆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 背景与目的目前铂类联合第三代化疗药物的方案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其对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的改善已达平台期。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含铂方案联合西乐葆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免疫组化证实为COX-2阳性的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铂类为基础的二联化疗方案(GP方案:吉西他滨1250mg/m2,d1、8+顺铂80mg/m2,分d1、d2给药;NP方案:长春瑞滨25mg/m2,d1、8+顺铂80mg/m2,分d1、d2给药;TP方案:多西紫杉醇75mg/m2,d1+顺铂80mg/m2,分d1、d2给药),同时在化疗开始前5-7天开始口服西乐葆400mg,Bid,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副反应。不良反应采用NCI-CTC标准。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Cox模型分析影响因素。评价终点: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2005年2月至2007年3月入组患者可评价者共44例,有效率为45%,疾病控制率为59%。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6个月(95%CI:4-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95%CI:9-27个月),1年生存率为68%。一线周期数和总体评效是影响PFS的预测因素,未发现明确影响生存期的预测因素。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9%和50%,Ⅲ/Ⅳ度不良反应占15%。结论西乐葆联合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作为COX-2筛选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是有效的,而且毒副反应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2抑制剂 肺肿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pa1-545(C/T)基因多态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刘芳 吴岩 +7 位作者 徐晔 欧阳涛 李金锋 王天峰 范照青 范铁 林本耀 解云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研究Sipal-545基因多态与中国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7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及541例对照组健康人群Sipal-545基因多态,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 目的:研究Sipal-545基因多态与中国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7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及541例对照组健康人群Sipal-545基因多态,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570例乳腺癌患者中,Sipal-545(C/T)基因多态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为野生型C/C 49.1%(280/570)、杂合型C/T 41.6%(237/570)、突变型T/T 9.3%(53/570);在541例健康对照人群中Sipal-545基因多态分布频率为:C/C型47.1%(255/541)、C/T型42.1%(228/541)、T/T型10.7%(58/541)。Sipal-545基因多态与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显著相关性(校正年龄后OR=0.82,95%CI:0.52~1.28,P=0.37)。且Sipal-545基因多态与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腋淋巴结转移状态、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ogen receptor,PR)状态等均无显著相关性。但Sipal-545基因多态与C-erbB2蛋白表达呈显著相关,Sipal-545 T/T纯合突变型患者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T杂合型和C/C纯合野生型患者(50.0% vs 31.9% or 28.6%,P=0.014)。结论:Sipal-545基因多态与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关,但是携带Sipal-545 T/T者可能更具恶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pal 乳腺癌 基因多态性 C-ERBB2 发病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43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邸立军 刘淑俊 +4 位作者 罗健 黄宇光 房文学 周美珍 庞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741-743,共3页
目的:进一步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疼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方法,对433例中、重度疼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观察,芬太尼的初始剂量是2.5mg或参照吗... 目的:进一步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疼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方法,对433例中、重度疼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观察,芬太尼的初始剂量是2.5mg或参照吗啡芬太尼折算表计算,贴膜每3日更换1次,在使用期间根据疼痛情况进行剂量调整,直到患者无痛或基本无痛。结果:可评价患者336例,其癌痛缓解率100%,41.6%的患者第1次使用后未再进行剂量调整,57.3%的患者调整过1~3次。芬太尼的中位剂量7.5mg,其中92.9%患者在2.5~10mg之内。不良反应轻,主要为恶心、便秘、头晕、呕吐、嗜睡、排尿困难等。治疗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疼痛的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不良反应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绝大多数患者的调整次数在3次以内,大多数患者的使用剂量在每3天2.5~1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透皮贴剂 癌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筱玲 方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47-750,共4页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已经达平台期,亟需寻找新的方法提高疗效。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重组抗VEGF单克隆抗体,是首个证实与化疗联合可提高晚期NSCLC患者生存的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许多关于贝伐珠单抗在NSCLC一线、二线、辅助、新辅助治...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已经达平台期,亟需寻找新的方法提高疗效。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重组抗VEGF单克隆抗体,是首个证实与化疗联合可提高晚期NSCLC患者生存的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许多关于贝伐珠单抗在NSCLC一线、二线、辅助、新辅助治疗、联合放化疗,安全性及预测标志物的临床研究,现将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非小细胞肺癌 有效性 安全性 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伯基特和伯基特样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宁晶 郑文 +6 位作者 张运涛 王小沛 宋玉琴 谢彦 涂梅峰 平凌燕 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伯基特淋巴瘤(BL)和伯基特样淋巴瘤(BLL)的临床特点,总结疗效,探讨可能的最佳方案和治疗相关合并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1996年8月至2008年10月收浩的13例经病理确诊为伯基特淋巴瘤和伯基特样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伯基特淋巴瘤(BL)和伯基特样淋巴瘤(BLL)的临床特点,总结疗效,探讨可能的最佳方案和治疗相关合并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1996年8月至2008年10月收浩的13例经病理确诊为伯基特淋巴瘤和伯基特样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3例患者中,男12例,女1例;发病年龄11~62岁,中位年龄15岁;Ⅰ期3例,Ⅱ期2例,Ⅲ期2例,Ⅳ期6例,其中晚期(Ⅲ、Ⅳ期)病例占61.5%,初治时发生骨髓侵犯2例(15.4%),中枢神经系统侵犯4例(30.8%);常见的侵犯部位为浅表淋巴结(61.5%)、腹腔脏器(53.8%)和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38.5%);有B症状7例(53.8%);8/10例(80.0%)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1/10例血清尿酸升高;病理示BL11例,BLL2例。11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或未经证实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92.3%。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5~35个月),至随访截止6例患者死亡,1例失访。1年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56.98%、32.31%和39.77%。化疗中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9.2%,1例患者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和Ⅳ度全消化道黏膜炎。结论:推荐高强度短疗程化疗方案作为BL和BLL的一线治疗,应积极预防处理化疗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基特淋巴瘤 伯基特样淋巴瘤 临床特点 化学疗法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研究与干预——23年胃癌高发现场的实践 被引量:12
13
作者 游伟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570,共6页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干预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除及诱导乳腺癌干细胞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9-452,共4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抗药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实行科室预算管理的探讨
15
作者 刘军燕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57,共1页
目前,许多医院实行的全面预算财务管理,由于缺少临床科室的直接参与,使医院预算管理缺乏明确的具体目标,同时临床科室也缺少自身为医院的整体发展应承担的具体责任。笔者认为实行科室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科室和医院的经济效益,更重要... 目前,许多医院实行的全面预算财务管理,由于缺少临床科室的直接参与,使医院预算管理缺乏明确的具体目标,同时临床科室也缺少自身为医院的整体发展应承担的具体责任。笔者认为实行科室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科室和医院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可以挖掘各科室的潜力和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科室预算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XRCC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德媛 徐晔 +7 位作者 李文林 欧阳涛 李金锋 王天峰 范照青 范铁 林本耀 解云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752-755,760,共5页
目的:研究XRCC1基因Arg194Trp和Arg399Gln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乳腺癌预后中的潜在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25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XRCC1基因Arg194Trp、Ar... 目的:研究XRCC1基因Arg194Trp和Arg399Gln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乳腺癌预后中的潜在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25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XRCC1基因Arg194Trp、Arg399Gln多态性分析,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XRCC1基因Arg194Trp和Arg399Gln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雌激素受体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该多态位点与乳腺癌患者的孕激素受体(PR)状态和C-erbB2蛋白表达显著相关。携带194纯合突变型的患者PR阴性率(81.0%)显著高于携带194野生型和杂合型患者(55.4%),(P=0.034);携带399纯合突变型的患者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61.1%)显著高于携带399野生型和杂合型的患者(29.3%),(P=0.006)。结论:PR阴性和(或)C-erbB2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常提示预后不良。XRCC1基因多态性与PR阴性或C-erbB2高表达显著相关,提示携带XRCC1纯合突变(194或399)乳腺癌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1 乳腺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个体化方案及疗效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陈敏华 杨薇 +5 位作者 严昆 武金玉 戴莹 高文 张晖 吴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对邻近膈肌、肠管、胆囊和肝表面等难治部位肝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经皮RFA治疗228例位于肝脏外周区域的非手术适应证肝癌患者,共274个病灶,其中,59个病灶邻近肠管,115个病灶邻近膈肌,54个病...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对邻近膈肌、肠管、胆囊和肝表面等难治部位肝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经皮RFA治疗228例位于肝脏外周区域的非手术适应证肝癌患者,共274个病灶,其中,59个病灶邻近肠管,115个病灶邻近膈肌,54个病灶邻近胆囊,46个病灶邻近肝表面。肿瘤最大径平均(3.7±1.2)cm(1.2~7.0cm)。对不同部位肿瘤建立相应的个体化方案指导治疗,1个月后行增强CT判断肿瘤早期灭活率并定期随访。结果肿瘤早期总灭活率为91.6%;邻近肠管、膈肌、胆囊和肝表面的肿瘤早期灭活率分别为91.5%、90.4%、92.6%和93.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5%、9.6%、7.4%和6.5%。本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3%、62.9%、53.7%。228例共计治疗358人次,较严重并发症占3.4%,包括出血2人,邻近脏器(膈肌、肠管)损伤6人,针道种植4人,共计12人次。结论对RFA易灼伤邻近肝外结构的难治性肝癌,本研究采用个体化方案策略指导治疗,获得较好的肿瘤灭活率并降低并发症,本方案拓展了肝癌RFA治疗适用范围,有助于提高RFA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肝癌 生存期 并发症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及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 被引量:21
18
作者 齐丽萍 单军 +2 位作者 唐磊 孙应实 张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8-851,共4页
目的探讨鼻及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鼻及鼻咽部NKTCL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鼻腔病变为主者21例,其中14例鼻中隔受累,6例伴有鼻咽和(或)口咽受侵,2例软腭受侵。鼻腔病变者10例,鼻腔... 目的探讨鼻及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鼻及鼻咽部NKTCL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鼻腔病变为主者21例,其中14例鼻中隔受累,6例伴有鼻咽和(或)口咽受侵,2例软腭受侵。鼻腔病变者10例,鼻腔肿块呈铸型,肿块增强后密度同肌肉相仿;1例上腭受侵者及2例后鼻孔受累者病变密度不均可见气泡影。咽淋巴环为主者7例,5例显示增厚的咽壁管腔面毛糙、不光滑,1例显示表面气泡影。鼻腔病变为主者14例合并鼻旁窦窦腔透光度降低,6例鼻前庭皮肤受侵犯,12例显示骨质侵蚀破坏。28例中14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鼻及鼻咽部NKTCL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T细胞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鼻腔 鼻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性的术前评价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晓鹏 李洁 +2 位作者 孙应实 曹崑 唐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术前评价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残存病变病理学反应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45例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行术前DCE-MRI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Miller&Payne反应性分级方法将患...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术前评价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残存病变病理学反应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45例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行术前DCE-MRI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Miller&Payne反应性分级方法将患者的病理学反应性分为5级,5级为病理完全缓解(pCR),其余为浸润癌残余,4级和5级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HR),并以此作为金标准。由两位医生分别在诊断工作站盲法阅片,判断是否为pCR及MHR。对两医生判断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用Kappa分析对观察者间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DCE-MRI对化疗后浸润癌残余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两医生敏感性分别为94.7%和97.4%,特异性分别为42.8%和57.1%,准确性分别为86.6%和91.1%。DCE-MRI对化疗后MHR判断,两医生敏感性分别为95.5%和81.8%,特异性分别为73.9%和82.6%,准确性分别为84.4%和82.2%。不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28和0.778,有较好一致性。结论DCE-MRI对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浸润癌残余的诊断有较高敏感性,有助于化疗后术前无创性评价乳腺癌的病理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阻断肝癌血供对提高射频消融疗效的可行性 被引量:22
20
作者 侯毅斌 陈敏华 +4 位作者 严昆 武金玉 张晖 杨薇 吴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8-454,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阻断荷瘤血供方法对射频消融治疗富血供肝癌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101例非手术适应证拟行射频消融(RFA)的血供丰富肝癌患者中71例74灶行经皮射频消融阻断荷瘤动脉(PAA)后按常规方法消融肿瘤其他区域(PAA+RFA组),对照组83... 目的探讨经皮阻断荷瘤血供方法对射频消融治疗富血供肝癌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101例非手术适应证拟行射频消融(RFA)的血供丰富肝癌患者中71例74灶行经皮射频消融阻断荷瘤动脉(PAA)后按常规方法消融肿瘤其他区域(PAA+RFA组),对照组83例102灶按常规行单纯射频消融(RFA组);另30例经动脉导管化栓塞疗效不佳者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荷瘤动脉栓塞(PAE)后行常规治疗(PAE+RFA组),23例单纯RFA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即刻行彩超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血供阻断状况,并在治疗后1、3、6月行增强CT/核磁共振评价RFA疗效。结果PAA后87.8%(65/74)主荷瘤血供阻断;即刻RFA治疗1月后肿瘤灭活率为90.5%(67/74),对照组为90.2%(92/102);6月后复发率分别为17.6%(13/74)和31.4%(32/102)(P=0.038);两组每个肿瘤平均消融(2.76±1.12)、(3.36±1.60)个球灶(P=0.01)。PAE后88.6%(31/35支)主荷瘤血管阻断成功;PAE+RFA组RFA后1月、1年肿瘤灭活率为92.6%(25/27)、85.2%(23/2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5.2%(15/23)(P=0.030)、56.5%(13/23)(P=0.024)。结论经皮PAA和PAE阻断肿瘤血供联合RFA,可提高肿瘤的灭活率,有效降低肿瘤复发;其中PAA容易操作,为RFA治疗血供丰富大肝癌提供简便易行的附加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荷瘤血管 射频消融 血管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