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传统方法和机器学习的临床模型预测首次脑卒中:现状与前景
1
作者 张子娇 丁顺晶 +2 位作者 赵地 梁俊 雷健波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299,共8页
脑卒中是全球第3大致死疾病和第4大致残疾病,其较高的致残率和漫长的康复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一级预防是脑卒中防控的核心,通过早期干预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因此脑卒中首发风险预测模型的... 脑卒中是全球第3大致死疾病和第4大致残疾病,其较高的致残率和漫长的康复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一级预防是脑卒中防控的核心,通过早期干预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因此脑卒中首发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近年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脑卒中风险的预测开辟了新路径。本文综述传统方法与机器学习模型在脑卒中首发风险预测中的研究现状,并从3个方面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首先,应注重技术创新,通过引入深度学习、大模型等先进算法,进一步提升预测模型的精确度;其次,需丰富数据类型和优化模型架构,以构建更加全面且精准的预测模型;最后,应强调模型在真实世界中的临床验证,其一方面可增强模型的鲁棒性和普适性,另一方面可促进医生对预测模型的理解,这对预测模型的应用与推广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首次卒中 机器学习 临床预测模型 一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率比在心血管疾病器械临床试验层级复合终点的应用
2
作者 于兰兰 董冲亚 +1 位作者 姚晨 阎小妍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2-476,共5页
本文探讨胜率比在采用了层级复合终点的心血管疾病器械临床试验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其原理、胜率比及其95%置信区间计算方法和样本量估算策略。胜率比作为一种综合性比较指标,能有效处理层级复合终点优先级问题,提供比传统统计方法更全面... 本文探讨胜率比在采用了层级复合终点的心血管疾病器械临床试验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其原理、胜率比及其95%置信区间计算方法和样本量估算策略。胜率比作为一种综合性比较指标,能有效处理层级复合终点优先级问题,提供比传统统计方法更全面的疗效评估。本文首先介绍了胜率比的统计原理和设计类型框架,在心血管疾病如瓣膜反流和主动脉狭窄疾病的应用,然后阐述了利用公式法和模拟法进行样本量估算的两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率比 心血管疾病 临床试验 层级复合终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公立医院人事争议特性分析
3
作者 许陆飞 隗铁夫 +2 位作者 宋智 郑凯 雷健波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系统了解人事争议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公立医院人事争议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方法 基于扎根理论并使用NVivo 12软件对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的374篇公立医院人事争议二审判决书进行特性分析。结果 通... 目的 系统了解人事争议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公立医院人事争议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方法 基于扎根理论并使用NVivo 12软件对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的374篇公立医院人事争议二审判决书进行特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判决书内容进行三级编码,发现公立医院人事争议在争议焦点(437个参考点)、适用法律法规(1 005个参考点)、胜诉方(374个参考点) 3类核心节点中存在特征规律,其中争议焦点多发生于聘用合同的履行及解除环节,适用法律法规多为普适性法律法规,人事方面专有法律法规欠缺,胜诉方为医院。结论 公立医院可以在加强聘用合同管理、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建立院内调解机制、积极应对争议4个方面着手,预防及减少人事争议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公立医院 人事争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4
作者 单娇 怀伟 +3 位作者 包小源 金梦 曹煜隆 李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6-1074,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全关节置换手术(TJ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优化建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全关节置换手术(TJ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优化建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8月31日。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采用CHARMS清单提取数据,并使用PROBAST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项研究,涉及17个预测模型。最常见的预测因子包括糖尿病史、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30 kg/m 2]、高龄(≥65岁)、创伤性骨折史及手术时间延长(≥2 h)等。所有纳入研究均存在较高偏倚风险,主要源自研究对象选择偏倚(如单中心样本)及统计分析偏倚(如未校正混杂因素)。结论当前已发表的TJA术后PJI风险预测模型多数展现出良好的预测效能,但研究设计存在显著局限性,特别是偏倚风险控制不足。未来研究需重点改进方法学设计,包括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标准化预测变量定义及充分校正混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关节置换术 假体周围感染 风险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PJ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中脂质代谢分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膳食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和静 房中则 +6 位作者 杨颖 刘静 马文瑶 霍勇 高炜 武阳丰 谢高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2-728,共7页
目的:探索血浆中脂质代谢分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可能的膳食相关因素。方法:从参加2012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队列10年随访研究”的北京市石景山区1 312名社区人群中,按照入排标准(年龄<70岁、无临... 目的:探索血浆中脂质代谢分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可能的膳食相关因素。方法:从参加2012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队列10年随访研究”的北京市石景山区1 312名社区人群中,按照入排标准(年龄<70岁、无临床心血管病及其他疾病等)筛选出85名有2个以上颈动脉软斑块或混合斑块者,以及相匹配的89名无斑块对照者;然后从中各随机抽取10名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采用GE Vivid i超声仪(8L探头)确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脂质代谢分子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113种脂质代谢分子。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使用统一的标准问卷进行采集,膳食相关因素采用膳食使用频率和重量问卷进行采集。采用Wilcoxin秩和检验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脂质代谢分子的差异,在对照组中,采用Spearman相关法描述有统计学意义的脂质代谢分子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膳食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在113种脂质代谢分子中检测出的53种脂质分子中,C24:0鞘磷脂,C22:0、C24:0神经酰胺,C18:0磷脂酰乙醇胺,C18:2 (Cis)磷脂酰胆碱,C18:0磷脂酰胆碱等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例组显著高于无斑块对照组。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C24:0鞘磷脂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r=0.636,P<0.05),C18:2 (Cis)磷脂酰胆碱与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r=0.733,P<0.05),C18:0磷脂酰乙醇胺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782,P<0.01),C22:0、C24:0神经酰胺及C18:0磷脂酰乙醇胺与蔬菜摄入量呈显著负相关(r=-0.679,P<0.05;r=-0.711,P<0.05;r=-0.808,P<0.01),C24:0神经酰胺与豆类食品摄入量呈显著负相关(r=-0.736,P<0.05)。结论:血浆C24:0鞘磷脂、C22:0和C24:0神经酰胺、C18:0磷脂酰乙醇胺、C18:2和C18:0磷脂酰胆碱等脂质代谢分子升高可能是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危险因素,这些分子可能与血脂、血压或炎症水平及蔬菜、豆制品摄入有关,但关联的性质需要在更大样本人群中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代谢分子 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分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态势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10
6
作者 孔菲 曹原 +2 位作者 徐明 李海燕 乔杰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医药产业发展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基石。本文较为全面深入地比较了国内外医药产业的发展态势,分析指出医药产业市场全球总规模及在各国的战略地位正不断提升,同时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在市场空间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探讨... 医药产业发展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基石。本文较为全面深入地比较了国内外医药产业的发展态势,分析指出医药产业市场全球总规模及在各国的战略地位正不断提升,同时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在市场空间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探讨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及驱动因素,包括人口结构改变及健康意识的提高、全球竞争性压力增加、政府对医药产业的持续投入以及头部企业研发投入自主加大。而后,文章从医疗实践角度出发,就精准性、安全性、时效性、可负担性和政策保障性五个方面提出了医药产业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对应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究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并维护精细化大型人群队列及数据平台;抓紧推动我国国际领先的前沿技术领域发展,并支持其研发转化,推动其占据医药研发原始创新高地;推动医药研发产业化进程和推广应用,在研发和临床实验阶段鼓励“产学研”结合、在评审阶段增强同技术发展相符的评审能力、在促进创新产品推广阶段增强知识产权等保障服务能力;面对医疗应用,需要完善多层级医疗保障渠道,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减轻患者自费负担;对于整体行业而言,需要增强政策保障全链条性及实施效率,有效激发医疗行业的发展动力。以期为我国医药产业后续投入、政策制定和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产业 医药研发 优先战略 驱动因素 全链条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药卫生领域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的思考 被引量:6
7
作者 曹原 孔菲 +5 位作者 张小奕 田君 邓锐 徐明 王嘉东 乔杰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80,共9页
加强有组织科研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高校在新形势下服务国家健康中国战略、融入国家创新生态体系建设、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的必然选择。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高校有组织科研体系化能力建设为重... 加强有组织科研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高校在新形势下服务国家健康中国战略、融入国家创新生态体系建设、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的必然选择。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高校有组织科研体系化能力建设为重点研究内容,在分析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医药卫生领域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科技创新平台有组织攻关力量、高质量临床研究、“政产学研用医”链条贯通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医药卫生领域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的重点实施路径。研究指出,重视有组织科研的体系化建设,增强科学技术工程链条融通能力,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学科建设与科研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一体化布局是高校为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强大策源能力的建设基础;加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大平台和大设施、组建大团队、承担重大任务,是高校有组织科研能力提升的核心依托;重视医药卫生领域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多轨道培养,加快评价、激励制度改革是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机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卫生 科技创新体系 高校 有组织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