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倒退着前进——新媒体时代文学批评的传统与嬗变
1
作者 樊迎春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2,共7页
在当下文坛,“批评”的用法逐渐被“评论”替代,消除了可能由“顾名思义”产生的价值判断色彩。不管这种替代是意味着文学生态意义上的平和或犬儒,还是呈现了更为学理化、客观化的知识生产,“批评”的本义正面临着被消解的危险。而“新... 在当下文坛,“批评”的用法逐渐被“评论”替代,消除了可能由“顾名思义”产生的价值判断色彩。不管这种替代是意味着文学生态意义上的平和或犬儒,还是呈现了更为学理化、客观化的知识生产,“批评”的本义正面临着被消解的危险。而“新媒体”的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提出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生态 文学批评 新媒体时代 学理化 客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夷犹者的捣乱与辨难——李洱小说论兼及一种创作诗学的探索
2
作者 樊迎春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一、夷犹者在午后出发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李洱的成名作是发表于1993年的《导师死了》,彼时李洱27岁,已经在郑州一高校任教六年。而仅比他大两岁、同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友的格非已经以先锋小说家的身份成名多时。略长几岁的余华、苏... 一、夷犹者在午后出发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李洱的成名作是发表于1993年的《导师死了》,彼时李洱27岁,已经在郑州一高校任教六年。而仅比他大两岁、同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友的格非已经以先锋小说家的身份成名多时。略长几岁的余华、苏童更是早已名满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洱 格非 苏童 余华 名满天下 华东师范大学 诗学 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法先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102,共5页
人们通常喊他建法。我是晚辈,叫他林老师或建法老师。现在,我愿意称他建法先生。最后一次见建法先生是在北京某饭店的包间,那应该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当时他设宴招待中国台湾作家张大春。有一年在苏州大学,参加他和王尧主持的“小说家讲坛... 人们通常喊他建法。我是晚辈,叫他林老师或建法老师。现在,我愿意称他建法先生。最后一次见建法先生是在北京某饭店的包间,那应该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当时他设宴招待中国台湾作家张大春。有一年在苏州大学,参加他和王尧主持的“小说家讲坛”,我提到刚给张大春的《小说稗类》写的书评。我说张大春这个人,才学识皆备,是罕见的人才。吃饭的时候,建法先生就问我是否认识张大春?我说不认识,以前只是看过他的小说《四喜忧国》,我觉得是部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春 王尧 中国台湾作家 苏州大学 “小说家讲坛” 杰作 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敬泽话语
4
作者 李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37,共5页
2022年8月25日,封闭了两周之后,我搭乘朋友的车从怀柔山谷返京。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刚刚评出,于半个小时之前向媒体公布,各种喧闹已应声而至。李敬泽暂时留在山谷,有些棘手的事情还等着他应对,正所谓“怀柔百神,及河乔岳”。而且,评奖这... 2022年8月25日,封闭了两周之后,我搭乘朋友的车从怀柔山谷返京。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刚刚评出,于半个小时之前向媒体公布,各种喧闹已应声而至。李敬泽暂时留在山谷,有些棘手的事情还等着他应对,正所谓“怀柔百神,及河乔岳”。而且,评奖这一古老的游戏,除了接受苍老的历史幽灵的追问,还要接受现实的审视。李敬泽是罕见的想得开也放得下的人,尽管如此,那个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仍然会作用于他。算下来,他具体操办国家级文学奖评选已有12年之久,他总是期望从中选出真正的人才和作品——凿开冰面,等待鱼儿跃出,似乎已经成为他的日常工作。只是这一次,他是高兴还是失望,还是喜忧参半?我不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奖 李敬泽 乔岳 怀柔 责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