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描写还是解释:由ChatGPT反思语言学的两种目标 被引量:1
1
作者 袁毓林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4,共13页
本文在现代大语言模型语境下反思语言学研究的两种目标之争:精确描写(语言事实,how)还是科学解释(语言能力,why)?以此为中心,讨论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并考察了ChatGPT能否捕获长距离依存、能否理解句法与语义分离的句子、对语言的科学... 本文在现代大语言模型语境下反思语言学研究的两种目标之争:精确描写(语言事实,how)还是科学解释(语言能力,why)?以此为中心,讨论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并考察了ChatGPT能否捕获长距离依存、能否理解句法与语义分离的句子、对语言的科学解释与精确描写是否对立。得出的结论是:(1)ChatGPT等大模型能够超越马尔可夫过程模型,来捕获语句中不同词语之间的长距离依存关系;能够隐式地学习基本的句法和语义知识,从而理解、识别和生成语义异常的句子。(2)对语言的精确描写和科学解释并不对立,并且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3)生成语法学的“原则与参数”范式下的范畴语法,对于描写人类自然语言有不可克服的困难。(4)语法学的研究取向应该是语义优先,而不是句法优先。(5)大模型的成功说明:对语言事实的准确描写远比对语言能力的抽象解释更为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语言模型 描写/解释 语言事实/语言能力 语义优先/句法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要给语言建造一座宫殿?——从符号系统的转喻本质看语言学的过度附魅 被引量:9
2
作者 袁毓林 《语言战略研究》 2019年第4期60-73,共14页
本文受当代人本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家建造一座理念的宫殿,却住在茅屋里”等论断的启发,提出问题:“我们在茅屋里说话,为什么要为语言建造一座宫殿?”文章认为,现代语言学竭力堆砌理论、大肆为语言修筑宫殿的附魅行为,主要归咎于它坚信... 本文受当代人本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家建造一座理念的宫殿,却住在茅屋里”等论断的启发,提出问题:“我们在茅屋里说话,为什么要为语言建造一座宫殿?”文章认为,现代语言学竭力堆砌理论、大肆为语言修筑宫殿的附魅行为,主要归咎于它坚信两个教条:意义的组合性原理和句法-语义同态原理。诸如空语类或轻动词、语壳结构或DP结构等假设概念和相应的理论方案,莫不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两个原理。但是,参照人类手势语的形式(结构)与意义(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转喻机制,可以发现人类语言本质上是一种转喻性的符号系统,其形式与意义之间未必具有完全的对应关系和可归约性。因此,不需要为它假设这么多的空语类或轻动词等隐变量,以及语壳结构或DP结构等看不见的句法结构。总之,本文旨在为语言祛魅,希望语言学研究能够让语言呈现出其本来的朴素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念的宫殿 附魅/祛魅 组合性原理 同态原理 空语类/轻动词 语壳结构/DP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测试ChatGPT的语义理解与常识推理水平?——兼谈大语言模型时代语言学的挑战与机会 被引量:16
3
作者 袁毓林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3,共15页
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在语义理解和常识推理方面表现优秀,其技术奥秘在于模型开发者在对词语进行向量表示时,遵循分布式语义学原理,采用了“嵌入”这种代数方法。但是,经典的测试语言运用等智能水平的“图灵测试”,难以识别欺骗和回避等... 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在语义理解和常识推理方面表现优秀,其技术奥秘在于模型开发者在对词语进行向量表示时,遵循分布式语义学原理,采用了“嵌入”这种代数方法。但是,经典的测试语言运用等智能水平的“图灵测试”,难以识别欺骗和回避等作弊手段,因此,计算机科学家设计了“新图灵测试”,其中的威诺格拉德模式挑战与语言学关系密切。这一模式以代词消歧为测试点设计句子对和问题,但是经过大规模语料训练的语言模型可以凭借词汇上的统计相关性,而不是靠真正理解句子的意义来给出正确答案。为克服这一缺陷,学者们又发展出WinoGrande数据集,提高了数据的规模和难度,确保它们无法通过网络搜索等手段来得到正确答案。我们用威诺格拉德模式设计了无偏向双重句子对测试ChatGPT,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语义理解和常识推理方面已达到接近人类的水平。当然,从具身模拟假说来看,大语言模型不可能像人一样富有体验性地理解人类自然语言。最后,我们呼吁:语言学家应该积极参与构建WinoGrade测试集之类的工作,在人工智能时代扩展自身的学术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大语言模型 新图灵测试 威诺格拉德模式挑战 WinoGrande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网—本体知识—知识图谱”和语言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袁毓林 曹宏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9,共12页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介绍语义网和本体知识及知识图谱的背景知识,说明语言学知识可以在网络文本的信息处理中发挥作用,从而展示语言学研究可能的应用领域。文章先简介网络的发展历史:从本地的局部网络到异地的更大网络,再到遍及全球的互联...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介绍语义网和本体知识及知识图谱的背景知识,说明语言学知识可以在网络文本的信息处理中发挥作用,从而展示语言学研究可能的应用领域。文章先简介网络的发展历史:从本地的局部网络到异地的更大网络,再到遍及全球的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换标准。然后介绍语义网的基本的体系结构和功能、资源前提及其可能的应用。接着介绍跟语义网相关的几个关键术语和概念,特别是本体知识和词汇本体知识;再介绍语义网的思想在维基百科中的运用,说明词条分类和归类的复杂性。最后介绍知识图谱及其在人工智能系统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网 互联网 网络协议 本体知识 维基百科 知识图谱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反事实思维及其表达的乐观主义倾向 被引量:12
5
作者 袁毓林 张驰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40,95-96,共14页
本文首先介绍反事实思维及其表达(反事实条件句)的有关研究和争论,然后对从大学生的半结构化访谈中整理出的114个反事实条件句,从产出方式(引导与否)、前提性质(加法、减法、替换)、结论性质(上行、下行、持正)和归因偏向(外部、内部)4... 本文首先介绍反事实思维及其表达(反事实条件句)的有关研究和争论,然后对从大学生的半结构化访谈中整理出的114个反事实条件句,从产出方式(引导与否)、前提性质(加法、减法、替换)、结论性质(上行、下行、持正)和归因偏向(外部、内部)4个维度进行考察,探讨了前提与结论、归因与前提等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文章发现:在自然话语中,学生们主动进行反事实假设的情况较少,也比较困难;并且,在反事实推理的表达中,常常伴有表达低可能性的词语,来谨慎地表达自己对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前提性质与结论性质之相关性的考察,发现大学生反事实思维与表达的乐观主义倾向;通过归因偏向与前提性质之相关性的考察,发现学生们更容易对不作为(没有做某事)进行反事实思维。最后,文章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对反事实思维及其表达的效用和局限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事实思维 反事实条件句 前提 结论 归因 乐观主义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音变面面观——《历史语言学:方音比较与层次》评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洪君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7-669,共13页
1全书概况 近日,细读了侍建国先生的新著《历史语言学:方音比较与层次》,很有收获。下面谈谈我的感想和意见,一方面希望向有同样兴趣的学者推介这本言之有物的学术新著,另一方面也希望以笔谈方式与建国先生交换两人共同感兴趣的学... 1全书概况 近日,细读了侍建国先生的新著《历史语言学:方音比较与层次》,很有收获。下面谈谈我的感想和意见,一方面希望向有同样兴趣的学者推介这本言之有物的学术新著,另一方面也希望以笔谈方式与建国先生交换两人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言学 历史音变 方音 评介 学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飞跃背景下的语言学理论思考 被引量:25
7
作者 袁毓林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8,共12页
当今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催生了科学研究的第五范式,本文呼吁,语言学研究也要拥抱数据/计算密集型的第四/五范式,并通过介绍和评论人工智能研究与技术开发过程中,有关专家对于跟语言学有关的问题的见解,来支持上述倡议。本文主... 当今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催生了科学研究的第五范式,本文呼吁,语言学研究也要拥抱数据/计算密集型的第四/五范式,并通过介绍和评论人工智能研究与技术开发过程中,有关专家对于跟语言学有关的问题的见解,来支持上述倡议。本文主张或赞成的主要观点为:(1)语言的主要功用是交际,思考往往是内心的对话与问答。(2)语言和思维并不完全等同,基于语言运用的智能水平的图灵测试并不完全有效。(3)语法这种智能并不是人类独有的,语法的原理还适用于语言之外的躯体、物品及其图像等组合性系统。(4)现有能力超强的大规模语言模型不能用作人与机器人交谈的技术界面,有效的语言运用必须是一种具身智能,包括具身认知的词语接地和环境可供性等内容;相应地,必须考虑不同类型的具身性图灵测试。(5)ChatGPT的成功说明了大模型、大数据和强算力能够捕获语言的统计规律和运用模式,语言学要采用数据/计算密集型的第四/五范式来探索语言的统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第四/五范式 语言与思维 (具身性)图灵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让转复句的预期类型与常识发现研究
8
作者 卢达威 袁毓林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7-353,共17页
自然语言有关表达中潜藏了丰富的预期和常识,让转复句“虽然A,但是B”格式是其中的代表。从语言学知识应用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挖掘语言中的常识有助于构建常识库,支持常识推理。研究过程是通过构建“取反→简化→补全→泛化→联结”... 自然语言有关表达中潜藏了丰富的预期和常识,让转复句“虽然A,但是B”格式是其中的代表。从语言学知识应用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挖掘语言中的常识有助于构建常识库,支持常识推理。研究过程是通过构建“取反→简化→补全→泛化→联结”的形式化操作流程,提取让转复句中蕴涵的预期信息,证明语用信息也能通过形式化方式提取。根据格式中“A”和“¬B(非B)”是否存在因果关联,让转复句中的预期可分为基于直觉推理的预期、基于经验的预期和基于百科知识的预期三类。根据“A”和“¬B”的语义关联性及推理方式,基于直觉推理的预期可进一步分为属性类推、属性对比、量级类推、属性继承、属性值保持和属性值趋同六类;按照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基于经验的预期可分为基于预测类经验的预期和基于共现类经验的预期两类。其中,基于经验的预期和基于百科知识的预期可以归纳为常识,收集并构建常识库。最后举例介绍了怎样利用本文抽取的小型常识库进行智能问答和溯因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 反预期 常识挖掘 让转复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否定结构自动识别研究
9
作者 王昱 袁毓林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5,共10页
双重否定结构是一种“通过两次否定表示肯定意义”的特殊结构,直接影响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语义判断与情感分类。该文以“??P==>P”为标准,对现代汉语中所有的“否定词+否定词”结构进行了遍历研究,将双重否定结构按照格式分为了3大类,2... 双重否定结构是一种“通过两次否定表示肯定意义”的特殊结构,直接影响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语义判断与情感分类。该文以“??P==>P”为标准,对现代汉语中所有的“否定词+否定词”结构进行了遍历研究,将双重否定结构按照格式分为了3大类,25小类,常用双重否定结构或构式132个。结合动词的叙实性、否定焦点、语义否定与语用否定等理论,该文归纳了双重否定结构的三大成立条件,并据此设计实现了基于规则的双重否定结构自动识别程序。程序实验的精确率为98.80%,召回率为98.90%,F1值为98.85%。同时,程序还从96281句语料中获得了8640句精确率约为99.20%的含有双重否定结构的句子,为基于统计的深度学习模型提供了语料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否定 自动识别程序 语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官能的神经基础及其属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彧藻 陈保亚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5,共7页
乔姆斯基继承了笛卡尔的语言天赋观念,但坚持语言和心智的统一。生成学派的语言官能假说曾遭多方学者的质疑,但是批评者没有解释清楚或回避了人的语言能力从何而来的问题。神经生物学的进展表明人脑中存在模块化而又互相连接的语言神经... 乔姆斯基继承了笛卡尔的语言天赋观念,但坚持语言和心智的统一。生成学派的语言官能假说曾遭多方学者的质疑,但是批评者没有解释清楚或回避了人的语言能力从何而来的问题。神经生物学的进展表明人脑中存在模块化而又互相连接的语言神经网络,支持了语言官能假说,但这不意味着人的大脑中天生具有"关于规则系统的潜在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官能 神经生物学 语言模块 递归 语言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德熙先生的汉语词类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郭锐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6,共13页
在朱德熙先生的汉语语法研究中,词类研究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不但在理论探讨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不少创获。然而,朱德熙先生的词类理论内部也有一些不协调,这主要是由于朱德熙先生没有把自己的原则贯彻到底,只要把这... 在朱德熙先生的汉语语法研究中,词类研究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不但在理论探讨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不少创获。然而,朱德熙先生的词类理论内部也有一些不协调,这主要是由于朱德熙先生没有把自己的原则贯彻到底,只要把这些原则贯彻到底,就会得到更为完善的词类理论和词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德熙 词类 指称 陈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的“多声性”看“假装”句的解读歧异 被引量:10
12
作者 袁毓林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90,共14页
新闻标题“王思聪假装在奋斗”能否推出“王思聪在奋斗”?12位接受调查的研究者对这个句子的语义解释及动词“假装”的叙实性有3种不同的意见:(1)“王思聪在奋斗”为真,即“假装”为叙实动词;(2)“王思聪在奋斗”为假,即“假装”为反叙... 新闻标题“王思聪假装在奋斗”能否推出“王思聪在奋斗”?12位接受调查的研究者对这个句子的语义解释及动词“假装”的叙实性有3种不同的意见:(1)“王思聪在奋斗”为真,即“假装”为叙实动词;(2)“王思聪在奋斗”为假,即“假装”为反叙实动词;(3)“王思聪在奋斗”真假不定,即“假装”兼属叙实动词与反叙实动词。文章引入巴赫金的“多声性”概念,并用话语评价理论介入子系统中的“借言”及其类型作为理论框架,分析了上述标题的新闻文本的正文;特别是离析出“指导性声音”及其所引用的“支持性声音”和“反对性声音”,说明话语中相关的多种声音之间的对话和辩论。接着,从语言的“多声性”及其辩论性(对话性)、未完成性(开放性)的角度,剖析上述标题句子包含的多种声音及其辩论关系和对话的未完成性,以此说明“假装”句语义解读的歧异性和开放性的根源在于,“假装”句恰好处于不同声音和不同意识相互交往的连接点上,所以并不一定揭露真相或昭示真理(或判定真假),由此进一步讨论“假装”的概念结及其语用上的多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实/反叙实动词 多声性 借言 引用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表达看疫情下人们的因果认知与反思归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毓林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第5期32-47,共16页
本文以Pearl&Mackenzie(2018)提出的“因果关系之梯”为框架,考察和分析新冠疫情下,人们对各种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及其效果的因果认知与反思归因。特别是通过相关的语言表达,来提取和分析人们对疫情及干预措施的种种观察与认识,揭... 本文以Pearl&Mackenzie(2018)提出的“因果关系之梯”为框架,考察和分析新冠疫情下,人们对各种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及其效果的因果认知与反思归因。特别是通过相关的语言表达,来提取和分析人们对疫情及干预措施的种种观察与认识,揭示人们怎样洞察干预行为与防控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做出推论;特别是从反事实表达(比如,“假如我们当时[不]采取社交隔离措施,其结果会怎样”等)上,来窥测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疫情防控措施及其效果的因果认知与反思归因、责任追究意识与道德风险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关系之梯 新冠疫情 防控政策与措施 反事实表达 社交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人类生境约束下思考语言的设计原理和运作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袁毓林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96,共12页
文章述评了霍凯特提出的人类语言的13种设计特征,并重点讨论其中的语言符号离散性和二元构型特征。从自然语言处理的角度看,离散性使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之间存在着语义鸿沟,需要把自然语言的词向量化为连续性数值才可以进行计算,这种... 文章述评了霍凯特提出的人类语言的13种设计特征,并重点讨论其中的语言符号离散性和二元构型特征。从自然语言处理的角度看,离散性使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之间存在着语义鸿沟,需要把自然语言的词向量化为连续性数值才可以进行计算,这种运算的结果可以从语言学上进行解释。由于语言系统和生物系统在二元构型上存在相似性,可以将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些模型运用于生物分子研究领域。根据托马塞洛关于人类沟通的起源和合作性心理平台的学说,任何诉诸语言本身有某种繁复而自足的深层结构的幻想都是不切实际的,语言学家应该把语言置于人类生境(即人类进化与生存的现实境况)下,来思考语言的设计原理和运作机制,从而对语言的结构方式和功能效用有更加切实的了解,进而开辟一种更具人文主义情怀的语言学研究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境 语言的设计特征 离散性 二元构型 合作性心理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给VP”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寇鑫 袁毓林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0,共9页
现代汉语"给VP"结构的一系列句法、语义和语用限制应归结于信息结构的要求。本文采用功能类型学中的"及物性"理论讨论"给VP"的句法、篇章允准机制,揭示"给VP"结构依赖于特定句式和特定VP类型... 现代汉语"给VP"结构的一系列句法、语义和语用限制应归结于信息结构的要求。本文采用功能类型学中的"及物性"理论讨论"给VP"的句法、篇章允准机制,揭示"给VP"结构依赖于特定句式和特定VP类型的原因。"给VP"在句法配置上呈现双论元结构,受事表现出"完全受影响"的倾向;主要动词VP要求完成体,具有"动作—结果"义;在语气方面排斥否定性的句法环境等。上述特征均满足"高及物性"句式的判断条件。将"给VP"结构认定为高及物性句式,还可以解释该结构在句式上的限制条件。最后,"给VP"在语篇中大部分用于编码前景信息。"给VP"结构的语义特点和语篇分布情况都表明"给VP"结构是一个高及物性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VP” 及物性 高及物性标记 前景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方法论策略的零形式和零成分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毓林 王明华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30,95,共12页
本文在袁毓林(2010)的基础上,从语言研究的方法论策略的角度,检讨生成语法在零成分和空语类方面的处理办法;指出只要在理论内部必要并有句法语义上的动因或者效应,就可以尝试性地设立空语类;并且,让所假设的空语类在评价程序下接受检验... 本文在袁毓林(2010)的基础上,从语言研究的方法论策略的角度,检讨生成语法在零成分和空语类方面的处理办法;指出只要在理论内部必要并有句法语义上的动因或者效应,就可以尝试性地设立空语类;并且,让所假设的空语类在评价程序下接受检验。还着重讨论了在汉语语法分析中能不能确立零形式和零成分,指出描写汉语语法暂时没有必要建立零形式和零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形式 零成分 空语类 方法论策略 评价程序 汉语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动作的重复和持续到程度的增量和强调 被引量:18
17
作者 董秀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2,共10页
本文考察表达动作的重复或持续意义的成分在语义变化中的主观化现象。主要考察两类成分,一类是副词"更""还""再""又",另一类是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中的持续体标记"着""在"等... 本文考察表达动作的重复或持续意义的成分在语义变化中的主观化现象。主要考察两类成分,一类是副词"更""还""再""又",另一类是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中的持续体标记"着""在"等。研究发现,从动作的重复和持续可以发展为表示性质或状态的程度的增量,还可以发展为对命题的强调,并可能进一步发展出惊讶、质疑、否定等语气。在这一过程中,主观性的程度逐步加深。通过对比发现,表达持续义的成分比表达重复义的成分在主观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这可能是因为持续比重复的语义强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化 重复义 持续义 增量 强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汇本体知识及其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毓林 曹宏 谢成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9-158,192,共10页
本文介绍信息检索、语义搜索、本体知识、词汇本体知识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特别是Ontology这个概念的内涵从哲学本体论到信息技术的本体知识的演进、本体知识的构造与类别、跟汉语相关的词汇本体知识库的建设、本体知识特别... 本文介绍信息检索、语义搜索、本体知识、词汇本体知识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特别是Ontology这个概念的内涵从哲学本体论到信息技术的本体知识的演进、本体知识的构造与类别、跟汉语相关的词汇本体知识库的建设、本体知识特别是词汇本体知识对于信息检索和语义搜索的作用。希望向自然语言处理及其应用研究的学者展示词汇本体知识的特殊的资源价值;同时,也为语言学研究人员提供一些通向当代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路径,为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注入面向工程应用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检索 语义搜索 本体知识 词汇本体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违反复杂名词短语限制的语义条件及其语用解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寇鑫 袁毓林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30,95,共14页
复杂名词短语限制(complex noun phrase constraint,CNPC)指关系小句中的名词性成分不能从小句中提取出来作为主句话题。汉语中一些包含关系结构的句子可以违反这一限制。文章首先依据关系化类型和关系结构在主句中的句法位置,讨论违反C... 复杂名词短语限制(complex noun phrase constraint,CNPC)指关系小句中的名词性成分不能从小句中提取出来作为主句话题。汉语中一些包含关系结构的句子可以违反这一限制。文章首先依据关系化类型和关系结构在主句中的句法位置,讨论违反CNPC实例的句法结构特点。然后,结合前人研究中违反CNPC的语义条件的分析,发现违反CNPC的实例在名词成分指称性、主句谓词类型方面均有限制,其中以宾语关系结构作主句主语限制最弱,关系结构作主句宾语限制最强。而在关系结构中加入对比焦点可以打破这些限制,实现关系结构内部成分话题化。最后,文章从语用话题和关系结构的语用功能角度讨论违反CNPC所需的语义条件的原因,认为名词成分指称性和主句谓词类型都是为压制关系结构的话题性而服务的。文章还解释了关系结构作主句主语/宾语时违反CNPC所需条件的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名词短语限制 关系结构 关系小句 话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唐诗“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玉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3-131,共9页
贺知章的七绝《回乡偶书》之一"乡音难改鬓毛衰"的"衰"音义存在不同释读。从"衰"字古代的音义关系、诗歌的押韵证明,按照"衰"的音义和"鬓毛衰"这种组合对"衰"的字义的取... 贺知章的七绝《回乡偶书》之一"乡音难改鬓毛衰"的"衰"音义存在不同释读。从"衰"字古代的音义关系、诗歌的押韵证明,按照"衰"的音义和"鬓毛衰"这种组合对"衰"的字义的取舍要求,"鬓毛衰"的"衰"只能作"由盛而衰,衰白"讲,是止摄字;而该诗中"衰"占据的位置只能是蟹摄字。由此推定诗中的"衰"字不能按照通常的音义来押韵。宋赵令畤《侯鲭录》、明徐火勃《徐氏笔精》等都将"鬓毛衰"的"衰"写作"?",是目前早期明确记录《回乡偶书》的可贵资料。作"?"文从字顺,合乎原文的押韵规律,因此应是《回乡偶书》的原文。"衰"是后人根据后代押韵习惯所作的改动,不合唐诗格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乡偶书》 鬓毛衰 文献释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