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都市圈空间功能分工的分布特征与演进趋势 被引量:7
1
作者 金田林 李江龙 李天炀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4-158,共5页
空间功能分工演化是推动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的重要路径。分析北京都市圈的空间功能分工特征和趋势,能够有效识别北京都市圈发展现状,预判北京都市圈未来发展态势,对于高质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高质... 空间功能分工演化是推动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的重要路径。分析北京都市圈的空间功能分工特征和趋势,能够有效识别北京都市圈发展现状,预判北京都市圈未来发展态势,对于高质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发现:总体上看,1998年以来,北京都市圈内的空间功能分工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内空间功能分工不断优化合理;分阶段来看,空间功能分工在1998-2002年属于平稳发展阶段,在2003-2012年呈现快速增长阶段,在2013-2017年呈现缓慢下降阶段;2013年以来北京都市圈内的空间功能分工程度出现缓慢下降趋势,代表北京都市圈内部非中心城市产业结构演化,制造业人数大幅下降,区域内部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特征。随着北京“四个中心”定位的明确,建立“高精尖”经济体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北京都市圈的空间功能分工将进一步优化,朝向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都市圈 空间功能分工 分布特征 演进趋势 京津冀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研发枢纽—网络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勇宏 王汝芳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7,共13页
"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途径在于三地创新的协同发展。基于研发枢纽—网络,根据2008—2018年北京、上海、深圳与其他省份论文合作数量、专利合作数量及北京、上海、广东技术合同输出额,对京津冀协同创新现状、问... "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途径在于三地创新的协同发展。基于研发枢纽—网络,根据2008—2018年北京、上海、深圳与其他省份论文合作数量、专利合作数量及北京、上海、广东技术合同输出额,对京津冀协同创新现状、问题和原因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北京是我国论文发表、专利发明和技术交易的高地,但是距离北京较近的天津和河北在这三方面的表现并不突出,京津冀三地并未充分体现协同创新,亦未能体现区位优势。虽然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一些成效,但仍面临着三地产业协同不够、优势产业链尚未形成、北京科技创新成果在天津和河北落地转化率不高等实际问题。生产性附域和商贸服务性附域不发达严重阻碍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应以高端制造业协同发展为突破口建设好生产性附域,以科学合理建设园区为切入点完善生产性附域建设,以提升科技服务业为抓手完善商贸服务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创新 研发枢纽—网络 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