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精品课程的理念:能力先于知识--北京大学理论语言学系列课程建设 |
陈保亚
杜兆金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2
|
大语言模型的“语言”跟自然语言性质迥然不同 |
陆俭明
|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3
|
“中国语言学七十年”多人谈 |
陈章太
戴庆厦
陆俭明
冯志伟
张振兴
周庆生
|
《语言战略研究》
|
2019 |
2
|
|
4
|
唐作藩教授对中国语言科学研究和发展的贡献——为唐作藩先生九十华诞而作 |
张渭毅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5
|
高中文言文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北京大学大一新生文言文水平调查 |
汪锋
陈卓娅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6
|
从语言工程看“中心扩展条件”和“并列条件” |
詹卫东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7
|
语言研究要与未来接轨 |
陆俭明
|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8
|
论当代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的接口问题 |
陆俭明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8 |
4
|
|
9
|
从生成到还原——结构语言学发现程序的重新评价 |
陈保亚
鲁方昕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0
|
语言学基础理论教材的系统性和开放性 |
李娟
王洪君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1
|
汉语助词“了”的语义分析法 |
范晓蕾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语言交叉学科”多人谈 |
何莲珍
李宇明
Stephen Crain
徐大明
汪锋
陆烁
|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13
|
构式语法理论研究中需要澄清的一些问题 |
陆俭明
吴海波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0
|
|
14
|
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北方茶马古道——基于chaj读音分布的语言地理学证据 |
陈保亚
袁琳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5
|
近百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评说 |
陆俭明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7
|
|
16
|
汉语研究的未来走向 |
陆俭明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17
|
严式词源统计法与共享创新法——语言(方言)谱系分类的方法分析 |
陈保亚
覃俊珺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8
|
进一步深入研究汉语语法的钥匙 |
陆俭明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9
|
网络语言中构式的形成机制初探 |
黄思思
詹卫东
|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20
|
延边朝鲜族学生普通话声调感知研究 |
陆尧
李英浩
孔江平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