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柱 《毛泽东研究》 2015年第4期86-92,共7页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毛泽东领导创立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立足点,是贯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不能有任何动摇或放弃的基本原则,也是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前提。毛泽东开始的探索工作,是希望能找到一条...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毛泽东领导创立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立足点,是贯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不能有任何动摇或放弃的基本原则,也是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前提。毛泽东开始的探索工作,是希望能找到一条比苏联、东欧搞得更好、更快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而这一探索的主题,就是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在新时期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内在含义就包含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这一主题。这表现了毛泽东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统一的一个重要特点。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创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联接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国情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针
2
作者 梁柱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2,共5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涵作了科学定位,指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以鲜明而深刻的语言阐释了这一历史定位,强调...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涵作了科学定位,指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以鲜明而深刻的语言阐释了这一历史定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全面坚持和把握这一科学定位,有助于我们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有助于我们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业中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辩证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意蕴及其现实展开(笔谈) 被引量:18
3
作者 丰子义 沈湘平 +2 位作者 钟明华 于颖 张梧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0,共16页
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见,中国式现代化具... 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的人学意蕴。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以人口规模巨大为出发点,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与自己的特殊国情以及相应的文化传统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落脚点,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中国式现代化所蕴涵的人的逻辑,是对西方现代化所遵循的资本逻辑的重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幸福安康 人的现代化 人学意蕴 西方现代化 人的逻辑 指标数据 美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三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宗良 项佐涛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3,共5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其实就是一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三个自信",自信从何而来?很重要的方面是来自"经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有三组重要的三者关系,即发展、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其实就是一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三个自信",自信从何而来?很重要的方面是来自"经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有三组重要的三者关系,即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党权、民权、依法治国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三组关系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思想等领域。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好这三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三组关系 重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志尚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为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为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学术界应更加积极地研究"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以求尽快从理论方面取得新的成果,有力助推生态文明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不仅要建立科学的生产观,还要建立科学的需要观、消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观 科学消费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占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9,共4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梳理并总结这些历史经验,不仅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而且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实践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 被引量:5
7
作者 梁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9,28,共3页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旗帜鲜明地亮明和坚持自己的意识形态,才能说服和吸引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并使之转化成...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旗帜鲜明地亮明和坚持自己的意识形态,才能说服和吸引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并使之转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错误思潮 精神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防止干部特权化贵族化思想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梁柱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共7页
毛泽东的一生,是争取和维护人民主权的一生。他坚持不懈地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把官僚主义视为反人民的作风,一再告诫全党要警惕和防止贵族阶层的出现。他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他提出的诸如要把思... 毛泽东的一生,是争取和维护人民主权的一生。他坚持不懈地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把官僚主义视为反人民的作风,一再告诫全党要警惕和防止贵族阶层的出现。他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他提出的诸如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教育干部要永远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同群众打成一片;要大力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重视在制度上对权力的监督;必须坚持不懈地同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进行不调和的斗争等,是我们保持党和人民政权纯洁性的宝贵财富,是值得我们重视、研究和继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公仆 特权化 贵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生产方式概念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家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65,共8页
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生产方式是一个多义性概念,在不同的章节或段落中,其具体含义往往不尽相同。本文从生产方式指生产的技术基础、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指生产力的社会利用形式、生产方式指用什么劳动资料进行生... 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生产方式是一个多义性概念,在不同的章节或段落中,其具体含义往往不尽相同。本文从生产方式指生产的技术基础、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指生产力的社会利用形式、生产方式指用什么劳动资料进行生产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和不同的生产部门、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中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资本主义的一切经济形式等六个方面,考察和论述了生产方式的各种含义及其包括或涉及的具体内容,并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生产力 资本主义 拜物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法治的全新生活方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士坤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3-88,共6页
中国是一个封建思想浓厚的国家,法治观念淡薄,人治传统根深蒂固。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就要从"管"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从管人的"官"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培养法治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中国是一个封建思想浓厚的国家,法治观念淡薄,人治传统根深蒂固。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就要从"管"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从管人的"官"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培养法治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破除人治传统,建立法治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 人治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
11
作者 李士坤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87,128,共5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应该以对当今世界大势的认识和对西方特别是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解剖为背景,来认识和分析30多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采用新的范畴和标准来看待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得出一些新结...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应该以对当今世界大势的认识和对西方特别是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解剖为背景,来认识和分析30多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采用新的范畴和标准来看待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得出一些新结论,并用新的范畴去解释和揭示当今世界的面貌;同时,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架构也要作出新的评价和认识,对与之紧密相关的自由、平等理论与实践给以全面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自由和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