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划时代意义 |
李士坤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
2
|
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几点思考 |
梁柱
|
《毛泽东研究》
|
2015 |
2
|
|
|
3
|
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针 |
梁柱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4
|
论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社会形式 |
李士坤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5
|
创新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多重挑战 |
刘军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
6
|
中间地带的马克思主义传播——1917—1937年北京高校报刊史研究 |
林绪武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7
|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笔谈)——全球化与社会主义 |
丰子义
|
《新视野》
CSSCI
|
2002 |
0 |
|
|
8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之我见 |
赵家祥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9
|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育人体系论析 |
宇文利
秦雨欣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明意蕴 |
王先鹏
|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资本逻辑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重读《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新领悟 |
赵家祥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8
|
|
|
12
|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分工理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 |
赵家祥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
13
|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
夏文斌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
14
|
新自由主义无助于实现中国梦 |
白雪秋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
15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文化释读 |
宇文利
|
《学习论坛》
|
2006 |
6
|
|
|
16
|
拉克劳和墨菲对领导权理论的谱系学研究及批评回应 |
刘军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
17
|
深化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 |
陈志尚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
18
|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意蕴及其现实展开(笔谈) |
丰子义
沈湘平
钟明华
于颖
张梧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8
|
|
|
19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 |
赵家祥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9
|
|
|
20
|
论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内在价值逻辑 |
金德楠
|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