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划时代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士坤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7,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年来思想理论战线上取得的最伟大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时期,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在实践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年来思想理论战线上取得的最伟大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时期,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在实践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贡献。它的划时代意义还在于:在与其他理论思潮的较量中具有不可战胜的优势地位。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使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赶上时代发展的新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划时代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柱 《毛泽东研究》 2015年第4期86-92,共7页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毛泽东领导创立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立足点,是贯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不能有任何动摇或放弃的基本原则,也是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前提。毛泽东开始的探索工作,是希望能找到一条...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毛泽东领导创立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立足点,是贯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不能有任何动摇或放弃的基本原则,也是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前提。毛泽东开始的探索工作,是希望能找到一条比苏联、东欧搞得更好、更快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而这一探索的主题,就是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在新时期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内在含义就包含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这一主题。这表现了毛泽东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统一的一个重要特点。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创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联接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国情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针
3
作者 梁柱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2,共5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涵作了科学定位,指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以鲜明而深刻的语言阐释了这一历史定位,强调...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涵作了科学定位,指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以鲜明而深刻的语言阐释了这一历史定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全面坚持和把握这一科学定位,有助于我们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有助于我们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业中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辩证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社会形式
4
作者 李士坤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3,共5页
1982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它就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的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的社会存在形式。为适应世界发展新形势和我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 1982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它就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的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的社会存在形式。为适应世界发展新形势和我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新要求实现之后,我国将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人民生活富裕的国家。这种小康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小康社会 具体社会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多重挑战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75,共2页
坚守意识形态底线,应对去政治化带来的意识形态虚无论挑战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建基于对“文茧”的批判和反省。对“文革”中政治意识形态挂帅、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反思,使得中国把经济建设放在了中心位置,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成为... 坚守意识形态底线,应对去政治化带来的意识形态虚无论挑战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建基于对“文茧”的批判和反省。对“文革”中政治意识形态挂帅、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反思,使得中国把经济建设放在了中心位置,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成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国际而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家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以科技为主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政治意识形态 经济建设 去政治化 改革开放 “文革” 阶级斗争 中心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地带的马克思主义传播——1917—1937年北京高校报刊史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绪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共12页
1917—1937年,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北京高校,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研究的重要场所之一,而北京高校报刊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载体和记录者。北京高校报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 1917—1937年,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北京高校,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研究的重要场所之一,而北京高校报刊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载体和记录者。北京高校报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但更多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或一种哲学、经济学理论进行传播与研究;主要方式有演讲传播、图书介绍、译文摘录等,特点表现为间接传播为主、侧重学理探讨、差异性明显。北京高校报刊和部分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性研究和传播,属于中间地带的传播,存在零散而不系统、局部而不全面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高校报刊 马克思主义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笔谈)——全球化与社会主义
7
作者 丰子义 《新视野》 CSSCI 2002年第2期38-39,共2页
全球化已成为不容否认的事实、不可阻挡的潮流,但是,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和判断却存在歧义和争论。全球化始于何时,全球化的理论源头在哪里,全球化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是什么,研究全球化问题应采用怎样的方法论,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 全球化已成为不容否认的事实、不可阻挡的潮流,但是,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和判断却存在歧义和争论。全球化始于何时,全球化的理论源头在哪里,全球化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是什么,研究全球化问题应采用怎样的方法论,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对于明确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方向,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已经揭示了资本的扩张本性,预言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更为可贵的是,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中看到了社会主义的未来前景。所以,由资本主义引发和主导的全球化,并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障碍。相反,它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发展可资利用的条件和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全球化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之我见
8
作者 赵家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共11页
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我们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既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说后人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没有搞清楚,... 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我们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既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说后人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没有搞清楚,而是说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现形式没有搞清楚。邓小平的这个论断还阐明了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育人体系论析
9
作者 宇文利 秦雨欣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0-13,共4页
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育人体系,既是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进教育全面改革的思想指南,将其融入高校育人体系需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育人体系,既是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进教育全面改革的思想指南,将其融入高校育人体系需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负育人育才责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系统创新高校育人体制机制,统筹高校育人资源、优化高校育人体系的结构和质量。目前,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育人体系仍面临着思想认识、能力建设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困境。突破这些困境,需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理顺高校育人体系内部职能分工,加强育人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构建协同育人、合作育人的良好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高校育人体系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明意蕴
10
作者 王先鹏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169,178,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从文明论的高度揭示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本质联系,成功解决了如下三个问题。一是文明的内生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在保证独立自主、公平正义的前提下,有效地实现了长期开放,破除了西方现代化理论鼓吹的“西方先发内生型现代... 中国式现代化从文明论的高度揭示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本质联系,成功解决了如下三个问题。一是文明的内生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在保证独立自主、公平正义的前提下,有效地实现了长期开放,破除了西方现代化理论鼓吹的“西方先发内生型现代化”与“东方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二元对立,走出了一条后发内生型现代化的新路。二是文明的创生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物的全面丰富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破除西方现代化进程中人与物、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合创生。三是文明的超越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以“人的现代化”为枢纽激活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形成强大历史合力的基础上生生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新文明 内生型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逻辑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重读《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新领悟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家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9,共13页
中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把二者对立起来,用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否定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有人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说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作用上是互补的。但争论双方... 中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把二者对立起来,用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否定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有人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说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作用上是互补的。但争论双方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没有按照资本的逻辑和历史解读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按照资本的逻辑和历史,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提出的逻辑考察、人的依赖性社会的特点及其解体过程、物的依赖性社会的实质及其拜物教性质、物的依赖性社会为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创造条件、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的特点及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五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明确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特点和实质。由此得到的一个结论是: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存在差别,但二者又具有一致性、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资本逻辑 《资本论》及其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分工理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家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15,共12页
分工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自发分工,涵盖社会生活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指具有固定专业划分的社会活动形式。分工(包括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具有复... 分工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自发分工,涵盖社会生活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指具有固定专业划分的社会活动形式。分工(包括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具有复杂的结构,形成了庞大的分工体系。资本主义的分工是自发分工发展的最完备的形态,它高于以前各个社会形态的分工,并把以前各个社会形态的分工包括在自身之中。在以生理自然和地理自然为基础的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先后产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它们属于生产领域的分工,即一般的分工。从原始社会后期产生的,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属于自发分工。自发分工在历史上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分工、简单商品经济分工、资本主义分工。自发分工只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将被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自觉分工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 自发分工 自觉分工 《资本论》及其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文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中国 马克思主义立场 领导集体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 总书记 胡锦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自由主义无助于实现中国梦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雪秋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72-74,共3页
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之所以推崇新自由主义,一方面是为了扭转当时国内效率低下、经济停滞的局面,同时更是为了增强国际垄断资本的竞争力。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中国梦 国际垄断资本 经济停滞 撒切尔 竞争力 前苏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文化释读 被引量:6
15
作者 宇文利 《学习论坛》 2006年第6期17-20,共4页
近年,学术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关注颇多且研究成绩斐然,学者们从很多层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关问题。但是,从文化学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并不太多。实际上,从社会发展的整体图景来观察,马克思主... 近年,学术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关注颇多且研究成绩斐然,学者们从很多层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关问题。但是,从文化学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并不太多。实际上,从社会发展的整体图景来观察,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乃是人类文化世界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升华。作为思想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堪称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巨大成就。从文化学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发展和传播的过程可以被视做是包含着律动与变迁的文化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过程 文化释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克劳和墨菲对领导权理论的谱系学研究及批评回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2,共5页
拉克劳和墨菲对领导权理论的谱系学研究大体包含了三个理论环节:一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领导权理论的批判;二是对列宁的政治领导权理论和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分析、借用;三是提出自己的话语领导权理论。拉克劳和墨菲对领导权理... 拉克劳和墨菲对领导权理论的谱系学研究大体包含了三个理论环节:一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领导权理论的批判;二是对列宁的政治领导权理论和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分析、借用;三是提出自己的话语领导权理论。拉克劳和墨菲对领导权理论的谱系学研究,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诸多方面的局限:第一,在提升政治和意识形态自主性的同时,低估甚至忽视了资本逻辑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将社会和政治化约为话语,在对话语的重视中丧失了历史和现实的分析维度;第三,对马克思主义做了本质主义和一元论的理解,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权 拉克劳 墨菲 马克思 谱系学 意识形态 资本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志尚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为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为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学术界应更加积极地研究"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以求尽快从理论方面取得新的成果,有力助推生态文明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不仅要建立科学的生产观,还要建立科学的需要观、消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观 科学消费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意蕴及其现实展开(笔谈) 被引量:18
18
作者 丰子义 沈湘平 +2 位作者 钟明华 于颖 张梧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0,共16页
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见,中国式现代化具... 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的人学意蕴。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以人口规模巨大为出发点,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与自己的特殊国情以及相应的文化传统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落脚点,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中国式现代化所蕴涵的人的逻辑,是对西方现代化所遵循的资本逻辑的重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幸福安康 人的现代化 人学意蕴 西方现代化 人的逻辑 指标数据 美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9
19
作者 赵家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共11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中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著作存在从"经济事实"出发和从理想化的人的本质出发两个出发点的矛盾,一方面论...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中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著作存在从"经济事实"出发和从理想化的人的本质出发两个出发点的矛盾,一方面论述了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旧术语、旧形式、旧观点的遗迹。马克思在《手稿》以后的著作中逐步克服了这些旧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费尔巴哈 异化劳动 人的本质 私有财产 共产主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内在价值逻辑
20
作者 金德楠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共7页
中华文明尤重人伦价值和道德精神,内含天人合一、孝忠合一、义利合一的价值原则。天人合一依托德以天地为道、人性本源天性、天心即是民心三个命题,促使中华文明较早地进入从天地之理到人伦之理的价值逻辑的运动过程;孝忠合一立足在家... 中华文明尤重人伦价值和道德精神,内含天人合一、孝忠合一、义利合一的价值原则。天人合一依托德以天地为道、人性本源天性、天心即是民心三个命题,促使中华文明较早地进入从天地之理到人伦之理的价值逻辑的运动过程;孝忠合一立足在家敬父、在国忠君与家国一体的宗法伦理结构,推进了中华文明从家庭伦理到政治伦理的发展;义利合一则依托以义制利的价值观念、个体层面的克己复礼、社会层面的礼法制度,推进了中华文明从个体道德到社会道德的发展。天人合一、孝忠合一、义利合一的价值原则,展现了中华文明从天地之理到人伦之理、从家庭伦理到政治伦理、从个体道德到社会道德发展演进的内在价值逻辑,是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视角,也是新时代推进“两个相结合”的历史文化前提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价值逻辑 天人合一 孝忠合一 义利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