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死人的政治”还是“活人的政治”——传统谥法的政治学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俞可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50,166,共12页
谥法是给予逝者某种名誉称号的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最悠久的典制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官本主义的基本制度设计之一。制定谥法的直接目的是"劝善惩恶",激励人们忠君爱国,名垂青史。然而,从政治学的角度看,谥法制度的主要功能... 谥法是给予逝者某种名誉称号的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最悠久的典制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官本主义的基本制度设计之一。制定谥法的直接目的是"劝善惩恶",激励人们忠君爱国,名垂青史。然而,从政治学的角度看,谥法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强化等级特权、制造政治合法性和引导政治评价,从根本上说,则是服务于以皇帝为代表的特权阶级的专制统治。谥法是对死者的盖棺定论,但这种关于"死人的政治"的每一环节,无不体现着现实政治需要和生者的权力争斗,它实质上是一种"活人的政治"。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谥法对今天的现实社会生活仍然有着某种潜在的影响。努力消除谥法制度强化等级特权的消极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光大其惩恶扬善的积极作用,仍然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国政治 政治评价 官本主义 谥法 活人的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治理改革(1978-2018) 被引量:311
2
作者 俞可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9,共12页
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中国的现代化奇迹?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依法治国、公共服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 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中国的现代化奇迹?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依法治国、公共服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社会治理、政府问责、政治透明、基层自治等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革。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便是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以治理改革为主体内容的政治改革。以党的建设、基层民主、协商民主、政治监督、行政改革、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重要治理领域的改革为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主治理的崭新变化以及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而且可以发现,一种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模式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发展 政治改革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创新的微观机理分析——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案例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何增科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4-141,共8页
特定的地方政府创新何以会发生?具体是如何实施的?缘何会持续?又为什么会得以扩散?这些都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理论需要回答的微观机理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需要从具体的案例研究入手。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这样的... 特定的地方政府创新何以会发生?具体是如何实施的?缘何会持续?又为什么会得以扩散?这些都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理论需要回答的微观机理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需要从具体的案例研究入手。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这样的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最多跑一次"改革自从2016年底提出新的理念后,到2018年8月已基本完成预期目标并在全国28个省得到扩散。文章通过案例研究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发生、实施、持续和扩散的微观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政府治理 地方政府创新 微观机制 “最多跑一次”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治理创新的若干重要问题——基于特大型城市的思考 被引量:30
4
作者 俞可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99,共12页
在迅速的城镇化进程中,中国涌现了一批特大型城市。至2020年底,中国人口在500万以上的特大型城市已达到17个。特大型城市在中国的崛起,既有基于人口自然聚集效应之上的必然性,更有其促进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合理性。特大型城市不仅存在着... 在迅速的城镇化进程中,中国涌现了一批特大型城市。至2020年底,中国人口在500万以上的特大型城市已达到17个。特大型城市在中国的崛起,既有基于人口自然聚集效应之上的必然性,更有其促进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合理性。特大型城市不仅存在着一般城市都具有的各种“城市病”,而且还面临着一系列特殊的治理难题,如城市的功能定位、城乡一体化、新移民的户籍管理、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特大型城市的治理创新不仅直接影响其本身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特大型城市在克服治理难题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取得了难得的成功经验,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需要吸取深刻的教训。特大型城市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它们如何通过城市治理创新推进城市治理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城市 城市分类 城镇化 城市治理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以载道:郭圣铭的美国历史书写
5
作者 孙宏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180,181,共11页
郭圣铭是20世纪著名历史学者,其研究领域广泛,著述丰赡。郭圣铭的美国历史书写始于20世纪30年代翻译至今影响深远的《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的《独立宣言》现代汉语完整译文更因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备受赞誉。通过编写与... 郭圣铭是20世纪著名历史学者,其研究领域广泛,著述丰赡。郭圣铭的美国历史书写始于20世纪30年代翻译至今影响深远的《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的《独立宣言》现代汉语完整译文更因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备受赞誉。通过编写与美国历史相关的通俗读物、教科书以及世界通史等体裁的学术作品,郭圣铭将对社会底层民众和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同情贯穿在美国历史的书写之中,彰显了他所倡导的史学创作应面向大众并推动公民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史家观。郭圣铭与一批卓越的学者一起为中国的美国历史研究,乃至世界史与全球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圣铭 历史书写 美国历史 人民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腐败提升公众政治信任的过程与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曾扬 何增科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47,共6页
反腐败与政治信任的研究,不仅对国家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比较政治中民主巩固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推进本国的政治改革进程,尝试以各种方式打击腐败,提升本国的反腐败治理绩效。从过程上看,反腐败对公众... 反腐败与政治信任的研究,不仅对国家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比较政治中民主巩固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推进本国的政治改革进程,尝试以各种方式打击腐败,提升本国的反腐败治理绩效。从过程上看,反腐败对公众政治信任的影响包括反腐败绩效的产生、反腐败绩效的社会化传播以及公众感知并接受三个阶段。从机制上看,反腐败可以通过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提升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以及净化政治生态三个机制提升公众政治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 政治信任 腐败感知 政府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破解党内权力监督难题的关键制度突破 被引量:6
7
作者 何增科 任建明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7,共7页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9次以党建为主题的全会①。与前8次相比,十八届六中全会可以说是主题突出、导向鲜明,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关键主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本次全会在内容方面不贪大求全,并未审议通...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9次以党建为主题的全会①。与前8次相比,十八届六中全会可以说是主题突出、导向鲜明,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关键主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本次全会在内容方面不贪大求全,并未审议通过一个综合性的“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定”,而只是抓重点和要点,聚焦两项关键课题,形成两大关键成果。两大关键课题正是政治建设②和党内监督,形成的两大关键成果,即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监督条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党内监督 权力监督 权力异化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察体制改革与反腐红利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增科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06-108,共3页
行政监察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其权力的行使受到行政系统内部各种力量的掣肘和制约,难以发挥监察行政的作用。从行政监察转向国家监察,监察重点转向惩治和预防腐败,这是监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涵。
关键词 监察体制 改革 反腐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体系衰变如何引起反腐败回潮?——基于14个国家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尚俊颖 何增科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150,212,213,共21页
【问题】可持续的廉洁政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追求,取得反腐败阶段性成功的国家不在少数,但能巩固反腐败成果的国家凤毛麟角。论文将反腐败阶段性成功后腐败复发的现象称为“反腐败回潮”,旨在探究反腐败回潮为何发生,如何发生。【方法】... 【问题】可持续的廉洁政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追求,取得反腐败阶段性成功的国家不在少数,但能巩固反腐败成果的国家凤毛麟角。论文将反腐败阶段性成功后腐败复发的现象称为“反腐败回潮”,旨在探究反腐败回潮为何发生,如何发生。【方法】论文基于14个国家1995—2017年的数据,借助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探究国家治理体系对反腐败回潮的影响。【发现】反腐败回潮往往由重大政局变动诱发,其深层原因是国家能力、法治或民主的衰变和由此导致的不协调。在三个关键案例中体现如下:(1)利比里亚自由化导向的民主建设未能强化国家能力以至于弱国家无力贯彻领导人反腐决心;(2)意大利法治建设多次受挫,无法约束根深蒂固的庇护政治;(3)土耳其在强人政治格局下发生民主倒退,法治也因之遭到践踏。【贡献】论文提出并阐释了反腐败回潮这一概念,为反腐成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揭示了国家治理体系衰变与反腐败回潮的联系,为评估、预测一国反腐败现状与前景提供了初步的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回潮 国家治理体系 法治 国家能力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序社会与道德人格的建构——论罗尔斯关于道德人格的“三个统一”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牧今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76,共7页
罗尔斯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人格中具有规范性特征的正义感能力与具有经验性特征的善观念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但这种"分裂"的二元结构个人观一直受到理论界的质疑。为此,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框架下,阐释了权... 罗尔斯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人格中具有规范性特征的正义感能力与具有经验性特征的善观念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但这种"分裂"的二元结构个人观一直受到理论界的质疑。为此,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框架下,阐释了权利与善、"理性的"与"合理的"、充分自律与合理自律等理念,并最终说明,两种道德能力在这三组理念的互动关系中相互配合,相互依存。从中我们看到,罗尔斯通过复杂精密、环环相扣的理论结构,将道德人格内嵌于其理论体系中。罗尔斯通过道德人格的"三个统一"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既具有可行性又不乏可欲性的人的观念,为正义原则的证成与良序社会的建构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人格 良序社会 人的建构 罗尔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罗尔斯“公平的正义”理念下的公民教育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牧今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4-79,共6页
罗尔斯的教育思想是其正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探讨立足于正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公民教育问题,旨在建构和巩固公平的正义的良序社会。对于公平的正义的社会而言,教育的终极目的之一是培养能够支持、践行和维护社会正义结构的合理公民,... 罗尔斯的教育思想是其正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探讨立足于正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公民教育问题,旨在建构和巩固公平的正义的良序社会。对于公平的正义的社会而言,教育的终极目的之一是培养能够支持、践行和维护社会正义结构的合理公民,而基于正义理念的良序社会本身就对公民具有决定性的教育作用,体现在使公民的自我价值得以确认和促使公民在社会公共行为中达到充分自律。而在一个良序社会里,公民们自由和公平的机会得到有效保障,他们能够在一个相对平等的起跑线上出发。差别原则、补偿原则等缓和了自然和社会偶然性对个人的影响,是维护公平的正义社会的重要步骤。教育问题不仅是一个权利的问题,同样也是一个善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公民教育 公平正义 良序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丹与霍布斯的主权国家方法论:普遍历史与抽象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庞亮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4-144,共11页
本文试图解答的核心问题是,霍布斯在分享了博丹主权国家理论中某些关键思想的同时,如何又建构出一套完全不同的国家学说。霍布斯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博丹的绝对主权理论,但博丹的国家始终是具体的历史国家,而霍布斯的国家则具有非历史性... 本文试图解答的核心问题是,霍布斯在分享了博丹主权国家理论中某些关键思想的同时,如何又建构出一套完全不同的国家学说。霍布斯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博丹的绝对主权理论,但博丹的国家始终是具体的历史国家,而霍布斯的国家则具有非历史性与抽象性质。为解释二人学说间的根本差别,本文首先考察了历史在博丹与霍布斯建构政治科学过程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然后分析了二人理论中作为国家质料的人的性质,最后展示了这两种国家理论模式如何影响现代西方世界对于政治的理解:博丹奠定了比较政治学的可能基础,而霍布斯则试图建立一种超越历史与时空、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丹 霍布斯 主权国家 历史 政治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