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皕宋楼捐进书目》考述——兼论陆心源守先阁的藏书开放
1
作者
吴雪菡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29,116,共6页
陆心源将守先阁的藏书向社会开放是近代图书馆史上的重要事件。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皕宋楼捐进书目》并非陆心源捐进国子监书籍的目录,而是守先阁的藏书目录,且编写时间较早,能够反映守先阁前期的藏书开放状态。将《皕宋楼捐进书目》与...
陆心源将守先阁的藏书向社会开放是近代图书馆史上的重要事件。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皕宋楼捐进书目》并非陆心源捐进国子监书籍的目录,而是守先阁的藏书目录,且编写时间较早,能够反映守先阁前期的藏书开放状态。将《皕宋楼捐进书目》与守先阁的后期目录对勘,可发现守先阁的藏书持续增补,体现出宣扬经世新学、保存传统典籍、关注日用民生的运营主旨,当是受到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陆氏守先阁无偿为社会提供读书借阅服务,且引进图书考虑读者需求、响应时代号召,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已具备公共图书馆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皕宋楼捐进书目》
陆心源
守先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纸窗题诗的物质性背景与文学情境
2
作者
李成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101,共12页
纸窗题诗是中国古代一个颇具华夏文化特色的诗歌题写传统。题诗于窗,其与题壁、壁帖近似的物质性背景,包括纸窗的题写即时性、观看便利性以及窗纸的可移动性;所独具的物质性背景则包括纸窗的光影特性、纸窗是沟通窗内与窗外的连接点等...
纸窗题诗是中国古代一个颇具华夏文化特色的诗歌题写传统。题诗于窗,其与题壁、壁帖近似的物质性背景,包括纸窗的题写即时性、观看便利性以及窗纸的可移动性;所独具的物质性背景则包括纸窗的光影特性、纸窗是沟通窗内与窗外的连接点等等。尤其重要的是,单扇窗的有限空间和多扇窗的叠加空间有机统一,单扇窗窗纸的尺幅限制了题窗诗的篇幅以短句、绝句为主,而多扇窗的叠加空间则催生了组诗的出现。回归古人“题诗于窗”的文学现场,可发现题窗诗的文学情境一方面表现在“偶然欲书”式的率性而为,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刻意为之”的经典化制作--或访人不遇而留题,或赋予题窗诗某种箴铭、教化之功能。从唐代开始,“题诗于窗”情境便在俗文学如小说、戏曲中迁移,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书写格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诗于窗”
纸窗
物质性
文学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论“例校”:唐宋诗题的体例形态与文本秩序
3
作者
李成晴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61,共10页
同唐诗文本一样,宋诗的小字题注副文本也很容易在传写、传刻的过程中羼入大字诗题中。通过一则苏轼诗题的斠理,可抽绎“题注诠解诗题地名例”,并可据此通例对北宋文集展开横切面式的“例校”。例校作为方法,是一种不校文字正误而校文本...
同唐诗文本一样,宋诗的小字题注副文本也很容易在传写、传刻的过程中羼入大字诗题中。通过一则苏轼诗题的斠理,可抽绎“题注诠解诗题地名例”,并可据此通例对北宋文集展开横切面式的“例校”。例校作为方法,是一种不校文字正误而校文本形态变貌的校书法。例校之所以能够在推理、证据上实现逻辑自洽,从本质上看主要是体例的规律性源于古籍对文本秩序的内在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例校
诗题
苏轼
体例
文本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诗“采用”《文选》诗题考
4
作者
李成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7,182,共13页
明孙能传《剡溪漫笔》“采用诗题”条以及焦竑《焦氏笔乘》“诗用成语”条所拈出的唐诗“采用”《文选》诗题之现象,迄今未得到学界的系统检视。以文本比勘为中心,探考唐诗“采用”《文选》诗题之路径,可以发现:在唐人诗题层面,有承用/...
明孙能传《剡溪漫笔》“采用诗题”条以及焦竑《焦氏笔乘》“诗用成语”条所拈出的唐诗“采用”《文选》诗题之现象,迄今未得到学界的系统检视。以文本比勘为中心,探考唐诗“采用”《文选》诗题之路径,可以发现:在唐人诗题层面,有承用/扩充诗题、套用句式、“咀嚼为我语”等模式;在唐人诗句层面,有“采诗题”与“采语词”两重维度。唐诗一方面会将《文选》诗题整体入诗,同时援用诗题所涵摄的“典故情境”;另一方面则对《文选》诗题中的语词进行有选择性的摘用,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唐诗之所以能“直与冥会”般地“采用”《文选》诗题,一方面是基于人事、地理等要素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则基于唐人与汉魏六朝文学情境的印合。同时,这两条内在理路又共同依托于《文选》诗题自身的“诗性”规律。通过本论题之探讨,可以对唐集校注中的“题典”问题进行再反思:在唐集校注的过程中,不单要关注唐诗的“古典”与“今典”,也应对唐人制题所涉先唐“题典”有所考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文选》
“采用”
诗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皕宋楼捐进书目》考述——兼论陆心源守先阁的藏书开放
1
作者
吴雪菡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29,116,共6页
文摘
陆心源将守先阁的藏书向社会开放是近代图书馆史上的重要事件。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皕宋楼捐进书目》并非陆心源捐进国子监书籍的目录,而是守先阁的藏书目录,且编写时间较早,能够反映守先阁前期的藏书开放状态。将《皕宋楼捐进书目》与守先阁的后期目录对勘,可发现守先阁的藏书持续增补,体现出宣扬经世新学、保存传统典籍、关注日用民生的运营主旨,当是受到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陆氏守先阁无偿为社会提供读书借阅服务,且引进图书考虑读者需求、响应时代号召,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已具备公共图书馆的属性。
关键词
《皕宋楼捐进书目》
陆心源
守先阁
Keywords
Donation Catalogue of Bisonglou
LU Xinyuan
Shouxian Pavilion
分类号
G253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纸窗题诗的物质性背景与文学情境
2
作者
李成晴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101,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唐宋文集历代版本所见藏书题跋整理与研究”(23VJXG018)。
文摘
纸窗题诗是中国古代一个颇具华夏文化特色的诗歌题写传统。题诗于窗,其与题壁、壁帖近似的物质性背景,包括纸窗的题写即时性、观看便利性以及窗纸的可移动性;所独具的物质性背景则包括纸窗的光影特性、纸窗是沟通窗内与窗外的连接点等等。尤其重要的是,单扇窗的有限空间和多扇窗的叠加空间有机统一,单扇窗窗纸的尺幅限制了题窗诗的篇幅以短句、绝句为主,而多扇窗的叠加空间则催生了组诗的出现。回归古人“题诗于窗”的文学现场,可发现题窗诗的文学情境一方面表现在“偶然欲书”式的率性而为,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刻意为之”的经典化制作--或访人不遇而留题,或赋予题窗诗某种箴铭、教化之功能。从唐代开始,“题诗于窗”情境便在俗文学如小说、戏曲中迁移,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书写格套。
关键词
“题诗于窗”
纸窗
物质性
文学情境
Keywords
"inscribing poems on windows"
paper windows
materiality
literary context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例校”:唐宋诗题的体例形态与文本秩序
3
作者
李成晴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61,共10页
文摘
同唐诗文本一样,宋诗的小字题注副文本也很容易在传写、传刻的过程中羼入大字诗题中。通过一则苏轼诗题的斠理,可抽绎“题注诠解诗题地名例”,并可据此通例对北宋文集展开横切面式的“例校”。例校作为方法,是一种不校文字正误而校文本形态变貌的校书法。例校之所以能够在推理、证据上实现逻辑自洽,从本质上看主要是体例的规律性源于古籍对文本秩序的内在追求。
关键词
例校
诗题
苏轼
体例
文本秩序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诗“采用”《文选》诗题考
4
作者
李成晴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7,182,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唐宋文集历代版本所见藏书题跋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3VJXG018)。
文摘
明孙能传《剡溪漫笔》“采用诗题”条以及焦竑《焦氏笔乘》“诗用成语”条所拈出的唐诗“采用”《文选》诗题之现象,迄今未得到学界的系统检视。以文本比勘为中心,探考唐诗“采用”《文选》诗题之路径,可以发现:在唐人诗题层面,有承用/扩充诗题、套用句式、“咀嚼为我语”等模式;在唐人诗句层面,有“采诗题”与“采语词”两重维度。唐诗一方面会将《文选》诗题整体入诗,同时援用诗题所涵摄的“典故情境”;另一方面则对《文选》诗题中的语词进行有选择性的摘用,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唐诗之所以能“直与冥会”般地“采用”《文选》诗题,一方面是基于人事、地理等要素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则基于唐人与汉魏六朝文学情境的印合。同时,这两条内在理路又共同依托于《文选》诗题自身的“诗性”规律。通过本论题之探讨,可以对唐集校注中的“题典”问题进行再反思:在唐集校注的过程中,不单要关注唐诗的“古典”与“今典”,也应对唐人制题所涉先唐“题典”有所考求。
关键词
唐诗
《文选》
“采用”
诗题
Keywords
Tang poetry
Wenxuan
“utilization”
poem title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皕宋楼捐进书目》考述——兼论陆心源守先阁的藏书开放
吴雪菡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纸窗题诗的物质性背景与文学情境
李成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再论“例校”:唐宋诗题的体例形态与文本秩序
李成晴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唐诗“采用”《文选》诗题考
李成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