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王一帆 王凤云 +2 位作者 张佳琪 吕林 唐旭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0-164,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慢性和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菌群是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动态群落,介导黏膜稳态和生理。微生物组的失衡和对肠道细菌的异常免疫反应会破坏体内平衡,并与人类的炎症性...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慢性和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菌群是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动态群落,介导黏膜稳态和生理。微生物组的失衡和对肠道细菌的异常免疫反应会破坏体内平衡,并与人类的炎症性肠病和小鼠的结肠炎有关。目前,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并体现出多靶点、多机制、多途径等优势。系统阐述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以探讨新的可能机制,为该病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虚木郁”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同发病机制及证治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璇 李中玉 +3 位作者 马金鑫 陈婷 王凤云 唐旭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7,共4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二者虽在疾病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在临床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等方面有诸多类似之处。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及临证经验的总结,众多中医学者认为“土虚...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二者虽在疾病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在临床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等方面有诸多类似之处。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及临证经验的总结,众多中医学者认为“土虚木郁”是此二者疾病共同的发病机制,治疗时从肝脾论治往往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多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医“土虚木郁”与脑肠互动异常、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失衡等IBS-D和UC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该文基于中医“异病同治”理念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以“土虚木郁”为切入点,探讨IBS-D和UC共同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证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 土虚木郁 病因病机 健脾疏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述评 被引量:1
3
作者 卢梦雄 薛红 +1 位作者 张北华 唐旭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2-658,共7页
中医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在病证动物模型上颇有收获。本文对脾虚证动物模型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动物选择、造模方法、评价指标、消化系统病证结合模型进行总结和评论。模型动物多选用以大鼠为代表的小型啮齿类... 中医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在病证动物模型上颇有收获。本文对脾虚证动物模型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动物选择、造模方法、评价指标、消化系统病证结合模型进行总结和评论。模型动物多选用以大鼠为代表的小型啮齿类。目前,多基于病因病机造模,而较少使用化学药物与物理因素造模,复合因素造模法最常见。评价指标则分为中医证型指标、与“脾”功能和特性有关量化指标,以及方剂反证。功能性腹泻/消化不良为代表的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是目前研究的重心。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成绩斐然的同时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缺乏脾虚证模型行业标准和共识,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脾虚理论的现代阐释缺乏统一,学界亟需解决上述问题以促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脾虚证 动物模型 评价指标 病证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疏风解毒胶囊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莉 曲华 +1 位作者 吴汉涛 史大卓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61-64,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结合中医传统理论,专家认为新冠肺炎属于"疫病"范畴,其病机为疫疠之邪犯肺,正邪相争,临床证候以寒湿为主,兼夹热毒,久则虚实夹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结合中医传统理论,专家认为新冠肺炎属于"疫病"范畴,其病机为疫疠之邪犯肺,正邪相争,临床证候以寒湿为主,兼夹热毒,久则虚实夹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荐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被推荐用于新冠肺炎医学观察期乏力伴发热或临床治疗初期。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疏风解毒胶囊具有抗病毒、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该文主要从中医"疫病"理论、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刍议疏风解毒胶囊防治新冠肺炎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解毒胶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病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乳糖饮食叠加水平台法脾虚证模型研究与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卢梦雄 黄金科 +3 位作者 王一帆 薛红 王凤云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1期3033-3038,共6页
目的:在高乳糖饲喂加水平台法所致脾虚证模型基础上,叠加饥饱失常因素,完善模型,并观察检测模型各时间点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只SD大鼠分为7组,其中正常组12只,模型SD大鼠分为造模2周组、造... 目的:在高乳糖饲喂加水平台法所致脾虚证模型基础上,叠加饥饱失常因素,完善模型,并观察检测模型各时间点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只SD大鼠分为7组,其中正常组12只,模型SD大鼠分为造模2周组、造模3周组、造模4周组,每组6只,造模2周停造1周组、造模3周停造1周组、造模4周停造1周组,每组4只。监测大鼠一般体征、体质量、粪便含水量、抓力。取材后检测血清D-木糖、胃蛋白酶原、胃促生长素、三酰甘油(TG),肌肉腺苷三磷酸、糖原,血小板、红细胞与小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造模组体质量降低(P<0.05),造模3周组差值最大;抓力降低(P<0.05),造模2周组差值最大;粪便含水量增加(P<0.05),造模2周组差值最大;造模2周组血清D-木糖水平明显下降(P<0.001);造模3周停造1周组血清胃促生长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造模2周停造1周组和造模3周组血清TG水平增加(P<0.05);造模2周停造1周组肌肉糖原水平明显减少(P<0.05);造模3周组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P<0.001);各造模组红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1);各造模组均出现小肠生理结构破坏,造模3周组最显著。结论:增加饥饱失常因素的40%高乳糖饮食加水平台法可成功建立大鼠脾虚证模型,2周时“脾主运化”功能降低明显,3周时脾虚证体征和“脾主统血”功能降低明显,且停止造模后模型不能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乳糖 水平台 饮食失节 脾虚证 动物模型 成模时间 D-木糖 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的中药防治高脂血症及降低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吴茂兰 翁家俊 +5 位作者 崔粲 段诗如 杨佳成 邵峰 胡慧明 朱彦陈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42-2650,共9页
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发病诱因,其病因复杂,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中药拥有复杂而多元的成分,可实现多途径的调节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而肠道菌群丰富,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的相对丰度或调节其代谢物,在一定... 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发病诱因,其病因复杂,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中药拥有复杂而多元的成分,可实现多途径的调节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而肠道菌群丰富,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的相对丰度或调节其代谢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代谢,成为防治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研究方向。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高脂血症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为高脂血症及其危险因素的防治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肠道菌群 高脂血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