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参数贝叶斯模型和深度学习的古文分词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俞敬松 魏一 +1 位作者 张永伟 杨浩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古汉语文本中,汉字通常连续书写,词与词之间没有明显的分割标记,为现代人理解古文乃至文化传承带来许多障碍。自动分词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基础任务之一。主流的自动分词方法需要大量人工分词语料训练,费时费力,古文分词语料获取尤其困... 古汉语文本中,汉字通常连续书写,词与词之间没有明显的分割标记,为现代人理解古文乃至文化传承带来许多障碍。自动分词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基础任务之一。主流的自动分词方法需要大量人工分词语料训练,费时费力,古文分词语料获取尤其困难,限制了主流自动分词方法的应用。该文将非参数贝叶斯模型与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深度学习语言建模方法相结合,进行古文分词研究。在《左传》数据集上,该文提出的无监督多阶段迭代训练分词方法获得的F1值为93.28%;仅使用500句分词语料进行弱监督训练时,F1值可达95.55%,高于前人使用6/7语料(约36 000句)进行有监督训练的结果;使用相同规模训练语料时,该文方法获得的F1值为97.40%,为当前最优结果。此外,该文方法还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模型代码已开源发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分词 非参数贝叶斯模型 深度学习 无指导学习 弱指导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震解经方法论发微——以《与是仲明论学书》为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畅然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7-135,167-168,共9页
乾嘉考据学派的解经方法论以戴震《与是仲明论学书》为代表。借助哲学诠释学和现代语言学理论,可以揭示出《论学书》诠经纲领严密的结构和广阔的理论适应性。戴震清醒地意识到经书传达道这一逻辑预设,将经书作为平息争论的权威依据,故... 乾嘉考据学派的解经方法论以戴震《与是仲明论学书》为代表。借助哲学诠释学和现代语言学理论,可以揭示出《论学书》诠经纲领严密的结构和广阔的理论适应性。戴震清醒地意识到经书传达道这一逻辑预设,将经书作为平息争论的权威依据,故而采取专力于客观性解经的策略。戴震讲究以简驭繁(识断),更重视观点与材料的密合无间(精审);《论学书》的"由字以通其辞"是从抽象的字演绎到特定文本的语义解释,宋学家和古典诠释学一直错觉为归纳。《论学书》未对"由辞以通其道"作充分展开,但江永、戴震富有语用学意味的"以心相遇"说表明知人论世只是以意逆志的实施细则。《论学书》所述其师江永的"淹博"、"识断"、"精审"深具诠释学循环之精神实质;尽管戴震想通过"经典"来终止无休止的论争,却忘记自身已在动摇"字典"的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考据学 戴震 经学权威主义 诠释学循环 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言意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篇》残卷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意义
3
作者 闫翠科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70,共7页
作为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注释语料,《玉篇》残卷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有重要价值:残卷中有丰富的六朝新词和新义;许多词语于残卷首见或仅见;残卷引证为一些词语或词义的首见用例;残卷为部分词语提供首次训释,亦为实现词义反推提供便利。
关键词 《玉篇》残卷 注释语言 引证 词汇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三书理学史料来源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畅然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8,共11页
戴震的《孟子私淑录》《绪言》和《孟子字义疏证》对宋明理学做了彻底清算。考察其明确引用宋明理学家的言论系直接依据何种文献,可作为全面评价戴震对宋明理学之把握程度的参考。经考察,戴震写作《疏证》系列三书时大量依据了明《性理... 戴震的《孟子私淑录》《绪言》和《孟子字义疏证》对宋明理学做了彻底清算。考察其明确引用宋明理学家的言论系直接依据何种文献,可作为全面评价戴震对宋明理学之把握程度的参考。经考察,戴震写作《疏证》系列三书时大量依据了明《性理大全》,此外也使用了《近思录》和《西山读书记》;具体到《近思录》,戴震很可能用的是宋叶采注而非其师江永注;至于有关陆王的材料,则多出自明陈建《学蔀通辨》。尽管使用二手资料并不影响戴震哲学的历史地位,但对其评骘宋学特别是陆王心学的学术严肃性必然会打折扣,所以戴震在写作《疏证》时已有意掩盖其使用二手资料的痕迹。《性理大全》除了给戴震提供论辩的资料外,在立目、编排上或许也对《疏证》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字义疏证》 宋明理学 史源学 《性理大全》 《学蔀通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宝应刘氏家学历久传承原因述论——从家风、家教及姻娅说起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晓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宝应刘氏培育出多位学者,家门著述颇丰,终清一代学术传衍不辍,这与刘氏谨严的家风、良好的家教、稳定的姻娅圈密不可分。刘氏尊奉祖训、谨身节用的家风,有助于族人中形成励志向学、敦品立行的氛围;家塾的授业与长辈的指导,有利于子孙文... 宝应刘氏培育出多位学者,家门著述颇丰,终清一代学术传衍不辍,这与刘氏谨严的家风、良好的家教、稳定的姻娅圈密不可分。刘氏尊奉祖训、谨身节用的家风,有助于族人中形成励志向学、敦品立行的氛围;家塾的授业与长辈的指导,有利于子孙文化的普及与学问的精深;稳定的姻娅交往圈,将文化家族中的女性带入刘家,便于羽翼家族教育,辅助家学传承。此外不断适应学风的治学特点,使刘氏家学得以保持旺盛的学术生命力。对宝应刘氏家学传承问题的归因,进一步丰富了家族史与学术史研究,特别是对清代学术转型课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应刘氏家学 传承原因 家风 家教 姻娅 顺应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元弼与黄以周学术异同考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科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105,共9页
曹元弼曾在南菁书院问学于黄以周,受黄氏父子以经为本、实事求是及汉宋兼采的治学方法影响,但又受其自身既有的宗汉宗郑思想,以及来自于前辈、家族、乡邦、时贤和晚清经世思想的影响,与黄氏父子之学又有很大不同。因而,曹元弼在以经为本... 曹元弼曾在南菁书院问学于黄以周,受黄氏父子以经为本、实事求是及汉宋兼采的治学方法影响,但又受其自身既有的宗汉宗郑思想,以及来自于前辈、家族、乡邦、时贤和晚清经世思想的影响,与黄氏父子之学又有很大不同。因而,曹元弼在以经为本,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之下,证成了坚守汉儒,尤其是郑玄家法的合理性。因此,曹氏的汉宋兼采,在学术上是以郑玄家法为核心的汉宋兼采,同时,在经世思想的影响下,还从经世致用的角度论述汉宋兼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以周 曹元弼 宗郑 汉宋兼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