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度(Mental health literacy,MHL),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MHL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精神卫生防治医务人员(简称非精防)197名,工作年限(14.1±10.2)年。社区精神卫生...目的:调查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度(Mental health literacy,MHL),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MHL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精神卫生防治医务人员(简称非精防)197名,工作年限(14.1±10.2)年。社区精神卫生防治医务人员(简称精防)131名,从事精防工作年限(6.5±6.4)年。采用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和自编案例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两组精神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都>80%(87.6%,91.6%),第2(75.6%,88.6%)、6(74.1%,62.6%)、19(36.5%,65.6%)、20(74.1%,86.2%)条目有正确率<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案例调查表中,非精防医务人员疾病识别处理能力平均正确率低于精防医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6%vs.75.9%,P<0.001),两组均是抑郁症正确率最低,总体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工作年限与识别处理能力是负关联(OR=0.97,P<0.05),女性识别处理能力更强(OR=2.02,P<0.05),精防医务人员识别处理能力更强(OR=7.79,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社区医务人员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是部分知识点需要加强。社区医务人员对于常见精神疾病的识别处理能力需提高。展开更多
2006—2014年夏季,使用PANs在线监测仪对北京大气中PANs浓度进行监测,期间NOx浓度以每年1.7 n L/L(约4%/a)的速率下降,PAN浓度以每年0.03 n L/L(约3%/a)的速率下降,O3浓度却以每年1.5 n L/L(约4%/a)的速率上升,表明这些年采取的NOx治理...2006—2014年夏季,使用PANs在线监测仪对北京大气中PANs浓度进行监测,期间NOx浓度以每年1.7 n L/L(约4%/a)的速率下降,PAN浓度以每年0.03 n L/L(约3%/a)的速率下降,O3浓度却以每年1.5 n L/L(约4%/a)的速率上升,表明这些年采取的NOx治理措施对控制PAN浓度有效,治理O3需要在控制NOx的同时加强对VOCs排放的控制。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酒精摄入与外伤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年龄≥18岁,受伤时间至急诊时在6h以内,且为首次治疗的患者493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统一提供的操作手册对患者的外伤类型、是否故意伤害、外伤...目的:探究酒精摄入与外伤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年龄≥18岁,受伤时间至急诊时在6h以内,且为首次治疗的患者493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统一提供的操作手册对患者的外伤类型、是否故意伤害、外伤前是否醉酒、外伤前饮酒量、饮酒后距离外伤的时间、过去一年饮酒情况等内容进行调查,采用现状调查及病例交叉分析方法,研究饮酒与外伤之间的关系。结果:受伤前6h饮酒者的外伤风险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1.75,95%CI:1.06~2.87);受伤前6h饮酒大于9个标准杯者的外伤风险远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13.0,95%CI:3.90~43.0),受伤前6h饮酒者遭受故意伤害风险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7.50,95%CI:1.94~28.0);与遭受非故意伤害者相比,遭受故意伤害者特征为男性、学历偏低、醉酒、酒精测试阳性者居多,并且故意伤害多发生于饮酒后1h之内。与遭受非故意伤害者相比,遭受故意伤害者在过去一年中的饮酒频率较高。结论:饮酒会增加外伤发生及遭受故意伤害的风险,需要控制不良饮酒行为,减少外伤风险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度(Mental health literacy,MHL),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MHL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精神卫生防治医务人员(简称非精防)197名,工作年限(14.1±10.2)年。社区精神卫生防治医务人员(简称精防)131名,从事精防工作年限(6.5±6.4)年。采用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和自编案例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两组精神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都>80%(87.6%,91.6%),第2(75.6%,88.6%)、6(74.1%,62.6%)、19(36.5%,65.6%)、20(74.1%,86.2%)条目有正确率<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案例调查表中,非精防医务人员疾病识别处理能力平均正确率低于精防医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6%vs.75.9%,P<0.001),两组均是抑郁症正确率最低,总体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工作年限与识别处理能力是负关联(OR=0.97,P<0.05),女性识别处理能力更强(OR=2.02,P<0.05),精防医务人员识别处理能力更强(OR=7.79,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社区医务人员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是部分知识点需要加强。社区医务人员对于常见精神疾病的识别处理能力需提高。
文摘2006—2014年夏季,使用PANs在线监测仪对北京大气中PANs浓度进行监测,期间NOx浓度以每年1.7 n L/L(约4%/a)的速率下降,PAN浓度以每年0.03 n L/L(约3%/a)的速率下降,O3浓度却以每年1.5 n L/L(约4%/a)的速率上升,表明这些年采取的NOx治理措施对控制PAN浓度有效,治理O3需要在控制NOx的同时加强对VOCs排放的控制。
文摘目的:探究酒精摄入与外伤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年龄≥18岁,受伤时间至急诊时在6h以内,且为首次治疗的患者493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统一提供的操作手册对患者的外伤类型、是否故意伤害、外伤前是否醉酒、外伤前饮酒量、饮酒后距离外伤的时间、过去一年饮酒情况等内容进行调查,采用现状调查及病例交叉分析方法,研究饮酒与外伤之间的关系。结果:受伤前6h饮酒者的外伤风险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1.75,95%CI:1.06~2.87);受伤前6h饮酒大于9个标准杯者的外伤风险远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13.0,95%CI:3.90~43.0),受伤前6h饮酒者遭受故意伤害风险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7.50,95%CI:1.94~28.0);与遭受非故意伤害者相比,遭受故意伤害者特征为男性、学历偏低、醉酒、酒精测试阳性者居多,并且故意伤害多发生于饮酒后1h之内。与遭受非故意伤害者相比,遭受故意伤害者在过去一年中的饮酒频率较高。结论:饮酒会增加外伤发生及遭受故意伤害的风险,需要控制不良饮酒行为,减少外伤风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