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FM网络下的深圳市城市用地功能识别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吴佳楠 储君 +1 位作者 孙裔煜 晁恒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4-672,共9页
基于88814条POI数据,并借助自组织映射网络(SOFM网络),对深圳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进行分析和识别,并与中国基本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制图(EULUC-China)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1)深圳市城市街区尺度呈现功能混合的特征,主要分为第二产业和... 基于88814条POI数据,并借助自组织映射网络(SOFM网络),对深圳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进行分析和识别,并与中国基本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制图(EULUC-China)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1)深圳市城市街区尺度呈现功能混合的特征,主要分为第二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交通设施主导、居住+第二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商业服务业设施混合、居住+公共管理和服务混合以及商业+公共管理和服务混合5类空间用地。2)基于SOFM网络的用地功能识别模型,结果更为细致,混合功能用地的分类更能突出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趣点(POI) 自组织映射网络(SOFM)网络 土地利用 功能识别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中村对深圳市职住空间融合的影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仝德 高静 龚咏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1-1101,共11页
以深圳为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居民通勤距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空间滞后模型,以交通分析小区(TAZ)为分析单元,从中观层面分析城中村对居民通勤距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城中村的存在有利于促进大城市职住空间融合,这与城中村规模... 以深圳为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居民通勤距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空间滞后模型,以交通分析小区(TAZ)为分析单元,从中观层面分析城中村对居民通勤距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城中村的存在有利于促进大城市职住空间融合,这与城中村规模大、分布散和租期灵活等因素有关;土地利用混合度高、建成环境多样和可达性高等建成环境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小区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居住地社会经济环境好会提升居民平均通勤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融合 城中村 建成环境 手机信令数据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租房公共设施空间可达性研究——以深圳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龚岳 禤铃沂 +1 位作者 孙珊 林俊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3-1121,共9页
以深圳市为例,研究公租房周边公共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及影响因素。首先,采用核密度分析2012—2017年深圳公租房的空间布局特征,发现总体上呈现“南山前海–深圳北周边”双核集聚的特征;然后,基于ArcGIS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 以深圳市为例,研究公租房周边公共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及影响因素。首先,采用核密度分析2012—2017年深圳公租房的空间布局特征,发现总体上呈现“南山前海–深圳北周边”双核集聚的特征;然后,基于ArcGIS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将深圳各区公租房公共设施的综合可达性分为3个梯队。最后,指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设方式和设施数量均会影响公租房公共设施的可达性,使用混合OLS和固定效应模型,发现在3种主要建设方式中,城市更新配建方式对提高公租房的公共设施可达性影响显著,集中新建和地铁上盖建设方式影响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租房 公共设施 空间可达性 建设方式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委托代理博弈的深圳城中村空间形态差异化现象解释
4
作者 刘青 张惠璇 +1 位作者 黎斌 刘惠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42,共6页
文章通过引入委托代理博弈理论,构建“政府-村集体代理人-村民”在空间初始划定和违建管控过程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博弈模型,选取深圳福田区城中村为研究区,重点分析空间秩序较好的水围村、田面村及福田村等3个案例村,探究村集体代理人对... 文章通过引入委托代理博弈理论,构建“政府-村集体代理人-村民”在空间初始划定和违建管控过程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博弈模型,选取深圳福田区城中村为研究区,重点分析空间秩序较好的水围村、田面村及福田村等3个案例村,探究村集体代理人对委托代理博弈过程及结果的影响,重点揭示为何在整体负面的空间形态下可以自发出现良好的符合规划的空间类型,从而为将城中村纳入规划管理和相应的城市更新空间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代理博弈 城中村 空间形态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中国虚拟水流动空间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杜依杭 王钧 +2 位作者 鲁顺子 李婧贤 蔡爱玲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1151,共11页
为了解决日益增涨的水资源需求导致的缺水问题,从投入产出视角进行合理的虚拟水调动已成为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的新途径。基于1997年与201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以及水资源公报数据,构建虚拟水多区域投入产出计算模型,并细化用水产业,计算... 为了解决日益增涨的水资源需求导致的缺水问题,从投入产出视角进行合理的虚拟水调动已成为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的新途径。基于1997年与201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以及水资源公报数据,构建虚拟水多区域投入产出计算模型,并细化用水产业,计算得出区域间虚拟水相互交换关系与转移量。同时,将区域虚拟水空间流动量与区域间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特征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虚拟水主要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输送,且区域间人口迁移特征与虚拟水空间转移特征的关联性很强。人口流动带动消费品转移,进而引起虚拟水流动,产业空间转移通过生产要素的空间转移与聚集,持续影响虚拟水的流动量和流动方向。因此,基于中国城市化特征,未来区域发展应考虑结合实体水调动以及虚拟水流动与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的关联关系,保证经济活动密集区域的水资源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空间流动 投入产出分析 人口迁移 产业转移 中国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市群的珠三角近郊型小城镇空间优化策略--以中山市沙溪镇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晁恒 邹小龙 李贵才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9期56-63,共8页
文章分析了珠三角近郊型小城镇的空间特征和转型发展的区域背景,并结合"流空间"理论等新区域观,提出了面向城市群的小城镇空间发展理念,即"网络城市"的区域整体观、"社会容器"的人本主义观、"宜居宜... 文章分析了珠三角近郊型小城镇的空间特征和转型发展的区域背景,并结合"流空间"理论等新区域观,提出了面向城市群的小城镇空间发展理念,即"网络城市"的区域整体观、"社会容器"的人本主义观、"宜居宜业"的双重城市观。基于此,文章以中山市沙溪镇为例,从空间格局、空间要素和重点分区等方面提出了空间优化策略。具体包括:区域格局要组团统筹,融入区域,提升能级;城镇格局要优化布局,促进空间融合;公共设施要集中布局,全面覆盖,提升等级;交通设施要强化内外联系,提高通达度;建成环境要提升品质,塑造景观风貌;旧厂和旧村要分类指导,建设现代社区;大型项目要打造专业化组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空间优化 城市群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创新型产业空间政策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侯衡 邓敬宏 +2 位作者 张喆 沈晖 晁恒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7,共7页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政策定量分析是公共治理领域的新兴研究范式,是对政策文本内容与外部结构要素的量化分析。文章基于Rothwell和Zegveld提出的政策工具理论,构建了政策工具分析框架,对深圳市创新型产业空间政策进行整体梳理与量化分析。...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政策定量分析是公共治理领域的新兴研究范式,是对政策文本内容与外部结构要素的量化分析。文章基于Rothwell和Zegveld提出的政策工具理论,构建了政策工具分析框架,对深圳市创新型产业空间政策进行整体梳理与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深圳市创新型产业空间政策呈现出以供给型政策工具为重的强效供给特征,而对于环境型、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不足。未来,深圳市应调整优化创新型产业空间政策结构,平衡供给型政策工具的组合搭配,提高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率,增强环境型政策工具的辐射面,以此推动创新型产业空间的健康发展与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产业空间 政策工具 内容分析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创新型产业空间治理的转型与创新 被引量:8
8
作者 侯衡 王凡 +1 位作者 沈晖 晁恒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45-52,共8页
空间是创新型产业发展的基础载体与关键要素,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型产业空间治理转型是协调多元利益主体和多维政策目标,实现创新城市建设的基础。文章从治理角度剖析了我国首个创新型城市—深圳的创新型产业空间的发展与... 空间是创新型产业发展的基础载体与关键要素,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型产业空间治理转型是协调多元利益主体和多维政策目标,实现创新城市建设的基础。文章从治理角度剖析了我国首个创新型城市—深圳的创新型产业空间的发展与转型,其治理经历了以政府为主导到调动市场积极性,再到建立多元主体协作共治的模式转变。深圳实践表明,政府在创新型产业空间治理中应发挥整体统筹与引导作用,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特征,采取灵活的治理方式,在调动多元主体积极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寻租。对于创新型产业空间,应建立起以服务型政府为基础的多元主体空间治理模式,即通过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体制、可持续的供给路径,促进创新型产业空间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产业空间 治理 转型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下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傅帅雄 吴磊 韩一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5-142,共8页
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其中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是其症结所在。而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摊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又是解决问题的瓶颈所在,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输入地政府... 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其中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是其症结所在。而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摊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又是解决问题的瓶颈所在,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输入地政府与输出地政府、用工企业与农民工个人在分担成本上责任与能力不匹配。本文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成本分摊机制出发,提出优化成本分担机制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成本分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网络化下云南省区域旅游交通格局及客源市场演变 被引量:12
10
作者 潘雯 鞠爽 +1 位作者 刘青 李贵才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41-2149,共9页
以云南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为例,采用基于分层栅格数据的成本距离测算法计算旅途时间,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泰尔系数、日常可达性,探究无高铁、现状高铁、规划高铁下旅游交通格局及客源市场演变。结果表明:①高铁网络显著提升旅游可... 以云南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为例,采用基于分层栅格数据的成本距离测算法计算旅途时间,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泰尔系数、日常可达性,探究无高铁、现状高铁、规划高铁下旅游交通格局及客源市场演变。结果表明:①高铁网络显著提升旅游可达性,圈层状可达性空间格局出现破碎化,形成滇中地区、大理–丽江、昭通旅游交通优势地区。②高铁加剧旅游景点可达性的不均衡,规划高铁时期有所缓和。可达性总体差异主要源于旅游发展区间与州市内,滇西北旅游发展区的州市间差距明显高于其他发展区。③旅游客源市场发生重构,5~8 h和8~12 h等时圈客源地是省域客源市场主体,对应70%以上中长途潜在游客。高铁网络引发的可达性优化强化知名旅游州市的吸引力,但对旅游品位弱势的州市挖掘中远程市场的作用相对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网络 旅游景点可达性 区域旅游交通差异 旅游客源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样化联系空间与集群发展:基于“中观轨迹”的演化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磊 张可云 李贵才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81,共11页
基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探讨集群的本质、空间内涵及其知识驱动的共同演化。从本质上看,集群是基于联系与结构的"知识共同体";集群空间则是包括"多样化"和"联系"的多样化联系空间,其实质是集群获取外部知... 基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探讨集群的本质、空间内涵及其知识驱动的共同演化。从本质上看,集群是基于联系与结构的"知识共同体";集群空间则是包括"多样化"和"联系"的多样化联系空间,其实质是集群获取外部知识的源泉。而基于"中观轨迹"的集群发展,是包括创新、选择和反馈以及空间过程与机制的新奇创生与知识生成的过程,表现为中观层面的起源、采用和保留三个阶段,也即知识是在集群网络结构与多样化联系空间的相互作用中被创造、选择、采用并且被保留下来,从而成为集群的共同知识和组织惯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共同体 多样化联系空间 中观轨迹 知识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休移民的迁移动机与迁移满意度关系研究——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再解释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思敏 梁增贤 +1 位作者 吴磊 李贵才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112,共14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退休移民现象已渐成规模,并将进一步加速增长,对迁入地产生重大影响。退休移民迁移动机与迁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但已有研究主要分别关注推力、拉力动机对满意度的影响,忽视了动机因素的多层嵌套关系。...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退休移民现象已渐成规模,并将进一步加速增长,对迁入地产生重大影响。退休移民迁移动机与迁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但已有研究主要分别关注推力、拉力动机对满意度的影响,忽视了动机因素的多层嵌套关系。以珠海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实证检验迁移动机测量量表的基础上,构建包含个体层推力动机与社区群体层拉力动机的多层线性模型,探究迁移动机对迁移满意度的跨层次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珠海市退休移民以年龄偏低、身体状态较好、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的老年人为主,主要来自周边省市及东北、西北地区;他们的迁移动机具有多样性,主要受过往外地经历的推动以及目的地环境的吸引;不同社区的退休移民在迁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的组间方差,推力和拉力动机均显著影响迁移满意度且存在跨层次的交互效应。研究结论丰富了退休移民的实证研究,有助于为迁入地的管理和营销提供有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休移民 迁移动机 迁移满意度 多层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识别、分类及制图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婧贤 王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393-6403,共11页
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识别、分类与制图是合理利用海岸带自然资源,协调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矛盾的重要基础。现有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方法在海岸带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的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 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识别、分类与制图是合理利用海岸带自然资源,协调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矛盾的重要基础。现有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方法在海岸带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的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对该区域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识别、分类,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地图大数据与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制图。共识别出35种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并对其中的31种服务进行制图。结果表明,建立的这套方法能较为系统地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具体而言,该区域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在城市中心区较为集中,而调节服务多分布于城市周边。对识别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综合叠加分析,可将研究区分为文化服务主体区、供给服务主体区、调节服务主体区。建立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识别、分类体系和制图方法可操作性强,能为我国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育、修复和重建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 识别 分类 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新区零售商业空间演变特征及影响机理--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圣义 晁恒 李贵才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3-974,共12页
基于2010和2019年重庆两江新区零售商业类POI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质性研究法,探讨国家级新区零售商业空间演变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两江新区零售网点呈“多点式”增长和“圈层式”扩散,总体... 基于2010和2019年重庆两江新区零售商业类POI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质性研究法,探讨国家级新区零售商业空间演变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两江新区零售网点呈“多点式”增长和“圈层式”扩散,总体上表现为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的空间分布模式;2)综合零售、食品类等零售网点的分布受空间区位的影响较小,呈现“大分散、大集聚”的演变特征;商场类、纺织服装类、文体类、医药类和家电类等零售网点偏好成熟商圈布局,呈现“小分散、大集聚”的演变特征;汽车类、家具类等零售网点在外围组团扩张显著,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演变特征;3)国家战略下的机会窗口开启、外部需求与规模效应的驱动、业态演进的路径依赖性与历史偶然性、行业内在的区位选择偏好以及“企业型政府”建构的制度厚实等因素交互作用,影响着零售商业的空间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售商业 空间演变 影响机理 两江新区 国家级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家节点战略的国家级新区空间规划编制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晁恒 李贵才 王砾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0-56,共7页
文章以国家级新区为例,基于尺度选择、国家节点战略和空间规划的辩证关系,探讨空间规划对于国家节点战略地区发展的作用机理和编制技术路径。研究认为,空间规划编制是国家级新区政策转化和实施过程的关键环节,在治理模式优化、空间发展... 文章以国家级新区为例,基于尺度选择、国家节点战略和空间规划的辩证关系,探讨空间规划对于国家节点战略地区发展的作用机理和编制技术路径。研究认为,空间规划编制是国家级新区政策转化和实施过程的关键环节,在治理模式优化、空间发展引导和综合实施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以城市规划编制为主导的政策转化和实施引导模式已出现一定程度的权责失衡,应整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技术方法,开展综合性空间规划。文章最后从任务要求、工作流程、规划内容、编制模式和审批实施等方面建构了国家级新区空间规划编制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选择 国家节点战略 空间规划 国家级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土地利用结构预测模型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砾 李贵才 晁恒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2-80,共9页
研究目的:将超循环理论引入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研究,构建一个新的用于土地利用结构预测的数值模型。研究方法:类比法,超循环模型,马尔科夫模型,数值拟合。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系统是典型的达尔文系统,符合超循环模型描述的演化机制;(2)... 研究目的:将超循环理论引入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研究,构建一个新的用于土地利用结构预测的数值模型。研究方法:类比法,超循环模型,马尔科夫模型,数值拟合。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系统是典型的达尔文系统,符合超循环模型描述的演化机制;(2)马尔科夫模型是超循环模型的特例,其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概率矩阵方法可计算部分超循环模型参数;(3)深圳市的实证表明,在大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预测中超循环模型比马尔科夫模型更加贴近现实,参数ϕ值的可变性使得超循环模型更能表示外生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超循环模型是一个具有可行性和较强灵活性的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未来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理论 土地利用结构 超循环理论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村镇系统生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谕 廖辉 +2 位作者 杨保清 晁恒 李贵才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139,共6页
村镇系统是城乡综合体要素聚集与空间融合的重要载体。基于多维研究视角,引入生命力概念模型,构建村镇系统生命力评价体系,采用2008—2019年广东省20个城市村镇系统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属性双聚类模型和ESDA方法剖析村镇系统生命力... 村镇系统是城乡综合体要素聚集与空间融合的重要载体。基于多维研究视角,引入生命力概念模型,构建村镇系统生命力评价体系,采用2008—2019年广东省20个城市村镇系统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属性双聚类模型和ESDA方法剖析村镇系统生命力时空格局、区域类型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广东省村镇系统生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可划分为珠三角综合驱动成熟区、滨海功能拓展发育区、北部生态约束衰弱区和中部核心辐射稳健区四大区域。地形、交通、经济与政策、城市与人口、生态规制等对村镇系统生命力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市场与产业是影响村镇系统社会经济要素的核心,交通便捷程度尤其是高铁等快速交通网正深刻变革着村镇系统的空间格局,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驱动力正在左右着村镇系统空间演化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系统 生命力评价 影响因素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