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大兴区2004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被引量:8
1
作者 肖秋霞 郑志华 吴宝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4期1216-1218,共3页
目的掌握本地区精神障碍流行学特征及发病规律,寻找治疗措施和康复模式。方法对辖区在册人口≥15岁及居住在本地区1年以上的外来人口进行调查。由精神科医生组成的调查人员6人分成2组。采用统一量表,以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第十版(ICD-10)... 目的掌握本地区精神障碍流行学特征及发病规律,寻找治疗措施和康复模式。方法对辖区在册人口≥15岁及居住在本地区1年以上的外来人口进行调查。由精神科医生组成的调查人员6人分成2组。采用统一量表,以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第十版(ICD-10)为诊断依据。结果489275人中,≥15岁人口重性精神障碍患病率为8.14‰,≥60岁人口重性精神障碍为17.03‰。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最高。总患病率中情感性、器质性精神障碍高于1994年,酒精性精神障碍与药物依赖低于1994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现患病率中情感性、器质性和其他精神障碍高于1994年,精神分裂症、酒精性精神障碍与药物依赖低于1994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精神障碍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老年人精神卫生问题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兴区学龄儿童抽动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永翼 郑毅 +2 位作者 韩书文 崔永华 杨喆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0,58,共5页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致病的危险因素,探索早期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大兴区41597名小学生和20239名初中生中抽取4020名学生进行TD的横断面调查。采用自编抽动障碍初筛问卷和一般情况调查表...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致病的危险因素,探索早期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大兴区41597名小学生和20239名初中生中抽取4020名学生进行TD的横断面调查。采用自编抽动障碍初筛问卷和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学生临床资料,对筛查阳性者及老师或同学报告有类似症状者进行面谈和临床评估,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中TD标准进行诊断和分类,最终查出TD患儿(病例组)86例。抽取与病例组年龄、性别和年级相匹配的TD阴性者86例为对照组。通过电话访谈来确定家族中的TD可疑病例,然后对可疑病例进行面访以排除或确诊TD。采用自编定式病历表调查与抽动症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抽动症家族史(7.0%)、剖腹产史(如86例TD患者中,剖腹产出生者31例,占36.0%)、碳酸饮料(10.5%)、肥胖(14.0%)和病前心理应激是TD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抽动症家族史、分娩方式、居住环境、碳酸饮料、亲子关系紧张、兴趣爱好少、学习成绩差、自理能力差均与TD有关(P均<0.05)。结论:儿童抽动障碍起病可能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早期干预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学龄儿童 相关因素 多因素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类型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于迎 庄红艳 +3 位作者 尹冬青 杜渐 杨静 贾竑晓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依据TESS评...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依据TESS评分,将住院治疗过程中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较重的11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等效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轻的114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不同体质总体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P<0.05);血瘀质、气郁质在研究组中的分布比率明显多于对照组(χ2=4.56、4.24,P<0.05);血瘀质、气郁质与TESS总分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25、0.29,P<0.01);血瘀质与TESS心血管系统分量表得分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31,P<0.01);气郁质与TESS自主神经系统分量表得分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214,P<0.05)。结论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中,血瘀质、气郁质两种体质的人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血瘀质的人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气郁质的人更容易出现自主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中医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乡两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调查 被引量:34
4
作者 禚传君 黄悦勤 +10 位作者 刘肇瑞 王瑛 刘棉 李淑然 李硕 李玉敏 肖存利 郑志华 邵钧 肖秋霞 PRINCE Martin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54-760,共7页
目的:调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及其人群特别是城乡人群之间的分布特点,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社会人口学及生物学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004年基线研究资料,对北京西城区和大兴区两个社区1859名≥65岁认知正常老人进行5年后再... 目的:调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及其人群特别是城乡人群之间的分布特点,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社会人口学及生物学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004年基线研究资料,对北京西城区和大兴区两个社区1859名≥65岁认知正常老人进行5年后再次调查;通过10/66国际痴呆研究项目组(简称10/66项目组)的全套神经心理学问卷(包括老年精神状况量表及计算机诊断系统,认知测验系统、知情人问卷及社会人口学背景问卷和危险因素问卷等)调查获得资料,运用10/66项目组广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标准诊断程序对随访对象进行诊断,描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5年累积发病率,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社会人口学特点及生物学危险因素。采用5年累积发病率及年平均发病率的计算方法计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方法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93名老人确诊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新发病例,5年累积发病率为10.38%[95%可信区间(95%CI):9.00%~11.82%],平均年发病率2.17%(95%CI:1.76%~2.30%)。高龄(大于90岁)、居住在农村、脑卒中史、糖尿病史以及肥胖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危险比值(HR)分别为4.66(95%CI:1.41~15.48);2.54(95%CI:1.72~3.75);3.04(95%CI:1.63~5.68);2.00(95%CI:1.14~3.50)和4.97(95%CI:3.53~7.01)],而有配偶以及较多的体育锻炼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HR分别为0.55(95%CI:0.40~0.76)和0.34(95%CI:0.14~0.84)]。结论:北京市城乡两社区≥65岁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5年累积发病率为10.38%,年平均发病率为2.17%,与国内外多数研究接近。高龄、居住在农村、脑卒中、糖尿病及肥胖是发病的危险因素;针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发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痴呆筛查知情人问卷在北京部分社区老年人中的试测 被引量:6
5
作者 闫芳 黄悦勤 +6 位作者 巩嘉凯 李玉敏 李硕 邵钧 肖秋霞 刘棉 李淑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5-378,410,共5页
目的在社区老年人群中测试社区痴呆筛查(CSID)知情人问卷,评估其作为识别痴呆方法的实用性及相关因素,并调查研究人群中可疑痴呆的检出率。方法以“10/66”项目所调查的北京城乡2267名65岁及其以上老人为测试对象,“10/66”计算机诊断... 目的在社区老年人群中测试社区痴呆筛查(CSID)知情人问卷,评估其作为识别痴呆方法的实用性及相关因素,并调查研究人群中可疑痴呆的检出率。方法以“10/66”项目所调查的北京城乡2267名65岁及其以上老人为测试对象,“10/66”计算机诊断系统和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计算CSID知情人问卷做为试测工具的效度。结果CSID知情人问卷总分的分半信度为0.85,两因子间Cronbachα系数>0.8;以6分为分界值,其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93.2%,人群中可疑痴呆的检出率为9.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配偶(OR=1.770,P=0.042)和居住在城市的知情人(OR=2.039,P=0.018)提供的信息与阳性痴呆诊断相关。结论CSID知情人问卷作为痴呆筛查工具经在社区老人中应用效度良好,配偶提供的信息能准确反映老人认知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效度 社区痴呆筛查工具 知情人问卷 知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群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前脉冲抑制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范玉 杨宁波 +2 位作者 田晴 朱秀强 王传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8-185,共8页
目的本研究以健康人群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索两者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0名健康成人(健康组)和75名精神分裂症病人(病人组)进行了PPI测试和认知测试。认知测试采用重复神经心理测... 目的本研究以健康人群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索两者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0名健康成人(健康组)和75名精神分裂症病人(病人组)进行了PPI测试和认知测试。认知测试采用重复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和Stroop色词测验,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病人精神症状。结果 1)与健康组相比,病人组PPI抑制率降低(9.4%±29.3%vs 31.7%±26.2%,P<0.001);病人组RBANS总分及其5因子分数、Stroop颜色和词语干扰时间[(370.0±48.5),(55.5±15.5),(79.7±15.8),(77.9±12.3),(91.8±12.2),(65.3±18.3),(7.6±6.9)s,(24.5±12.9)s]与健康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健康人群PPI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健康组性别(P<0.05)、吸烟量(r=0.29,P<0.05)、RBANS总分(r=0.30,P<0.05)、注意因子得分(r=0.29,P<0.05)对PPI抑制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岭回归分析显示,健康组岭参数k=2.95模型稳定,R^2=0.33,PPI抑制率受到性别、吸烟量、RBANS总分、注意因子分的影响(P<0.05)。3)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PPI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组吸烟量(r=0.23,P<0.05)、复发次数(>3次vs≤3次,P<0.05)对PPI抑制率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岭回归分析显示,病人组岭参数k=2.58模型稳定,R^2=0.26,PPI抑制率受到性别、吸烟量和复发次数的影响(P<0.05)。结论 PPI抑制率是反映感觉门控功能的指标,健康人群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PPI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女性、吸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感觉门控的保护性因素,而发病次数过多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感觉门控功能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前脉冲抑制 认知功能 岭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彦恒治疗精神障碍的经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庞铁良 袁海宁 王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4期897-899,共3页
北京市名老中医专家王彦恒老师勤求古训,立足中医理论,博采众长,勤于临诊,经验甚丰,善辨证论治精神障碍类疾病。王师倡导"脑主神明"学说;注重四诊合参,整体分析;主张从脑神立论,审察并谨守病机;善用菊参汤,清畅脑神;注重辨证... 北京市名老中医专家王彦恒老师勤求古训,立足中医理论,博采众长,勤于临诊,经验甚丰,善辨证论治精神障碍类疾病。王师倡导"脑主神明"学说;注重四诊合参,整体分析;主张从脑神立论,审察并谨守病机;善用菊参汤,清畅脑神;注重辨证论治,结合菊参汤,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彦恒 精神障碍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 被引量:49
8
作者 宗宝玉 熊红芳 李占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选取63名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门诊及住院患者,选取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非...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选取63名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门诊及住院患者,选取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非理性信念量表(IB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进行评定,病例组治疗6周后复评一次。结果:病例组治疗前IBS各分量表得分和SCSQ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得分降低(均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01);病例组治疗前SCSQ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得分增加(P<0.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GDS<10的患者非理性信念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积极应对方式低于对照组(P<0.001),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前GDS得分与IBS中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得分呈正相关(P<0.001),与SCSQ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非理性信念及不良应对方式,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康复,减少抑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非理性信念 应对方式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