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经济作物产业植保现状及对策
1
作者 王品舒 董杰 +4 位作者 张金良 杨武群 马海凤 岳瑾 袁志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9期122-123,共2页
为摸清北京地区经济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情况,通过调研,结合各区实际情况,介绍了目前北京地区经济作物产业的植保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植保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和推... 为摸清北京地区经济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情况,通过调研,结合各区实际情况,介绍了目前北京地区经济作物产业的植保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植保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作物 植保 现状 问题 对策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兴红 乔广行 +2 位作者 黄金宝 林雪 刘建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1-143,共3页
为了检测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指导生产上科学用药,从北京12个区、县采集番茄灰霉病样150份,分离纯化获得109个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pyrimethanil... 为了检测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指导生产上科学用药,从北京12个区、县采集番茄灰霉病样150份,分离纯化获得109个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pyrimethanil)的抗药性。所测菌株中嘧霉胺抗性菌株出现的比例高达82.57%,且以高抗菌株为主,占78.89%,抗性水平最高的菌株EC50是最敏感菌株的5 096倍;不同区县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存在差异,门头沟区、密云县、延庆县、怀柔区和平谷区、大兴、通州和顺义8个区县的高抗菌株所占比例达66.67%~100%,海淀、朝阳和房山3个区未检测到高抗菌株。上述结果说明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非常普遍,且以高抗菌株为主,生产上应替换新型杀菌剂防治番茄灰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灰霉病菌 嘧霉胺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早春西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桂娟 郭连兴 +1 位作者 张世同 石运博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44,51,共3页
调查了大兴地区保护地小果型西瓜生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新建新型多功能大棚、钢架大棚、温室从棚室结构、种植与管理、产量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大兴地区大棚改造和小果型西瓜种植效益的提高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西瓜 早春 新型多功能大棚 高效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褐足角胸肖叶甲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智 王泽民 +5 位作者 张占龙 谢爱婷 叶少锋 杨建国 杨伍群 王福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4-199,209,共6页
通过普查、系统调查、室内饲养和田间笼罩观察等方法,对褐足角胸肖叶甲在北京地区的发生为害规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肖叶甲在全市均有分布,北部山区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南部潮土区。在春夏玉米交错分布区,未发现褐足角胸肖叶... 通过普查、系统调查、室内饲养和田间笼罩观察等方法,对褐足角胸肖叶甲在北京地区的发生为害规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肖叶甲在全市均有分布,北部山区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南部潮土区。在春夏玉米交错分布区,未发现褐足角胸肖叶甲取食春玉米。北京地区有红棕型和铜绿鞘型2种色型,其中红棕型占93.32%,为绝对优势色型。普查中发现该虫可取食多种植物,其中马齿苋、野艾蒿、茵陈蒿等3种杂草是寄主植物新记录。系统调查表明,北京1年仅见1代成虫,7中下旬是该虫在北京为害的关键期。调查分析显示北京地区褐足角胸肖叶甲在夏玉米田符合聚集分布特征。行为观察发现褐足角胸肖叶甲为害玉米时,喜欢从正面啃食。室内饲养和田间笼罩观察发现成虫平均寿命约为20d。通过调查,首次证实在北京地区,褐足角胸肖叶甲以幼虫在玉米根部5~10cm土层中越冬。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褐足角胸肖叶甲在北京地区的发生规律,可促进相关预测预报技术的提升,为综合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足角胸肖叶甲 越冬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早春温室小果型西瓜栽培技术 被引量:7
5
作者 石运博 张桂娟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59,共2页
小果型西瓜外形美观、携带方便、可食率高、含糖量高、品质好,近年来深受瓜农和消费者欢迎,种植效益高,应大力推广。笔者从品种、播种、合理密植、科学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北京地区早春温室小果型西瓜栽培管理技术进行... 小果型西瓜外形美观、携带方便、可食率高、含糖量高、品质好,近年来深受瓜农和消费者欢迎,种植效益高,应大力推广。笔者从品种、播种、合理密植、科学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北京地区早春温室小果型西瓜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供生产者参考。1品种选择目前,小果型西瓜栽培主要以温室、大棚为主,品种选择应以早熟、优质、高产、抗病和耐低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型西瓜 西瓜栽培技术 可食率 单果质量 西瓜种子 病虫害防治 瓜类果斑病 棚内湿度 植株长势 壮苗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幼苗黄化曲叶病毒带毒率检测
6
作者 师迎春 李子龙 +8 位作者 王艳辉 李荣华 许小荣 崔文清 陈善义 张瑞 姚丹丹 郑建秋 周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76-79,共4页
2009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北京市首次发生,且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了解番茄苗期带毒率以便进行综合防控,2010年2~3月在顺义区、大兴区、通州区、平谷区番茄育苗温室采集即将定植及已定植1~2d的番茄幼苗植株进行黄化曲叶病毒分子检... 2009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北京市首次发生,且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了解番茄苗期带毒率以便进行综合防控,2010年2~3月在顺义区、大兴区、通州区、平谷区番茄育苗温室采集即将定植及已定植1~2d的番茄幼苗植株进行黄化曲叶病毒分子检测。共检测番茄幼苗样品645株,检出阳性样品226个,番茄幼苗带毒率为35.04%。检测结果表明,被侵染的番茄幼苗不表现明显症状,病毒含量明显低于表现典型症状的成株番茄。根据检测结果,初步预测2010年北京市早春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有可能较大程度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幼苗 带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不同甘薯品种的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岳瑾 杨建国 +6 位作者 张桂娟 闫加启 杨伍群 董杰 王品舒 张金良 袁志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9期72-72,109,共2页
以北京市种植的23个甘薯品种为材料,进行甘薯茎线虫、根腐病、黑斑病抗性的评价。结果发现:浙紫薯3号、龙薯9号、黄玫瑰、龙薯515为甘薯茎线虫高抗品种;台农71、福薯18等14个品种为根腐病高抗品种;龙薯9号、浙薯13、心香等11个品种为黑... 以北京市种植的23个甘薯品种为材料,进行甘薯茎线虫、根腐病、黑斑病抗性的评价。结果发现:浙紫薯3号、龙薯9号、黄玫瑰、龙薯515为甘薯茎线虫高抗品种;台农71、福薯18等14个品种为根腐病高抗品种;龙薯9号、浙薯13、心香等11个品种为黑斑病高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甘薯 品种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甘薯病害发生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岳瑾 杨建国 +5 位作者 杨伍群 王福贤 董杰 王品舒 张金良 袁志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8期58-58,95,共2页
该文通过对北京市主要甘薯种植区(大兴、密云区)病虫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的病害种类有甘薯茎线虫病、甘薯黑斑病、甘薯病毒病和甘薯根腐病等,根腐病在甘薯定植后60~70d、病毒病在甘薯定植后75~80d,发病最重。
关键词 北京 甘薯 病害 种类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熏蒸结合阳光消毒治理温室根结线虫技术 被引量:26
9
作者 黄文坤 张桂娟 +3 位作者 张超 张东升 王秉宇 彭德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9-142,共4页
根结线虫病是危害北方大棚蔬菜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利用“麦秆+石灰氮”及“麦秆+鸡粪+碳酸氢铵”两种方法进行生物熏蒸,结合夏季高温闷棚进行阳光消毒,探讨了对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熏蒸结合... 根结线虫病是危害北方大棚蔬菜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利用“麦秆+石灰氮”及“麦秆+鸡粪+碳酸氢铵”两种方法进行生物熏蒸,结合夏季高温闷棚进行阳光消毒,探讨了对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熏蒸结合阳光消毒措施处理后2个月,根结线虫数量减少40.8%~49.6%、防治效果达60.3%~68.1%;采摘期增产率达18.5%~22.1%,显著高于生防制剂Sr18的控制效果,但低于熏蒸性杀线虫剂棉隆的控制效果。生物熏蒸结合阳光消毒治理蔬菜根结线虫,具有操作简便、防治效果好、投入产出比高等优点,适宜夏季在北方温室蔬菜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熏蒸 阳光消毒 根结线虫 石灰氮 棉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药剂处理结合阳光消毒防治番茄根结线虫技术评价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卓 彭德良 +5 位作者 黄文坤 王高峰 张超 林雪 张桂娟 孙建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1-164,共4页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实用的化学防治技术,对国内外生产的5种杀线虫剂(棉隆、1,3-二氯丙烯.氯化苦、威百亩、噻唑磷、溴甲烷)土壤处理结合阳光消毒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使用98%棉隆微粒剂450 kg/hm2或10%噻唑磷...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实用的化学防治技术,对国内外生产的5种杀线虫剂(棉隆、1,3-二氯丙烯.氯化苦、威百亩、噻唑磷、溴甲烷)土壤处理结合阳光消毒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使用98%棉隆微粒剂450 kg/hm2或10%噻唑磷颗粒剂30 kg/hm2防治番茄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结合夏季高温进行阳光消毒,能有效地降低番茄根结线虫的数量,减轻根结线虫的危害程度,节省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农户的经济效益,是夏季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处理 阳光消毒 根结线虫 棉隆 噻唑磷 威百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熏蒸结合机械化深耕处理防治连作土壤西瓜根结线虫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青松 郭连兴 +5 位作者 李学斌 王山松 彭德良 张桂娟 张超 黄文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4-249,共6页
为筛选防治西瓜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安全、高效防治技术,本研究对浅耕、深耕、浅耕+棉隆、深耕+棉隆4种土壤连作障碍处理耕作机械化技术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效果及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普通... 为筛选防治西瓜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安全、高效防治技术,本研究对浅耕、深耕、浅耕+棉隆、深耕+棉隆4种土壤连作障碍处理耕作机械化技术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效果及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普通耕作模式相比,4种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西瓜根结线虫的数量,提高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增加西瓜的产量。其中,以深耕+棉隆处理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最好。深耕+棉隆处理可以增加交换性镁和有效硒的含量,对交换性钙和有效铜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综合评价认为深耕+棉隆处理适于在西瓜根结线虫发生非常严重的地区推广应用,而对于根结线虫发生特别轻的地区,仅以浅耕处理就能有效控制其危害。本研究提供了一种耕作措施与化学农药熏蒸相结合防治根结线虫的新方法,对于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根结线虫 连作障碍 机械化深耕 土壤熏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甜椒的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30
12
作者 赵汝娜 王蓉 +4 位作者 师迎春 张桂娟 原锴 范在丰 周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是一种由粉虱传播的RNA病毒,可以侵染番茄和辣椒等常见蔬菜,已在世界多地造成严重危害。2012年在北京市大兴区调查蔬菜病毒病时发现保护地栽培的甜椒植株表现脉间褪绿症状,且植株上烟粉虱数量...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是一种由粉虱传播的RNA病毒,可以侵染番茄和辣椒等常见蔬菜,已在世界多地造成严重危害。2012年在北京市大兴区调查蔬菜病毒病时发现保护地栽培的甜椒植株表现脉间褪绿症状,且植株上烟粉虱数量多,初步推测为ToCV危害。通过提取显症样品总RNA,利用ToCV特异性引物进行反转录PCR,扩增得到463bp的目标条带。通过测序和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国外已报道的ToCV HSP70h(the heat shock protein 70homolog,热激蛋白70家族)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这是对ToCV在我国侵染甜椒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褪绿病毒 甜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类芽孢杆菌246-1可湿性粉剂研制及其对温室黄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桂娟 格日乐其木格 +3 位作者 峥嵘 张涛涛 董丹 吴慧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15386-15391,共6页
为了获得高效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制剂并研究其对温室黄瓜生长的影响,对多粘类芽孢杆菌246-1可湿性粉剂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载体,保护剂及稳定剂进行了筛选。通过检测制剂悬浮性、润湿性、分散性、贮藏稳定性、抗氧化抗紫外... 为了获得高效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制剂并研究其对温室黄瓜生长的影响,对多粘类芽孢杆菌246-1可湿性粉剂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载体,保护剂及稳定剂进行了筛选。通过检测制剂悬浮性、润湿性、分散性、贮藏稳定性、抗氧化抗紫外性特点、水分含量、细度等初步获得多粘类芽孢杆菌246-1可湿性粉剂制剂。同时分析了高温,含水量及日光照射对菌剂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温室小区试验研究了该菌剂及其与链霉菌复配制剂、市售多粘类芽孢杆菌菌剂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作为载体与发酵液混合,样品的悬浮率为91.8%,润湿时间在27 s以内,同时活菌率最高。筛选得到SDS作为保护剂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Na,CMC-Na)作为稳定剂在紫外照射和高温下活菌数最高。温室小区试验显示246-1可湿性粉剂,固体小白链霉菌制剂,二者复配菌剂及市售多粘类芽孢杆菌制剂对黄瓜的生长都有促生作用。其中多粘类芽孢杆菌和小白链霉菌的复配菌剂处理的黄瓜植株在株高、单果重及小区产量都高于其他处理,长势茂盛,叶色浓绿,促生效果明显。与空白对照相比,处理株高增加34%,单果重较对照增加4.5%,小区产量增加了36.7%。同时,几种处理在对黄瓜土传病害防治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复配菌剂的防效达7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 可湿性粉剂 黄瓜 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超 张桂娟 郎亚亨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1-53,共3页
对设施番茄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阐述。针对产前、产中和产后3个不同时期的防控重点,从培育无病虫壮苗、棚室消毒、产中物理防控、药剂防治、产后植株残体无害化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叙述,供生产者参考。
关键词 番茄 设施栽培 病害 虫害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刺激素在春季花椰菜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桂娟 林雪 +6 位作者 陈虹 严文胜 王琳 余伟杰 王璐 李福凯 齐俊生 《蔬菜》 2020年第5期26-31,共6页
为探究生物刺激素产品在春季花椰菜绿色防控生产中的应用效果,2019年在北京市大兴区开展4种生物刺激素对花椰菜生产的影响试验,比较植株长势、结球率、单球直径、单球质量、品质等指标,以筛选适合推广使用的生物刺激素。结果表明:苗期... 为探究生物刺激素产品在春季花椰菜绿色防控生产中的应用效果,2019年在北京市大兴区开展4种生物刺激素对花椰菜生产的影响试验,比较植株长势、结球率、单球直径、单球质量、品质等指标,以筛选适合推广使用的生物刺激素。结果表明:苗期施用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处理2)可以促进花椰菜苗期生长,推荐用量为苗期施用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5000倍液,定植后30 d施用12000倍液;定植后施用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处理6)可以提高花椰菜的产量,推荐定植后7 d和结球前各施用1次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6000倍液;采用以上处理方法可以增加花椰菜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品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刺激素 结球率 绿色防控技术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微生物杀线剂对温室芹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桂娟 林雪 +3 位作者 张涛涛 董丹 严文胜 刘霆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37-39,共3页
为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本试验选取黑曲霉Y61菌剂、产紫青霉MH111菌剂及3%芽孢杆菌微乳剂与噻唑膦混合使用处理温室土壤防治芹菜根结线虫。结果表明:处理1(黑曲霉Y61菌剂+噻唑膦颗粒剂)、处理2(黑曲霉Y61菌剂+噻唑膦颗粒剂+地牛)、处理3(... 为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本试验选取黑曲霉Y61菌剂、产紫青霉MH111菌剂及3%芽孢杆菌微乳剂与噻唑膦混合使用处理温室土壤防治芹菜根结线虫。结果表明:处理1(黑曲霉Y61菌剂+噻唑膦颗粒剂)、处理2(黑曲霉Y61菌剂+噻唑膦颗粒剂+地牛)、处理3(黑曲霉Y61菌剂+噻唑膦颗粒剂+沃尔坦)、处理4(3%芽孢杆菌微乳剂+噻唑膦颗粒剂)、处理5(产紫青霉MH111菌剂+噻唑膦颗粒剂)、处理6(产紫青霉MH111菌剂+噻唑膦颗粒剂+地牛)和处理7(噻唑膦颗粒剂)7个处理,药后90 d土壤中2龄幼虫数量P_f/P分别为2.22、3.80、1.48、2.66、0.67、1.40、2.80和4.92。药后90 d各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75.3%、78.2%、76.3%、52.1%、53.2%、52.2%和80.2%。药后90 d各处理产量增加为17.2%、18.5%、30.1%、2.7%、12.8%、19.7%和28.4%。综合试验结果得出,将噻唑膦与生物菌剂混合使用可以有效防治芹菜根结线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根结线虫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性诱剂对甜菜夜蛾诱集效果及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安平 马国生 王美入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9-42,共4页
甜菜夜蛾是危害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推广甜菜夜蛾绿色防控技术,在北京市大兴区开展了4种性诱剂及杀虫灯对甜菜夜蛾诱捕效果比较的田间试验,并分析甜菜夜蛾在本地区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性诱剂诱捕器对甜菜夜蛾成虫的诱杀数量是杀... 甜菜夜蛾是危害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推广甜菜夜蛾绿色防控技术,在北京市大兴区开展了4种性诱剂及杀虫灯对甜菜夜蛾诱捕效果比较的田间试验,并分析甜菜夜蛾在本地区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性诱剂诱捕器对甜菜夜蛾成虫的诱杀数量是杀虫灯的3.59倍,且虫峰明显,诱集效果明显好于杀虫灯;北京中捷四方有限公司生产的PVC性诱剂诱芯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橡胶性诱剂诱芯诱集成虫总量分别为368.67、337.33头,单日最大诱虫量为23.67、19.67头,显著高于宁波纽康性诱剂,且在虫峰期起峰早、峰值高,更适合在本地田间生产中应用于甜菜夜蛾的田间监测及防治;通过周年监测甜菜夜蛾成虫发生动态,甜菜夜蛾在本地区始现期为4月中下旬,终现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最高虫峰期散状分布在6月下旬至9月,极易造成秋茬十字花科作物田间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性诱剂 灯诱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素在甜菜夜蛾监测与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林雪 张桂娟 +4 位作者 陈虹 严文胜 聂清燕 李福凯 陈刚 《蔬菜》 2020年第11期47-51,共5页
为了探索有效监测和防控甜菜夜蛾的产品,结合性信息素在甜菜夜蛾监测和防控中的应用,利用性诱捕技术监测秋茬露地花椰菜田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对比甜菜夜蛾性诱捕技术和信息素智能监测系统的监测情况、甜菜夜蛾迷向丝的应用效果和不同诱... 为了探索有效监测和防控甜菜夜蛾的产品,结合性信息素在甜菜夜蛾监测和防控中的应用,利用性诱捕技术监测秋茬露地花椰菜田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对比甜菜夜蛾性诱捕技术和信息素智能监测系统的监测情况、甜菜夜蛾迷向丝的应用效果和不同诱捕器诱芯载体的效果等。结果表明:2017—2019年秋茬露地花椰菜田甜菜夜蛾发生的高峰期为秋茬露地花椰菜定植到结球初期;信息素智能监测系统较人工调查性诱捕器诱蛾量更加准确、高效;甜菜夜蛾迷向应用的迷向率达100%;甜菜夜蛾不同载体诱芯中聚乙烯管材质较橡皮头材质诱集效果更好,单日诱蛾量高,诱蛾谱更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性信息素 预测预报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除草剂对小麦田雀麦(Bromus japonicus)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胜菊 杨伍群 +1 位作者 张桂娟 何立月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6年第4期59-60,共2页
以北京市大兴区常用冬小麦品种农大211为试验材料,在春季以30 g/L甲基二磺隆、70%氟唑磺隆、10%精噁唑禾草灵和40%三甲苯草酮为试验药剂,对冬小麦麦田杂草雀麦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0 g/L甲基二磺隆20 m L/667 m^2、70%氟唑磺... 以北京市大兴区常用冬小麦品种农大211为试验材料,在春季以30 g/L甲基二磺隆、70%氟唑磺隆、10%精噁唑禾草灵和40%三甲苯草酮为试验药剂,对冬小麦麦田杂草雀麦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0 g/L甲基二磺隆20 m L/667 m^2、70%氟唑磺隆2 g/667 m^2和10%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10 g/667 m^2在药后28 d鲜质量防效达到了90%以上,防治后小麦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35.82%、33.69%和59.57%,对千粒质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穗粒数没有影响。本次试验中40%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剂40 g/667 m^2防治雀麦与对照相比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麦 甲基二磺隆 氟唑磺隆 精噁唑禾草灵 三甲苯草酮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微生物杀线剂联合噻唑膦对西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涛涛 董丹 +3 位作者 赵娟 张桂娟 李永达 刘霆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50-53,共4页
为减少化学杀线虫剂用量,有效控制温室西瓜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本试验开展黑曲霉Y61菌剂、产紫青霉MH111菌剂与噻唑膦混合使用对西瓜根结线虫的温室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黑曲霉Y61菌剂+噻唑膦颗粒剂)、处理2(黑曲霉Y61菌剂+噻... 为减少化学杀线虫剂用量,有效控制温室西瓜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本试验开展黑曲霉Y61菌剂、产紫青霉MH111菌剂与噻唑膦混合使用对西瓜根结线虫的温室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黑曲霉Y61菌剂+噻唑膦颗粒剂)、处理2(黑曲霉Y61菌剂+噻唑膦颗粒剂+地牛)、处理3(产紫青霉MH111菌剂+噻唑膦颗粒剂)、处理4(产紫青霉MH111菌剂+噻唑膦颗粒剂+地牛)、处理5(噻唑膦颗粒剂)和处理6(清水对照)6个处理,药后90 d土壤中根结线虫2龄幼虫数量与施药前线虫数的增长率为122.0%~415.0%。药后90 d各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67.8%、73.1%、55.5%、61.6%和70.9%。药后90 d各处理增产率分别为25.5%、31.2%、19.7%、22.1%和23.5%。将噻唑膦与生物菌剂混合使用对西瓜根结线虫病害具有良好防效,可作为西瓜根结线虫病害防治的方法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根结线虫病 噻唑膦 生物菌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