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多元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莉芳 孙有中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60,共12页
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和教学必备工具,大学英语教材直接影响教师如何组织课堂、实施教学,学生加工什么样的输入、进行什么样的产出、培养什么样的能力。为满足新时代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确立了多元能力培养目标,这些目... 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和教学必备工具,大学英语教材直接影响教师如何组织课堂、实施教学,学生加工什么样的输入、进行什么样的产出、培养什么样的能力。为满足新时代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确立了多元能力培养目标,这些目标应通过教材编写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上,从而引导教学实践真正服务于能力培养。本研究以《新未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探讨以多元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炼核心原则与策略,以期为教材开发与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能力 大学英语 英语教材 教材编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轭配与汉语拈连辞格语义生成的认知新解
2
作者 李雅楠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25-129,共5页
英语中的轭式搭配与汉语中的拈连辞格具有相似性,通常情况下,二者都包含常规搭配与非常规搭配,认知语法中的基线—阐释模型可为二者提供统一的解释框架。概念化主体利用基线—阐释模式追踪轭配/拈连中辖词/拈词与搭配项数量间的不对称性... 英语中的轭式搭配与汉语中的拈连辞格具有相似性,通常情况下,二者都包含常规搭配与非常规搭配,认知语法中的基线—阐释模型可为二者提供统一的解释框架。概念化主体利用基线—阐释模式追踪轭配/拈连中辖词/拈词与搭配项数量间的不对称性,从而构建完整的概念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轭式搭配 拈连 基线—阐释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I和ESP与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被引量:146
3
作者 孙有中 李莉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共4页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两个根本性的问题:1)教什么,即开设什么课程;2)如何教,即采用什么方法。作者指出,鉴于目前国内英语教学的现状,教学中心应该及时向专门用途英语做出调整。就如何教的问题,作者认为,应...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两个根本性的问题:1)教什么,即开设什么课程;2)如何教,即采用什么方法。作者指出,鉴于目前国内英语教学的现状,教学中心应该及时向专门用途英语做出调整。就如何教的问题,作者认为,应该把语言技能的训练和知识内容的传授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实现知识建构、思维训练与英语技能提高三位一体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以内容为依托 专门用途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同志”看社会的变化——北京地区国家机关公务员称呼使用考察
4
作者 晏小平 《语言科学》 200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本文就“同志”称呼在当今北京地区公务员中使用的情况进行实证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志”在非正式场合的口语称呼中已经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较为中性的或体现职位的称呼语;在书面称呼中“同志”仍然是最常用的称呼语,其中以处级... 本文就“同志”称呼在当今北京地区公务员中使用的情况进行实证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志”在非正式场合的口语称呼中已经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较为中性的或体现职位的称呼语;在书面称呼中“同志”仍然是最常用的称呼语,其中以处级以上具有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使用最为普遍;在公务员个人信函中”同志”称呼仍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它的使用一般具有标记性,与称呼者自身年龄、职业(包括过去以及现在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关系。本文通过“同志”这个曾经具有较浓政治色彩的称呼语在历时应用中的交替演变现象分析社会语言的变化,探讨和解释公务员称呼由过去的政治动因为主,向政治中性和个性化称呼语转变这一社会语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志” 称呼语 汉语 词汇 口语 书面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故事对英语学习者思辨倾向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李涛 张莲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数字故事将数字技术与传统叙事融合,为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新思路。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某高校英语专业61名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开展英语数字故事项目实践。运用思辨倾向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前后测对比分析,探... 数字故事将数字技术与传统叙事融合,为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新思路。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某高校英语专业61名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开展英语数字故事项目实践。运用思辨倾向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前后测对比分析,探讨数字故事实践对提升英语学习者思辨能力的有效性。研究发现,通过开展英语数字故事项目实践,实验组学生的思辨倾向水平总体较为积极且呈上升趋势。实验组学生的思辨倾向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主要体现在求真性、思维开放度、系统化能力、探究性、认知成熟度等方面。两组学生在分析能力、思辨自信心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数字故事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叙事,将思辨与英语课程学习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辨发展。研究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外语思辨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学习者 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数字故事 思辨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子文本”与后殖民互文阅读——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与古尔纳的《天堂》
6
作者 王丽亚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
古尔纳的小说《天堂》与多部经典作品存在互文关系,与康拉德《黑暗之心》的互文关系引发热议与争论。集中《天堂》围绕商旅行程展开的情节进程,多数评论采用后殖民文学批评惯用的“逆写帝国”阅读立场,认为作品意在反写前作,表达作者对... 古尔纳的小说《天堂》与多部经典作品存在互文关系,与康拉德《黑暗之心》的互文关系引发热议与争论。集中《天堂》围绕商旅行程展开的情节进程,多数评论采用后殖民文学批评惯用的“逆写帝国”阅读立场,认为作品意在反写前作,表达作者对欧洲殖民主义的强力抨击;侧重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与人物关系上的非对应性,不少论者认为《天堂》的独创性在于其自身的故事与叙事艺术,与《黑暗之心》毫不相干。参照当代后殖民叙事学关于互文性的最新研究,文章分析《天堂》以暗指和象征手法与《黑暗之心》建立的历史关系与寓意勾连,揭示作品之间的主题互文关系。以暗含在主题层面的象征和比附关系反观“逆写帝国”,文章指出这一阅读立场的认识有限性,主张从后殖民小说叙事艺术入手,辨析作品与前作/“影子文本”潜在互文与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堂》 《黑暗之心》 逆写帝国 影子文本 后殖民互文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议论文句法复杂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杨莉芳 王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3-149,共7页
本文对比分析了不同水平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及英语本族语同龄人在英语议论文中句法复杂性的特征与差异,采用指标包括单位长度(W/T和W/C)、单位密度(T/S、C/S、C/T、DC/C)、句子类型、从句类型、紧缩子句和复杂名词词组。结果表明,中国... 本文对比分析了不同水平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及英语本族语同龄人在英语议论文中句法复杂性的特征与差异,采用指标包括单位长度(W/T和W/C)、单位密度(T/S、C/S、C/T、DC/C)、句子类型、从句类型、紧缩子句和复杂名词词组。结果表明,中国高中学习者的单位长度和密度与语言水平变化方向一致,显著差异主要存在于高水平组与中低水平组之间。高水平中国学习者的长度指标明显低于本族语者,密度指标有一项能显著区分本族语者与高水平中国学习者。简单句比率在不同水平中国学习者及本族语者中不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学习者3个水平组的紧缩子句比率均低,且显著低于本族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复杂性 单位长度 单位密度 句式类型 紧缩子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英语科阅读能力测试与思辨能力培养——基于布卢姆认知能力分层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养龙 李莉文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61,共6页
本文以布卢姆认知能力分层理论为框架,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教学要求为依据,分析了2007-2012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及高考自主命题省市英语试卷共117份中阅读理解部分的题型和内容,指出了现行高考英语阅读能力测试的考... 本文以布卢姆认知能力分层理论为框架,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教学要求为依据,分析了2007-2012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及高考自主命题省市英语试卷共117份中阅读理解部分的题型和内容,指出了现行高考英语阅读能力测试的考查方式及内容在体现思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就其改革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英语 阅读能力 布卢姆认知能力分层理论 思辨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内容融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以英语专业讨论型课程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金利民 张超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1期52-60,共9页
2015年完成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降低了英语技能课的比例,规定英语专业必修课(含外语技能课和专业基础课)占总学分的30%-40%。这一要求意味着英语专业需处理好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探索"语言与内容融... 2015年完成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降低了英语技能课的比例,规定英语专业必修课(含外语技能课和专业基础课)占总学分的30%-40%。这一要求意味着英语专业需处理好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探索"语言与内容融合式教学"模式,从而使英语技能在专业课学习中得以保持和提升。本文介绍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一项教学改革实践,即讨论型课程的建设背景和设计理念,并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实证研究方法分析该课程类型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由"教师引发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或展开)—教师跟进提问—学生进一步阐述"等步骤构成的课堂讨论模式,为兄弟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改革提供可借鉴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讨论型课程 融合式教学 《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克敦和英语世界第一部英译中国新诗选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会娟 管兴忠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在中国现代诗歌英译史上,由艾克敦和陈世骧编选、翻译的《中国现代诗选》(Modern Chinese Poetry)是英语世界第一部英译中国新诗选。但是因该选集在国内较为难得等原因,至今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根据诗选内容、艾克敦的自传中对其30年代... 在中国现代诗歌英译史上,由艾克敦和陈世骧编选、翻译的《中国现代诗选》(Modern Chinese Poetry)是英语世界第一部英译中国新诗选。但是因该选集在国内较为难得等原因,至今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根据诗选内容、艾克敦的自传中对其30年代英译中国文学的记载以及相关评论,全面地介绍和探讨这部最早的英译诗集的编选原则、译者对中国新诗诗人的评价、新诗的翻译困难以及译诗的接受情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克敦 《中国现代诗选》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专业学生英汉隐喻翻译能力培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庆 陈卉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本研究以翻译项目为载体,讨论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英汉隐喻翻译、自评互评、小组讨论、对比分析、撰写反思日志以及翻译项目汇报,试图建构一种英汉隐喻翻译教学实践模式。对学生英汉隐喻翻译译文及反思日志的分析显示,翻译项目的教学方式... 本研究以翻译项目为载体,讨论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英汉隐喻翻译、自评互评、小组讨论、对比分析、撰写反思日志以及翻译项目汇报,试图建构一种英汉隐喻翻译教学实践模式。对学生英汉隐喻翻译译文及反思日志的分析显示,翻译项目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英汉隐喻翻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英汉翻译能力 培养 翻译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知识的悖论:如何培养英语专业高层次人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剑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共7页
本文探索英语专业的发展路径和人才培养的方法,认为过去20年的探索和改革解决了英语专业的方向性问题、学科内涵问题,在英语专业内部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和《普通高等... 本文探索英语专业的发展路径和人才培养的方法,认为过去20年的探索和改革解决了英语专业的方向性问题、学科内涵问题,在英语专业内部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两个方向性文件。本文认为,英语专业的改革和探索进入了新阶段,即实施阶段。应该在具体实施方法上做出进一步努力,探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细节,深入课堂,改革具体的教学方法,培养思辨能力,宣传最佳实践,为培养高层次英语人才,提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标准 教学指南 高层次人才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英语写作试题研究及其改革路径探索——基于布卢姆-安德森认知能力模型的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莉文 李养龙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55-62,共8页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的题型设计和考查内容对中学教学具有很强的反拨作用。高考英语笔试中写作题型的模式化不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布卢姆-安德森认知能力模型为框架,分析了2002-2012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中写...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的题型设计和考查内容对中学教学具有很强的反拨作用。高考英语笔试中写作题型的模式化不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布卢姆-安德森认知能力模型为框架,分析了2002-2012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中写作部分的题型、内容与评分标准,探究其与布卢姆-安德森认知技能分层的相关性,提出了引导中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的高考英语写作试题改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试题 高考英语 布卢姆-安德森认知能力模型 思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与认知语境观考辨
14
作者 冯雨晴 林正军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本文通过梳理功能视角与认知视角的语境理论,发现功能语境观从社会群体角度解释语境对语篇建构的作用,重视达成群体共识的语境类型。文化语境是情景语境的抽象和概括,情景语境是文化语境在现实情景中的具体示例,语域体现语境,语境影响... 本文通过梳理功能视角与认知视角的语境理论,发现功能语境观从社会群体角度解释语境对语篇建构的作用,重视达成群体共识的语境类型。文化语境是情景语境的抽象和概括,情景语境是文化语境在现实情景中的具体示例,语域体现语境,语境影响语言的选择和使用。认知语境观则从个体认知角度出发,认为语境是认知主体对感知经验的抽象化,以百科知识的形式储存在人脑中。认知与功能视角的语境思想呈互补关系,功能语境观为认知语境观补充群体共建语境资源,认知语境观则为功能语境观补充个体对客观语境的主观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功能 认知 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外语学科近年的政策行动和发展动态--基于学科调查报告和政策文件的观察
15
作者 平原 王斌华 《语言教育》 2025年第1期50-58,130,共10页
本文总结英国高校现代外语(MFL)教育的现状,数据来源于英国语言学科大学理事会(UCML)、英国国家学术院(British Academy)和英国汉学协会(BACS)等专业组织所发布的最新报告(2016-2022年)。基于英国国家学术院和英国文化委员会等机构于202... 本文总结英国高校现代外语(MFL)教育的现状,数据来源于英国语言学科大学理事会(UCML)、英国国家学术院(British Academy)和英国汉学协会(BACS)等专业组织所发布的最新报告(2016-2022年)。基于英国国家学术院和英国文化委员会等机构于2020年所发布的《英国国家语言战略》和英、美、加、澳四国科学院在2020年联合发布的《全球语境下语言重要性的联合声明》等文件,本文分析英国近年来关于外语学科的政策行动和发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外语学科 语言规划 语言政策 语言教育 国家语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学家群体《花关索传》英译行为研究
16
作者 李鹏辉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5,共7页
本文以说唱词话《花关索传》英译本及其相关译介与研究的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角度对译本的译内效果和译外效果进行讨论,考察汉学家群体的身份意识和文化立场。研究发现,汉学家群体在翻译内层... 本文以说唱词话《花关索传》英译本及其相关译介与研究的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角度对译本的译内效果和译外效果进行讨论,考察汉学家群体的身份意识和文化立场。研究发现,汉学家群体在翻译内层面体现译者的身份意识,求真于原文内涵与风格,旨在建立说唱文学跨文化传播的话语体系;在翻译外层面,通过翔实脚注、刻本影印插图、参考文献、学术论著等副文本沉潜于其时其地的文化思想史语境之中,重构原著话语陈述者的情境与环境,将学术研究与翻译相结合,务实于说唱文学海外汉学研究的文化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关索传 译者行为 译者群体 说唱词话 海外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成为教学研究者: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变化个案的复杂动态系统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杜小双 张莲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73,共11页
本文报告一项英语教师建构教学研究者身份认同的过程和变化案例研究,聚焦变化过程的复杂动态性。结果表明:1)案例教师研究者身份认同变化表现在其自我形象、自我效能感、工作动机、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任务感知六个方面出现波动,体... 本文报告一项英语教师建构教学研究者身份认同的过程和变化案例研究,聚焦变化过程的复杂动态性。结果表明:1)案例教师研究者身份认同变化表现在其自我形象、自我效能感、工作动机、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任务感知六个方面出现波动,体现了身份认同变化的混沌性和非线性特征;2)部分教师学习活动成为触发变化的典型事件,以“扰动”的方式颠覆教师原有认知、重构教师的知识和经验;3)“扰动”并非必然引起身份认同的良性变化,而是触发教师身份认同的波动起伏,这种非决定性的因果关系体现了教师身份发展的复杂动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师 身份认同变化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专业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认知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涛 张莲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62,共13页
研究依据“意愿-技能-工具”(WST)理论,通过对国内四所省属高校341名大四英语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3.0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了英语师范生计算机兴趣、计算机焦虑、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态度和计算机自我效能对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 研究依据“意愿-技能-工具”(WST)理论,通过对国内四所省属高校341名大四英语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3.0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了英语师范生计算机兴趣、计算机焦虑、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态度和计算机自我效能对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兴趣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英语师范生计算机兴趣、计算机焦虑、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态度对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兴趣预测力较强,其中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态度预测力最强;计算机自我效能预测力较弱。研究表明,英语师范生能否在未来教学中有效地整合技术更取决于其对计算机技术的态度倾向。为帮助英语师范生适应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师教育在培养英语师范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需更多关注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师范生 计算机态度 计算机自我效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译介——张爱玲个案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钱梦涵 张威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71,共6页
本文以张爱玲为例,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经典化的过程、原因及宏观制约因素。研究发现,翻译文学经典化有赖于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因素的合力。海外译者、出版社与学者参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价值生产,在其经典化译介中发挥了积极作... 本文以张爱玲为例,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经典化的过程、原因及宏观制约因素。研究发现,翻译文学经典化有赖于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因素的合力。海外译者、出版社与学者参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价值生产,在其经典化译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受译入语地区社会文化心理影响,经典化过程未能摆脱对中国文学的偏见误识。同时,世界文学权力结构与入籍制度也制约着张爱玲的经典化之路,使其未能进入世界文学“超经典”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翻译 经典化 张爱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访学项目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活动理论视角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军坪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59,共11页
本研究采用质性个案研究,从活动理论视角出发探究国内访学项目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国内访学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系统,作为主体的访学教师借助各类中介,获得专业发展。中介包括他者(专家、导师、同伴... 本研究采用质性个案研究,从活动理论视角出发探究国内访学项目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国内访学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系统,作为主体的访学教师借助各类中介,获得专业发展。中介包括他者(专家、导师、同伴)、实践活动(课堂观摩、学术汇报、参加讲座)以及文化制品(专业书籍、文献资料、反思日志);(2)主体在中介的调节下,通过自我反思及内化,实现其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在主体的科研层面(科研知识与能力、科研观念及习惯)、教学层面(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情感和态度层面发生变化。研究为通过国内访学项目促进教师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同时为在职教师学习理论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理论 国内访学项目 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