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境语言能力”多人谈
1
作者 戴庆厦 王锋 +4 位作者 梁晓波 陈春华 马晓雷 贾媛 董希骁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5,共5页
从边境语言属性谈边境语言能力戴庆厦(中央民族大学)边境语言因其分布在国家的边境而得名。其中一部分语言在邻国也有分布,被称为“跨境语言”。提高边境语言能力,是振兴国家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项工作,也是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必不可少的... 从边境语言属性谈边境语言能力戴庆厦(中央民族大学)边境语言因其分布在国家的边境而得名。其中一部分语言在邻国也有分布,被称为“跨境语言”。提高边境语言能力,是振兴国家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项工作,也是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言能力受语言属性的制约,所以要提高边境语言能力,必须对其属性有正确的、科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字工作 语言属性 国家边境 跨境语言 边境语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欧博弈背景下的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语言政策平行论 被引量:7
2
作者 董希骁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5-219,共5页
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均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两国在民族、语言、文化上同宗同源,历史上曾几经分合。由于所处的地缘位置特殊,在各大势力的博弈下,国家疆域、民族认同、政治取向不断发生着变化,并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两国的语... 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均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两国在民族、语言、文化上同宗同源,历史上曾几经分合。由于所处的地缘位置特殊,在各大势力的博弈下,国家疆域、民族认同、政治取向不断发生着变化,并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两国的语言政策中。2007年欧盟东扩后,两国被推上了俄欧博弈的前沿,民族身份和领土归属问题在语言政策层面再次凸显。按时间顺序对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的语言政策进行梳理并加以平行比对,探讨其在俄欧博弈背景下呈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揭示国别语言政策研究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欧博弈 罗马尼亚 摩尔多瓦 语言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语言能力视阈下的罗马尼亚通用语言国际拓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希骁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48,共7页
本文介绍了罗马尼亚通用语言——罗马尼亚语的国际拓展情况,并基于文秋芳2019年提出的国家语言能力理论框架,运用“覆盖面”“一致性”“影响力”三项指标对其加以评价。研究发现,罗马尼亚在境外推广罗马尼亚语时,特别注重其作为罗裔侨... 本文介绍了罗马尼亚通用语言——罗马尼亚语的国际拓展情况,并基于文秋芳2019年提出的国家语言能力理论框架,运用“覆盖面”“一致性”“影响力”三项指标对其加以评价。研究发现,罗马尼亚在境外推广罗马尼亚语时,特别注重其作为罗裔侨民母语的属性,同时兼顾针对外国人的罗语教学。相关机构善于通过跨部门协调机制来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对我国开展此类工作具有参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语言能力 罗马尼亚语 语言战略 语言政策 语言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名称争议看中东欧语言民族主义新动向 被引量:3
4
作者 董希骁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3-154,160,共13页
语言作为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苏东剧变后,中东欧地区的联邦制国家纷纷解体,新独立的国家热衷于用与主体民族名称一致的形式来命名其官方语言。这种具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做法引发了巨大争议... 语言作为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苏东剧变后,中东欧地区的联邦制国家纷纷解体,新独立的国家热衷于用与主体民族名称一致的形式来命名其官方语言。这种具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做法引发了巨大争议,导致一些国家的官方语言长期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2017年12月,黑山语获得了ISO 639-2代码,标志着中东欧16国的官方语言均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得到承认。本文以这一事件为切入点,对近年来中东欧各国发生的与语言名称相关的事件进行梳理,探讨了"黑山语""波斯尼亚语""马其顿语""摩尔多瓦语"等语言名称争议的缘由和发展,旨在揭示语言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动态表现及其在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给相关国家带来的影响。本人认为,由于分裂型语言民族主义和整合型语言民族主义之间的博弈将长期存在,中东欧地区的语言名称争议目前仍难以平息。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语言名称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原本相近的语言将呈现出异质化发展倾向,相关国家的语言权利之争也会变得更为激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欧 语言名称争议 语言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语言能力理论体系构建研究》介评 被引量:2
5
作者 董希骁 《语言战略研究》 2019年第4期90-96,共7页
《国家语言能力理论体系构建研究》以美国为样本,综合中外学者的观点,定义和阐释了“国家语言能力”的内涵,并为其构建了理论体系。基于这一体系,作者依据既定的评价指标,按“管理能力”“掌控能力”“创造能力”“开发能力”“拓展能力... 《国家语言能力理论体系构建研究》以美国为样本,综合中外学者的观点,定义和阐释了“国家语言能力”的内涵,并为其构建了理论体系。基于这一体系,作者依据既定的评价指标,按“管理能力”“掌控能力”“创造能力”“开发能力”“拓展能力”5个分项对中美两国的国家语言能力加以分析和对比,揭示中国当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作为国际上该领域的首部专著,该书通过对理论体系的构建和阐释,为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方向,有助于提升中国各界对国家语言能力的认识,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建设与中国综合国力相称的国家语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语言能力 语言政策 语言规划 美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欧地区的疑欧主义趋向与欧洲一体化的未来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弘毅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100,157,共21页
2015年以来,具有疑欧主义倾向的政党在中东欧地区政党中逐渐从非主流向主流靠近,并在经济、文化和主权三个维度上挑战了欧盟的合法性地位,严重冲击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盟的团结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选取2015年后中东欧地区执政党... 2015年以来,具有疑欧主义倾向的政党在中东欧地区政党中逐渐从非主流向主流靠近,并在经济、文化和主权三个维度上挑战了欧盟的合法性地位,严重冲击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盟的团结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选取2015年后中东欧地区执政党或执政联盟中具有疑欧主义趋向的七个政党作为案例,并以经济疑欧主义、文化疑欧主义和主权疑欧主义为中心提出理论分析框架。中东欧地区的疑欧主义模式可分为三类,即基于“文化—经济—主权”的多重混合模式、基于“文化—主权”的双重混合模式、文化疑欧主义单一模式。其中,文化疑欧主义是中东欧疑欧政党的共同特征。总体来看,中东欧地区疑欧主义政党对欧盟的政策批评充分暴露了东西欧之间在历史记忆与价值观方面的裂痕,这制约着欧盟未来在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的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欧地区 疑欧主义 欧盟 欧洲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在何处?--从《地下》看库斯图里卡的艺术创作和文化身份
7
作者 彭裕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2-15,共4页
作为一位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极具个人风格,他的作品以疯狂、夸张和超现实的表达而著称。他把战争痕迹、民族冲突的烙印融入创作,擅长运用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结构上的讽刺意味,以荒诞手法重述悲剧政治的面貌。在... 作为一位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极具个人风格,他的作品以疯狂、夸张和超现实的表达而著称。他把战争痕迹、民族冲突的烙印融入创作,擅长运用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结构上的讽刺意味,以荒诞手法重述悲剧政治的面貌。在对巴尔干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进行镜像重构的过程中,库斯图里卡又常常流露出对南斯拉夫的怀旧眷恋。他的电影虽然不易被人理解,却是各大电影节的宠儿,他是极少数完成三大电影节“大满贯”的当代电影大师,其风格深深地吸引着、深刻地影响着全世界的电影人和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电影 艺术创作 库斯图里卡 讽刺意味 民族冲突 超现实 埃米尔 个人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族觉醒到主体自由——鲁迅与波兰文艺界跨越时空的对话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怡楠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20世纪初,鲁迅从以波兰为代表的“弱小民族”文学中求索救国之道,激荡救国之声,开启波兰文学在中国译介之滥觞;并启迪书写灵感,汲取艺术手法,创作出批判封建社会黑暗迂腐和描摹底层民众悲苦生活的一众经典作品。20世纪50年代至今,波兰... 20世纪初,鲁迅从以波兰为代表的“弱小民族”文学中求索救国之道,激荡救国之声,开启波兰文学在中国译介之滥觞;并启迪书写灵感,汲取艺术手法,创作出批判封建社会黑暗迂腐和描摹底层民众悲苦生活的一众经典作品。20世纪50年代至今,波兰文坛虽历经动荡,然而鲁迅作品在波译介未曾中断,构成波译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波兰戏剧界对鲁迅作品创造性地跨文化阐释,表达对主体性的现代追求,在广阔的当代艺术天地发掘出鲁迅作品人本主义精神的更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波兰文学 文学译介 跨文化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麦研究生科教融合培养路径、机制及其启示
9
作者 王宇辰 黎晓奇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丹麦在创新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丹麦大学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和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丹麦大学在创新产出、创新转化、顶尖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表现突出.丹麦的研究生科教融合培养模式... 丹麦在创新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丹麦大学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和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丹麦大学在创新产出、创新转化、顶尖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表现突出.丹麦的研究生科教融合培养模式以研究型教学为本,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办学宗旨,政府、企业和大学之间建立了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大学的研究生培养面向国家、企业和社会的现实需求服务.近年来,丹麦大学的研究生培养进一步面向国家的重点科技和创新领域倾斜,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在产学研融合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丹麦的研究生科教融合培养模式对我国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顶尖人才、推动科教融合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研究生培养 丹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巴尔干入欧盟前景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柯静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9-34,共6页
随着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加入欧盟,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只剩下西巴尔干留在欧盟之外。西巴尔干各国是否能以及何时能获得欧盟入场券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本文试图从西巴尔干对欧盟的重要性、西巴尔干各国加入欧盟的愿望、... 随着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加入欧盟,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只剩下西巴尔干留在欧盟之外。西巴尔干各国是否能以及何时能获得欧盟入场券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本文试图从西巴尔干对欧盟的重要性、西巴尔干各国加入欧盟的愿望、欧盟对该地区入盟的立场和政策几个方面来分析西巴尔干的入盟前景和影响其入盟进程的各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西巴尔干 入盟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历史分析法与挪威国家形象构建——以挪威首相第70届和第71届联大演讲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菁菁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66,共6页
本文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法,对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1)在第70届和第71届联大上的两次一般性辩论演讲进行互文性分析。研究发现:索尔贝格演讲中的互文现象传递出挪威国家意识形态,构建出挪威重视人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西方发... 本文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法,对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1)在第70届和第71届联大上的两次一般性辩论演讲进行互文性分析。研究发现:索尔贝格演讲中的互文现象传递出挪威国家意识形态,构建出挪威重视人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西方发达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历史分析法 互文性 挪威国家形象 联大演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学家普实克造就的布拉格“鲁迅图书馆”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伟珠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2-37,130,共6页
捷克科学院东方研究所"鲁迅图书馆"由捷克汉学奠基人普实克(Jaroslav Pr??ek)教授倡议和亲手缔造,于1952年10月24日在布拉格正式落成,它是海外唯一一家以鲁迅命名的图书馆,是中捷两国传统友谊的象征,也是普实克对鲁迅先生永... 捷克科学院东方研究所"鲁迅图书馆"由捷克汉学奠基人普实克(Jaroslav Pr??ek)教授倡议和亲手缔造,于1952年10月24日在布拉格正式落成,它是海外唯一一家以鲁迅命名的图书馆,是中捷两国传统友谊的象征,也是普实克对鲁迅先生永久的纪念,它在捷克汉学研究史上同样具有不凡的意义。普实克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传统,成功培养出一批专事中国文化研究的弟子学者,他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系统的翻译研究和独特的学术贡献,被国际汉学界称为"布拉格汉学学派"。"鲁迅图书馆"作为宣传和研究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基地,对捷克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绵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实克 鲁迅 现代文学 捷克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教育与家国意识的影视化表达研究
13
作者 杜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62-64,共3页
勿庸讳言,我国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过度倾向于物质利益,而导致精神内核的重要维系弱化,将精神内核的重要意义视为蔽屣,从而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无所不用其极的单纯追逐经济的全民游戏,其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民族教育与家国意识的... 勿庸讳言,我国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过度倾向于物质利益,而导致精神内核的重要维系弱化,将精神内核的重要意义视为蔽屣,从而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无所不用其极的单纯追逐经济的全民游戏,其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民族教育与家国意识的等而下之.这就给西方发达国家以影视化等为先导的意识介入、意识渗透、意识浸染带来了其企盼以久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意识 民族教育 影视化 西方发达国家 精神内核 改革开放 物质利益 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欧地区大国博弈新态势--兼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弘毅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98,152,共22页
在地缘安全、能源、价值观等方面,美国、以德国为主要代表的欧盟国家以及俄罗斯在中东欧地区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利益。三者的互动关系呈现美俄博弈主导中东欧安全形势,美德(欧)联合制俄但共识有限,美德(欧)对中国在中东欧的经济介入保持... 在地缘安全、能源、价值观等方面,美国、以德国为主要代表的欧盟国家以及俄罗斯在中东欧地区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利益。三者的互动关系呈现美俄博弈主导中东欧安全形势,美德(欧)联合制俄但共识有限,美德(欧)对中国在中东欧的经济介入保持警惕但难以形成合力三个特征。随着中美竞争的持续,美德(欧)与以波兰、匈牙利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在价值观上的分歧扩大,美德(欧)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攻势升级,中东欧地区的大国力量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压力持续加大,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对中东欧国家的控制力不断降低,俄罗斯反“守”为“攻”回应西方威胁,而德国新政府和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对华政策更加突出价值观因素,导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面临的地缘政治压力总体上有增无减。但是,美欧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在中东欧控制力的弱化以及美欧与波兰、匈牙利等国关系的恶化,也为持续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带来了潜在机遇。以上因素作为影响中东欧国家对华政策的重要变量,需要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俄关系 美欧关系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 乌克兰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整合与荷兰王国国家形象建构——以荷兰王国国王威廉·亚历山大第70届联大演讲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佳琛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本文分析了荷兰王国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在第70届联大上的演讲语料。笔者在宏观层面上根据框架整合理论中的三种手段(框架搭桥、框架扩大与框架延伸),再从与之相应的三种微观话语策略(排比、人称代词与互文)入手,解析荷兰国王如何成... 本文分析了荷兰王国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在第70届联大上的演讲语料。笔者在宏观层面上根据框架整合理论中的三种手段(框架搭桥、框架扩大与框架延伸),再从与之相应的三种微观话语策略(排比、人称代词与互文)入手,解析荷兰国王如何成功构建出了荷兰王国"世界和平、正义和发展的推动者"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话语分析 框架整合理论 国家形象 荷兰王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位理论与芬兰国家形象构建——以芬兰总统联大演讲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颖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60,共7页
本文以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70届联大上的演讲为语料,采用定位理论分析其演讲话语策略。作者通过分析不同议题中的叙事框架和言语行为,论述了芬兰如何改变自身在联合国中的定位,从而为本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寻求更多的本国权利;进而阐释... 本文以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70届联大上的演讲为语料,采用定位理论分析其演讲话语策略。作者通过分析不同议题中的叙事框架和言语行为,论述了芬兰如何改变自身在联合国中的定位,从而为本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寻求更多的本国权利;进而阐释了尼尼斯托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构建新的国家形象——"联合国的坚定支持者,国际责任的切实承担者,国际冲突解决新范式的倡导者,维护全人类福祉的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理论 国家形象 联大演讲 批评话语分析 芬兰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匈牙利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衍艺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78,共5页
经济危机催生匈牙利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实现高等教育财政上的自给自足。匈牙利推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并在政府资助方向、学生贷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学费制度改革促进了高等教育财政模式的转变,同时也带了一... 经济危机催生匈牙利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实现高等教育财政上的自给自足。匈牙利推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并在政府资助方向、学生贷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学费制度改革促进了高等教育财政模式的转变,同时也带了一些问题。匈牙利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在大力推进的过程中被不断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牙利 高等教育 学费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与匈牙利交往史述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舒荪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8-46,131,共9页
19世纪下半叶,中国与多数东欧国家几乎同时进入了一段寻找民族出路的时期。古代中国北方突厥民族的后裔匈牙利人,在19世纪上半叶建立民族认同的过程中,曾大量来到中国进行寻根考察活动。1867年匈牙利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缔结为奥匈帝国... 19世纪下半叶,中国与多数东欧国家几乎同时进入了一段寻找民族出路的时期。古代中国北方突厥民族的后裔匈牙利人,在19世纪上半叶建立民族认同的过程中,曾大量来到中国进行寻根考察活动。1867年匈牙利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缔结为奥匈帝国,为了摆脱几世纪以来被压迫民族的命运,匈人便用"走出去"的方式来确立自己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而大陆这一端的晚清中国则在经受了炮火的洗礼和帝国主义侵略后,发愤图强,立志以西学救国,从而鼓励国人走出国门学习西方文明。东西两种文化在双向流动的过程中相遇,碰撞出了文明和思想的火花。本文采用史料梳理的方式,回顾了奥匈帝国时期中国与匈牙利的交往历史,探察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受到的双向影响与接受,以期为两国的交往提供历史借鉴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匈交往 奥匈帝国 一带一路 双边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理论视角下意大利主流媒体对十九大报道的积极话语分析 被引量:33
19
作者 董丹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3,共7页
本文选取意大利主流媒体对十九大开幕式报道作为话语文本进行归纳和整理,借助语料库工具,依托Martin评价理论下的态度系统分支框架进行积极话语分析,探寻报告文本中态度资源的分布规律,探究意大利主流媒体对十九大的真实态度。研究发现... 本文选取意大利主流媒体对十九大开幕式报道作为话语文本进行归纳和整理,借助语料库工具,依托Martin评价理论下的态度系统分支框架进行积极话语分析,探寻报告文本中态度资源的分布规律,探究意大利主流媒体对十九大的真实态度。研究发现,意大利媒体对十九大的报道多使用正面态度的判断或鉴赏的积极词汇,肯定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期待中国的稳定健康发展和今后对世界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十九大 积极话语分析 意大利主流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非通用语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8
20
作者 董希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06,共8页
按我国外语教育界的分类,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属于"非通用语"的范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对非通用语服务的需求从政治领域向经贸和人文领域延伸,其产业化趋势愈发明显。由于非通用语产业起步较晚且涉及语... 按我国外语教育界的分类,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属于"非通用语"的范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对非通用语服务的需求从政治领域向经贸和人文领域延伸,其产业化趋势愈发明显。由于非通用语产业起步较晚且涉及语种众多,不同语种、不同业态的发展水平相差悬殊,供需衔接性差、基础建设滞后、整体规划缺失等问题普遍存在。应采取相应对策包括:由政府、学界或行业协会牵头开展供需关系调研;加强评估标准和语料库建设;根据国家战略为非通用语产业发展制定宏观和中观规划,并将其纳入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通用语 语言产业 供需关系 基础设施 整体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