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德国统一对德语小说创作的影响 |
任卫东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2
|
构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全方位服务体系的模型——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 |
陈军平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3
|
个体社会化努力的失败——评卡夫卡的小说《判决》 |
任卫东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4
|
生态话语多维度多层面分析模式建构 |
孙永春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9 |
4
|
|
5
|
默克尔“4.0时代”德国对华政策展望 |
吴江
|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6
|
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启示 |
姚燕
|
《中国报道》
|
2015 |
0 |
|
7
|
中国崛起的奥秘 |
刘立群
|
《中国报道》
|
2009 |
0 |
|
8
|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德气候变化新闻话语对比——以2009-2013年中德主流纸媒报道为例 |
陆娇娇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6
|
|
9
|
遁入炼狱——托马斯·曼的疗养院图式 |
黄河清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1 |
0 |
|
10
|
《美食家》德译本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研究 |
冯小冰
|
《双语教育研究》
|
2016 |
7
|
|
11
|
隐喻视角下的德国难民形象分析——以《明镜》周刊(2008-2015)为例 |
唐艋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6 |
1
|
|
12
|
当母亲有了车(散文) |
李亦雯
|
《写作》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