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力量、推送模式与国际组织的国家代表性——基于联合国系统职员数据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赵源 吴博晋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62,156,157,共24页
成员国在国际组织任职的本国公民数量是该国在组织中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员是成员国对国际组织施加非正式影响的途径之一,因此国际组织中的国家代表性也成为各成员国关注的重点。国家物质性力量、非物质性力量、国际组织活动数量... 成员国在国际组织任职的本国公民数量是该国在组织中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员是成员国对国际组织施加非正式影响的途径之一,因此国际组织中的国家代表性也成为各成员国关注的重点。国家物质性力量、非物质性力量、国际组织活动数量以及时间对国家代表性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非物质性力量在此前探讨国家代表性影响机制的研究中鲜有出现。通过对联合国成员国4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对上述国家代表性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发现传统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国家在联合国的代表性特征各有不同。对亚洲和欧洲国家的案例分析进一步表明,如若按照国家力量水平和增长率这两个维度进行分类,不同国家在推动本国公民进入国际组织时采取的不同模式,可以概括为“维持秩序型国家”“寻求重构型国家”“顺水推舟型国家”及“被迫改变型国家”。这些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职员代表性现状千差万别,将本国公民推送进入国际组织投入的资源也各不相同。本研究对国家代表性领域过往文献进行了理论与实证补充,并为主权国家向国际组织输送本国公民任职的实践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代表性 国际组织 联合国 非正式影响 国家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组织领导人履历对其晋升的影响--基于149个国际组织“一把手”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源 吴皓玥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8-188,共11页
通过收集149名来自不同领域的国际组织“一把手”的履历信息,分析这些领导人晋升的影响因素,以此探究国际组织内部的晋升规律。研究发现,领导人的职业经历对其能否晋升为国际组织领导人具有显著影响,在国际组织中成长起来的领导人比通... 通过收集149名来自不同领域的国际组织“一把手”的履历信息,分析这些领导人晋升的影响因素,以此探究国际组织内部的晋升规律。研究发现,领导人的职业经历对其能否晋升为国际组织领导人具有显著影响,在国际组织中成长起来的领导人比通过代表团路径和政府外派路径成长的领导者更能快速得到晋升,多岗位、跨部门锻炼则是国际组织“一把手”成长的必经之路。研究结论为我国进行国际组织人才选拔和推送提供启示,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组织领导人 履历 晋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生产率视角下抚养比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再探究——基于省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3
作者 王笑非 陆杰华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共12页
中国2035年前后预计进入重度老龄社会,势必导致家庭与社会抚养负担不断增加,并引发一系列负面社会经济影响。准确估算抚养比是研判老龄化经济影响的前提条件。研究考虑人口年龄不同导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构建更为准确的省域劳动生产率... 中国2035年前后预计进入重度老龄社会,势必导致家庭与社会抚养负担不断增加,并引发一系列负面社会经济影响。准确估算抚养比是研判老龄化经济影响的前提条件。研究考虑人口年龄不同导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构建更为准确的省域劳动生产率加权抚养比测度指标,衡量劳动年龄人口总产出,实现对经济系统真实产出效率的精准测度,反映省际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抚养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15~29岁青年、30~44岁中青年占劳动人口比例越大,越能有效缓解地区社会抚养负担,而45~64岁中老年劳动生产率断崖式下滑,其占比越大,地区社会抚养负担越重。有鉴于此,政府决策者需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吸引中青年人口流入;同时重点聚焦45~64岁中老年群体,多措并举提升其劳动技能,从而有效缓解区域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养负担 人口老龄化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的人口迁移与抚养负担探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笑非 陆杰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14,共12页
中国正在经历人口加速老龄化叠加劳动力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复杂情况,由迁移人口引发的社会抚养负担变化的新特点备受关注。使用日本县域数据来估计人口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不同所蕴含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创新构建劳动生产率加权的抚养比指... 中国正在经历人口加速老龄化叠加劳动力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复杂情况,由迁移人口引发的社会抚养负担变化的新特点备受关注。使用日本县域数据来估计人口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不同所蕴含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创新构建劳动生产率加权的抚养比指标,更准确地反映人口迁移对流入地社会抚养负担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动技术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较高的20—29岁青年、30—49岁壮年人口成为决定迁移人口对流入地社会抚养负担影响的主要变量;对经济发达地区来说,迁移人口劳动生产率加权抚养比低于仅考虑整体劳动人口的传统抚养比,迁移人口劳动生产率越高,对人口抚养负担改善越显著。对中国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因城施策、因人施策,打好人才政策“组合拳”,提高流入人口的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发挥技术进步在人力资本配置方面的作用,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环境,缓解老龄化给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抚养负担 人口老龄化 劳动生产率 老龄化社会 人工智能 人才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ESG信息披露:标准、法治与数字化
5
作者 莫菲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8,共9页
将新兴的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理念应用于高等教育信息披露领域,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我国高校的主流化,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该文讨论了建立高等教育机构ESG信息披露制度的可能性。标准层面,构建环境、社会、治理和... 将新兴的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理念应用于高等教育信息披露领域,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我国高校的主流化,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该文讨论了建立高等教育机构ESG信息披露制度的可能性。标准层面,构建环境、社会、治理和教育四维度40个指标构成的高校ESG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并在应用实例中发现,进行多维度和整体性披露有助于提高ESG信息集中度和能见度。法治层面,探讨了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两种高校ESG信息披露模式,并提出其共性问题。操作层面,在我国高校主要运用网站信息进行ESG信息披露的现实情况下,ESG信息流的每一环节均有数字化空间,并可运用可持续信息门户、仪表盘等数字化架构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易读性,增强高校可持续教育评价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ESG 标准体系 法治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气候领导力的突出特点、呈现方式及全球影响
6
作者 王壮壮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94,157,158,共26页
领导力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了联合国气候制度的建立和演变,促进了气候条约的履约和遵约。但仅以温室气体减排为衡量依据、从“领导者—落后者”视角出发的对立性领导力概念无法反映各国在适应、资金、技术及合作上的表现。... 领导力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了联合国气候制度的建立和演变,促进了气候条约的履约和遵约。但仅以温室气体减排为衡量依据、从“领导者—落后者”视角出发的对立性领导力概念无法反映各国在适应、资金、技术及合作上的表现。因此,本文引入关系性领导力概念解释中国的气候领导力。研究发现,中国气候领导力具有互容性、互惠性和融合性特点,将气候治理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互利地开展谈判和行动,并结合规则治理和关系治理两种模式参与气候治理。总体上看,中国通过国内目标管理和低碳行动、国际互惠合作和气候援助等方式展现气候领导力,赢得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同。相对而言,中国气候领导力兼顾气候与民生、公平性与可行性,明显区别于崇尚规则的欧盟领导力和依赖结构实力的美国领导力,这种区别于欧美“绿色霸权”的特点促进了联合国气候制度的公平合理与合作共赢,帮助全球南方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推动集体努力不断接近《巴黎协定》的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性领导力 气候领导力 气候变化 气候治理 中国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结构变化对美国政治格局的潜在影响探究——基于多数据源的考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陆杰华 王笑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2-78,共7页
美国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其人口数量和结构特征延续过去多年趋势,但也出现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族裔构成多元化的深刻变动和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等新特征。在中美博弈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探讨美国人口结构长期变化趋势对美国两党政治... 美国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其人口数量和结构特征延续过去多年趋势,但也出现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族裔构成多元化的深刻变动和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等新特征。在中美博弈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探讨美国人口结构长期变化趋势对美国两党政治格局的影响的重要性凸显。基于最新普查和相关调查等多源数据发现,短期来看,人口结构特征变化对两党政治格局影响较小,但众议院席位数量变化对共和党更加有利,两党仍激烈争夺重划主导权;长期来看,族裔多元化、城镇化水平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等将对民主党更加有利,年龄结构日趋老龄化将助力共和党拓展民意基础,但未来“千禧一代”“Z世代”及其后年代出生成为选民的主体将大大抵消老龄化对民主党的潜在负面影响。综合短期和长期影响,美国两党政治格局不存在整体性压倒优势,未来两党也将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动态调整各自竞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人口普查 人口结构变化 政治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抑或助推?人口年龄结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1989-2019年日本面板数据的验证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笑非 陆杰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112,共20页
合理的通货膨胀率运行区间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稳定和供需平衡的重要判断指标之一。由老龄化带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对通货膨胀率产生长期且重要影响。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并伴随长期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 合理的通货膨胀率运行区间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稳定和供需平衡的重要判断指标之一。由老龄化带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对通货膨胀率产生长期且重要影响。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并伴随长期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低迷,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重点聚焦日本人口年龄结构变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借鉴以往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国别特征,对日本47个县1989-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日本青年(15-29岁)和壮年人口(30-44岁)比重提高会推升通货膨胀水平,中年(45-64岁)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提高对通货膨胀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安倍政府上台后逐步推动多项劳动力市场改革措施,老年劳动参与率上升的同时,劳动力市场稳定性有所下降,壮年和老年人口比重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发生显著改变,老年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口老龄化对通胀产生的负效应。当下中国已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作为老年人口最多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在低收入阶段进入老龄化”的发展道路。为此,紧密围绕人口年龄结构对通货膨胀影响发生变化的政策因素,统筹兼顾、多策并举做好中国未来一段时期人口老龄化政策应对是政府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 人口年龄结构 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气候治理能力研究:概念、要素与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壮壮 鲍铭言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60,156,157,共29页
国家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力量,而国家能力则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保障。尽管联合国气候制度要求各国加强能力建设,但关于国家气候治理能力的研究却进展缓慢,如何对其进行定义和衡量仍有待探索。为此,本文结合气候变化、国家能力和... 国家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力量,而国家能力则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保障。尽管联合国气候制度要求各国加强能力建设,但关于国家气候治理能力的研究却进展缓慢,如何对其进行定义和衡量仍有待探索。为此,本文结合气候变化、国家能力和全球治理三个概念对国家气候治理能力进行了定义,并构建了一个新的标准化框架,以量化评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6个国家缔约方2015~2020年间的气候治理能力。该框架从联合国气候制度建立和完善的三个层面(规范制定、履约遵约和行动效果)出发,利用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国际机构的最新数据,衡量各国在智力贡献、缔约贡献、治理程度、治理工具和治理效果5个维度上的14个兼顾全面与平衡、过程与结果、动态与静态的基础指标表现,以展现其在联合国气候制度从“京都”模式向“巴黎”模式过渡时期的气候治理能力。结果显示,西欧、北欧、东亚和北美洲国家具有较强的气候治理能力;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规范制定上的表现紧追美国和西欧国家;小岛屿国家尽管个别代表排名靠前,但整体上与最不发达国家类似,能力仍有待提高。本研究为横向和纵向比较不同国家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新的概念、角度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治理 国家能力 全球治理 国际规范制定 履约遵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政治关系与多元距离因素对FDI的交互影响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10
作者 王弘书 祁佳 周绍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16-130,共15页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周年,也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本文探究多元距离因素(即制度距离、文化距离和地理距离)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潜在影响,以及双边政治关系对其的调节作用,通过构建多元...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周年,也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本文探究多元距离因素(即制度距离、文化距离和地理距离)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潜在影响,以及双边政治关系对其的调节作用,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13年至2021年3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双边政治关系中互动频度增加对母国与东道国制度距离形成正向调节作用,进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动机与整合效率;(2)“一带一路”等国家级倡议推动国家间文化距离的拉近,使母国企业在东道国形成外来者收益,进而增强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作用;(3)双边政治关系的夯实会减弱地理距离对母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向作用,进而有利于增加母国对东道国的投资意愿。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认为母国和东道国企业应通过加强制度关系协调、政策与法律协同、加速文化融合、分散与多样化目的地选择、制定具有差异性的FDI政策、对相关质疑进行合理疏解等途径来促使我国企业更快实现更高质量的对外直接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政治关系 多元距离因素 对外直接投资 高质量F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