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蒙思想与中国文化--16-18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对欧洲的影响再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西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66,共10页
中国思想和西方思想的第一次真实相遇是16-18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由此,开启了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中国文化成为启蒙思想家重要的思想来源。但当下中国学术界在理解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思想的关系时,要么从后现代主... 中国思想和西方思想的第一次真实相遇是16-18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由此,开启了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中国文化成为启蒙思想家重要的思想来源。但当下中国学术界在理解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思想的关系时,要么从后现代主义出发,否认中国文化对当时启蒙思想的影响,把西方近代思想的形成说成一个自我成圣的过程;要么将启蒙思想与中国跟传统思想对立起来,无法揭示二者之间的历史和思想的联系,从而赋予儒家思想以现代意义。因此,本文将从历史与思想的角度说清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运动 中国热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观念的中国思想来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雪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96,共11页
雅斯贝尔斯对"轴心时代"文明之梳理,在很大程度上是考察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印度和希腊三种文明是以何种方式达到"统摄"(das Umgreifende)的。而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达至终极真理的方式方面,给予了雅斯贝尔斯以极大... 雅斯贝尔斯对"轴心时代"文明之梳理,在很大程度上是考察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印度和希腊三种文明是以何种方式达到"统摄"(das Umgreifende)的。而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达至终极真理的方式方面,给予了雅斯贝尔斯以极大的启发。本文考察了中国资源在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观念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进而指出,如果没有中国思想参与的话,"轴心时代"这一概念会不会出现,都是值得考虑的。反过来,正是借助于作为存在哲学大师的雅斯贝尔斯的复述,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变得鲜活起来,从而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实际上,中国只是雅斯贝尔斯寻求世界文明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通过对世界不同文明发展进程的探寻,来思考和揭示人性存在的现状,进一步发现共同的起源和未来,从而为他的世界哲学理念提供一个更加广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轴心时代 中国思想 孔子 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鞋脚》与《中国论坛》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顾钧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0,共4页
1934年美国记者伊罗生(Harold R.Isaacs)编选了一部英文版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就是著名的《草鞋脚》(Straw Sandals:Chinese Shon Stories,1918—1933)。编选工作得到了鲁迅、茅盾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选目方面。根据两位新文... 1934年美国记者伊罗生(Harold R.Isaacs)编选了一部英文版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就是著名的《草鞋脚》(Straw Sandals:Chinese Shon Stories,1918—1933)。编选工作得到了鲁迅、茅盾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选目方面。根据两位新文学大师最初的建议,确定的选目如下,共26篇:鲁迅《风波》《伤逝》;茅盾《大泽乡》《春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鞋脚》 中国现代 论坛 编选工作 1934年 短篇小说集 美国记者 文学大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视阈下英国旅行文学的叙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丽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4,共5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主要从文化意识投射、他者化再现和异国形象这些视角阐释旅行文学,不断地叩问旅行文学的再现政治。而事实上,旅行文学与诗歌、小说和戏剧等其他文类一样,有着自身的叙事传统与文学性。本文考察英国旅行文学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主要从文化意识投射、他者化再现和异国形象这些视角阐释旅行文学,不断地叩问旅行文学的再现政治。而事实上,旅行文学与诗歌、小说和戏剧等其他文类一样,有着自身的叙事传统与文学性。本文考察英国旅行文学的叙事嬗变轨迹,旨在揭示旅行文学内在发展上兼具客观真实与主观虚幻、科学与传记于一体的动态复杂的叙事特点及其所昭示的英国文化发展的谱系与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旅行文学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汉学家出版的早期汉语词典 被引量:3
5
作者 柳若梅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7,94,共8页
截至20世纪初,俄罗斯汉学家出版的汉语词典约有十余种。文章从词典编纂理论出发,分析这些词典所体现的词典类型和词条编排特点,并结合俄语词典的历史,发掘这些汉语词典与俄语词典史的关系,结合汉语史成就,分析这些词典与明清字书、韵书... 截至20世纪初,俄罗斯汉学家出版的汉语词典约有十余种。文章从词典编纂理论出发,分析这些词典所体现的词典类型和词条编排特点,并结合俄语词典的历史,发掘这些汉语词典与俄语词典史的关系,结合汉语史成就,分析这些词典与明清字书、韵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再现俄罗斯汉学家在词典编纂方面的成就和他们对中俄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汉词典 汉俄词典 俄语词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入华俄罗斯汉学家的满汉语词典手稿散论 被引量:2
6
作者 柳若梅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7-138,共12页
在中俄二百多年的交往历史上,俄人为了解中国,编纂了不少词典,这些词典的绝大部分囿于当时的条件而未能出版,至今仍以手稿形式保存在俄罗斯的档案馆、图书馆中。文章力求全面梳理俄藏满汉词典手稿,再现俄罗斯、欧洲与清朝时期的中国的... 在中俄二百多年的交往历史上,俄人为了解中国,编纂了不少词典,这些词典的绝大部分囿于当时的条件而未能出版,至今仍以手稿形式保存在俄罗斯的档案馆、图书馆中。文章力求全面梳理俄藏满汉词典手稿,再现俄罗斯、欧洲与清朝时期的中国的关系以及俄国对中国认识了解的历史过程。同时,这些词典手稿在再现清代北京语言使用变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满族与汉族交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满语 汉语 词典 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比较文学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柳若梅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64,共4页
自20世纪初叶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些成就,丰富了中国的文学世界,加强了中国的文艺理论建设。本文认为,以此为基础,引入比较文学的研究视角,结合中国人文语境中的学术的、审美的和现实的需求... 自20世纪初叶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些成就,丰富了中国的文学世界,加强了中国的文艺理论建设。本文认为,以此为基础,引入比较文学的研究视角,结合中国人文语境中的学术的、审美的和现实的需求,强化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研究主体身份意识,即通过传播与影响、比较文化和寻求相通点等角度考察俄罗斯文学,应该是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中国 比较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下的佛典汉译研究
8
作者 康太一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6期78-82,共5页
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所提出的多元系统翻译理论,是西方当代翻译理论中文化学派之研究范式的理论源头和学理基础。在此理论视域下,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对翻译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是将翻译文学视为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子系统,重视描述翻译文... 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所提出的多元系统翻译理论,是西方当代翻译理论中文化学派之研究范式的理论源头和学理基础。在此理论视域下,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对翻译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是将翻译文学视为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子系统,重视描述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化中的接受与影响,最终将翻译研究引入文化研究这一更广阔的新领域。佛典汉译之于中国文化与思想,影响巨大,而与其相关的翻译文学之于中国文学与语言,其迹亦显。故联系此二者,试以多元系统翻译理论分析佛典汉译,以期发现其翻译策略的文化原因及其翻译文学对于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 佛典汉译 翻译文学 跨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汤恩比的中国观
9
作者 伍昕瑶 《蚌埠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69-171,175,共4页
以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历史研究》和《展望21世纪》为基础,浅析汤恩比的中国观,分析世界各主要民族文明的兴衰,尝试着寻找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模式。中华文明即使在外族入侵时也依然能延续其长期保有的大一统的国家状态,这被汤恩比认为... 以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历史研究》和《展望21世纪》为基础,浅析汤恩比的中国观,分析世界各主要民族文明的兴衰,尝试着寻找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模式。中华文明即使在外族入侵时也依然能延续其长期保有的大一统的国家状态,这被汤恩比认为是古老的东方带给世界的"礼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恩比 文明 中华 大一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西平 《长江学术》 CSSCI 2008年第1期127-129,共3页
本文针对近两年来海外汉语教学事业迅速发展、孔子学院在全球迅速布点的情况,就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的问题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要尽快制定国家的全球汉语推广政策,使汉语国际推广建立在坚实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二是要展开... 本文针对近两年来海外汉语教学事业迅速发展、孔子学院在全球迅速布点的情况,就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的问题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要尽快制定国家的全球汉语推广政策,使汉语国际推广建立在坚实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二是要展开国别汉语政策的调查与研究,从而使我们在进行汉语国际推广时做到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使孔子学院有序、稳定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推广 孔子学院 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汉外双语词典史的缘起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慧玲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4-177,共14页
文章介绍了编于菲律宾的《汉西辞典》,巴达维亚的荷-拉-汉词典,入华耶稣会士的汉葡、葡汉词典等早期汉外双语词典手稿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缘起阶段的汉外双语词典的共同特点。
关键词 手稿 汉外词典 汉外词典史 缘起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早期汉语词典的编纂及出版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慧玲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2-79,94,共8页
自16世纪耶稣会士入华,借助耶稣会的东方传教通信和出版机制,入华耶稣会士成为了"中学西传"的媒介。然而,欧洲学界并不满足于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语言笼统的介绍,凭借入华耶稣会士传入欧洲的中文文献,欧洲东方学家们通过自己... 自16世纪耶稣会士入华,借助耶稣会的东方传教通信和出版机制,入华耶稣会士成为了"中学西传"的媒介。然而,欧洲学界并不满足于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语言笼统的介绍,凭借入华耶稣会士传入欧洲的中文文献,欧洲东方学家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致力于汉语研究,并在欧洲出版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日后欧洲汉学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探究欧洲东方学家汉语学习、词典编纂及在欧洲出版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学家 汉语 词典 编纂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十八届三中全会若干重大理论和制度创新 被引量:1
13
作者 管永前 《新经济》 2014年第4期147-148,共2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基本经济制度、城乡一体化发展、协商民主、反腐制度保障等重大理论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基本经济制度、城乡一体化发展、协商民主、反腐制度保障等重大理论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届三中全会 《决定》 理论和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宋元易学典籍中的易学书目及其目录学价值
14
作者 谢辉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0-44,共5页
产生于宋元时期易学典籍中的易学书目部分,其代表著作为冯椅《先儒著述》、胡一桂《传注》、俞琰《魏晋后唐宋以来诸家著述》,以及董真卿《古今名贤》等四种。这些易学书目的出现,填补了清代以前专经目录的空白,同时其所撰写的大量提要... 产生于宋元时期易学典籍中的易学书目部分,其代表著作为冯椅《先儒著述》、胡一桂《传注》、俞琰《魏晋后唐宋以来诸家著述》,以及董真卿《古今名贤》等四种。这些易学书目的出现,填补了清代以前专经目录的空白,同时其所撰写的大量提要,也因其具备较高的资料性与学术性,而在目录学史上引起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易学典籍 易学书目 目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近代词典史的创世纪——评孔子聃《近代初期的欧洲词典:词典学及文化遗产的建构》
15
作者 杨慧玲 《辞书研究》 2017年第3期61-66,共6页
孔子聃的《近代初期的欧洲词典:词典学及文化遗产的建构》一书是国际学者最早关注16至17世纪以拉丁语、希腊语为主的欧洲古典语言词典传统对欧洲民族独立后新兴民族语言词典的影响的著作。虽然地理上的西欧语言,包括拉丁语、希腊语、日... 孔子聃的《近代初期的欧洲词典:词典学及文化遗产的建构》一书是国际学者最早关注16至17世纪以拉丁语、希腊语为主的欧洲古典语言词典传统对欧洲民族独立后新兴民族语言词典的影响的著作。虽然地理上的西欧语言,包括拉丁语、希腊语、日耳曼语族及罗曼语族的诸多语言,但作者只以拉丁语和日耳曼语族语言为研究重点。该书涉及德国、荷兰、英国等国及斯堪的纳维亚语、拉丁语、拜占庭希腊语等语言在近代初期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及新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近代词典史 词典学 文化遗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传》库恩译本的翻译策略及其文化传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4年第1期10-14,共5页
在20世纪初期,德国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弗朗茨·库恩凭借卓越的文学才华,系统而大量地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为德语,为德语国家读者打开了了解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大门。文章通过对其代表作——《水浒传》德语译本《梁山泊的强盗... 在20世纪初期,德国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弗朗茨·库恩凭借卓越的文学才华,系统而大量地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为德语,为德语国家读者打开了了解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大门。文章通过对其代表作——《水浒传》德语译本《梁山泊的强盗》(Die Rubervom Liang Schan Moor)的分析,结合第一手德语文献及档案材料,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讨译者采取的意译和改写的文化翻译策略,并通过不同读者群体的反馈,评述译者对中德文化交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恩 水浒传 文学翻译 中德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