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灵活编组的车辆试验验证方案
1
作者 宋占勋 方少轩 +1 位作者 饶东 赵川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3,109,共5页
[目的]为了在互联互通线路条件下实现列车的灵活编组功能,提出一套系统性的车辆试验验证方案。[方法]以北京地铁3号线、12号线互联互通、灵活编组为背景,基于列车的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和通信接口设计,针对列车联挂/解钩、重联运行、互... [目的]为了在互联互通线路条件下实现列车的灵活编组功能,提出一套系统性的车辆试验验证方案。[方法]以北京地铁3号线、12号线互联互通、灵活编组为背景,基于列车的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和通信接口设计,针对列车联挂/解钩、重联运行、互联互通运行3个场景,从兼容性及调度需求出发,提出一整套试验验证方案,详细阐述论证了各项关键系统、试验项点的验证内容及必要性,并增加了型式试验内容。[结果及结论]针对车辆联挂/解钩场景,提出车钩、TCMS(列车控制及管理系统)、车载PIS(乘客信息系统)的试验验证;针对重联运行场景,对牵引、制动两个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在互联互通运行场景中,针对车辆轮廓、外部接口相关的供电、信号、通信和站台门等4个专业设备进行了兼容性、联动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试验验证方案 互联互通 灵活编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灵活编组列车重联功能设计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5
2
作者 曹成鹏 曹海峰 +2 位作者 傅振亮 曹春伟 郝明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6-330,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非高峰期目前采取加大行车间隔方式来应对,但这种方式普遍存在上座率不足、能耗浪费较大等问题。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需对灵活编组列车重联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灵活编组列...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非高峰期目前采取加大行车间隔方式来应对,但这种方式普遍存在上座率不足、能耗浪费较大等问题。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需对灵活编组列车重联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灵活编组列车的发展现状,参照高速铁路动车组的部分理念,从车钩重联、车辆硬线电路重联、TCMS(列车控制及监控系统)重联及列车信号接口需求等方面阐述了灵活编组列车重联的主要设计内容,并从车辆重联形式试验和车辆重联例行试验两个维度介绍了灵活编组列车的主要验证内容。[结果及结论]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根据高峰和非高峰客流需求制定的3辆编组或“3+3”辆编组列车运营方案,可在3 min内实现列车联挂或解编。由此可见,该方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灵活编组列车 重联功能设计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计算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衔接优化
3
作者 袁也 徐皓 +3 位作者 王悉 王振明 魏艳 徐辉章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下,各条线路运营时间存在差异性而导致乘客无法成功换乘的问题,本文开展面向城市轨道交通末班车衔接优化问题的研究,选取末班车到发时间为决策变量,以最小化失败换乘乘客数量为目标,构建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下,各条线路运营时间存在差异性而导致乘客无法成功换乘的问题,本文开展面向城市轨道交通末班车衔接优化问题的研究,选取末班车到发时间为决策变量,以最小化失败换乘乘客数量为目标,构建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考虑到线网规模扩大导致模型复杂度高的问题,本文率先将量子计算应用于上述优化模型求解中。首先将原始模型重构为计算规模更小的两阶段问题;进而将第一阶段优化模型转换为可以运行在量子计算机上的二次无约束二值化优化问题(quadratic unconstrained binary optimization,QUBO)模型,并基于相干伊辛机的光量子计算技术完成了算法开发和真机实测。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北京地铁为例,将量子计算结果与商业求解器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提出模型转换方法和量子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应用量子计算解决轨道交通行业复杂优化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化运营 末班车衔接优化 混合整数规划 量子计算 QUB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减重节能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成鹏 闫俊材 王兴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6,共5页
[目的]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车辆新增的全自动驾驶技术、高冗余性技术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车载设备的数量,导致城轨车辆的质量越来越大,且由于城轨车辆的总体运量较大,导致其总体耗电量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 [目的]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车辆新增的全自动驾驶技术、高冗余性技术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车载设备的数量,导致城轨车辆的质量越来越大,且由于城轨车辆的总体运量较大,导致其总体耗电量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需对城轨车辆的减重节能技术进行研究。[方法]分别介绍了车体、牵引系统及辅助电源系统、转向架及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及车门系统、车钩及贯通道、车辆内装及客室设备的减重措施;分别介绍了牵引系统及辅助电源系统、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的节能措施。[结果及结论]可采用的减重措施主要有:车体采用全铝结构;牵引系统采用永磁同步电动机;辅助电源系统采用高频辅助逆变器;充电机采用高频软开关设计;转向架采用轻量化设计;制动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内装及客室设备采用新型材料。可采用的节能措施主要有:牵引系统采用永磁同步电动机;辅助电源系统采用高频拓扑结构;空调系统采用变频技术;照明系统采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应用所介绍的减重及节能措施,基本能够达到车辆整体减重10%以上、节能10%以上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 减重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独立安全评估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成鹏 李晓琳 高秋芙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6-201,共6页
[目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ISA(独立安全评估)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和规范化的标准,在专业化、系统化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需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ISA策略进行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已开通运营和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 [目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ISA(独立安全评估)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和规范化的标准,在专业化、系统化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需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ISA策略进行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已开通运营和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FAO(全自动运行)项目,以车辆系统隐患识别和风险管控为中心,对整车设计、制造与试验验证等各阶段的安全评估活动及安全证明体系要点进行了ISA。重点对FAO项目车辆特殊风险进行了ISA,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文档评估、特殊风险安全评估及安全审计,且贯穿整个车辆建设工期。[结果及结论]国内部分已完成车辆ISA的城市轨道交通FAO项目表明,车辆系统相关的风险控制已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在评估策略、评估方法及评估报告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在专业化和系统化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完善车辆ISA体系,形成我国车辆ISA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 独立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钢轨扣件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建忠 李腾万 李湘久 《都市快轨交通》 2005年第3期50-53,共4页
重点论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钢轨用扣件的性能、技术参数及设计要求,分析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主要钢轨扣件的使用情况及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钢轨扣件 研究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设计要求 技术参数 使用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专用通信系统5G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蒲豫园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7-113,共7页
总结专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的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和LTE-M(long term evolutionformetro,城市轨道交通长期演进)主要承载的业务,给出LTE-M综合承载列车运行控制、视频监控、集群调度等多业务网络结构。... 总结专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的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和LTE-M(long term evolutionformetro,城市轨道交通长期演进)主要承载的业务,给出LTE-M综合承载列车运行控制、视频监控、集群调度等多业务网络结构。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需求和发展,探讨专网5G技术的构建及设计网络方案,论述5G专网应用对城轨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分析该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地通信系统 5G 无线局域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储能与智能微电网的融合应用探索 被引量:6
8
作者 姜宝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9-203,共5页
开发可再生能源、构建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入互联网+的智能微电网应运而生。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采用再生制动+电阻能耗制动+摩擦制动的制动策略,不但导致隧道温度的上升,还会带来能量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 开发可再生能源、构建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入互联网+的智能微电网应运而生。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采用再生制动+电阻能耗制动+摩擦制动的制动策略,不但导致隧道温度的上升,还会带来能量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储能与智能微电网的拓扑结构。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储能与智能微电网的融合及协调运行,可有效规避上述问题,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再生储能 智能微电网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与建设统计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范全永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统计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建设和运营情况,介绍全自动运行线路及线路规模、全自动运行等级、开通时间,分析近年来国内全自动运行线路建设和运营里程增长趋势、各城市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建设规模、全自动运行等级情况,以及信... 统计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建设和运营情况,介绍全自动运行线路及线路规模、全自动运行等级、开通时间,分析近年来国内全自动运行线路建设和运营里程增长趋势、各城市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建设规模、全自动运行等级情况,以及信号和列车供货商情况。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底,国内共计有24个城市建设全自动运行线路65条,建设总里程1913 km,其中有15个城市已开通全自动运行线路,数量为29条,运营总里程932 km。采用自动化等级GoA4的线路共58条,占总线路数量的89.2%,里程1683 km,占总里程的87.9%;采用GoA3的线路共7条,占总线路数量的10.8%,里程230km,占总里程的12.1%。统计结果表明,GoA4自动化等级已成为全自动运行线路的优先选择。国内全自动运行线路已有选用的全自动运行信号供货商11家,列车供货商10家,且多为国内供货商,表明已实现自主知识产权,这有利于我国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的创新,从而推动交通强国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 全自动运行 线路里程 自动化等级 信号供货商 列车供货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综合测试期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高架区间列车运行平稳性异常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桂艳 程永谊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133,共3页
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开展动态综合测试发现,列车运行至高架部分区段出现异常晃动现象,列车运行平稳性指标超过标准限值。通过分析确定轨道高低不平顺异常是导致列车运行平稳性异常的原因;针对性地对该区间轨道进行精调整治后,列车运行... 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开展动态综合测试发现,列车运行至高架部分区段出现异常晃动现象,列车运行平稳性指标超过标准限值。通过分析确定轨道高低不平顺异常是导致列车运行平稳性异常的原因;针对性地对该区间轨道进行精调整治后,列车运行平稳性复测结果满足标准要求。本文阐述了列车运行平稳性异常问题发现、分析、整治、复测的过程,同时验证了地铁新线初期运营前开展动态综合测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高架区间 平稳性 动态综合测试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装储能设备的城轨运行图与速度曲线节能优化研究
11
作者 安辅嵩 袁也 +2 位作者 张伟 杨欣 吴建军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1-68,159,共9页
近年来,为了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的再生能量利用效率,许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安装了储能设备。为探讨安装轨旁储能设备情况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节能运行方法,针对安装轨旁储能设备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立列车运行图与速度曲线集成优... 近年来,为了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的再生能量利用效率,许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安装了储能设备。为探讨安装轨旁储能设备情况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节能运行方法,针对安装轨旁储能设备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立列车运行图与速度曲线集成优化模型。首先对安装储能设备的线路进行能量流动特性分析,然后针对复杂非线性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高效算法求解集成优化模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列车运行图与速度曲线方案可使线路运行能耗降低7.94%,再生制动能利用效率提高1.15个百分点,能够为安装储能设备的城市轨道交通节能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储能设备 列车运行图 速度曲线 节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数据增强及YOLOv7的动火作业检测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伊建峰 黎思成 +1 位作者 吕珊 安高云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85-290,共6页
现有动火作业检测模型仅限于识别动火人员的人脸信息与动火审批流程是否合规,在复杂动火场景下的辅助检测识别精度不高。针对动火作业下动火要素的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频域数据增强及YOLOv7的动火作业检测模型,以YOLOv7模型作为... 现有动火作业检测模型仅限于识别动火人员的人脸信息与动火审批流程是否合规,在复杂动火场景下的辅助检测识别精度不高。针对动火作业下动火要素的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频域数据增强及YOLOv7的动火作业检测模型,以YOLOv7模型作为骨干网络,通过频域数据增强以提高模型的整体泛化能力。首先,构建一个复杂场景下的动火作业目标检测数据集,以再现真实施工场地的环境;其次,提出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数据增强方法,通过分析图像的频域信息,重建图像的振幅分量来生成新数据,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在动火作业目标检测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mAP)可达85.9%,与传统的YOLOv7模型相比提高了2.87%,充分验证了所提动火作业检测模型在检测精度和鲁棒性方面均有明显提升,能为动火作业领域的安全管理和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YOLOv7 数据增强 傅里叶变换 动火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隧道渗水异常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厚喜 曹伍富 +3 位作者 李克飞 伊建峰 刘少华 李洪珏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76-284,共9页
地铁隧道渗水对隧道施工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隧道渗水异常检测面临以下问题:单一模态渗水异常检测方法抗干扰能力差;忽略了隧道渗水的动态变化特性;隧道渗水检测数据集获取难度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观测数据的隧道渗水异常检测... 地铁隧道渗水对隧道施工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隧道渗水异常检测面临以下问题:单一模态渗水异常检测方法抗干扰能力差;忽略了隧道渗水的动态变化特性;隧道渗水检测数据集获取难度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观测数据的隧道渗水异常检测(MFF-WLAD)方法。为降低单一模态下干扰因素对渗水异常检测的影响,该方法融合可见光模态和红外热成像模态的观测数据,感知并学习潜在渗水区跨模态差异化成像特征;同时,构建渗水区时空演化先验指导的显著特征抽取模块,并与长短期记忆(LSTM)相结合,以提升MFF-WLAD方法对视频序列中渗水区域动态演化现象的识别能力。为了解决公开数据集缺乏的问题,建造隧道模拟场景并搭建多模态数据采集系统,构建多模态隧道渗水异常检测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在测试集的所有渗水异常事件上,MFF-WLAD方法实现了100%的检测成功率,虚警率为2%,与近年优秀对比方法AP-Model、ASTNet和LGN-Net相比,MFF-WLAD的有效检测率至少提高了27个百分点,同时虚警率也低于对比方法至少0.4个百分点,验证了MFF-WLAD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漏水检测 多模态学习 红外热成像 视频异常检测 循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