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氮负荷波动对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硝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程军 张亮 +3 位作者 张树军 杨延栋 谷鹏超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20-525,共6页
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增长是导致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PN/A)工艺脱氮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周期性的进水氨氮负荷变化对城市污水PN/A工艺出水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定曝... 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增长是导致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PN/A)工艺脱氮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周期性的进水氨氮负荷变化对城市污水PN/A工艺出水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定曝气量和曝气时间,进水氨氮负荷周期性降低时,PN/A工艺出水硝态氮逐渐增长,导致系统脱氮性能下降.在硝态氮增长之后,保持进水氨氮负荷稳定,系统的脱氮性能未恢复.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氨氮浓度下,NOB对于溶解氧的竞争是出水硝态氮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城市污水PN/A工艺中,为了维持稳定的脱氮性能需要控制溶解氧和出水氨氮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波动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N/A) DO NO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热水解消化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韩晓宇 黄京 +2 位作者 刘新春 张树军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42-2549,共8页
通过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热水解污泥消化液,在不投加任何化学药剂的条件下实现氨氮与总氮的同步去除,通过原水稀释启动或原水直接启动方式均可实现IFAS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系统总氮去除负荷为0.25~0.3kg N/(m3·d),总氮去除率在70%... 通过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热水解污泥消化液,在不投加任何化学药剂的条件下实现氨氮与总氮的同步去除,通过原水稀释启动或原水直接启动方式均可实现IFAS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系统总氮去除负荷为0.25~0.3kg N/(m3·d),总氮去除率在70%~80%,经臭氧氧化工艺预处理后,IFAS厌氧氨氧化工艺的总氮去除率与去除负荷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系统内AOB主要存在于絮体污泥内,而对溶解氧耐受能力较低的An AOB则主要分布在生物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污泥消化液 热水解 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程军 张亮 +2 位作者 杨延栋 张树军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7-1032,共6页
采用一体化厌氧氨氧化SBR反应器(120L)处理高氨氮废水,研究系统总氮去除负荷提高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长期试验结果表明:该一体化厌氧氨氧化SBR反应器的最大总氮去除负荷为1.1kg/(m^3·d),影响反应器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游离氨... 采用一体化厌氧氨氧化SBR反应器(120L)处理高氨氮废水,研究系统总氮去除负荷提高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长期试验结果表明:该一体化厌氧氨氧化SBR反应器的最大总氮去除负荷为1.1kg/(m^3·d),影响反应器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游离氨浓度、溶解氧浓度、絮体污泥和颗粒污泥相对比例等.在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保持AOB和Anammox活性的相互匹配是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大量淘洗絮体污泥会造成氨氧化活性降低和溶解氧升高,从而引起总氮去除负荷下降.限制反应器负荷增加的主要因素有:(1)污泥随出水流失,体系污泥浓度保持恒定;(2)受溶解氧影响AOB和Anammox活性不能同时提高;(3)传质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试验中发现总氮去除负荷和曝气量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反应器负荷波动时通过调整曝气量来调控反应状态,有利于一体化工艺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厌氧氨氧化 絮体污泥 总氮去除负荷 曝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除磷参数的优化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程笑婕 李军 +3 位作者 柏永生 张彦灼 李文静 卞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6,共7页
采用脉冲电源电解双铁电极,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脉冲电流密度、占空比和电极间距的最佳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响应面分析法中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对含磷配水进行电化学除磷优化实验并进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单因素... 采用脉冲电源电解双铁电极,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脉冲电流密度、占空比和电极间距的最佳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响应面分析法中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对含磷配水进行电化学除磷优化实验并进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最佳条件为:脉冲电流密度13.16 A/m2、占空比90%、电极间距2.0 cm,响应面分析法对电化学除磷参数进行优化后得到的模型优化组合条件为:脉冲电流密度16.07 A/m2、占空比89.02%、电极间距1.98 cm,此条件下磷去除率达78.67%,电耗为0.023 k Wh,采用优化条件进行电化学除磷实验,可提高磷去除率。响应面实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显著性(P<0.000 1),脉冲电流密度和占空比对磷去除率和电耗影响显著,且两者交互作用显著,而在实验范围内电极间距对磷去除率和电耗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除磷 参数优化 响应面分析法 电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