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泥典型处理处置过程对矿物油的削减研究——以北京城市生活污泥“热水解+高级厌氧消化+板框脱水+土地利用”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玉晖 朱芬芬 +6 位作者 陈倩 赵冰 王欢 周湉湉 王轶钰 王佳伟 付兴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57-4064,共8页
测定了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脱水”处理过程中各工艺节点的污泥样品的矿物油浓度,计算了矿物油在污泥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流,开展了园林土地利用实验并检测了土壤-植物系统对矿物油的吸收及削减.该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含... 测定了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脱水”处理过程中各工艺节点的污泥样品的矿物油浓度,计算了矿物油在污泥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流,开展了园林土地利用实验并检测了土壤-植物系统对矿物油的吸收及削减.该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矿物油且处理过程对矿物油无明显削减,板框脱水污泥饼中矿物油浓度为4533.8~10385.9mg/kg,土壤-植物系统平均削减了84.1%的矿物油,但矿物油主要积累于黑麦草叶片以及向日葵花盘等主要可利用部分,因此需要对污泥土地利用处置过程中矿物油生态安全性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矿物油 热水解 厌氧消化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硫自养反硝化填料对城市污水厂二沉水的脱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鸿博 郑晓英 +1 位作者 王慰 李魁晓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7,共7页
为了探究硫自养反硝化工艺对二沉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性能,以北京某再生水厂二沉水为进水,对比不同空床停留时间(EBCT)、温度对硝酸盐去除效果的影响,探讨反洗恢复时间、产生气体情况、硫化物转化过程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硝酸盐负... 为了探究硫自养反硝化工艺对二沉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性能,以北京某再生水厂二沉水为进水,对比不同空床停留时间(EBCT)、温度对硝酸盐去除效果的影响,探讨反洗恢复时间、产生气体情况、硫化物转化过程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硝酸盐负荷随进水流量增大而增加,EBCT为20 min对应的平均氮去除量为9.47 mg/L;低温下系统也表现出明显的脱氮效果,当进水水温为14℃时,EBCT为60 min反应器的氮去除量仍然可以维持在9 mg/L以上;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为独岛杆菌属(Dokdonella)、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daceae),独岛杆菌的主要作用是为硫杆菌创造缺氧环境,其相对丰度随停留时间降低而增加,硫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随停留时间降低而降低;反洗11 h后可恢复正常处理性能;收集气体进行分析,装置中发生反硝化过程使N_(2)含量升高,EBCT>60 min时,系统内会发生硫歧化反应出现部分含硫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出水 硫自养 空床停留时间 含硫副产物 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负荷波动对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硝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程军 张亮 +3 位作者 张树军 杨延栋 谷鹏超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20-525,共6页
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增长是导致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PN/A)工艺脱氮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周期性的进水氨氮负荷变化对城市污水PN/A工艺出水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定曝... 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增长是导致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PN/A)工艺脱氮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周期性的进水氨氮负荷变化对城市污水PN/A工艺出水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定曝气量和曝气时间,进水氨氮负荷周期性降低时,PN/A工艺出水硝态氮逐渐增长,导致系统脱氮性能下降.在硝态氮增长之后,保持进水氨氮负荷稳定,系统的脱氮性能未恢复.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氨氮浓度下,NOB对于溶解氧的竞争是出水硝态氮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城市污水PN/A工艺中,为了维持稳定的脱氮性能需要控制溶解氧和出水氨氮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波动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N/A) DO NO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羟胺实现城市污水短程硝化最优投加点选择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昊天 张树军 +1 位作者 杜睿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576-3583,共8页
模拟缺氧/好氧(A/O)模式运行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系统,探究利用羟胺实现城市污水短程硝化的投加点优化.批次实验发现,溶解氧存在会降低羟胺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抑制效果的(20±0.5)%.此外,相较于未经缺氧处理和延长缺氧时... 模拟缺氧/好氧(A/O)模式运行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系统,探究利用羟胺实现城市污水短程硝化的投加点优化.批次实验发现,溶解氧存在会降低羟胺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抑制效果的(20±0.5)%.此外,相较于未经缺氧处理和延长缺氧时间(>15min)处理,缺氧时间为1~5min可提高NOB活性抑制率13%~25%.长期试验表明,在缺氧段末投加羟胺的短程硝化系统维持NO_(2)^(-)-N积累率92%以上,而在好氧阶段投加羟胺的系统NO_(2)^(-)-N积累率逐渐降低.qPCR分析证明,羟胺投加点为缺氧段末可在充分抑制NOB基础上,降低对氨氧化菌(AOB)的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AOB成为优势菌群结构.本研究为优化羟胺投加点和稳定维持短程硝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胺 城市污水 短程硝化 投加点 缺氧/好氧(A/O)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管道图像雾气及光斑干扰去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夷进 闫睿 +3 位作者 杨峰 乔旭 李梵若 刘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599-6606,共8页
近年来,管道内窥摄像检测是常用的排水管道缺陷检测技术,由于大部分管道内部具有一定污水充满度,管道图像往往存在白雾以及光斑等干扰,影响图像缺陷的识别和解译,为此,提出了一种排水管道图像雾气及光斑干扰去除方法,首先结合管道雾气特... 近年来,管道内窥摄像检测是常用的排水管道缺陷检测技术,由于大部分管道内部具有一定污水充满度,管道图像往往存在白雾以及光斑等干扰,影响图像缺陷的识别和解译,为此,提出了一种排水管道图像雾气及光斑干扰去除方法,首先结合管道雾气特征,构建暗通道先验算法去雾,针对去雾后的色偏问题,使用一种多尺度Retinex色偏恢复算法,最后改进二维伽马函数,通过降低镜头污染,实现对图像光斑的压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去除排水管道内视频图像中的雾气和光斑的干扰问题,提高排水管道图像的可视度、对比度和清晰度,从而提高排水管道病害解译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道 雾气和光斑 暗通道先验法(DCP) 色彩恢复 二维伽马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解对鸡粪和牛粪厌氧消化及重金属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任征然 王佳伟 +5 位作者 高金华 文洋 韩军 李相昆 马培元 张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4-261,共8页
为探究热水解预处理对鸡粪和牛粪在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效率的提升作用以及对消化残渣中重金属形态变化及潜在生态风险的影响。该研究以鸡粪和牛粪为处理对象,采用热水解处理技术,开展了连续中温厌氧消化试验。考察了热水解对畜禽粪污可... 为探究热水解预处理对鸡粪和牛粪在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效率的提升作用以及对消化残渣中重金属形态变化及潜在生态风险的影响。该研究以鸡粪和牛粪为处理对象,采用热水解处理技术,开展了连续中温厌氧消化试验。考察了热水解对畜禽粪污可生化性和重金属迁移风险。该研究还评估了连续施用厌氧消化鸡粪和牛粪15 a后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量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试验发现,鸡粪中木质纤维素含量占干固体总量的25%,牛粪为57.7%。热水解处理能够增强牛粪中木质纤维素的水解,热水解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为19.2%;但热水解对鸡粪的木质纤维素水解影响不明显,降解率仅为5.3%。鸡粪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VS)产气率为482 L/kg,热水解后产气率提升了12.4%;牛粪产气率为321 L/kg,热水解后产气率提升了31.2%。仅通过热水解不能降低鸡粪中重金属的迁移风险;而经过厌氧消化后,除Hg和Ni外,其他重金属迁移风险均降低到了低风险水平。牛粪经过热水解和厌氧消化处理后重金属向残渣态转换,但迁移风险没有明显改善。连续施用鸡粪和牛粪15 a后,土壤未出现的重金属积累,且15 a内总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处于低风险。该研究结果可为鸡粪和牛粪的能源化、无害化处理以及土地利用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累 迁移风险 生物降解性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沉污泥与剩余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征然 王佳伟 +3 位作者 高金华 文洋 郝姗 张含 《中国沼气》 CAS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通过分析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的物化性质及厌氧消化性能,研究了热水解对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污泥中的有机质主要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初沉污泥的脂肪含量高于剩余污泥,而糖类和蛋白质含量则低于剩余污泥。初沉... 通过分析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的物化性质及厌氧消化性能,研究了热水解对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污泥中的有机质主要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初沉污泥的脂肪含量高于剩余污泥,而糖类和蛋白质含量则低于剩余污泥。初沉污泥热水解前后厌氧消化产气率分别为365和376 L·kg^(-1)TS,剩余污泥分别为102和273 L·kg^(-1)TS。热水解对初沉污泥的影响并不明显。但经过热水解处理后,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其VS去除率从29%提高至49%,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的混合污泥也从33%提高至48%。因此,热水解处理在提升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需针对不同污泥的特性选择适当的热水解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沉污泥 剩余污泥 物化性质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深度处理二级处理出水的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郑晓英 王俭龙 +2 位作者 李鑫玮 田文静 李魁晓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9-1165,共7页
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为原水,研究了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对水中残留有机物以及病原微生物的降解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达到6mg/L时,DOC、UV254、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15.49%、36.36%、73.61%,环境激素类痕量有机物邻苯二... 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为原水,研究了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对水中残留有机物以及病原微生物的降解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达到6mg/L时,DOC、UV254、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15.49%、36.36%、73.61%,环境激素类痕量有机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去除率分别为37.29%和14.6%,三维荧光光谱荧光峰的各区域有机物质平均去除率在80%以上,DBP出水浓度为2.64μg/L,DEHP出水浓度为1.4μg/L,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GB/T 19772-2005)的标准.臭氧投加量达到10mg/L时,出水中指示性微生物粪大肠菌群仍接近103CFU/L,5mg/L有效氯消毒后出水粪大肠菌群仍接近10CFU/L,6mg/L臭氧与5mg/L有效氯组合消毒出水的粪大肠菌群下降至3CFU/L,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的标准.三卤甲烷(THMs)的生成量随着有效氯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臭氧与氯组合消毒过程与氯单独消毒过程相比,THMs生成量减少了7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有机物 消毒 三卤甲烷 TRIHALOMETHANES (TH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工艺和A^2O+BCO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比较 被引量:28
9
作者 赵伟华 王梅香 +4 位作者 李健伟 冯岩 刘博 李夕耀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94-999,共6页
以实际低C/N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依次分别采用A^2O工艺和A^2O+BC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考察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试验在进水负荷和运行参数基本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运行134d.结果表明,相对于A^2O系统,A^2O+BCO系统由于采用双污泥工艺,硝化菌... 以实际低C/N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依次分别采用A^2O工艺和A^2O+BC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考察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试验在进水负荷和运行参数基本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运行134d.结果表明,相对于A^2O系统,A^2O+BCO系统由于采用双污泥工艺,硝化菌和聚磷菌(PAOs)污泥龄分离,同时反硝化除磷"一碳两用",碳源利用率更高,TN和TP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8%和28%.其次FISH试验表明,在稳定运行的A^2O+BCO工艺中,PAOs比例为22%,远远超过A^2O中7%的比例,从微生物角度证明了脱氮除磷效果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氮比(C/N) A^2O工艺 A^2O+BCO工艺 反硝化除磷 双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对反硝化生物滤池系统运行及微生物种群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刘秀红 甘一萍 +3 位作者 杨庆 李健伟 李鑫玮 邢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40,44,共6页
采用大型中试反硝化生物滤池系统,针对乙酸钠、乙酸和甲醇3种实际工程中拟选用的碳源的处理效果与种群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发现乙酸钠、乙酸和甲醇为碳源,硝酸盐去除率均可达90%以上,北方冬季更适宜采用甲醇为碳源。与乙酸和乙... 采用大型中试反硝化生物滤池系统,针对乙酸钠、乙酸和甲醇3种实际工程中拟选用的碳源的处理效果与种群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发现乙酸钠、乙酸和甲醇为碳源,硝酸盐去除率均可达90%以上,北方冬季更适宜采用甲醇为碳源。与乙酸和乙酸钠相比,甲醇为碳源所用投加量最低,费用最少,反冲洗周期最长,且对出水浊度的影响最小。以乙酸钠、乙酸和甲醇为碳源初期启动出现了大量的亚硝酸盐累积,经驯化后可逐渐消失;但以甲醇为碳源,当碳源投加量不足时,会再次出现亚硝酸盐累积问题。以乙酸钠和乙酸为碳源与以甲醇为碳源DNBF中的微生物种群存在显著差别,可明显观察到甲醇为碳源时滤料表面生物膜几乎全部为杆菌,并由粘性物质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滤池 碳源 投加量 微生物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式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高氨氮污泥消化液的启动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杨延栋 黄京 +3 位作者 韩晓宇 张亮 张树军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2-1087,共6页
利用新型固定生物膜一活性污泥反应器处理实际污泥消化液,通过接种短程硝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填料,逐渐提高进水氨氮浓度并控制溶解氧浓度在0.11~0.42mg/L,系统在65d内实现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启动.反应器系统稳定运行阶... 利用新型固定生物膜一活性污泥反应器处理实际污泥消化液,通过接种短程硝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填料,逐渐提高进水氨氮浓度并控制溶解氧浓度在0.11~0.42mg/L,系统在65d内实现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启动.反应器系统稳定运行阶段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进水COD和氨氮浓度为921和1120.8mg/L,COD、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66.8%,99.0%和94.4%,总氮去除负荷为0.27kg N/(m3·d).试验表明采取逐步提高进水中消化液比例的策略,有利于一体式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快速启动.进一步分析发现系统同时存在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的脱氮途径,对总氮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67.4%~91.1%和8.9%~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消化液 自养脱氮 一体化反应器 厌氧氨氧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典型滤料厌氧氨氧化效果与工艺运行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庆 谷鹏超 +2 位作者 刘秀红 周瑶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463,共9页
为促进厌氧氨氧化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针对陶粒和火山岩两种典型滤料滤池的厌氧氨氧化脱氮效果和关键性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挂膜启动生物滤池,10 d可实现稳定的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火山岩滤池生物膜量和EPS均高于... 为促进厌氧氨氧化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针对陶粒和火山岩两种典型滤料滤池的厌氧氨氧化脱氮效果和关键性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挂膜启动生物滤池,10 d可实现稳定的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火山岩滤池生物膜量和EPS均高于陶粒。滤料和反冲洗对厌氧氨氧化滤池实现稳定脱氮具有重要影响,低滤速条件下火山岩和陶粒滤池厌氧氨氧化效果基本相同,火山岩滤池和陶粒滤池反冲洗周期均较长,宜采用单独水冲方式;但高滤速条件下火山岩滤池比陶粒滤池更易堵塞,滤层有效深度小,反冲洗方式宜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方式,并相应缩短反冲洗周期、延长反冲洗时间。火山岩和陶粒滤池滤速均不宜高于2 m·h-1,最高总氮负荷分别可达3.81 kg·m-3·d-1和3.56 kg·m-3·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厌氧氨氧化 过滤 生物滤池 生物膜 滤速 反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污水短程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的产生与控制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秀红 鞠然 +4 位作者 刘立超 杨庆 甘一萍 常江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0-34,共5页
为降低和控制实际污水处理厂中N2O产生量,通过长期试验和间歇试验对SBR法实际生活污水全程及短程脱氮过程中N2O的主要产生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有N2O产生,并且N2O主要产生于短程硝化过程中,即... 为降低和控制实际污水处理厂中N2O产生量,通过长期试验和间歇试验对SBR法实际生活污水全程及短程脱氮过程中N2O的主要产生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有N2O产生,并且N2O主要产生于短程硝化过程中,即氨氧化过程中,而反硝化作用没有N2O产生,且能够将氨氧化结束时,活性污泥中累积的溶解性N2O进一步还原为N2.短程硝化过程中,N2O产生量随进水氨氮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DO浓度对N2O的产生与释放有重要的影响,DO浓度高于2mg/L和低于0.5mg/L N2O产生量均较低.DO低于0.5mg/L时,一方面,降低了曝气作用对N2O的吹脱,延长了N2O在活性污泥中的停留时间;另一方面,在活性污泥絮体内部形成缺氧区,促进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在硝化作用的同时,加强了反硝化作用对N2O的还原作用,利于N2O的减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N2O 产生源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热水解消化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韩晓宇 黄京 +2 位作者 刘新春 张树军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42-2549,共8页
通过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热水解污泥消化液,在不投加任何化学药剂的条件下实现氨氮与总氮的同步去除,通过原水稀释启动或原水直接启动方式均可实现IFAS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系统总氮去除负荷为0.25~0.3kg N/(m3·d),总氮去除率在70%... 通过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热水解污泥消化液,在不投加任何化学药剂的条件下实现氨氮与总氮的同步去除,通过原水稀释启动或原水直接启动方式均可实现IFAS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系统总氮去除负荷为0.25~0.3kg N/(m3·d),总氮去除率在70%~80%,经臭氧氧化工艺预处理后,IFAS厌氧氨氧化工艺的总氮去除率与去除负荷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系统内AOB主要存在于絮体污泥内,而对溶解氧耐受能力较低的An AOB则主要分布在生物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污泥消化液 热水解 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程军 张亮 +2 位作者 杨延栋 张树军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7-1032,共6页
采用一体化厌氧氨氧化SBR反应器(120L)处理高氨氮废水,研究系统总氮去除负荷提高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长期试验结果表明:该一体化厌氧氨氧化SBR反应器的最大总氮去除负荷为1.1kg/(m^3·d),影响反应器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游离氨... 采用一体化厌氧氨氧化SBR反应器(120L)处理高氨氮废水,研究系统总氮去除负荷提高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长期试验结果表明:该一体化厌氧氨氧化SBR反应器的最大总氮去除负荷为1.1kg/(m^3·d),影响反应器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游离氨浓度、溶解氧浓度、絮体污泥和颗粒污泥相对比例等.在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保持AOB和Anammox活性的相互匹配是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大量淘洗絮体污泥会造成氨氧化活性降低和溶解氧升高,从而引起总氮去除负荷下降.限制反应器负荷增加的主要因素有:(1)污泥随出水流失,体系污泥浓度保持恒定;(2)受溶解氧影响AOB和Anammox活性不能同时提高;(3)传质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试验中发现总氮去除负荷和曝气量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反应器负荷波动时通过调整曝气量来调控反应状态,有利于一体化工艺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厌氧氨氧化 絮体污泥 总氮去除负荷 曝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滤池工艺污水与再生水处理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岳三琳 刘秀红 +3 位作者 施春红 李鑫玮 甘一萍 杨庆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综述了3种典型新型生物滤池BAF、DNBF和AF的工作原理、结构、关键性工艺参数与工程应用实例,从工艺的关键性设计与运行影响因素,以及3种工艺与短程脱氮、同步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新脱氮理论相结合等方面,分析与探讨了BAF、DNBF和A... 综述了3种典型新型生物滤池BAF、DNBF和AF的工作原理、结构、关键性工艺参数与工程应用实例,从工艺的关键性设计与运行影响因素,以及3种工艺与短程脱氮、同步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新脱氮理论相结合等方面,分析与探讨了BAF、DNBF和AF的最新研究进展,综合分析国内外3种典型生物滤池的实际工程应用现状,指出新型生物滤池的应用瓶颈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工艺的推广应用与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反硝化滤池 厌氧生物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脱氮除磷系统中两种颜色好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樊晓燕 高景峰 +4 位作者 王时杰 张丽芳 张树军 高永青 张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87-1294,共8页
为研究同步脱氮除磷系统中出现的WG(白色好氧颗粒污泥)外形特点及微生物群落特征,探究其成因,利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系统中的WG与YG(黄色好氧颗粒污泥)的微观形态,并采用Illumina Hi 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两种好氧颗粒污泥... 为研究同步脱氮除磷系统中出现的WG(白色好氧颗粒污泥)外形特点及微生物群落特征,探究其成因,利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系统中的WG与YG(黄色好氧颗粒污泥)的微观形态,并采用Illumina Hi 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两种好氧颗粒污泥中细菌与真菌的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WG结构疏松外形不规则,颗粒表面分布大量杆菌;而YG饱满紧实轮廓清晰,颗粒表面分布大量球菌.WG与YG的细菌群落组成相似,但真菌组成差异较大.与YG相比,WG具有更高的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WG和YG中的细菌优势门,其在WG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68.85%和26.61%,在YG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82.52%和12.30%.Candidatus competibacter、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和Chiayiivirga为WG中的优势属,相对丰度分别为22.13%、8.95%和7.37%;Candidatus competibacter、Chiayiivirga和Xanthomonas为YG中的优势属,相对丰度分别为47.94%、6.95%和7.06%.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Rozellomycota分别为WG与YG中真菌优势门,其在两个样品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50.10%和81.77%.在属水平,WG中存在大量青霉属(Penicillium)和假丝酵母属(Candida)等丝状真菌,为WG的形成提供了框架.研究显示,当YG破碎成为小菌胶团后,附着在真菌框架上,造成了WG的快速形成,同时WG中Candidatus competibacter的相对丰度较低,使其外形疏松、透光性较好,呈现出白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好氧颗粒污泥 黄色好氧颗粒污泥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组成 真菌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预处理对不同污泥性质及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伟 李让玲 +3 位作者 李博文 王佳伟 郭建斌 董仁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6-333,共8页
以不同来源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水热预处理对污泥粘度、氨氮质量浓度、pH值、TS(总固体)组分含量及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并评估了不同污泥的水热改性效果及其中试条件下厌氧消化增益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水热温... 以不同来源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水热预处理对污泥粘度、氨氮质量浓度、pH值、TS(总固体)组分含量及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并评估了不同污泥的水热改性效果及其中试条件下厌氧消化增益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水热温度处理下,污泥粘度、氨氮质量浓度、pH值受污泥来源的影响较大。水热预处理对不同污泥都具有良好的改性效果,水热温度达到170℃后,污泥性质基本不变。各种污泥挥发性固体(VS)产气率随有机负荷的提高无显著性变化,但运行情况存在差异。不同污泥在水热预处理后厌氧消化产气性能均明显提升,VS产气率增加比例差异较大,北京、上海、山东三地污泥VS产气率增加25.2%~69.8%,由于广西污泥为纯剩余污泥,水热处理后VS产气率增加高达101.6%~133.8%。VS产气率的增加量相差不大,且随自身产气性能改变的波动较小,增加量为83~218 m^3/t(平均143 m^3/t)。水热预处理后污泥流动性能提高,可实现厌氧消化的高浓度、高负荷进料,反应器减容率可达38%~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水热预处理 产气性能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氨抑制Nitrobacter活性动力学试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洪伟 于雪 +4 位作者 李维维 祁国平 马娟 吕心涛 吕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386-4393,共8页
为探究游离氨(FA)对亚硝酸盐氧化细菌中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活性抑制动力学影响,本试验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反应器,在通过改变系统进水FNA浓度达到富集Nitrobacter基础上,以富含Nitrobacter污泥为对象(宏基因组物种注释和丰度... 为探究游离氨(FA)对亚硝酸盐氧化细菌中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活性抑制动力学影响,本试验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反应器,在通过改变系统进水FNA浓度达到富集Nitrobacter基础上,以富含Nitrobacter污泥为对象(宏基因组物种注释和丰度分析显示Nitrobacter占细菌总数40.3%),基于批次试验,考察不同FA浓度梯度下亚硝酸盐氧化过程Nitrobacter比耗氧速率(SOUR)变化规律,进而采用非基质抑制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当FA>7.3 mg·L^(-1)时,SOUR随着F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尤其当FA浓度高于22.2 mg·L^(-1)时,SOUR降为0gN·(g VSS·d)^(-1),最大比耗氧速率为0.62 g N·(g VSS·d)^(-1)。此外,基于Nitrobacter活性抑制程度判断,FA抑制Nitrobacter活性抑制类型符合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氨 硝化杆菌 比耗氧速率 动力学 宏基因组 生物反应器 需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系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京 刘红辉 +2 位作者 韩晓宇 张亮 刘新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6,共5页
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系统(integrated fixed-film activated sludge systems,IFAS)是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工艺的结合,兼具二者的优点,可有效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在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对国内外有关IFAS的研究与应用进... 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系统(integrated fixed-film activated sludge systems,IFAS)是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工艺的结合,兼具二者的优点,可有效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在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对国内外有关IFAS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主要包括IFAS系统的发展历程、工艺特点、微生物分布特征、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应用现状等,并对IFAS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系统 生物强化 微生物特性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